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才晶莹     
正论同学之奇,九班是也;论同学奇之首,非晶莹莫属也。晶莹谓谁?乃汪晶莹之名也,女性,姓汪,名晶莹。长相晶莹剔透,内心"浑浊一片"。岂不怪哉?论禀赋,晶莹让人妒忌。大脑灵活,发言积极,上天还赐给了她一朗诵奇能。这天赋,这能力,在课堂上几能"超过"我们的老师也。"小草偷偷地……"这不,又开始显摆起来了,指点着朗读的同学,这个感情不到位,那个吐字不清晰,最后还不是她代替朗诵。声音是那么甜脆,那么舒卷自然,那么抑扬顿挫。听着那甜美柔和宛若天籁的声音,我暗地叹气一声,既是咬牙  相似文献   

2.
奇才晶莹     
论同学之奇,九班是也:论同学奇之首,非晶莹莫属也。晶莹谓谁?乃汪晶莹之名也,女性,姓汪,名晶莹。长相晶莹剔透,内心“浑浊一片”。岂不怪哉?  相似文献   

3.
在谚语的珠海中,存在一种论说谚语的谚语。这类谚语,从诸方面论说;合起来,就是一篇“谚语研究”。谚语是什么?谚语是世代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知识和经验的判断性的简短结论。这种话,概括性强,注重哲理,意在讽诫。“最崇高的思想寓于最简短的语言之中。”便是谚语定义的好注脚。谚语乃人类经验的储藏室,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蒙古族言:“水滴积多盛满盆,谚语积多成学问。”彝族讲:“前代人不说‘尔比,(谚语、警句),后代人难聪明智慧。”不少谚语论说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哈萨克族说:“最干净的水是泉水,最精炼的话是谚语。”别的民族则说:“谚语——语言中的盐。”生动地说明谚语精粹、隽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7,(3)
  相似文献   

5.
李金平 《文史天地》2008,(11):30-32
金圣叹的早死,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悲哀,是中国文化的悲哀,更是中国文人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谚语     
要想吃鱼勤下水, 要想吃米勤下田。 (傣族) 懒人去求神神也恨, 勤人去找鬼鬼也爱。 (傣族) 勤松土的甘蔗甜。勤施肥的芭蕉香。 (傣族) 鸟美是羽毛, 人美是灵魂。 (拉祜族)  相似文献   

7.
钱壮飞同志,是我党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杰出的情报工作者,由于他在敌人心脏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保卫党中央、保卫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钱壮飞同志,在我们党的情报工作史上,写下了无比惊心动魄、同时也是无比灿烂辉煌的一章。钱壮飞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党员。他1895年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191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26年,经其妻弟张退中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钱壮飞同志就将自己的一生,与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钱壮飞同志接受陈康将军的指示打入敌人的心脏,是在1928年。那时,党中央已经…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为了满足国家汇兑的需要,各国均设有国际汇兑银行,以免他国银行操纵汇价。虽然民国建立后,中国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这项业务一直仍由外商银行主导。  相似文献   

9.
陈作霖(1837—1920),字雨生,亏伯雨,晚年号可园老人。在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间的50余年中,他集教育学家、学家、经学家、史志学家于一身,为南京化的传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陈作霖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中举,后任崇经塾教习、奎光书院山长。光绪二十七  相似文献   

10.
丁文江(1887-1936年),字在君,笔名宗淹,江苏泰兴黄桥镇人.留学日本、英国.曾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他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开创地质事业期间,他还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作用.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1.
平伐 《文史天地》2008,(2):23-27
范蠡三迁三成名,却正史无传;西施“莫须有”,然芳名永垂。何以铸就了这么一桩奇案,还望能者释之!  相似文献   

12.
侯仲章生于光绪二十年(1876)——卒于民国十三(1924),清末廪生,白泥田老寨子人。自幼就读凹水名儒拔贡陈小溪先生门下。时丁杨斌也同仲章就教于陈先生塾馆。仲章记忆超人,诗文敏捷,《侯氏族谱》中有仲章与其师唱和诗词较多,有《赠陈师》、《和陈师》、《留别陈师》等诗章。其诗格律稳健,立意新颖,气势豪迈。陈师因以称之为“奇才”,着意鼓励与诱导。  相似文献   

13.
古人取名,一般都有名、字、号,比现在复杂。而书画家更为复杂,甚至还有几个号,所以往往会把人搞糊涂了。说起吕潜这个人,恐怕有许多人都知道的,但如要问吕孔昭,是何许人也?有的人可能就不知道。其实,吕潜和吕孔昭是同一人,潜是他的名,孔昭是他的字,号半隐,晚年号石山农,耘叟,四川遂宁人。  相似文献   

14.
何淡如,清末广州人,以作谐联而闻名遐迩。其咏世态之谐联,深受大众喜爱。 世事若鸣锣,只为钱多开口响; 人情如击鼓,每因皮厚发声高。 两个比喻句,兼及双关之义,并且深含哲理,又是修辞之警策,加上对偶之形式美以及比拟之联想美,确属绝妙修辞。评论家认为,作者对社会的丑态,洞若观火,腹中之气,用快言快语,一泻而出。  相似文献   

15.
舒同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新中国书法艺术的创新者、书法组织的奠基人。他自幼喜爱书法,天赋票异,勤习苦研,少年有成,早在其老家江西抚州东乡时,就有面世之杰作和“神童”之赞誉。1926年,他于家乡入党,后在地下党县委书记任上遣遇白色忍怖,为躲避反动当局缉拿,辗转至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蜚声中外的新闻奇才、中国著名爱国记者赵敏恒(1904—1961),江苏省南京市人,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曾被回江宁探亲的《申报》大老板、著名报人史量才誉为"神童",还特许小敏恒在暑假赴上海参观这家著名报馆,并夸赞他"非池中之物",勉励有加。  相似文献   

17.
黄泳,字永平,福建莆田人,从小聪颖异常,年幼即饱读诗书,诗文下笔立就。宋大观二年(1108年).黄泳才七岁,即应童子科试,取得第一名,惊动朝廷。宋徽宗亲临面试,摘《小雅》中“如南山之寿”为首,由黄泳诵下句。黄泳当即诵道:“不骞不坠”,意为既不升天也不落地。徽宗十分惊讶。黄泳解释道:“古代诗人不识忌讳.臣怎能步其后尘”。徽宗认为十分有理.当即赐五经及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赵元任(1892—1982)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语言学大师,被称为“中闰语言学之父”,百年间罕见的通才、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他是中国科学利: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天才的作曲家,  相似文献   

19.
白族谚语     
雷响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雷响惊蛰后,低田种芋豆。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芒种火烧天,夏至水连天。有钱难买六月早,谷杆粗又壮。立秋有雨,来年有米。立冬种豆,一颗是一颗。白族谚语@董亮伟~~  相似文献   

20.
傣族谚语     
最有光彩的不是那金耳环,而是心灵深处无穷的智慧。惧怕刺蓬的人,不会采到菌子。猎手的枪虽然闪亮,枪法不准也无收获。胆怯的人当不了猎手,懦弱的人成不了勇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