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综合性荣誉称号和高影响力城市品牌,全国文明城市是否带动了城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以文明城市评选为准自然实验,以2003—2019年中国2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综合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评估文明城市评选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异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文明城市评选显著促进了旅游经济发展,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2)文明城市评选主要通过品牌信号传递、公共价值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科学技术创新等渠道,进而促进旅游经济发展;(3)文明城市评选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效果存在马太效应,表现为对城市所处地域、城市发展线级、旅游资源禀赋具有比较优势的城市贡献更为突出,进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4)文明城市评选不仅促进了本地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而且还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促进毗邻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文章明晰了文明城市评选对旅游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及政策效果,对评估文明城市评选的经济社会效应与探索新时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拓展性路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程玉  杨勇  刘震 《旅游科学》2020,34(1):33-53
在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开展全国及31个省份旅游产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演化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鉴于结构变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DSSA方法对全国及31个省份2000年—2016年旅游业资本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测度产业结构变动的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发现,不同地区或省份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在年度静态结构效应上,东部地区开放型旅游经济较为发达,各省份总体发展态势较为稳定,伴有阶段性波动;中部地区旅游经济相对闭塞,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最差,波动性介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西部地区在大开发背景下旅游经济增长较快,各省份总体发展的平稳性介于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波动性最大。在年度动态结构效应上,全国大部分省份在大部分年份都出现“结构负利”,动态结构能力亟须改善。尽管各省份表现出差异化的静态结构能力和动态结构能力,但是我国整体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相耦合。本文的结构效应分析结果可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及不同省份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框架,结合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指标和与旅游业有关的指标构建安徽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然后通过TOPSIS法得出安徽省各地区2013—2021年的综合得分情况,再根据聚类分析法分析安徽省合肥、黄山、芜湖等16个地级市各年份的旅游发展水平,发现各地级市旅游业发展的差异化程度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以3年为一个周期。最后,提出安徽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在旅游业创新发展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旅游业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而当前如何创新和转型已成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旅游业的产业结构很复杂,因此,创新的形式有很大的差异,文化旅游的创新指的不是技术的创新,而是要以文化为基础的创新,从而达到真正的旅游创新和促进发展。本文将对文化旅游创新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的发展对建设美丽中国和贯彻生态文明战略至关重要,研究旅游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具有必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以2007—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溢出视角对旅游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进行检验,进一步分析其空间异质性和效应边界。结论如下:(1)观察期内,我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波动上升,效率分布呈“东部>西部>东北>中部”格局,“中部塌陷”特征明显;在考虑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经济地理距离的情况下,旅游发展的绿色经济效应稳健性表现为溢出效应而非本地效应。(2)绿色经济效应空间异质性明显,溢出绿色经济效应呈中部>东北>东部>西部格局,西部本地和溢出绿色经济效应均显著,中部本地绿色经济效应表现为负向;效应不存在城市群和非城市群边界,均以溢出绿色经济效应为主。(3)绿色经济效应存在地理边界,1300千米后本地绿色经济效应开始逐渐由负转正,溢出绿色经济效应开始衰减。文章为旅游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双碳”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城市工业结构转型以及工业排放是否符合环保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现有文献及实际案例尚缺乏对现阶段城市工业结构转型中有关“双碳”问题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工业遗产中文化资本属性价值的探索。成功落地转型的老牌工业遗产北京首钢工业遗产群是这方面较好的案例:通过保留部分结构、推动冗余转化后的再生文化资本价值提炼,以及新场域下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之路和功能重置,以“双碳”理念在原有场地基础上深耕场所精神、社会共情;通过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改建博物馆、树立新型创意设计IP等新发展模式重新焕活工业遗产群的文化资本内涵,延续人们对传统工业遗产的记忆信号,由此为以后的工业遗产项目改造提供了经验蓝本。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而旅游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陕西省作为我国文化的大省、旅游业大省。在新时代,推进文化与旅游促进相融合,深挖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转型与升级,有助于促进陕西省社会经济增长。对此,本文着重分析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论述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问题,提出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机制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自我决定和角色认同理论,通过对43家旅游企业的领导-员工配对调研数据的采集,构建了变革/交易型领导、组织差序氛围对员工亲环境行为影响的跨层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变革型领导对旅游企业员工亲环境行为具有正向作用,而交易型领导则相反;(2)心理授权与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变革/交易型领导与员工亲环境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3)组织差序氛围显著调节变革/交易型领导通过心理授权与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文章结论拓展了领导风格、组织氛围影响员工亲环境行为的跨层次理论与实证研究,并为推进旅游企业的内部环境管理实践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龙茂兴  王华 《旅游纵览》2013,(9):145-147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如何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旅游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旅游业产业结构的复杂性,所以产业内部创新行为的表现形式也会有很大差异。本文以湘西自治州为例对旅游产业系统创新进行初探。旅游产业系统创新研究是继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和产业创新系统理论之后创新研究领域兴起的对中国旅游业产业转型和升级问题的研究。随着创新理论的发展和日益强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历时两年完成了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双普查”,共查出六大类文化资源305.74万处,旅游资源24.57万处,地学旅游资源在本次普查中主要体现在地文景观和水域景观两大类,其中地文景观20 919处,占四川省旅游资源总量的8.51%,这将为四川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系这次普查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综合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吴丹 《旅游纵览》2013,(6):120-123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文脉的挖掘、延续或对一种新文化和新体验的打造。现代旅游业以精神民俗为背景,承载旅游更为特殊的蕴涵,符合旅游行为的社会价值性和本质要求,年画是绵竹旅游业的文化精魂和主题形象,旅游业为年画产业提供高端客源。绵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了年画文化的支撑,产生了品牌效应,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现更应完善现有的管理措施与方法,将实施项目做"特",逐步实施网络化全覆盖,优化产业结构,升华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俞娟 《旅游纵览》2022,(14):138-141
江苏省盐城市海盐文化旅游国际化发展刚刚起步,旅游品牌建设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海盐文化旅游国际化发展现存的问题,以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思路制定提升盐城文旅国际化水准、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具体策略,打造国际海盐文化旅游业内的“盐城样本”,为国内海盐文化旅游国际化发展提供“盐城范式”。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索在海盐文化优势基础上创新数字化国际化新模式,为盐城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13.
刘蕤  丁莹 《旅游纵览》2013,(3):36-37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和其关联产业低碳化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的"四轮驱动模型",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政府分别作为旅游的主体、客体、中介机构和管理部门,有机联动、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畅 《旅游纵览》2013,(6):36-37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有助于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节能减排和其关联产业低碳化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原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的"四轮驱动模型",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政府分别作为旅游的主体、客体、中介机构和管理部门,有机联动、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整个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碳排放是人为二氧化碳(CO2)排放量来源之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制定节能减排的对象之一.本文首先测度出湖北省2007~2011年旅游业CO2排放量,然后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旅游业CO2排放分解模型,将旅游业CO2排放分解为环境技术效率变化、环境技术进步、资源要素投入和产业结构效应四部分.通过实证得出:2007 ~ 2011年,湖北省旅游业CO2排放量从253.103万吨增长到676.747万吨,武汉市是湖北省旅游业CO2排放量的主要城市,旅游业CO2排放增速在2010年后减缓;在分解的旅游业CO2排放4项驱动因素中,产业结构效应是CO2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资源要素投入和环境技术效率变化对旅游业CO2排放贡献度虽小但对旅游业碳减排起正面影响,且资源要素投入的减排贡献比环境技术效率的贡献略大,而环境技术进步对旅游业CO2排放起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发展森林公园旅游产业不仅是把森林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两山”理论的客观要求。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及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测度森林公园资源禀赋,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森林公园资源禀赋对其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外部市场占有率和内部产业综合效率角度检验森林公园资源禀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增加森林公园面积、提高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比例,对当地及邻近地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从长远看存在明显的“资源福音”效应;(2)相较于森林公园数量增加,提高高等级森林公园比例对其旅游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大;(3)影响机制分析发现,改善区域森林公园资源禀赋,主要是通过扩大旅游市场占有率和提高产业综合效率来推动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发展;(4)我国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邻近地区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对当地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也反映了我国不同区域间森林公园资源禀赋优化利用对其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拉动作用小于区域间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发...  相似文献   

17.
刘娴 《旅游纵览》2023,(2):147-150
江苏省作为我国的旅游大省之一,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规模较大,旅游业发展潜力不可小觑。但在我国经济已经转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的今天,在第三产业占比较大的产业——旅游业也必须紧随经济整体的发展方向进行转型升级。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江苏省旅游业已有的发展基础之上,简要剖析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对江苏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马惠娟 《风景名胜》2021,(2):0083-0084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音乐类“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建国 《旅游纵览》2022,(13):102-104
在保护天然林工程建设活动顺利展开的过程中,发展森林旅游业成为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转型升级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林业后续产业,提高经济收入,保持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全方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与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相比,在城市带动作用、社会环境、城市的龙头效应、旅游资源、交通状况等方面,腊子口国家森林公园均差距明显。针对当前腊子口旅游业的发展在创新意识、市场投入、旅游产品开发、冬季旅游项目等方面显露的不足,可采取强化旅游发展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民间融资渠道、重视旅游文化包装、探索冬季旅游项目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中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建民 《旅游科学》2009,23(1):7-15
如何在正确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世界旅游市场、我国经济、我国旅游市场和我国旅游饭店影响基础上,借鉴国际旅馆的经营策略,说明我国饭店的经营策略,这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据此命题,运用统计数据与典型样本分析,讨论阐明下列问题:(1)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世界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3)国外旅馆的经营策略;(4)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5)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6)中国旅游饭店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