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同升  黄国胜 《人文地理》2007,22(3):120-124
西伯利亚人口问题一直非常尖锐,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有不断恶化趋势。基于1989年和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资料,对西伯利亚人口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1989-2002年间西伯利亚人口减少了95.9万,减少幅度达3.7%,远高于全俄1.5%的平均减幅;出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和人口大量迁移导致多数城市和区域人口持续减少,劳动力短缺问题日趋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实现人口自然增长、调节人口迁移、引进合法移民乃西伯利亚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第三世界城市的兴起应当被看作是殖民扩散的影响,而不是当地城镇自然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除西欧和北美以外也存在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可它们主要是与西方殖民主义缕连的港口和矿业中心.它们在各国形成一种双重经济的上层,这种经济是外加进来的经济,仅仅和以乡村为基础的传统农业体系有着微弱的联系.其结果是非洲、南亚、东亚的城市人口百分比低.尽管第三世界的城市增长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但其增长速度要比西方国家快得多.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大量移动是主要原因,而工业发展随之而来的就业机会则是  相似文献   

3.
鼓吹“中国在远东地区进行人口扩张”,胡说未来中国可能“占领”俄远东“中国政府正在对俄罗斯有计划地进行人口扩张”,“远东地区的中国移民要不了多久将超过当地俄罗斯人,成为第一大民族”,“俄罗斯迟早会沦为中国的能源附庸”,“大量向中国出口武器将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尽管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工业化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王章辉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经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劳动力分布随之亦发生巨大变化,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城镇和工矿区流动,城市人口比例急剧增加,农村人口相对地和绝对地减少。英...  相似文献   

5.
近代农民离村与城市社会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代中国农民离村现象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业生产衰退;其次,造咸畸形城市;再次,构成中国近代土匪横行、军阀混战的社会基础。中国近代农民离村不同于英、美等西方国家,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说西方先发工业化国家的农民离村只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暂时阵痛,那么,近代中国则不是不吞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农民离村的苦涩。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民迁居特征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城市发展初期,大量域外劳动力迁入城市,促使城市地域迅速扩张。但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下降为次要因素,而城市地域内部的人口迁居成为影响城市发展以及内部空间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本文以深圳市民问卷调查所得第一手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市民迁移性、迁居空间类型、迁居原因等的时空间分析,得到深圳市民迁居的时空间特征,并指出未来深圳市民迁居的空间趋势,以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德国的城市化、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的城市化、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肖辉英德国城市的兴起与工业化几乎同步进行。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农业人口向工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流动。大批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又加速了德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同欧洲其他发达工业...  相似文献   

8.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延方 《史学月刊》2007,2(5):111-114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封建农奴制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上农业生产力落后,难以将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发展的利弊进一步凸显的背景下,城市尤其是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及理论备受关注。"城市"到底应该怎样定义?城市的发展是否有统一的轨迹?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是否无法避免?在城市化带来问题越来越多的21世纪,城市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西方城市及城市理论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对于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城市史研究领域的学者给出了多种解读,而这些问题也正是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日渐衰败,越来越多的农民因为破产失地,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寻找生活出路,从而造成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而近代中国城市工商经济不发达,无法吸纳众多的劳动力.从而使得城市劳动者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争夺工作机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残酷,这在近代码头工人中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新市民子女受教育的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出现的。自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日趋增多,大量新市民子女随父母到城市学校就读,由于这些孩子长期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多孩子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笔者任教的英语学科上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热"在俄罗斯已持续多年,两国的贸易额也屡创纪录,然而在许多俄罗斯人眼中,中国仍是"蛮荒"、"落后"、"威胁"……而提起俄罗斯,许多中国人能想到的也总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如何让俄中两国人民都能正确、全面地认识对方?梅德韦杰夫胸中有一套方案。  相似文献   

13.
易化 《大江南北》2023,(4):7-10
转眼之间,俄乌战争爆发一周年了。开战以来,俄乌双方各有攻守,目前战局处于胶着状态,战火却越烧越旺,俄罗斯未能实现“特别战争”速战速决的目标,乌克兰依靠美国和西方国家不断提供的武器勉强维持着战局不败。战争将何去何从,有待观察,值得深思。美国和西方拱火,战争看不到停火曙光。  相似文献   

14.
冯玉文 《黑龙江史志》2005,(4):50-52,23
<正>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中东铁路的员工及其家属来到中国;十月革命之后,反对苏维埃政权、仇视无产阶级革命的俄国官僚、贵族、地主、资本家纷纷逃离苏联,促使在华俄侨的人数迅速增长。到了20世纪40年代,由于中国的战乱和苏联采取招回海外侨民的措施,大多数在华俄侨回国或转移到其他的国家。俄罗斯侨民这一特殊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众多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曾影响到她的许多人而。在近几十年即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从5亿增加到10亿以上,在总量上超过了1800年的世界人口。这一增长的基础,主要即是在近几百年特别是在清代打下的。其间人口增长的数量也和其他一些数据一样,可以帮助我们说明中国经济发展及有关的许多问题。在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数量的研究中.有几个数值最为重要:(1)明代初年的人口;(2)明代后期的人口;(3)清代初期的人口;(4)清代后期的人口。明清时期的官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人口记…  相似文献   

16.
韩冬梅 《沧桑》2010,(3):66-67
农民工在中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中国建设有着特殊的贡献。支撑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与繁荣,为城市和非农产业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推动农村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的地位却处于边缘地带,要改变他们受歧视的弱势地位,除了社会和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外,农民工的自身努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后工业化社会的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在不断地谈论着"第三次浪潮",它把世界工业化先进国家带入了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或"信息社会",那么,在这个社会的转变中,作为社会活动中心的城市又发生了什么样变化呢?这些变化的性质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何呢?西方的城市学者已经开始进行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了。本文拟把这方面的一些成果介绍给中国的学者,为我国的城市研究提供一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互联网与区域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运用指数定律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的域名地区分布、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布和地区人口分布,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互联网分布是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反映,与地区人口分布联系不大。这证实了互联网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相关性。研究中还发现,中国互联网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期;最后给出了中国互联网增长的速度,以及到达成熟稳定时期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在国家工业化建设进程中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起点,也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石。在我国,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尤其表现为产品贡献、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本积累的贡献、吸纳人口和提供劳动力就业的贡献,以及在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讲求环境保护的今天...  相似文献   

20.
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离村是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中国近代的农民离村不同于西方工业化国家,英、美等国的农民离村既解决了工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促使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中国近代农民离村却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应该引起学术界重视。王文昌同志在《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发表《20世纪30年代前期农民离村问题》一文(以下简称王文),读后深受启发,作者对30年代前期农民离村的特点、影响等方面的分析,笔者完全赞成,但对农民离村原因的探讨,似有可以讨论之处,特撰文向王文昌同志请教。一王文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