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永福于1837年生于时属广东的钦州防城司古森峒小峰乡一个穷困家里庭。8岁时,全家迁往广西上思县。20岁时,贫穷的刘永福为求生路,参加了当地的反清武装。30岁时,为躲避清军追剿,刘永福率部下黑旗军撤入越南北圻。在中法战争期间,刘永福率黑旗军配合清军作战。清政府遂将刘永福及黑旗军纳入清军系列。战后,清军撤退回国,刘永福也率黑旗军回国。  相似文献   

2.
刘氏家庙是晚清名将刘永福驻军广州时建造的家庙和居住的寓所,其大量采用晚清岭南厅堂建筑的装饰手法,是广州晚清岭南家庙建筑的重要代表。刘氏家庙反映着民族英雄刘永福的忠、义、信、节,文化内涵深厚,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刘氏家庙的保护利用不仅仅是简单地维护修缮一幢建筑,而是要保护这幢建筑所承载的文化,保护因名人而产生的经济、社会、文化效应,保护城市文脉的亮点,保护城市的历史。应以有效保护为主,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内涵,开发与文物陈列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休闲相融合的保护、教育、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3.
论刘长佑、岑毓英对刘永福抗法斗争的支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福及其领导下的黑旗军,能够在越南这块异国土地上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在抗法斗争中建立功勋,这固然与刘永福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及其在战场上的勇敢善战有关,也与刘长佑、岑毓英的支援分不开。刘永福活动的地点在越南北部与广西、云南接界,刘永福从事抗法斗争的时间,正值刘长佑、岑毓英分别在广西、云南任职,他们两人在任期内给了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以大力的支援。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畔的钦州市,乃民族英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故居,光绪十七年(1891年),清政府建三宣堂以纪念他早年援越抗法有功,被阮氏王朝封为三宣提督的业绩。三宣堂为中国式的圆柱瓦檐结构,有几道大门,主建筑三进,高达14米,三面有厢房围绕,各厢互通,大小房间...  相似文献   

5.
岑毓英和刘永福都是中法战争中的重要人物,战后二人关系日渐破裂。从刘永福为宣光巡抚求情未果、岑毓英在保胜佯设行辕、黑旗军归国等事不难看出,岑毓英一改以往的支持、保护态度,对刘永福固有的成见与猜疑逐渐暴露,而刘永福在遭受岑的"无情"、猜忌、背信弃义之后,也日渐生出不满、怨愤之情,二人关系以悲剧告终。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刘永福黑旗军援越抗法的著名战役纸桥大捷一百周年.1883年5月19日,黑旗军在河内西郊的纸桥击毙了法国侵略军司令李威利,取得重大胜利,大长了中越人民抗法的信心,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使敌人“一闻公名(指刘永福),心胆俱裂,不敢回首一视”。(黄海安:《刘永福历史草》),  相似文献   

7.
刘永福并未任职台湾民主国廖宗麟蔡尔康等编译的《中东战纪本末》卷4《台湾自主文牍》内有署衔为“台湾民主国镇守台南帮办军务刘渊亭军门永福”的告示①,这是人们认为刘永福曾任职台湾民主国的唯一直接证据。笔者对照台湾民主国的其他文告,认为这则告示的署衔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8.
刘永福传略     
这段流传于两广地区的民谣,活灵活现地刻画了上一世纪抗法民族英雄——刘永福的真实形象。 刘永福,原名建业,号渊亭,别名义(刘永福在家中排行第二,称刘二,长大成人后,按“二”的粤音,改“二”为“义”。)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九月十一日生于广东钦州古森洞小峰乡(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9.
人物专志是各地根据地方历史名人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方志编纂形式,是新时期综合性志书编纂形式的必要补充。刘永福是广西近代名人入编人物专志的极佳人选。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编纂好《刘永福志》。  相似文献   

10.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在我国西南边境城市河口,有一个到越南老街的“出国半日游”项目异常火爆。半日游的最后一站是刘永福大庙。这里有一位被越南人民供奉的“圣人”,他就是在我国近代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极富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刘永福。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的中国古建筑之旅是从2000年开始的,查找资料,设计线路,然后利用长假自驾车去各地寻访散落在乡野的古代木构建筑,全国现存有一百六十座元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我们已经看遍了其中的四座唐代建筑、四座五代建筑、八座辽代建筑,以及几十座代表  相似文献   

12.
整体的组成犹如建造一座大厦,当最终建成后,映入视野的仅仅是一座大厦,然而在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都可以看做是这座大厦的局部,而且还有更多的人们看不见的局部在背后支撑着大厦的建筑工作。若将文艺复兴比喻成为这座大厦的话,那么美的奇家族就是建筑这座大厦的幕后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荆州文庙大成殿为清代中期一座建筑。本文通过对大成殿现场勘察测绘,并结合有关资料阐述了荆州文庙兴衰的历史过程,同时对大成殿建筑结构的测绘分析,挖掘出这座古老建筑独特风貌和别具一格的建筑工艺,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从而使我们不遗余力地保护这座建筑,使之千秋万代。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15日这天,堪称拉萨城商业之魂的“有机体”——冲赛康,迎来了重建之前的临时搬迁。随着这一消息的迅速传播,这座其貌不扬的批发市场,以及蕴藏在这座建筑之下的所有一切,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15.
抗法名将刘永福自中法战争结束后,并被两广总督张之洞安排到广东。定居于当时隶属广东的钦州,并由朝廷任命为南澳镇总兵。甲午战争期间。奉派到台湾帮办军务.曾领导台南人民开展抗日战争。失败后,仍回广东。1897年末,清政府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于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下旨:“各省将官有老于兵事、缓急可恃者,无论官职大小,现任退闲,准其一律奏调。”两广总督谭钟麟遵旨起用刘永福。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4月初到钦州工作不久,看到一份材料中涉及钦州籍的两位民族英雄的表述:"刘永福、冯子材……",我认为两人的排序颠倒了,我对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对刘永福、冯子材的事迹也很熟悉,本着做学问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多方问询,但始终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权威而令人信服的答案。总的说来,在钦州"刘冯"的叫法已是约定俗成,起因基本归结到田汉的一句诗"论人应不失刘冯"上。  相似文献   

17.
声音     
《中华遗产》2009,(1):10-10
改举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已冷静下来,从浪漫主义回到现实主义,从极端集体上义同归到个体关怀。对于一座历史名城,之所以称它古老,除了这座城里到处可以看到具有历史色彩的建筑,还有就足诸多历史悠久、土得掉渣的地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大街路北,耸立着一座双塔形教堂建筑,它就是呼兰天主教堂。  相似文献   

19.
福建土楼是世界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但人们对福建土楼最熟悉的部分是永定和南靖的土楼.对华安土楼的了解仅限于二宜楼。事实上.华安土楼不论是建筑风格、规模、年代等方面都可以和南靖、永定的土楼相媲美.有的甚至是其他地方土楼所不具有的。华安现在保存下来有代表性的土楼68座、按照明清两代华安县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其比例也应该是相当高的.土楼遍及华安县全境.全县9个乡(镇)都有土楼:按建筑式样分,圆楼数量占三分之一强.方楼约占三分之二:按建筑结构分,单元式5座,通廊式61座,两者兼有2座:按己可考的建筑年代分.明代有9座.清代52座,民同1座.另有6座年代无考。  相似文献   

20.
翁宽 《文史春秋》2006,(9):30-33
刘永福(1837—1917年),清末爱国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东(今广西)钦州人。刘永福于1866年(同治五年)创建黑旗军,助越抗法十多年,堪称“北圻之长城”。1873年(同治十二年)和1883年(光绪九年)两度应越南政府约请率部抗法,前一次毙法军统领安邺,后一回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震动中外的罗池、纸桥大捷,被越王封为三宣提督。中法战争中,又大败法军,取得左育、宣光、临洮大战胜利:,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法政府经多次交涉达成协议,以黑旗军回国换取法军从澎湖撤走。刘永福应召回国,1886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光绪十二年)邦办台湾防务,渡台抗日,驻守台南,被尊称为“百年前的抗日爱国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