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9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特征看,中国国家公园是具有主体多元性、价值多重性、业态多样性、生态脆弱性等特征的复杂系统。各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国家公园最高目标之间的多维度博弈是国家公园管理呈现复杂性的主要成因。多层叠置、多维约束、多源动力等结构因素使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演化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建立以价值系统保护为目标、环境系统为约束,住民系统、游憩系统、产业系统为操作系统的国家公园可持续管理框架及E-O-M复杂系统管理机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形成国家公园智能化的现代管理制度,提升国家公园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余凤龙  潘薇  徐羽可 《人文地理》2021,36(4):185-192
旅游者饮食舒适度对旅游消费体验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访谈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识别饮食舒适度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机制。结论表明:①旅游者饮食舒适度是旅游者在饮食活动中,对宏观环境、微观氛围和美食产生心理、生理相互协调的综合评价,包含9个主范畴、26个次范畴和60个概念。②旅游者饮食舒适度由环境基础、氛围营造、感知实体和感知主体4个要素构成,环境基础、氛围营造和感知实体由感知主体进行主客观串联。③旅游者饮食舒适度存在舒适唤起、舒适实现和舒适评价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并综合影响旅游者饮食舒适体验。文章丰富了旅游饮食消费和舒适度的研究领域,为促进地方餐饮发展和提升旅游者饮食满意度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旅游研究的“表演转向”思潮下,客观审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的生成逻辑,可为深化表演性理论和优化民族村寨旅游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文章从表演性理论视角切入,以湘西德夯苗寨为考察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划分受访者文本内容,探析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的生成机制。结果显示:(1)舞台设置、角色互动、独自表演和感知距离4项主范畴,共同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者表演行为生成的核心要素,文章据此构建了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分析框架。(2)旅游者是具有能动性的表演者,其表演行为既包含角色协商和运作一致的角色互动特征,也包括反叛与服从的独自表演特征。(3)感知距离分为心理距离、认知距离,以及个体远离与超越,三者揭示出旅游者表演行为特征生成的深层次因素,影响着旅游者在民族村寨剧场舞台的具身性和认同感建构。最后,文章从增强旅游者游憩体验、加快非遗活化实践、优化民族村寨开发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旅消费是促进经济回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引擎。文章以刺激-机体-反应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级文旅消费集聚区南京市夫子庙步行街和文旅消费新地标金陵小镇为样本收集地,构建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剖析文旅消费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文旅消费动机、文旅消费体验、文旅消费满意度和文旅消费忠诚度是文旅消费的主要驱动因素;(2)文旅消费动机是文旅消费的关键前因变量,直接、正向显著影响文旅消费体验,且文旅消费动机对景区环境和服务管理、旅游演艺和夜游项目的影响高于景区服务接待设施;(3)文旅消费体验直接、正向显著影响文旅消费满意度,是文旅消费动机和文旅消费满意度的中介变量,且景区环境和服务管理对文旅消费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对文旅消费动机和文旅消费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均明显强于旅游演艺和夜游项目、景区服务接待设施;(4)文旅消费满意度对文旅消费忠诚度存在直接、正向促进作用,在文旅消费动机、文旅消费体验与文旅消费忠诚度之间存在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文章揭示了文旅消费的作用机理,丰富了S-O-R理论在文旅消费领域的应用,对于文旅消费创新、高效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拥挤感知被认为是影响游客的游憩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指标,通过构建拥挤感知的多维度变化来探讨游客情绪的变化对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仍不成熟。本文以西递、宏村为研究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构建空间拥挤、人潮拥挤和体验拥挤维度对游客游憩过程的影响模型,探讨了游客拥挤三个维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人潮拥挤对情感依附型游客积极情绪呈正向影响;②空间拥挤增加消极情绪,与游客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③体验拥挤对游客积极情绪呈显著负向影响;④人潮拥挤-积极情绪-满意度(0.359)之间的相互关系强于人潮拥挤-消极情绪-满意度(0.128);空间拥挤-积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241)的关联度强于空间拥挤-消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142);体验拥挤-积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167)之间的影响关系弱于体验拥挤-消极情绪-游客满意度(-0.213);⑤人口特征对拥挤感知的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尽管已有不少研究在探究体验,但是迄今为止体验作为一种经济产物仍未得到科学、全面的认识,相比服务质量,体验质量由于侧重顾客的心理或情感反应使其更加难以测度,已有的研究理论也难以达成一致.但有关体验质量的研究日益注重顾客心声的吐露和自我建构过程,越发注重顾客潜意识的发掘,本文借助游客撰写的反映其真实体验经历的在线评论,来研究顾客是如何对体验进行评价,通过“事件-属性”分析来回答什么是卓越的顾客体验这一体验质量的核心议题.通过内容分析发现,顾客体验评价所涉及的关键事件包括体验场景、服务流程、体验项目、顾客体验以及体验价值;通过类属分析法,从顾客主观情感反应出发,提炼出五大关键事件的属性,即体验场景的怡人性、体验项目的有趣性、服务流程的流畅性、顾客体验的高潮性以及体验价值的正向性.本研究提出,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在线评论指导改善体验场景、优化服务流程、设计体验项目等以促使游客体验质量的提高.在顾客主导逻辑下,企业如何加强对消费生成内容的利用和对社交智能资源的使用以实现B2C价值共创,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谢瑞云 《神州》2013,(15):122-122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新课程改革数学目标中有体验性目标: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操作",强调"实践",强调"考察",强调"探究"和"经历"。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建立国家公园的国家。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悠久的土著文化,加之政府申报世界遗产的积极态度,使得澳大利亚的自然及混合遗产数量均居世界前列。截至2013年6月,澳大利亚已有12项自然遗产和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澳大利亚是联邦制国家,有新南威尔士(NSW)、昆士兰(QLD)、南澳(SA)、西澳(WA)、维多利亚(VIC)、塔斯马尼亚(TSA)等6个州和北领地(NT)、首领地(ACT)2个领地。  相似文献   

9.
贾若词 《旅游纵览》2022,(14):154-156
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统计优势和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为各个领域提供平台与机遇,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旅游领域,数字经济驱动旅游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本文以开封市为例,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体验式旅游深度开发的问题。研究表明:开封体验式旅游开发应遵循特色性、多元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原则;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品缺乏体验性、服务与设施管理落后、营销缺乏数字化系统设计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依托数据资源创新体验式旅游产品、加强体验式旅游数字化管理、建立体验式旅游数字营销系统的路径,以期对我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舒伯阳  黄猛 《人文地理》2013,28(4):108-113
旅游核心吸引物不仅具有某种特殊的客观属性,同时还具有人为主观建构的符号属性,它在旅游体验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论文提出了旅游核心吸引物构建的一种新方法,其基本思路是:从市场空白与产品创新角度切入,通过二维矩阵定位方法萃取旅游主题;然后按照"真实性体验"原理进行旅游产品设计,以地方特色产业为纽带,构建由一系列游客参与体验活动串联而成的旅游体验链条。这种建立在旅游目的地本地产业化需求与外部旅游市场需求双向驱动基础上的新方法,突出旅游吸引物的体验价值性及其产业化生产组织过程,能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优势传统产业的衔接问题,从根本上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立地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王馨  白凯 《旅游科学》2023,(2):155-174
虚拟旅游为潜在旅游者提供了在真实旅游中不能获得的难忘体验。文章以情感体验这一衡量虚拟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因变量,考察了虚拟旅游临场感、时间失真、视觉感知与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虚拟旅游中的临场感为二阶因子模型,其二级构成维度由空间临场感和自我临场感组成,且空间临场感会对自我临场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虚拟旅游中的临场感会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并且相较于空间临场感,自我临场感对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影响更大。(3)情感打分结果显示,虚拟旅游参与者的情感表达主要集中在Q1(HVHA)和Q4(HVLA)两个区域,突出表现为高效价的积极情感。(4)时间失真在临场感与虚拟旅游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视觉感知则会调节临场感对虚拟旅游参与者情感体验的影响。文章拓展了临场感在虚拟旅游情境中的适用范畴,深入解释了虚拟旅游情境下个体情感体验的前端影响机理,也为旅游目的地的虚拟旅游场景设计、情感服务升级和创意营销实践等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谢彦君  樊友猛 《人文地理》2017,32(4):129-137
身体理论的发展为旅游体验本质的探究提供了新的可能,国内外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的某些感官体验,但作为一个整体的身体还极少得到审视。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身体地理学视角,对收集的徒步旅行游记和访谈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提炼出24个范畴、7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据此建立旅游体验本质模型。结果表明,徒步旅游体验本质上是一种具身化生成实践,即旅游者通过具体身体的参与,与旅游情境深度融合,寻求个体完善与成长的对象性活动。具体包括身体意识的唤醒、身心的浸入、与他人和自然的共在以及个体的生成等四种体验类型。这些体验主要通过旅游者由身体痛苦到精神快乐的逆向选择、具有仪式象征意义的行为表演和面向自我的反思性观照三种典型路径达到。在此过程中,作为整体的身体解除了规训和压制,展现出生动鲜活的样貌,迈向持续的生成之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网络访谈和案例搜集数据资料,采用扎根理论范式的质性分析方法,借助Nviv08.0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信息整理、数据编码,最后归纳提取4个核心范畴,即影响“驴友”旅游安全的4个维度影响因素类属:个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进而以“驴友”旅游的整个过程为主线,结合各阶段的事故诱发因子,深入剖析了“驴友”在旅游准备阶段、旅游体验阶段、事故发生及救援阶段的安全事故的形成机理;同时,基于“驴友”的安全认知和安全意识,以及“驴友”旅游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将“驴友”细分成谨慎型、大众平衡型、冒险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曹凡 《旅游纵览》2023,(1):11-13
本研究基于携程网、大众点评、途牛网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地,收集6124条当地旅游景区的评论,利用NVIVO 11.0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出影响乡村旅游景区网络口碑的42个初始范畴和5个主范畴,构建由“出游体验”核心类属统领下“出游需求满足-旅游感知-景区运营成熟度-核心体验-价值与收获”5个维度构成的乡村旅游景区网络口碑影响因素模型,并与同类研究领域部分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了“学习及好奇”、“责任与义务”、“社会因素”、“个人情感体验”、“教育体验”5个潜变量,构建了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并以国家4A级旅游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探讨了此类旅游动机对体验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责任与义务”是游客访问战争纪念馆的主要动机,也是与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之一,与“个人情感体验”及“教育体验”有较高的路径系数(0.97,0.48);(2)被动地参观战争纪念馆不利于游客体验的提高,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应该强调游客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游客“责任与义务”方面的动机;(3)游客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几乎没有对死亡感兴趣的动机,因此战争纪念馆旅游不完全属于黑色旅游研究范畴;(4)旅游动机及体验是区分特殊兴趣旅游的主要标志,未来需从特殊兴趣旅游(如战争纪念馆旅游)角度进一步探索旅游体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术界对于顾客体验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对于顾客体验质量的评价维度及其前因后果仍然理解不足.本文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对顾客发表在携程网上的迪士尼和欢乐谷的评论进行归纳分析发现,体验质量的评价包含层次、极性、强度和时间性4个维度;体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基础性刺激物(服务流程、服务场景)和动力性刺激物(体验项目);体验质量能够直接正向影响顾客满意、顾客价值和行为意向,并根据顾客评价的心理逻辑划分出满意导向型、价值导向型、体验导向型和全面要求型4类顾客,这有助于解释以往不同研究背景下发现的结论差异.研究对于主题公园管理者更好地理解顾客体验、改善服务以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体验需求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岗 《旅游科学》2013,27(3):26-36
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朱春全 《世界遗产》2014,(10):21-21
<正>国际上公认的保护区定义是指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得到认可、承诺和管理,以实现对自然及其所拥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保护。IUCN经过40多年的努力,对全球各种类型的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六个类型的保护区管理分类体系,目前《IUCN保护区管理分类应用指南》已成为国际上保护区管理分类的通用标准,得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联合国机构、许多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政府的认可和应用。实际上,"国家公园"一词在IUCN保护区分类体系形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尝试从理论认知、指标构建、实证检验3个层面探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驱动机制及培育路径,旨在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产业融合的自组织过程视角构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体系,运用Bayesian时空层次模型探究了2008—2019年31个省(区、市)两个产业融合质量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运用多案例定性比较和典型案例网络文本分析提出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驱动机制及培育路径。研究发现:(1)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水平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以及地区内部差异明显,是空间非均衡差异的主要来源。(2)东中西三大地区局部时空趋势的线性演化速度符合马太效应特征,热点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多数温点区呈现由负转正的上扬周期,部分温点和冷点区整体增长速度缓慢。(3)多案例地驱动机制分析可知,内部驱动力是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提升的充分必要条件,发展要素是内生力,发展效应是内源力,发展环境是调控力。外部驱动力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创新发展是核心力,协调发展是集聚力,绿色发展是共生力,开放发展是影响力,共享发展是支撑力。(4)长三角典型个案的内容分析提...  相似文献   

20.
陈岗 《人文地理》2015,30(5):153-158
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提出旨在进一步凸显旅游者在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中的主体性。本文以杭州西湖的"西子"诗词为例,初步探讨了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论支撑与研究价值。旅游者符号实践并不是对已有符号记忆的被动接受,而是借助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不断将其运用到旅游实践中去加以检验、深化和再创造的动态演进过程。符号学理论、实践理论和(身体)现象学理论构成了旅游者符号实践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撑。符号实践是旅游者符号体验过程中主观与客观、过去与现在、已知与可能、我者与他者、代表物与对象等诸多二元关系的中间环节和关键枢纽,既关系到旅游者的符号体验质量,也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