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临 《文史天地》2009,(1):I0001-I0004
2008年11月28日,从江第五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在贵州省从江县举行。从江位于贵州东南部,居住着苗、侗、瑶、壮和汉等民族。在从江,您可以倾听小黄侗族大歌,领略“最后一个火枪部落”岜沙的民风,感受“中国生育文化第一村”占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江风景秀丽,人文景观美不胜收,是来了想再来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隶属南部侗族方言区,拥有丰富音乐文化资源,高增侗族音乐在其文化体系中处在一个突出而显著的优势位置,在其社会生产生活中,在经济社会交往及社会关系的构建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侗族萨玛节流传于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从江县及周边的侗族地区,主要以榕江县车江侗族萨玛节为代表。萨玛节是贵州南部伺族地区现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有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风俗的遗留。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侗人"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多耶"祭萨。祭萨玛时,身着盛装的女子排着队祭祀,在鼓楼广场边歌边舞,与萨同乐。图为规模盛大的榕江县车江大坝三宝侗寨的萨玛节。  相似文献   

4.
侗寨鼓楼     
鼓楼,是侗族的特有建筑,是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艺术结晶,是侗族的也是我国建筑艺术中一颗独具特色的璀璨明珠,它鲜明地、典型地昭示着侗族的文化和文明。鼓楼,它又是侗寨的标志,人们只要看到村寨中有鼓楼,就知道这里是侗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榕江、从江,湖南省的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等地侗族聚居的村寨里,一座座造  相似文献   

5.
“六洞”、“九洞”地区是指黎平、从江、榕江三县毗连的广大地区。“六洞”地区是现在的从江县贯洞区辖地和黎平县的皮林、顿洞、肇兴等地;“九洞”地区是现在的榕江县加利和从江县的信地、增冲、架里及黎平县的银朝、双江等地。这些地区历来是侗族的聚居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人们的生活方式较多地保留其传统特点,民族文化有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是侗族款组织最典型的地区,即拟就此对侗族的款组织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文化遗产稻鱼鸭复合系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有上千年历史。即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侗族传统耕作方式和技术。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201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为该系统的从江县加榜梯田。  相似文献   

7.
王薇 《旅游纵览》2020,(2):72-79
<正>位于贵州省榕江县栽麻乡的大利村始建于明代,距县城23公里,是坐落于大利溪畔的深山幽谷中的侗族村寨,居住着300余户人家1000多人口。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全国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这里山清水秀,村中一条小河细流缓缓,具有侗族特色的干栏式青瓦木楼沿河而建,五座侗族风雨桥将两岸鳞次栉比的村寨连为一体,寨中还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板古道、清  相似文献   

8.
增冲鼓楼,具有双重属性的文化遗产地 增冲鼓楼是一处比较特殊的文化遗产地。 首先,它是一座文物建筑。增冲鼓楼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增冲侗寨,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为木结构中心柱型鼓楼,  相似文献   

9.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少数民族的民间艺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黔剧《秦娘美》就是当时民族民间文艺百花园中绽放的一朵光彩夺目的鲜花。秦娘美的故事,发生在清代古州厅的三宝村(今榕江县车江乡)和永从县的贯洞寨(今从江县贯洞镇)。讲的是一对从小青梅竹马的侗族男女青年娘美和珠郎在行歌坐月中情深意笃,破钱盟誓,私定终身,后被封建古规“女还娘头”胁迫,只得背井离乡,流浪私奔,而刚逃离虎口,又陷狼窝,最后珠郎被害,娘美智斗,终于报仇雪恨,取得胜利的爱情故事。贵州解放之后不久,刚刚成立的贵州省黔剧团深入侗家村…  相似文献   

10.
侗族的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族人口一百一十一万,其中贵州六十二万多,湖南二十七万多,广西二十多万。在这三省毗邻的侗族村寨里,常可见到一种记载侗族习惯法规的石碑。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停洞区信地公社宰兰侗寨的寨门外就立有一块叫“信地新规”的石碑。碑文说:“国有律,寨有规。律必守,规必尊。同心同德,国富民安。众人思安,同定如下约规……”。这是信地大队全体社员于1980年农历8月25日共同订立的习惯法规,侗语叫biac jiv。根据民族特点订立乡规民约,共同信守,作为国家法律的补充,保持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四化”建设,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郑屹 《丝绸之路》2004,(3):29-33
服饰历来是侗族人民追求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省黔东南地区侗族服饰千姿百态,侗族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工艺十分精湛,富于传统的民族特色,荟萃了民族工艺的精华.它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图腾崇拜和传说故事,使服饰成为珍贵的无字史书。  相似文献   

12.
大利侗寨     
《文史天地》2014,(2):F0004-F0004
大利侗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境内,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极具特色的侗族村寨,人称“深山明珠”。大利村物产丰富,楠木丛生,植被保护完好;大利村风光奇秀,古朴典雅,在这里,您能踏着清代的石板古道,欣赏精美的古石雕;住进雄奇的四合楼院,能倾听到侗族女神——德恩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3日,《人民日报》在"永远的丰碑"专栏介绍了开国上将杨至成,标题是"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综观杨至成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他对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卓越贡献……从旧军队营部军需到井冈山留守主任杨至成,又名杨至诚,原名杨序清,1903年11月30日出生在贵州省三穗县青洞乡木界村一个侗族中农家庭,由寡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家庭的不幸使杨至成从  相似文献   

14.
四、国民党高级将领陈铁起义 十一月七日,国民党国防部长阎锡山电令贵州省改隶华中长官公署辖区.并由广西和四川抽调部队入黔协同“围歼”解放军。遵义人民到处议论纷纷,准备着迎接一个巨变的日子到来。十日下午.杰生中学教师,  相似文献   

15.
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奇葩,是侗族人民审美意识的结晶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1986年9月,应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的邀请,由贵州省组团,挑选黎平、从江的十名青年歌手,赴巴黎演出侗族大歌。以她悠扬的旋律,朴实的曲调,自然的美感,明快的风格,不用指挥的群体演唱,受到法国音乐界、文化界、新闻界和广大听众的赞扬。法国电台称:“侗歌,是第一流的艺术,我们要向全世界播放。”  相似文献   

16.
李菲 《贵阳文史》2009,(3):83-84
去年初秋,由贵州省文化厅组织,展现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歌舞晚会——山花烂漫现身北京民族文化宫!此次展演主要通过地方专场的形式向世人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和独特魅力。共由《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芦笙舞》、《反排木鼓舞》、苗族《锦鸡舞》、苗族《铜鼓舞》等12个业已人选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目组成,它们承载着借奥运大舞台向全世界展示贵州省原生态文化多样性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7.
夏格梯田     
正夏格梯田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镇夏格村。该村坐落于高山之巅,是个美丽的侗族村寨,人口近2000人。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该村发展一度滞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贵州省政协办公厅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下,全体村民团结奋斗,积极发展种植、养植、旅游等产业,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于2020年成功脱贫,迈入小康。图为2020年秋收时节的夏格梯田。  相似文献   

18.
说画     
曹琼德  唐亚平 《贵阳文史》2010,(6):F0002-F0002
<正>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个村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北约5公里,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住着371户人家,世居于此的苗家人一直保存着古老的生活习俗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岜沙的男人很有名气,岜沙男人的发髻是这个族群的独特标志。发髻、火枪和古树是这里的"三大宝"。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从江县,有一个侗族的自然村落叫占里.它隐身于海拔380米的都柳江沿岸四寨河口北上的山谷间,距从江县城仅20公里. “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进入这个村寨的路途十分艰苦,山路上、下坡特别大,所以到占里村寨的人并不是太多,传统文化一直保持得很好.占里侗寨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  相似文献   

20.
在贵州从江县增盈村,有座侗族古墓,古墓的造型独特、石雕精美,它建立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0二年),距今已有92年。”古墓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可分中间竖条状部分和竖条状两边的三角形部分:一、中间竖条状部分。此部分又分上、下两段。上下各是两块独立的岩石,又互相衔接。下部是一块长方形的墓碑,墓碑碑文如下:原命生于同治三年岁次甲子十二月二日子时生大限殁于光绪计六年岁次庚子七月计九日辰时终清故伯考李公讳王才之坟墓光绪二十年岁次王寅十月二十三日D旦立章孝侄男德洪等建忠墓碑之上是一正方形块石,块石顶部弧形。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