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其身与竹化 无穷出清新——明清竹刻艺术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是一种多年生的禾本植物,在我国古代广有分布,据文献记载,三国时期,黄河以北尚有竹子生长,到了明清,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  相似文献   

2.
正"民艺"——一种如野花草根一样生长的民间艺术。沙上的"民艺"因环境所处,加之这里的人手巧,能因地取材,从艺人员不择地而出,民艺之花遍开原野,虽为草根技艺却自成特色。竹编手艺沙上人居家格局是前河后园。家家屋后园子长满青青竹子,远看碧波翠涛,翻出龙吟潇潇,凤尾森森。沙上竹子多,催生竹子的实用,几乎各类用品均可取材利用竹子,这就炼出竹匠精湛竹艺。竹子在啪啪声中破开后,竹子很快开成竹条,在竹匠灵巧的双手中,看  相似文献   

3.
空竹,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是一种民间传统玩具,南京人又习惯称之为"嗡",把玩时称"抖嗡"。空竹为手工车木做成,从锯竹子、劈竹子、砍竹子,再到刻竹子、车料子、砂板子等,前后要经过78道工序,一年才能做出1000只嗡。南京是抖空竹技艺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清代中叶以后,南京夫子庙地区  相似文献   

4.
竹子不知天高地厚,一向目中无人,昂头望着天。一天,它傲慢地吹嘘自己是世界上最高的东西,谁也比不过它。这话被至高无上的太阳知道了,为了教训教训这小子,就来和竹子比高低。可怜的竹子哪比得过太阳,一下羞得满脸通红。  相似文献   

5.
“淡竹”一说,有人认为是竹子的种类之一,但更多是泛指“竹林”之意。淡竹林里的竹子,虽高大挺拔却又不失柔美,竹叶自下而上,颜色由绿转翠,接近竹子末梢,则是一抹淡淡的嫩黄。这样想来,说“淡竹”是特指这里色彩渐变的竹林,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6.
郭因 《江淮文史》2000,(4):36-46
我坐在张爱萍将军住宅客厅里面对窗子的沙发上,窗外是一片青翠挺拔的竹子。窗下的沙发上坐着颀长清癯和蔼儒雅的张老将军。虚心而劲节的竹子与虚心而劲节的张老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对竹子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浙江吴兴县钱山漾等地古代遗址里发掘出了大量的竹材和竹器,其中有建房用的竹桩,有竹片编成的竹壁,还有竹绳、竹筐等等,表明在新石器晚期,先民们已经大量利用竹子.商周以后,竹子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祭祀宴享中要用竹制礼器簠、笾;歌舞奏乐时有竹制乐器笙、萧、笛;出兵打仗,少不了竹箭、竹弓;居家生活离不开箱、箦;从事农业生产更须使用筐、篑、筌;人们还制作(?)、笠,以避风雨;由于有了竹简、毛笔,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才可能著书立说,互相争鸣;而那些尚未成竹的笋也成了人人喜爱的佳肴.人们早已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确实可说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了.因为竹子于社会生活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人们对竹子的生长分布、特点习性一直极为重视,《周礼·夏官·职方氏》载:“东  相似文献   

8.
竹刻艺术     
竹子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說来,用途非常广泛,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大至建筑,小到器具,几乎没有不可以用竹子来制造的。用竹子制造器物,加以雕刻,以供欣賞,这就是我們所談的竹刻。竹刻所用素材,或是竹根,或是竹筒。竹根制成的有人物、酒盞、水洗、果实、蟾蜍、蟹等,竹筒制成的有笔筒、詩筒、香筒、臂格(又称秘閣)等用具,此外竹制扇股。也是我們最熟悉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对竹子的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浙江省吴兴县钱山漾等地古代文化遗址曾发掘出了大量的竹林和竹器,其中有建房用的竹桩,有竹片编成的竹壁,还有竹绳、竹筐之类,表明在新石器晚期,先民们已经大量利用竹子。商、周以后  相似文献   

10.
徐秉方 《收藏家》2007,(7):50-52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爱竹者也历来众多,竹画、竹刻、竹诗、竹编等等,人们在竹子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一语道出竹子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八廓街踏古     
围绕着八廓街转经路有许多古迹。转经路的开端是大昭寺的正前方。现在.这一带除了大昭寺的正门、唐蕃会盟碑和那棵唐柳.在环行路口上.还竖立着一个高高的大法轮柱,过去它是用几根很长的木头杆子头尾衔接起来的。它的外围结结实实地裹上了一圈竹子.竹子外边再用刚刚宰杀的牛皮包好。等到牛皮完全风干以后就紧紧地捆住了木柱。那直刺蓝天的一柱孤杆.虽然叫人目晕心悬。却是风吹不动、雨打不蚀的。  相似文献   

12.
竹子节节高     
竹子,目前已知有一千多个品种,用途极为广泛.从熊猫食物到地板板材。现在,它还被用来制造纺织品。一种与把木浆转化为人造纤维相似的工艺,能把坚韧的竹节变成丝般顺滑的布料。这种布料有强吸水性和抗菌功效。精品时装专卖店,甚至一些全国性的连锁店,都纷纷出售竹子纤维服饰和日用织品。  相似文献   

13.
武夷竹韵     
王宝成  张琪 《风景名胜》2009,(12):60-63
武夷山的竹子多,干百年来关于竹子的故事也很多。在武夷山景区,有一处称为毛竹洞的地方。这里修竹茂密,溪水潺潺,浓密的翠竹遮住了丹崖下的洞口,“洞里毛竹绿猗猗,枝干扶疏满洞垂。传是群仙游息地,蔽藏不许外人知。”这是宋朝人李纲游玩毛竹洞时所作的诗。  相似文献   

14.
正泰兴西濒长江,自古受长江的馈赠。泰兴先民傍水而居,用石斧、石刀在江边就地取材,砍来植物的枝条编织农具。后来发现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为编织器具的主要原材料。据说,元末明初时,泰兴西乡人家就已使用水竹凉席。在泰兴西乡田河一带出土的古人陪葬物中,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欧美盛行的"反汽车"运动中,自行车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荷兰的自行车数量和人口数量相当,美国给骑自行车上班者发放补贴……其中,有一个美国人把这项环保运动贯彻得最为彻底,他不仅骑车、造车,甚至连制作自行车的原料都选取最为环保的材质——竹子,颠覆了以往的造车理念。克雷格·卡尔菲,这位美国最优秀的自行车制作者之一,最近骑着竹子自行车走进了非洲。  相似文献   

16.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竹子历来是被人们垂青的。人们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爱竹,赏竹。用竹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始于春秋;刻竹作为装饰,始于唐;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的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子的风流高雅;板桥老人的竹画、竹论  相似文献   

17.
宝庆竹簧     
聂菲 《收藏家》2012,(12):77-82
中国是世界上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的坚韧、青翠、顽强,千百年来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咏。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文积淀,著名西方学者李约瑟称中国为"竹子文明的国度"。而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的湖湘大地,气候温和湿润,自古以来盛产各种竹材,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其中尤以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宝庆竹簧雕刻最为有名。宝庆,即今湖南邵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出土的11件木材、木炭样品的鉴定,认为这些木材、木炭属于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桑属(Morus sp.)和2种竹亚科(Bambusoideae)的竹子。车马器铜帽内的木材是青檀和竹子;祭祀坑四壁的木材为侧柏;祭祀坑开口处的木炭为桑木。首次了解了秦汉时期祭祀遗址在木材利用上具有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特点,为秦汉礼制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9.
《江淮文史》2023,(1):45-46
<正>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江淮文史》30岁了!30年春华秋实,30年初心如磐。而立之年的《江淮文史》沐浴着党的二十大的光辉,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1959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开展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安徽省政协积极响应,于1964年创办内部出版物《安徽文史资料选辑》。1993年1月,《安徽文史资料选辑》更名为《江淮文史》并公开发行,如同竹子地下三年,一朝破土便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20.
酷品     
太阳能概念游艇这台阿帕特拉(Aptera)概念游艇相当不错。采用可回收使用的竹子和天然纤维素合成的材料,长度约6.7米,可以容纳一个小团队出游,时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