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汉阳,是武汉三镇中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也是一座典型的“桥城”。 当今汉阳,不仅有连接武昌、汉口的八座现代跨江公(铁)路桥梁,也有武汉最早的立交桥(琴台立交桥)、迄今为止全市最大的人行天桥(钟家村人行天桥)、三镇最长的跨湖大桥(墨水湖大桥)、两座铁路跨线桥及诸多湖(港)交通桥和景观桥。其实。依江伴水的古汉阳也曾有过一些桥,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或已不存,或演变成当今的街巷。或仅见于地名文献中,或被今人改建成坚固的现代桥梁。  相似文献   

2.
积庆里     
积庆里是汉口最繁华街道六渡桥附近的一个大里份,存留着世界上罕见的日军“慰安所”遗迹,如今充盈着众多贩卖服装、鞋帽的小商贩。李紫云与同善里积庆里主出口位于汉口中山大道中段南侧,东边紧挨东来顺清真饭店(有伊斯兰风格的圆形屋顶),西边为清芬路,北对民意二路。积庆里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3.
(一)当文工团团长的人大都有这么个职业习惯——每新到一个城市就到处去看剧场。1949年武汉解放后的第一个夏天多雨而闷热,我跑遍了汉口、武昌,又乘小划子去了汉阳。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人们对武汉三镇的认识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因为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汉阳是武汉工业的发源地;因为有武钢,武昌青山是新中国红色工业的重地;因为有汉正街,汉口则是武汉乃至中国的商贸重镇。而通过对万里茶道起点汉口制茶历史的挖掘,才发现汉口才是武汉近代工业的起点。近一个半世纪前,随着顺丰砖茶厂、新奉砖茶厂、阜昌砖茶厂等一大批现代制茶工业企业在汉口腹地设立,它们率先引进蒸汽机生产  相似文献   

5.
武汉三镇,即武昌、汉阳、汉口的联称,今统称“武汉”。 三镇之中,武昌发达最早,“周彝王时,楚子熊渠封子红为鄂王”,周代即为繁居之地。武昌依江,古名“鄂渚”,又称“江城”,屈原在《楚辞》“涉江”一章中,曾叙述过他当年游鄂渚的情景。“江城”,江夏县城的简称,唐李白诗中有“江城五月落梅花”之句;汉阳依山,古名“大别”,相传大禹治水至此,龟山麓曾有柏树,宋苏轼诗云“谁种殿前柏,僧言大禹栽,不知几千载?柯干长苍苦。”明楚庄王孟烷曾有《大别山》一诗:“名山钟秀自大开,岿然盘腐天之魄?;汉口依水,古名“夏油”…  相似文献   

6.
姜林 《中国钱币》2012,(4):37-42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自西向东横穿而过,汉江自西北向东南,在武汉流入长江。武汉处于长江与汉江的交汇之处,由武昌、汉口、汉阳组成,向有“武汉三镇”之称,又系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相似文献   

7.
将汉口、汉阳和武昌组建为市的行政区划,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1927年。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由桂系组阁的武汉市市政委员会在《武汉市政公报》登出的《武汉市政委员会成立宣言》中雄心勃勃地提出“行有康衢、居有安宅、疫疠不兴、灾祸不作”的建设构想,并“愿以考试铨选,登用人才,以廉洁勤慎,表率僚属,务期进一人收一人之用”.因而于1928年10月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考科员27名、办事员30名和录事(即文秘)50名。  相似文献   

8.
1956年,在当时的汉口解放大道中段(时称铁路外),搭建了一间营业面积仅为250平方米的武汉市百货公司试验商店,它就是武汉商场的前身。1957年5月,经武汉市一商业局倡议,决定在原试验商店的基础上,建设一座综合性百货商场。1959年9月29日,商场建成正式开业。为纪念中苏友谊,它被命名为“友好商场”。与当时的武汉剧院、中苏友好宫、武汉饭店等.成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1966年,友好商场为什么更名为武汉商场呢?我当时正在友好商场开展“四清”工作,对此段历史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11月20日,“人文武汉”文史爱好者徐志刚披露:在汉阳公园发现了疑似“汉阳树”的碑刻。次日上午,笔者之一胡全志专程前往汉阳公园,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碑刻清洗辨认,确认此碑刻专为园内一棵约200年树龄(当年实际树龄为97年)的国槐所立,名为“汉阳树”。说起“汉阳树”,人们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市五医院旁的那棵银杏。今年5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开征集汉阳树公园概念设计方案,拟建汉阳树公园。  相似文献   

10.
(一)武汉的一贯道组织1942年农历七月中旬,我随孙素真等人从南京坐轮船来到了武汉,下船后孙素真等人被接住于汉口一元小路,我即往汉口大夹街262号大布公会楼上的“化南坛”,从此就和邢杰三、孟宪章及做饭的宋太婆(叶月英)4人同住该坛。武汉的一贯道组织始于1936年。听南京总坛负责人杜钟梁说,他在]936年曾由济宁来武汉“开荒”,因不久张光壁、齐铭周等5人被押于南京即被调回,以后未来。1940年农历六月,有天津“浩然坛”的点传师邢杰三、天才孟宪章、三才赵秉鉴和天津“道德坛”的坛主马鸣仁、范声森、天才张德惠等先后来到武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和江汉公路桥、铁路桥的建成,让武昌、汉口、汉阳连为一体.在此之前,汉口已经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商业巨镇,武昌是历代省城、省会所在地,相比之下唯独汉阳仍然是古旧县城一座.三镇合一,也是武汉大发展、大建设之时,原本古老破旧的汉阳变化显著,用"沧海桑田"不足以形容她的变化,而应是"日新月异,仿佛瞬...  相似文献   

12.
<正>“大武汉”一词的频繁运用,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内涵体现的是城市地位,尤其是经济体量的重要性。从“武汉”到“大武汉”,其历史渊源可谓草蛇灰线,有迹可查。“武汉”源于江汉朝宗的“双城”现象1800年前的东汉末年,长江中游江汉朝宗之地,汉阳出现却月城、鲁山城,武昌出现夏口城,首现长江两岸对峙的“双城”现象。双城现象前后延绵千年,到唐宋时期的鄂州城(今武昌)和汉阳城臻于鼎盛。  相似文献   

13.
任重 《民俗研究》2004,(1):156-161
汉阳在武汉三镇中,城市文明进展最迟缓。民国时期,汉口早已是九省通衢之商业口岸,又是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号称“小上海”;武昌则是历史悠久的“江夏”占城,近代之革命圣地,又是湖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惟独汉阳却貌似乡镇:城区小,人口少,几条用青石条铺路的狭窄街巷歪歪斜斜,两旁的小店铺鳞次栉比,到处是低矮简陋的平房棚户,几乎无一处像样的商厦、楼房,晚清时所建的汉阳铁厂、兵工厂早已撂荒,原厂址杂草丛生。汉阳市民主要由小商贩、手工业者、船工和渔户构成,他们较贫穷,没文化,穿戴像农民,开口是浓重的方言土语……这一切显示出汉阳经济、文化的落后。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初,在老汉阳(现汉阳区)东部地区.南岸嘴汉水口之间有一座约30级麻石台阶的大河码头,与汉口龙王庙码头遥遥相对。从大河码头起坡,有一条长街直通一条横街与福来街衔接。一眼望去,石路平铺,屋舍俨然。  相似文献   

15.
正野味香三年困难时期,武汉最火爆的餐馆要数"野味香"。野味香餐馆位于汉阳江堤之上,建筑古朴,其野味曾让许许多多来此品尝的外宾赞不绝口。我所居住的汉口单洞门曾有几位被饥饿折磨不过的老人慕名到"野味香"吃面条,回来后把"野味香"的面条夸成了"天堂食品",当说到汤面上的那一层油以及用野鸡、野兔肉  相似文献   

16.
明崇祯八年(1635年),汉阳通判袁焻主持在汉口修建了袁公堤。袁公堤的修建,使汉口的商贸发展突飞猛进。汉口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而让四海九州货物云集而来的,都是各地的商帮;这些商帮中,有一支称为宁波帮。  相似文献   

17.
解放前夕,我是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的学生,参加了武汉地下党青年工作组领导的党的外围学生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简称新青联),在国师学生自治会联络部工作,并担任了汉口学联的联络员。  相似文献   

18.
旧时武汉工商界拉帮结社之风颇盛。 据《夏口县志》载,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夏口即有药材行帮公所存在。随后,各种公所、公会、会馆、帮、行不断成立,令人眼花缘乱。至解放前夕,正式登记的工商同业公会即有 339家(汉口 227、武昌80、汉阳32),与民间三百六十行的提法已比较接近。 为什么本地和外地来汉经营的工商来者喜欢结社呢? 据清宣统三年(1911年)出版的《最近汉口工商业一斑》一书,解释为:汉口为中原最大之市场,不特为本省商人所趋集,其各省之商贾,无不有本店或支店设立于此间。然国家幅员至广,…  相似文献   

19.
武汉生活秀     
去武汉之前,武汉,是诗意流淌的一栋黄鹤楼,是樱花浪漫的一所武汉大学,是万里横渡的一条长江:去武汉之后,武汉,是午后黄鹤楼下隆隆火车声里的一场楚剧,是每天来往与汉口,武昌以及汉阳三镇之间的一艘渡轮,是清展街边巷里幸福的一碗热干面。  相似文献   

20.
<正>武汉,这么近,那么远!我于1963年出生,籍贯广东中山,现任职一家互联网公司主席及一所推动内地走向"智慧制造"为本的公司顾问,曾获英国De Montfort大学公共行政学学士学位,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对香港人来说,武汉——武昌、汉阳、汉口,应该说是无人不识的一座历史名城。每名香港人如有读历史的,都应该知道武汉的重要性。武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在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前,我对于武汉的印象也多停留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