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1949年9月底,美国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的副领事马克南(Douglas S.Mackiernan)和另一位美国人白智仁(Frank B.Bessac)及三名白俄取道西藏前往印度。马克南等三人后来被藏兵误杀于藏北,只有白智仁和一名白俄抵达拉萨,并于数周后得以穿过西藏进入印度。马克南此行很可能负有与西藏当局联系的使命。由于相关档案至今没有全部解密,这仍然是一个迷。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扩大在亚洲的影响,遏制苏联的势力,美国在1942年向国民政  相似文献   

2.
有美女间谍,有钢管舞女,还有能干的女记者美国情报部门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眼下日子难熬。因为泄露了美国政府秘密监控公众电话和网络的"棱镜"计划,他遭到美国通缉,不得不滞留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的转机区,已有半个多月。目前,他仍在寻求政治避难的机会,一些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回应。但如何操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美国国务院已吊销了斯诺登的护照,他成了没有国籍的人。有媒体报  相似文献   

3.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变得对纳粹和日本间谍异常敏感。许多人认为,间谍和破坏分子就藏在自己周围,而且这些人就像苹果里的虫子一样已经钻到了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江南时 《文史博览》2006,(12):54-54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将美国拖入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变得对纳粹和日本间谍异常敏感。许多人认为,间谍和破坏分子就藏在自己周围,而且这些人就像苹果里的虫子一样已经钻到了国家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论文梳理总结了"华人间谍威胁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成因和影响展开了分析。近年来,随着中美在科技领域竞争的加强,美国政府关于"华人间谍威胁论"的炒作愈演愈烈。一方面是因为日益增多的中国留学生、科学家"回流"参与中国人才吸引计划,引起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担忧;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华人群体所处的社会地位及某些华人个体的不当行为,为"华人间谍威胁论"的出现提供了口实。美国"华人间谍威胁论"的本质是,抱持冷战思维的美国政府以中国为假想敌,通过人为捏造华人"间谍"活动的规模与危害,借以采取措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对华政治策略。然而,美国"华人间谍威胁论"的影响是双向的。美国政府通过加强反"间谍"起诉,收紧留学生签证政策等方式,一方面阻碍制约了中国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美国的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6.
程早霞 《安徽史学》2006,26(2):5-9,96
美国插手西藏问题由来已久,不同时期方式各异.上个世纪之交美国初登世界舞台即对青藏高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二战期间美国秘密派遣战略情报局人员入藏探险;冷战时期西藏则成为美国对华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插手直接触动了达赖外逃.所谓"西藏问题"由此产生,并成为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正19世纪末,日本军国主义者考虑到中国西藏的重要战略地位,采取各种手段加快了对西藏的渗透活动,派遣特务潜入西藏是他们惯用的伎俩之一。其中,成田安辉(1864-1915)是20世纪初(1901年)由日本政府(外务省)派往西藏的第一个间谍,也是继河口慧海后进入西藏首府拉萨的第二个日本人。由于其入藏活动是在相当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其西藏潜行活动亦不被大家所知。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其《进藏日志》的发表,尤其是  相似文献   

8.
亲率大军,拉开新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序幕 1949年10月,沿着哈密瓜的芬芳和各族人民的欢呼,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六军抵达新疆迪化(现乌鲁木齐),和平解放的阳光照亮了天山南北。不过,此时的新疆犹如大病初愈的病人亟需食物来恢复体力。美国驻迪化副领事马克南在撤离时曾经预言,共产党的军队将会饿死在新疆。  相似文献   

9.
李丽  秦永章 《清史研究》2005,(4):96-102
用的伎俩之一。其中,成田安辉(1864—1915)是20世纪初(1901年)由日本政府外务省派往西藏的第一个间谍,也是继河口慧海后进入西藏首府拉萨的第二个日本人。由于其入藏活动是在相当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加之出于各种考虑,成田安辉没有立即发表他的入藏报告,因此其西藏潜行活动亦不被大家所知。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其《进藏日志》①的发表,尤其是日本外务省档案材料公开以后,逐渐被世人所了解。但至今国内尚无专文发表,因此本文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所藏资料《成田安辉西藏探险关系一件》②为主,再结合其他资料,拟就关于成田安辉的西藏潜行活…  相似文献   

10.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特务入藏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特务入藏记房建昌对于抗战时期日本人在西藏的活动,我国史学界的论著鲜有提及。实际上,抗战时期先后有三位装成蒙古人的日本特务秘密入藏,离藏后均有游记传世,这些游记客观上暴露了这一时期日本特务在藏的秘密活动,也为日本侵华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  相似文献   

11.
1949—1951年间,美国策划达赖喇嘛出走,破坏西藏和平解放。起初,美国反对达赖喇嘛离藏,支持噶厦抵抗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美国后来认识到不可能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军,因而要求达赖喇嘛流亡锡兰或泰国,不得已时到美国"避难"。《十七条协议》公布后,美国反对达赖喇嘛返回拉萨,要求达赖喇嘛在靠近西藏的地区流亡或"访问"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达赖喇嘛最终返回西藏并通电拥护《十七条协议》。美国的企图必然破灭,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1949—1951年间,美国策划达赖喇嘛出走,破坏西藏和平解放。起初,美国反对达赖喇嘛离藏,支持噶厦抵抗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美国后来认识到不可能阻挡人民解放军的进军,因而要求达赖喇嘛流亡锡兰或泰国,不得已时到美国"避难"。《十七条协议》公布后,美国反对达赖喇嘛返回拉萨,要求达赖喇嘛在靠近西藏的地区流亡或"访问"印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达赖喇嘛最终返回西藏并通电拥护《十七条协议》。美国的企图必然破灭,西藏的和平解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中央情报局与中国西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主要分四个阶段考察了 2 0世纪中期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过程 ,指出所谓“西藏问题”只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牵制中国的一个棋子。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是中西力量对比最为悬殊的时期,西方社会蔑视中国文明之举极为普遍。美国媒体的孔子观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孔子本为中国的文明圣人,但美国的媒体话语却让其走向文明进步的对立面,被刻画为中国融入近代世界的巨大障碍。美国媒体认为,孔子控制着中国人的思维,造就了极其保守、极具惰性的中国国民性格,导致了中美社会发展程度之间的鸿沟。他们沾沾自喜于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美欧文明的"先进性",某些中国人皈依基督教以及日本人抛弃孔子思想的积极态度被毫不犹豫地用作了支撑证据。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媒体论及孔子的真正目的在于证明欧美文明的优越。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role of the media in refashioning place identity and in repositioning places in the cultural system of space. Specifically, it examines as a case study the media coverage of the September 1997 success of the ‘Newcastle Knights’ in the Australian Rugby League Grand Final. This event produced an intriguing moment in the reimagin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Newcastle (New South Wales), an industrial city undergoing ‘deindustrialisation‘. The paper draws on Hall’s (1997) notion of ‘resemanticisation‘ in repositioning place identity to explore how key elements of Newcastle’s dominant identity myths were utilised by the media in the post‐match media coverag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narratives of embattled place were merged with the vision of a bright economic future for a re‐identified Newcastle and recoverable elements of Newcastle’s problematic industrial place identity were recast, stripped of their troubling connotations, and deployed in furthering the project of reimagining a prosperous future for the city. The paper thus considers the role of the media and sport in locating and relocating places in the Australian cultural system of space.  相似文献   

16.
The U.S. policy toward Tibet has always ch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U.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U.S. foreign policy toward China. 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S. admitted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Tibet. During the Cold War, due to its anti-communism strategy, the U.S. began to consider recognizing the independence claim of Tibetan separatists, especially after 1959, when the Dalai Lama was exiled abroad. However, the U.S. government has not openly admitted Tibet is an independent country, because,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ibet within China, claims of independence cannot be substantiated and therefore Tibetan separatism cannot win the recognition or support of the majority of countries in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there have been widespread student protests across universities in India. These protest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mainstream media coverag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media reportage of student protests in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New Delhi, looking specifically at charges of sedition brought against a few students. The article considers the ways in which the media created narratives of the ‘anti-national’ student (and teacher) that helped to consolidate a particular sense of Indian identity. These narratives are linked to the corporatisation of Indian higher education, whereby the spaces for public debate are reduced and the idea of the university as a public good is threatened.  相似文献   

18.
论文基于"边界"理论,将印尼归侨身份的"边界"建构放入纵向的时间维度探讨其"边界"的生成及变化。研究发现,印尼归侨身份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遭遇他我之别时所"框定"的。在印尼,他们身份"边界"的表述核心是对祖籍国的想象与认同。归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其身份的"边界"表述则在自我和他者的"意会"中贴上了"印尼"标签,唤起的仅是对跨国经历和过去生活的记忆与怀想。这一分类实践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移民关于身份的界定和选择过程,映射了不同身份的"边界"所承载的资源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陈红民 《安徽史学》2003,28(6):34-40
“新国民党”是1930年代初期胡汉民等人在国民党内建立的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的政治团体。本作已以藏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为基本史料,对“新国民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为系列论之一。它重点探讨“新国民党”在北方的活动,内容包括:“新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成员及其以天津为中心的基本活动;地方实力派(冯玉祥、方振武等)与“新国民党”的关系;并对北方“新国民党”活动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邓丽兰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2,(1):87-95,127,128
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之后,以帮助新中国进入联合国作为推动两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口,并试图影响美国的态度。执政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理念、对于中国革命与前途的认知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负面印象使英国政府力图奉行独立的对华政策。随着冷战的升级,朝鲜战争的爆发,联合国席位问题复杂化。美国日益强硬的态度及英国在西欧防务问题上对美国的依赖,使英国违心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但在某种程度上英国仍是打破冷战阵营的潜在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