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中国深受列强侵略,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也随之兴起。清末状元张謇实干兴业,兴办了一批实业和教育事业,极大地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刘迪 《东南文化》2016,(6):102-106
面对19世纪末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剧遽社会变迁,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南通博物苑作为张謇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张謇在南通博物苑创办过程中实现了资本的文化化和文化的资本化双重过程:一方面,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另一方面,又将文化资本转化为其象征资本的一部分,使其获得更大社会权力,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对地方社会进行塑造。张謇对于作为文化资本的南通博物苑的支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藏品内容及知识系统的构建、博物馆教育作用的树立及对参观者的规范。张謇对文化资本的支配表面上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由其政治理念所驱动;而深究,终不免受时代和机构属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一、走上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道路兰梁斌:张先生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故乡江苏省南通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长三角重要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史称“中国近代第一城”。您能讲讲入大学前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吗?张岂之:我的故乡是江苏省南通市,1927年我在这里出生。南通是晚清状元张謇的故乡。晚清民国时期,由于张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推进,南通市的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我很荣幸在这里读完了小学。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南通危机严重,母亲带着我和弟弟经过千辛万苦转移到了后方相对安全的地方。我的初中在陕西省城固县完成,高中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南开中学的创办者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我深受他的思想的熏陶。194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在京招生,我赴京报考北京大学哲学系,结果有幸被录取。  相似文献   

4.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通过实业与教育两者之间的认识,对近代的实业与教育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业与教育的实践,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之上,研究到振兴实业为救国急务,注重教育又是一国之强,进而得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实践,从而促进了近代实业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 ,黑龙江实业教育蓬勃兴起 ,不仅是中国新兴资产阶级大力倡行的“实业救国”方针付诸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在黑龙江边疆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形之下 ,有富国强兵、共御外侮的意义存焉。本文探讨了黑龙江实业教育兴起的原因、发展历程 ,剖析了黑龙江实业教育的意义及发展的不足。其中所反映出的实业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在国防建设上的作用和意义 ,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通淮海实业银行券未发行的原因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通淮海实业银行,是南通历史上惟一由南通人筹资创办的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开业于民国九年(1920),主要筹划人张謇,是清末状元(1894),后曾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和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张謇出生于今南通市属海门市常乐镇。他主张实业救国,1899年首办南通大生纱厂,实现了产销两旺并获利甚丰。接着在1901—1913年,又先后创办了22个企业。1914年起,张謇更是雄心勃勃,以南通为基地,向江苏省乃至全国发展,在优先发展棉纺织的同时,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大搞围滩造地发展植棉基地等,至1921年大生集团拥有纱锭16万枚,织布机1300余台及一批配…  相似文献   

7.
张謇在其从事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在兴办教育和参与政治等各种活动中,形成了实业救国;农工商联合;官助商办;利用外资;兴办教育的经济思想。本文试着对以上几个方面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8.
吴熙祥 《江淮文史》2007,(2):146-159
早在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张謇、周学熙就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众多的近代民族工业,成为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南张北周”,他们倡导的实业救国理念也一直激励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实业救国的大潮中,陈范有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  相似文献   

9.
<正>市场活力来自企业,企业活力来自企业家,来自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时代的必需,其力量十分重要、不可或缺。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1]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高度评价张謇等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同年11月12日,他在南通博物苑考察调研时强调,在当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作为中华文化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张謇意识到落后必然挨打、实业才能救国,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提倡实干兴邦,兴办了一系列实业、教育、医疗、社会公益事业,帮助群众,造福乡梓,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他说“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謇与银行     
<正>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直、啬庵。江苏海门人,为清末状元。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实业家、教育家,半朝半野,亦官亦绅。后半生主要从事实业、教育、地方自治、城市建设、慈善等事业。对于赫赫有名的张謇,人们大都知道他在南通办过许多企业、学校,以及博物苑等。殊不知,他还与银行有着诸多关联。1894年,张謇41岁考中状元,走上仕途。然而,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他痛下弃官从商的决心,要走以实业和教育救国之路。次年,张謇开始创办纺织厂,继而成立垦牧公司,  相似文献   

11.
口号救国     
<正>清朝末年,国家羸弱,社稷风雨飘摇,救国乃眼下急务。仁人志士慷慨激昂、舍生忘死,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国人有感于西方的坚船利炮,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待付诸实施,便成为了洋务派;有提倡“教育救国”者,主张废科举、兴学堂,一批公立、私立学校纷纷成立;  相似文献   

12.
<正>张謇作为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教育和慈善事业,开辟出多条他人未走之路。张謇兴实业有起落,然办教育、行慈善影响巨大。他将慈善事业看作是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想之重要补充,“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时,惟赖慈善”。[1]张謇用其毕生精力倾心慈善事业,是慈善事业的忠实践行者。中国历史上行善之事、之人、之论,可追溯者众多,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兼具慈善理念、慈善留存、慈善影响于一身者,张謇当属第一人。本文重点就张謇慈善护佑事业、慈善救助事业、慈善公益事业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作实践与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张謇“半生文章、半生事业”中,地方自治是伴随“半生事业”的主线。其政治主张几经变化,但对地方自治的执着却从未改变,志在“以一隅与海内文明国村落相见,此或不辱我中国”。[1]V2:589张謇是南通地方自治的总设计师。他凭借个人声望与影响,以地方自治之名,在家乡进行早期现代化的综合试验。1915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认为地方自治耗资寡效,遂有停办之意。对此,农商总长张謇便组织编写《南通地方自治之成绩》(出版时改称《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以南通为范例进行全面总结,以证明地方自治的可行性、合理性,从而示范全国。该书由实业、教育、慈善和自治等章节构成,对每个子项的历史缘起、运作系统、预算等细节,都作了详尽说明,第一次全面记录了自1895年筹办大生纱厂以来南通地方自治的历程,充分反映了张謇地方自治理念,无疑对地方自治在南通的继续深化,具有重要的昭示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办的最早的博物馆。人们从该苑的选址、性质和展示方式等,都可以感受到张謇设立博物苑是为了教育。张謇设苑为教育的思想具有开拓性、科学性和包容性,是张謇教育救国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被毛泽东赞为4个"不能忘记"的实业家之一的卢作孚,早年受进步思想激励,投身革命救国;因残酷现实,继而转向民众教育和新教育试验,主张"学校不是培养学生,而是教学生如何培育社会";受挫后,致力办实业,搞"乡村现代化";1950年,因痛感国民党旧政权腐败,从香港投奔新中国政权,继续践行其"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实业救国思想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一股颇为壮阔的爱国进步的思想浪潮,影响深远。在该思潮的推动下,清末民初时期全国兴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清末年间,广西当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调整实业政策,大力倡导实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推动了广西近代化进程,客观上有利于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对其进行历史考察,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广西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仍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民初黄兴的民生主张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兴是肇建民国的功臣,辛亥革命后思想发生变化,脱离军界,转入保帮建国,发表大量涉及实业救国的思想,提倡实业救国。本乃就其思想之产业、观点及历史定位作出初步探讨,认为其核心是“民生”,基点是爱国、保帮、求富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状元经理”,人们便会想到主张实业救国并创办大生纱厂等实体企业的南通张謇,殊不知苏州也有一位“状元经理”陆润庠,他是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状元,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家乡苏州创办苏纶纱厂。陆润庠博学多才,精于医学、书法,是光绪、宣统两朝帝师,他创办的苏纶纱厂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大背景下,李四光作为一位新式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号召下亦曾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参与辛亥革命。这充分体现了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关系。在时代的号召下,他接触革命党人,接触革命思想,实现思想转变,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而革命党人的思想也对李四光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辛亥革命后,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他积极参与实业建设,力图实业救国,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近代史研究》2000,(5):314-314
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南京大学、中国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2 0 0 0年 8月 2 0— 2 2日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及日本、韩国、荷兰的 2 0 0多位学者就张謇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教育、慈善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建树 ,及其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身实业与教育救国的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60多篇 ,其中有 :章开沅《一代儒商 ,万世师表》、茅家琦《孙中山与张謇经济思想比较研究》、陈争平《从“大生”模式看张謇在企业制度方面的历史贡献》、王奇生《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