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流 《文史天地》2013,(10):75-79
1945年8月9日,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本宣战后,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日本天皇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宣布,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2.
《江淮文史》2000,(2):65-65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现场副总指挥刘西尧回忆,50年代,当我国决心要搞原子弹后,毛泽东说: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60年代,当我国的原子弹技术刚刚过关之时,当时的美国霸权主义扬言,中国若要进行核爆炸,他们就要摧毁中国的核设施。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做了充分准备后毅然决定,  相似文献   

3.
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后,造成骇人听闻的后果,使人们产生了恐惧心理。当时中国还没有原子弹等核武器,但毛泽东却坚持认为,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这些现代化的武器。他多次指出,原子弹是纸老虎,对原子弹不要怕;现代化武器吓不倒人民;未来战争不是靠原子武器而要靠常规武器取胜。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早对原子弹动了念头的不是毛泽东, 而是和他斗了几十年的死对头蒋介石。  相似文献   

5.
杨承宗 《百年潮》2012,(2):25-30
杨承宗,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五所业务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曾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的居里实验室,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迅速扭转了朝鲜战局。在遭受沉重打击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50年11月30日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在回答会不会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时,含糊其词地说:"要使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力"。1951年4月,美国把能够运载原子弹的B-29轰炸机调到冲绳。美国的核讹诈,激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坚决反对。作为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不仅旗帜鲜明地反对美国的核讹诈政策,而且对如何才能制止核战争有着深层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约里奥-居里于1951年6月的一天,约见了在居里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即将回国的中国科学家杨承宗,对他说:"你回去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1951年8月杨承宗回国后,即通过钱三强和丁瓒等,向中共中央转达了约里奥-居里的忠告,这对中共中央下决心打造中国自己的核盾牌,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陪都重庆庆祝抗战胜利活动,从1945年8月10日起,一直延续到9月3日方告结束。一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同一天,100多万苏联红军在总长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予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日寇丧失了最后负隅顽抗的基地。8月9日,中共主席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8月10日17时35分,设在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曙光在即,毛泽东主席就萌生要拥有原子弹的想法。在整个50年代,中国多次受到美国的核威胁。苏联曾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给予强大支持,但后来又变卦翻脸,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终于在1964年10月跨入核大国的行列,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请看《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文。  相似文献   

8.
1964年10月16日,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冲击波在新疆罗布泊戈壁滩上横扫亘古荒寂的时候,毛泽东办公桌上的电话机嘀铃铃响起来,周恩来略显激动地向毛泽东报告:主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了!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毛泽东却显得异常冷静。究竟是不是真的核爆炸,外国人不承认怎么办?他说:要详细查清楚。大约人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久久的冀盼一旦实现,潜意识里往往会闪过短暂的疑惑。此刻的毛泽东是否持这样的心态?何况,13日和14日,试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副总指挥刘西尧曾两次从试验现场报告:从最坏处出发考虑问题,有…  相似文献   

9.
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定,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正式开启了中共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毛泽东生动而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10.
李克农是中共隐蔽战线上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重庆谈判前,为保卫毛泽东,为中共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李克农与其领导下的情报系统作出了种种努力,顺利扶助毛泽东完成重庆谈判使命。  相似文献   

11.
李克农是中共隐蔽战线上杰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重庆谈判前,为保卫毛泽东,为中共在政治斗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李克农与其领导下的情报系统作出了种种努力,顺利扶助毛泽东完成重庆谈判使命。  相似文献   

12.
有三个重要因素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反攻大陆"的战争:一、中共研制成功原子弹;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石担心自己年寿有限,他必须尽早发动反攻战争  相似文献   

13.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中苏军事同盟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必须在核武器方面帮助中国 ,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 ;由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共 ,苏联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核援助的层次和力度 ,而这是中国能在短短十年内制造出原子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在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不信任 ,特别是中苏在核战略和核政策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 ,构成了苏联核援助的限度和制约条件 ;中苏关系刚出现一丝分歧的迹象 ,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进京赶考     
1949年3月23日,按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定,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正式开启了中共波澜壮阔的执政生涯。毛泽东生动而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15.
吴艾 《江淮文史》2013,(6):45-63
说1936年是中共的重要转折点还-因为,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共才实现了全党全军的统一领导.毛泽东才更加成熟,成为总揽全局的中共革命的舵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共苏维埃根据地时期,“左”的思想曾占有统治地位,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及苏区代理书记的毛泽东受到了批评和排斥。1932年10月,毛泽东总政委一职被临时中央解除,由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取代之。这就流传一种说法:在中央苏区时的主要矛盾是周恩来与毛泽东之间的矛盾,前者夺了后者的军权。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央苏区时的周恩来与毛泽东》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17.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前天到河北西柏坡,重温中共领袖毛泽东的“两个务必”教诲,并强调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共最好的营养剂,中共党员要多学习多重温.让心中增添“正能量”,确保中共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  相似文献   

18.
《历史怎样选择毛泽东》 该书是以纪实笔法反映中共早期领导层的内部情况,主要是写遵义会议前毛泽东与中共几届领袖人物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之间在工作上的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同时也写到他们处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是如何为救国救民、寻  相似文献   

19.
中苏结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由于缺乏信任,1944年中共和苏联都没有把对方作为战后合作伙伴的首选;1945年毛泽东在党内宣布苏联是中共的朋友,却遭到斯大林的白眼;1946一1948年苏共谨慎地援助中共建立起革命政权,但只限于中国北方地区;经过激烈的争论,并在毛泽东表示政治上的顺从后,斯大林决定支持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斯大林在中苏民族利益的冲突中被迫做出重大让步,从而对毛泽东的忠诚和中苏同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毛泽东在极端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单独对抗美国,避免了中苏同盟条约被束之高阁的命运。总之,中苏同盟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尽管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中苏结盟的过程看,这种无奈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同盟破裂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七大"会议期间,毛泽东问新四军某负责人:"那个高敬亭,不杀头可不可以?"回答是肯定的:"应该可以。"若有所思的毛泽东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