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于巴蜀远离中土.留传下来的史料少而零碎;因而人们对其历史感到茫然。特别是开明氏灵以其荆人的身份而王蜀.和他“化从井中出”的神秘来历.则使开明氏的历史显得更加扑朔迷离。1981年在新都马家场发现战国木椁墓.发掘报告认为墓主人“是古蜀国国王”……属于开明九世至十一世的可能性较大。”①特别是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物上.多带有两个文字符号.冯广宏先生释为“开明”②.新都战国墓的出土确证了开明氏蜀王历史的真实性。本文研讨的重点是开明氏的族属.身世.故地和祖籍.一、开明氏的族属对于开明氏的族属,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结…  相似文献   

2.
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考论——兼论屈原生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学者根据“漆耳杯铭文”与“鸠杖”论定墓主是“楚太子的老师” ,又有“陈良”、“屈原”等推测。据金文、简牍、帛书对“不”、“”二字有不同写法 ,漆耳杯铭文应为“东宫之杯” ,而非“东宫之师” ;据《左传》等典籍 ,楚国太子的老师应称为“傅”或“太傅”。据《周礼》、《礼记》、《吕氏春秋》 ,“八十九十 ,加赐鸠杖”之礼始于汉代 ,而楚系墓葬中出土的各种“杖”的形制特点 ,可证明此墓“鸠杖”不是手杖。屈原未担任过太子之傅 ,郭店一号楚墓墓主与屈原无关。  相似文献   

3.
安徽天长西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11月,安徽省天长市安乐镇发现一座西汉时期竖穴土坑墓,天长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随即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此墓葬具为一椁一棺,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椁内头厢和边厢中,出土了龟驮凤鸟铜灯及精美的漆木器。漆木器种类较多,有奁、案、笥、樽、盆、盘、耳杯、勺、砚盒、木俑等。在部分漆盆、漆盘、漆耳杯的内底上有墨书“谢子翁”三字。此墓还出土了34片木牍,上面书有2500余字,内容丰富,有户口簿、算簿、书信、药方等。结合漆器和木牍上的文字,发掘者认为墓主人为谢孟,是东阳县的官吏。  相似文献   

4.
1986年1月,彭县致和乡明台村八组农民在烧砖取土中,发现一座汉墓。该墓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墓深1.5米。木棺底残长2.4、宽 0.54米、厚0.12米,尸体已腐,随葬器物放置在棺底四周,出土有13件青铜器和“半两”钱币32枚。(见图、照片) 出土器物 剑 一件。为柳叶形巴蜀剑,长32、宽3.3厘米。剑身饰水波纹,正中饰八方曲形图案,中心处一面为“十”字形,一面为飞鸟形,把上有一圆孔。  相似文献   

5.
管理 《美成在久》2023,(1):19-23
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饮具,其形状呈椭圆形,两侧各附一耳,呈半月形,像一双羽翼,故名羽觞,又名耳杯。“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耳杯饮酒,至西汉时期已十分普及,尤以漆耳杯为多,玉羽觞则极为贵重,即使诸侯王也未必能够拥有。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一件凤鸟纹兽面纹玉羽觞,可能是为了“称觞献寿”,也可能是刘贺用以饮仙露的玉杯,体现其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  相似文献   

6.
聂菲 《南方文物》2022,(1):210-221
据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最新整理与分类成果报道,整理出完好的“李具”铭对鸟纹漆耳杯248件。本文拟对海昏侯墓出土漆器铭文、签牌与产地问题展开讨论;对汉廷中央工官造对鸟纹耳杯的器形和纹饰发展序列进行分析,追溯对鸟纹的源与流,厘清“李具”杯在中央工官造产品发展序列中所处的位置,讨论它在漆器生产机构、制作产地和年代分期上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中央工官造漆器对地方工官制作的影响,以求证于大家。  相似文献   

7.
广州南越文王墓为西汉时期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之墓,墓中出土了一件雕琢精美的角形玉杯(图一),应是南越王生前喝酒的饮酒器,它是目前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唯一一件角形玉杯(也称玉角杯)。此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传世品玉角杯(图二)与南越王墓角形玉杯相似,依照南越王墓的角形玉杯,于近些年才被断代为汉代[1]。这两件角形玉杯,其独特的造型,与国内同时期的其他玉质容器迥异,也有别于汉代常见的饮酒器,但是它们却与希腊时期横跨亚平宁半岛至小亚细亚半岛地区出土的来通杯(Rhyton)极为相似。有专家认为,南越王墓的角形玉杯虽然不是海外舶来品,但是其造型设计很可能借鉴了西方的来通杯。本文将主要探讨南越王墓角形玉杯与西方来通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4年 1 1月 ,文物工作者在南阳市西郊西汉古墓群中 ,发掘了一座规模较大的木椁墓 ,出土一件巴蜀式铜剑。该剑是南阳地区首次发现的巴蜀文物 ,为研究巴蜀历史及古代巴蜀与南阳的关系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巴蜀文化的地方特点相当强烈,特别是古蜀文化,它是独立于中原文化之外的四川盆地的特有文化。在四川地区战国时期出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一般称“巴蜀符号”或“巴蜀图语”。其形态特征与常见的纹饰不同,与汉字(甲骨文、金文)也没有什么联系。 《蜀王本纪》说蜀之古代,“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今人也说,“早期的蜀文化遗物中并没有发现古蜀文字的遗迹”。  相似文献   

10.
蒲江船棺墓与新都木椁墓出土印章的研究吴怡在四川巴蜀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并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印章。从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这些青铜印章大致可以分成汉字印和巴蜀符号印等几类。印章的印文也可以分为符号文和篆书字体等几种。在有的巴蜀青铜印章的印文中已经出现了汉...  相似文献   

11.
信阳墓的年代与国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信阳长台关近来发现了一座古墓,出土器物甚多,学者们都称为战国时代的楚墓,详细的报告不久将发表。我已经看到了不少器物照片、竹简摹本和鐘铭拓片。"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七年第七期的封面上发表了"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出土的漆耳杯",第八期封面上又发表了"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墓出土的编鐘",第九期上发表了竹简的摹本。编鐘共十三枚,骈列为一架。同出竹简第二部  相似文献   

12.
从昭通巴蜀土坑墓看巴人南迁丁长芬有关巴蜀文化遗存,近年来在四)11全境均有发现。此外,1978年贵州省博物馆在威。宁县发掘的六座西汉早。中期墓葬中,也出土了“巴蜀式”铜剑①。而在云南昭通水富县发掘的巴蜀墓葬,在云南尚属首次。1989年5月,昭通地区文...  相似文献   

13.
四川茂县牟托石棺一号墓从墓葬规模、随葬器物数量和奢华程度等方面来看,均属第一.关于该墓的时代、文化因素、墓主族属,学界还有不同认识.其中墓主族属应为最主要的问题.该墓的石棺顶部放置1件青铜罍和1件甬钟,而罍、钟为蜀文化最重要的礼器.另,墓中出土小彩石亦为蜀文化所特有;“尚五”、“享五”似为蜀王特权,不能以该墓随葬器物中不见五件一组的成套组合,就否定其为蜀人墓.  相似文献   

14.
自然干燥法在保护西汉饱水漆耳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西汉放王岗出土的漆木器,在研究漆木器保存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沙埋自然干燥法处理两件饱水漆耳杯。处理定型后的耳杯,器形无变化,色泽光亮。脱水及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三月,四川省新都县马家公社发现一座战国时期的土坑木槨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两件铜印,其中有一件方形铜印引入注目."方印一枚.宽3.5、高1.4厘米.背微拱,中为鋬钮,有四饕餮组成的图案纹饰.印文为一组'巴蜀图语'符号.下部两侧各立一人,伸手相握,手下置一罍.手上有一图形符号,在墓内所出的一些铜器上,均雕刻与此图形繁简略异的符号.图形两侧又各有一口向上的铎.用图语组合成的印章过去很少见,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用物."(图一)  相似文献   

16.
塔基地宫清理是佛教考古的重要内容,本期发表了山西临猗双塔寺西塔北宋地宫清理简报,此地宫建筑装饰讲究,出土石函、银棺、木棺、舍利瓶等多种舍利容器,这些容器制作工艺精美。还发现大量材质各异的“佛骨”舍利。本期还刊布了四川成都市一处商代遗址和两座战国土坑墓的资料。战国墓内出土的青铜容器和兵器品种丰富,特色显明,为巴蜀文化的研究增加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三角文犀错金银铜三角“文犀”器座(图1),出土于一号墓。“文犀”是早已为人们所遗忘了的动物形象。这种水牛属的奇蹄动物,在现代有关的文字记载中,只说分布在尼泊尔、印度、南洋与马来西亚和非洲等地,有两角犀和独角犀。这次中山王墓出土的三犀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20,(6)
正一、大葆台出土玉瑱大葆台西汉墓共出土83件玉石器,其中一号墓出土52件,二号墓出土31件。出土的玉器中以礼仪用玉为多,大多数仪玉都可用玉丧葬。因早年间墓室被盗扰严重,两个墓室中的玉器大多数都被盗墓者扰乱移动过位置,且残件居多。其中在二号墓的尸骨东部清理过程中发现有一玉耳塞,白玉质,一头大一头小,大头顶为平面,小头为半圆形,截面作圆形。长2.7、直径0.5~0.9厘米。(图1)大葆台二号墓的墓主人经过人骨鉴定,确定其为20~25岁的年轻女性,推测其为广阳顷王刘建的夫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物》1982年第1期刊载的《南阳市西关出土一批春秋青铜器》(以下简称《西关》)一文,将1975年3月①在南阳市西关发现的一座古墓及其随葬的青铜器等遗物进行了报道。由于这座墓中出土了2件“申公彭字”铜章,从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且认为是一座春秋早期的楚国贵族墓。90年代以来,我们结合馆藏文物建档工作,对该墓出土的这批青铜器进行了去锈和分析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西关》一文有出入的记述,并且由于当时没有进行铜器去锈,牺关》一文中也遗漏了一些重要资料,今补记于后。一、关于随葬品据《西关》一文记述,南阳西关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七年,贵州省博物馆发掘清镇县汉墓,在十五号及十七号、十三号墓葬中,发现漆耳杯三具。其十五号墓所出漆耳杯题字云: “元始三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氵月)画木黄耳棓,容一升十六龠。素工昌、髤工立、上工阶、铜耳黄涂工常、画工方、(氵月)工平、清工匡、造工忠造。护工卒史挥、守长音、丞冯、掾林、守令史谭主。”又十七号墓葬所出漆耳杯题字云: “元始三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髤(氵月)画木黄耳棓,容一升十六龠。素工昌、髤工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