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法国著名摄影师布列松(1908—2004)与中国颇有渊源,他曾两次来到中国。由于1948年来华的布列松客观地记录了中国新旧政权交替时的历史性画面,被当时的新中国认为是"好同志"。1958年,布列松应中国政府邀请访华3个月。此间,他拍摄的有关新中国的大量纪实照片广受西方读者的欢迎。布列松的拍摄风格注定他去关注那些普通的小人  相似文献   

2.
1982年12月28日,山西日报发表了一条消息,标题是:《山西新闻摄影学会在太原正式成立》。消息全文如下: 山西日报12月27日讯 山西新闻摄影学会,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今天在太原正式成立。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个新闻摄影工作者自己的学术组织。 中共山西省委常务书记李立功、省军区政委李布德打电话祝贺这个组织的成立。 省委书记贾俊参加了成立大会。他指出:我省新闻摄影学会的成立,为团结全省新闻工作者,进行生动的、多形式的新闻摄影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我省新闻摄影的水平,开拓了一条新路。他希望我省新闻摄影学会为繁荣我有的新闻摄影事业,开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山西分会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并讲了  相似文献   

3.
彭琳 《神州》2012,(29):15+17-15,17
在图文时代,平面媒体传播中的新闻摄影的价值将会影响到新闻的质量和价值,图文时代下,新闻传播模式已经不再局限于纯文字模式,特别是平面媒体传播,对图文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新闻摄影的图片价值,新闻摄影是平面媒体传播价值的重要载体。新闻摄影的现状和发展值得我们深思。以下就图文时代平面媒体传播中的新闻摄影进行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4.
摄影大师吴印咸在延安吴恒一九九五年九月三日,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日;九月七日,是我父亲吴印咸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如果他还健在,应是九十五周岁了。他老人家与抗日战争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联系。他说:“1938年我到延安去了,原因是咱们党想拍电影。由袁牧...  相似文献   

5.
许林曾经是人民日报的高级编辑,最近,他披露并反思自己于"文革"期间的新闻摄影摆拍造假行为,同时他坚持网络打假,呼吁新闻摄影真实性。"文革"期间的新闻氛围是怎样的,如今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是新闻的现场形象纪录,它之具有认识生活的作用,是不待言的.问题在于它有没有审美作用?有一种论点,以“新闻不是艺术”为由,否定新闻摄影的审美作用,否定新闻摄影“照好了”也会转化为艺术摄影.这种论点是否符合于和有益于实际? 新闻摄影是新闻和摄影的结合.因此,在谈论新闻摄影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抓住它是新闻,而忽略了它同时也是摄影.新闻摄影既是摄影,那么,摄影的一切特点、它的造型规律和技巧.就都要加以运用和发挥.用文字或口头报道新闻,只需要忠于事实,准确地表达事实,从这点看,新闻不是艺术.  相似文献   

7.
孟红 《文史精华》2009,(7):12-18
1996年12月,徐大刚的新闻摄影作品隆重展出。随即,《徐大刚新闻摄影作品展——历史瞬间》结集出版。集子共收照片144幅,时间跨度从1952年到1996年,共40余年。影展的作品仅占徐大刚一生所摄照片的1%都不到,然而就这144幅照片,从提拣、分类、筛选、考查、作注、翻拍、排版、展览布置乃至编辑成册,他整整花了两年时间。  相似文献   

8.
梦菲 《文史月刊》2006,(4):10-17
邹韬奋从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在邹韬奋逝世5周年之际,周恩来曾经饱含深深的怀念之情为他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国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这款字字千斤的题词是对邹韬奋一生的  相似文献   

9.
《纽约》     
《文史月刊》2009,(4):F0002-F0002
藏和露是平面艺术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摄影作品中也常以藏和露来揭示主题,展示境界,提高品位,增加意境和情趣。 我们细细品味布列松1961年拍摄的《纽约》这幅作品,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藏和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访卢广,是在他的寓所,那里既是他的家,也是他创办的《阳光聚焦图片》网站所在地。确切地说,我是在等他,因为此时的他正在从巴黎飞往北京的途中,电话在不停地响,都是各媒体记者约他采访的电话。此时的卢广不仅是中国摄影界的名人,也已然是世界名人,在刚刚结束的第47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通称"荷赛")中,卢广的一组"河南艾滋病村"的照片获得当代热点类(组照)一等奖。要知道,"荷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威望的新闻摄影比赛之一,它是摄影评选的最高殿堂,摄影师们无一不想在此证明自己的实力,卢广也不例外。许是在"荷赛"拿得大奖的缘故,刚经过长途飞行的卢广面对我时,丝毫不见疲惫之色。卢广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淡然的人,虽然,他说自己在知道获得"荷赛"大奖时兴奋得脑袋里一片空白,可我还是无法把眼前这个眼神安静的人与他所拍摄的充满激情的片子联系在一起,这个被摄影界称为"拼命三郎"的摄影师多年来拍摄了大量的社会纪实类片子,他一次次地把镜头聚集到小煤窑,毒窟,艾滋病村这些让大多数人惟恐避之不及的地方,面对这些,卢广也曾有过恐惧,有过担忧,但当他举起镜头时,这些心理障碍就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相似文献   

11.
郑慧冰 《神州》2014,(8):212-213
当今社会,摄影已经非常普及,拥有数码相机,单反相机,胶片相机的人越来越多,摄影好像是一件只需按下快门的事情;但结合当今的摄影技术以及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摄影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在媒体的铺天盖地的影像宣传中,一幅摄影作品要跳出来,要真正吸引人的眼球,要用自身的影像语言去打动人,并经过时间的检验成为经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新闻摄影,不仅仅是个构图、用光之类的技巧问题,它涉及到新闻摄影工作者对新闻的理解、对传播规律的认识,需要很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2.
爱上女主播     
法国小伙子索佩尔,每天不睡到日上三竿决不起床。但不久前,他的作息时间彻底变了,每天清晨一秒不差地打开电视收看新闻。他爱上的可不是新闻,而是“全球最性感主播”——梅丽莎·特里奥。现年28岁的特里奥有着亚麻色的秀发和琥珀色的双眸,她是法国格勒诺布尔地方有线电视台的清晨新闻主播。有人把她播报新闻的片段放在YouTube网站上,吸引了数十万人在  相似文献   

13.
始创于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是世界新闻摄影界最高规格的比赛,中国摄影界俗称“荷赛”,在专业摄影领域有“奥斯卡”之称。1996年大众日报社记者李楠获“荷赛”艺术类单幅金奖,第一次在“荷赛”的金杯上镌刻下中国人的名字(也是至今中国惟一一次获金奖者)。让人想不到的是,6年后,即2002年2月14日,他12岁的儿子李小楠从26000多名孩子中脱颖而出,荣幸地当选第45届“荷赛”儿童评委会评委,飞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参加“荷赛”的评选工作,参评成人作品。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0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名誉主席的任弼时,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年仅46岁。他的英年早逝,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悲痛。中共中央于任弼时逝世当天即发出讣告,沉痛宣告任弼时逝世的不幸消息,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学习任弼时的革命精神。噩耗传出后,从党的领袖到人民群众,人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追思他、悼念他、学习他。这使得任弼时逝世的悼念活动,成为中共逝世的领袖中极少见的最为沉痛而隆重的悼念活动。  相似文献   

15.
1816年,摄影技术诞生于法国。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法国派遣特使兼全权公使拉萼尼(Tneodose de Lagrene)前来中国,与清朝两广总督兼钦差大臣耆英谈判并签订中法《黄埔条约》。使团随员中,有法国财政贸易部代表于勒&;#183;埃及尔(Jules Itier),他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行旅中携带一只大木箱,装着一架笨重的银板照相机。  相似文献   

16.
洪舟 《神州》2013,(16):219-219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线。随着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1]数字技术给新闻摄影带来了极大便利,为新闻摄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与此同时也,本文针对新闻摄影失真这一现象提出了一些策略,以期望新闻摄影坚守真实性这一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刘红雨 《神州》2012,(20):227
正新闻摄影是运用摄影技术拍摄新闻照片并附以文字说明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与语言文字等其它新闻形式相比,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其一是新闻摄影的现场纪实性。新闻摄影是记者亲临现场,面对客观现实,拍摄具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的可视影像来进行新闻报道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8.
《华夏人文地理》2005,(3):18-21
北京时间2005年2月11日18时,第4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评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在中国的摄影界俗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 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48届。“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十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每项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大赛从所有参赛作品10  相似文献   

19.
<正>从8块钱的幸福牌120相机到富士S3数码相机,从工业题材的作品到人文风光摄影,从喜欢到精通,轻松的对话中,摄影家狄巨宽为我们讲述了他的摄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神州》2011,(19)
新闻作品要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要着眼于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着眼于提升新闻队伍能力素养。我将来要办一个摄影学院,我不教学生摄影,我要教他们每天锻炼身体。——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就是徒步旅行,他希冀用脚步丈量世界,亲身走在地球上,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