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收藏家》2020,(5)
正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老县城城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藏经楼以及东西两侧禅房和配殿。原有钟楼和鼓楼已被毁,只剩"大明正德九年广昌县阁院寺钟楼"碑记。文殊殿前有两座石碑和两座陀罗尼经幢,石碑上分别是明嘉靖元年(1522)"广昌县阁院寺重修安禅碑记"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阁院寺并金粧施材善人……"。两座陀罗尼经幢分别立于唐咸通八年(867)和辽应历十六年(966)。(1)在东侧厢房旁,悬挂一口  相似文献   

2.
正多福寺位于山西省大原市西北24公里处的崛围山之巅,建于唐代贞元二年(786年),原名崛围教寺,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之一,唐宋两代香火很盛。宋末毁于战火,明洪武年间重建,是晋王宗室的重要礼佛之所,弘治年间(1488-1505)改名多福寺。后又多次重修。现存山门、钟楼、大雄宝殿、文殊阁、藏经楼、东西垛殿等殿宇7处。大雄宝殿为主殿,规模宏伟,并有壁画84幅与一些塑像,均为明代遗物。多福寺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依据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壁画,对壁画中阙的建筑形象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证明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图像中阙的形象门楼用重檐、阙楼用十字脊的形制在金代就出现了,元代是对金代的继承,同时也证明了这种形制的门阙是金代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1819年徐松游历莫高窟,在所著《西域水道记》卷三中记载"岩之文殊洞外有元皇庆寺碑"。此碑今存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碑名《重修皇庆寺记》,立碑时间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莫高窟第61窟所塑主尊为文殊菩萨,后壁通壁绘五台山图,故又名文殊堂。许多学者依此认为"文殊洞"即为第61窟,进而推断甬道壁画为元代重绘。本文考察相关资料,认为徐松所载之"文殊洞"乃今之第94窟,皇庆寺碑至迟到清代还立于该窟内,直到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时才搬离此窟,因此徐松所记的"岩之文殊洞外有元皇庆寺碑"不能作为探讨第61窟甬道壁画年代和风格的依据。同时,根据此碑所在的位置,本文对皇庆寺寺址的有关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辽代建筑——涞源阁院寺文殊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涞源县是河北省历史比较古老的一座县城,秦为广昌,汉改飞孤,现在称涞源县.它位于河北省中部,西与山西五台山接壤.从京广铁路南下到高碑店换乘汽车,约行九小时即可到达涞源城.这里群山连绵,县城环抱其中,城内西北隅保存着一座辽代建筑的阁院寺.寺俗称"大寺",据光绪元年县志记裁:"阁院禅林……俗称大寺,东汉时创建,唐时重修……".又据成化二十三年重修阁院寺碑记"……汉朝初盖圣像,大唐齐修梵刹,宋时重建……",又据隆庆二年重修碑记"涞源原为燕云之重地,殿为辽元补葺之".除上述记载外,在文殊殿脊枋下题有:"嘉靖丙午重  相似文献   

6.
大同善化寺     
正善化寺,位于大同古城永泰门西侧,俗称南寺,坐北朝南,南北长209米,东西宽251米,占地面积52459平方米。据寺内碑文记载,善化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之后各朝代均有修建,但整体布局仍保持了唐代建筑风格,是我国现存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辽金佛教寺院。寺内现存辽代大雄宝殿端庄雄浑,金代山门(天王殿)、三圣殿斗拱巨壮古朴,文殊、普贤二阁精巧玲珑,是我国古建筑史上的重要实例。大雄宝殿中的辽金泥塑,摄天人  相似文献   

7.
山西繁峙岩上寺的金代壁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9,(2)
在天岩山北麓,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境内的天岩村岩上寺,原名灵岩院,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距今八百余年。寺内原建筑仅存南殿(屋顶部分经元延祐二年落架重修),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灰瓦屋顶。殿内有巨大的佛坛,正中南面为文殊像,两侧有胁侍及力士像等,文殊像背后北面有水月观音,均为金代作品,其中尤以水月观音及力士像为佳。但价值最大的是四周的壁画,其绘画技巧的精湛,表现内容的丰富,堪称我国古代壁画中稀有的精品,具有  相似文献   

8.
上寺梵天院及其明代壁画蔡运生上寺梵天院坐落在四川省剑阁县下寺镇上寺村二组,小地名叫活龙山。它背靠凤凰山.西临铁佛山,被清江河和黄砂河三面环绕,是川北著名的明代佛教古刹。据《剑阁县续志》记载,“上寺,一名梵天院.由中寺循清水而上,两山壁立,疑若无路,行...  相似文献   

9.
在承德普宁寺大雄宝殿东、西及北墙上,有几幅精美的工笔重彩壁画,内容以佛教的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成道之后在“极乐世界”受到尊重供养的故事为题材。画面结构严谨,构图饱满,色彩艳丽沉着,线条勾勒流畅生动,使画面人物活灵活现,生动逼真。这组壁画是承德寺庙殿堂中现有保存最完整的。共六幅:北墙四幅,每幅宽3.84米,高3.40米;东、西墙各一幅,宽14.78米,高3.30米。这组壁画创作于乾隆二十年(175年)。这时期,清政府平定了新疆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举国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飞速的发展。这组壁…  相似文献   

10.
八会寺刻经龛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平村西北约100米的少容山顶(图一)。少容山,又称黄山,以盛产白石而著名。据县志载:八会寺创建于北齐时期,原有上阁、下阁、菩萨、资福、普同、圣寿诸院和钟、鼓楼。几经劫难,至清末已焚毁殆尽。 1935年,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曾对八会寺遗址及刻经石龛做过调查。当时尚存覆莲石柱础1件,石造像两尊和若干八角石柱。  相似文献   

11.
禅古寺壁画     
禅古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南西航村所在的禅古山腰,始建于公元12世纪都松钦巴初创噶玛噶举派时期。“禅古”意为“花石头”.得名于寺院附近的一块花色磐石。该寺分上下二寺,相距70米.初有下寺.后有上寺。寺院的墙面上绘有大量壁画.多数为宗教题材,在庙堂内东西墙壁上还有两组大型壁画,画面内容主要是文成公主进藏时受到隆重欢迎的情景。  相似文献   

12.
炳灵寺天桥是连接第169窟和172窟的古栈道,古人称为"仙阁"。北朝、唐、明等朝代时,天桥是畅通的,栈道崖壁外布满造像、壁画及石刻题记。清代战火后,现仅存部分残像,但这些造像的价值却不容忽视,它们是构成炳灵寺石窟艺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2月,笔者同梓潼县副县长孙滔、梓潼政协文史委赵荣先、仇昌仲等在天字山近山顶处发现“魏公寺碑”。该地,密林掩盖之下有40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石墙上半截早已倒塌,尚存8公寸左右高的石墙基础。“魏公寺碑”在石墙中央,碑高2.2米(不算碑基),宽0.75米,厚0.1米,碑盖与刻字的碑身是整体,碑顶呈弧形,碑盖部分正面是精雕的二龙戏珠,碑盖背面是林中奔鹿。碑的周围的石围墙内,乱石堆集,扫开泥土和枝桠,发现有石雕人像、(有佛象)石香炉、黄色筒瓦、石碉圆柱等,但多断折倒伏。此碑是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  相似文献   

14.
焦作圆觉寺旧址出土的北齐石佛像1996年6月,焦作市王褚乡新店村村民在圆觉寺旧址上挖掘出一尊有铭文题记的石佛造像,现介绍如下。该造像系青石质,呈上宽下窄状,上部宽08米,下部宽075米,通高110米,厚01米~012米。造像保存完整,仅局部...  相似文献   

15.
水泉寺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北2.5公里的水泉寺村贾家庄东500米,现存古建筑有清代重建的山门、大殿。寺庙遗物唯存水泉寺碑,现藏泾川县城西王母宫山下县博物馆院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高1.85、宽0.36、厚0.24米,  相似文献   

16.
以《吴道子研究》一书所考索辑录的吴道子创作之四十三处壁画为基础,从方志、诗文、宗教典籍等文献之中又新见为该书所未收入的嘉猷观、广教寺、悟真寺、正道观、嵩阳宫、七祖院、法华院、牛心寺等八处寺观之内曾存有吴道子的壁画,并据此加以辑录整理,以期对该书作进一步完善。同时,借此来丰富唐代画圣吴道子的行迹史料。  相似文献   

17.
麦积山石窟第115窟简介张锦秀麦积山石窟第115窟,北魏中期开凿,位于西崖西上部。形制为平面方形平顶小型窟。窟顶高1.07米,面阔1.08米,进深0.98米。窟门方楣,高0.91米,宽0.68米,深0.40米。洞窟基本完整。窟内正壁前有一须弥座,长0...  相似文献   

18.
以明代壁画闻名中外的四川省蓬溪县宝梵寺,又新添了四铺壁画,并于1987年春节起正式对外开放。 新添的壁画是从距宝梵寺1.5公里的定静寺(又名“回龙新开寺”)大佛殿中迁来的作品。定静寺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晚建于宝梵寺一年;测其壁画制作年代,亦与宝梵寺壁画相距不远。定静寺地处峡谷,一直鲜为人知;建国后辟寺为学校,1985年当地欲拆寺建校,在拆大佛殿时壁画裸露,而被发现。县文管所鉴于无法原地保护,在上级主管部门帮助下,将定静寺四铺壁画移  相似文献   

19.
我高坐在一个脚手架上,赞许地看着一幅藏传佛教壁画,就是刚刚拆封,重挂到白垭寺中心大殿东墙上的那幅.再也不必像一个层网纱缠绕的病人静躺在手术台上,那幅壁画已经重新回到了她自己的位置,整个壁画光芒四射。(细味这些)真是一种神奇的感受。八蚌寺壁画剥离今天真是成功的一天。首先,我们的五位学徒已闪电似的派到了八蚌寺。我和我的随员跟着乌根仁布钦一起赶到时,也刚刚赶上看到最后一幅壁画从墙上剥离,每一个(参加的)人都高举起他们的中指和食指。呀嗬!我们胜利啦!八蚌寺的这项工作是额外的未曾计划到的:9幅循环的、直径…  相似文献   

20.
晋故骠骑将军韩寿墓道表汤淑君韩寿墓表,西晋时雕刻,解放前存洛阳存古阁,后转河洛图书馆。其出土时间、地点不详,现存洛阳关林石刻艺术馆。墓表为石质圆柱形,现仅存中间一段,“侍骠骑将军、南阳堵阳韩”10字。高1.13、直径0.33米,上下两端各雕一道缠绳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