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伟纲 《攀登》2012,(6):42-45
必然性和偶然性不仅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而且是正确理解社会历史进程的关键。以辩证的“历史决定论”的方法论原则认识社会进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对于科学地进行社会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宋卫琴 《沧桑》2009,(4):71-72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矛盾的协调需要以法治为基础,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同质性,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为了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要将“和谐社会”入宪,崇尚法治精神,完善法律体系,保护弱势群体,维护自然环境,赋予自然以“人格”权,以法治的手段来协调社会的各种矛盾,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对于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展开的理论依据;同样,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和谐社会理论的内涵。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声日盛的今天,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二者的辨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赖以道德支撑的社会,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中央提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对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及其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伟 《攀登》2005,24(3):20-23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特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条件,促进“三个明”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的执政治国理念和社会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辩证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民政协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应有利于协调各阶层利益,维持社会各构成要素的平衡;缓和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平等和公正;整合规避各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的构建向人民政协提出从“摆设”到大有可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内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 《攀登》2007,26(1):51-5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并且提出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思路,使“党内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重要议题。本文就“党内和谐”的内涵、价值及其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继中共十六大提出和谐社会新概念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联系起来,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提出和对这一目标本质的认识,是我党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系统化。本文追溯了几种主要的和谐社会概念、和谐社会价值理念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对比“唯市场独尊”和“唯政府独尊”配置资源的弊端,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应该是市场与政府的共赢。  相似文献   

12.
吕建中 《攀登》2006,25(3):86-8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原则;有赖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社会制约和社会监督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尚  罗淞予  温丹平 《神州》2014,(8):176-17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领导全国人民沉着应对各种挑战,继承发展了我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发展理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需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我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试论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文志 《攀登》2006,25(1):47-49
和谐是一个富于文化内涵的载体。和谐文化是和谐经济和和谐政治的文化审美和文化再造。认识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使我们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努力营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相互帮助的和谐人文环境;可以使我们更加重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和谐的党群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和谐的党群关系关键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可、信任与支持。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可以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党自身建设及社会民主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续志如何全面地反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不懈努力,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取得新的成效;如何客观地反映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是当前方志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此,笔者就如何反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历史与现状”问题略作初探。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泽元 《攀登》2008,27(1):19-2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本文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公平观才是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公平观,才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无疑需要强有力的伦理支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支持是坚持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支持是坚持诚信互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伦理支持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阎革 《广西文史》2004,(4):26-29
199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过两年,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能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适应社会发展 构建和谐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发展战略,它们是互相联系的理论体系。和谐社会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方面。它们既是需要统筹协调矛盾的范围,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图书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