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在西方,民族意识是在文艺复兴之后伴随着宗教意识的衰落而发展起来的,并逐步取代宗教意识而成为联结社会成员的主要纽带。随着西方资本的跨国扩张,欧洲民族意识很快演化为极端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殖民主义利用民族主义的集体性所进行的大规模殖民,使得殖民地民族的意识觉醒,并逐步发展为反殖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印度后殖民批评家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认为,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是民族主义在当代的两种表现形式,其共同特点就是把“民族”这个范畴本质化而没有认识到其中的构建性质及民族叙事固有的矛盾性。关于民族主义造成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暴力冲突,查特吉在后殖民民族主义研究“三部曲”中已经谈得很多了。本文从民族叙事本身的矛盾性出发,揭示民族叙事在构建统一体的过程中对于差异的忽略,进而审视民族主义如何“复制”了殖民主义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对疆界内的少数群体及妇女构成新的剥削与压迫。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构建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政治共同体意识与行动,民族主义塑造出了民族。民族主义强调他者意识,强调民族的政治权利,也强调民族内部的平等。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创建。民族国家被证明优于之前的政权组织模式,因此民族主义又成为现代国家合法性的来源。民族国家创建之后,民族主义依然存在,还会以爱国主义、分离主义等形式表现出来。对那些只具备了民族国家外表而没有实现对民族国家的认同超越其他认同的国家而言,缔造或者深化民族主义在其未来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演进中,德国因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一种漠视国家疆界,将有共同血缘、历史和文化的德意志民族共同体作为关注对象的文化民族主义。基于这种取向,德意志帝国学界出于对小德意志统一方案的不满和对“民族边疆”危机中的域外德意志同胞的关心,展开了“语言边疆”范式下的境外德语区域和德语岛研究,力图从学术层面确证它们的德意志归属,捍卫其德意志民族特性和文化,实现德意志民族疆域的最大化。德意志帝国学界的这种跨国性学术拓边,是对小德意志统一方案之缺憾的学术修正,也是对域外德意志同胞及其承载的德意志文化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关切,意在强化“民族边疆”的德意志属性。这种学术拓边对当时以及日后德国学界的民族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方民族音乐学经过300年的酝酿,以比较音乐学崛起,与其同时出现的还有民族主义和人类学的音乐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对峙,这三股思潮最终磨合成以人类学为主流、音乐学为支流的民族音乐学或音乐人类学。之后虽有20世纪60年代末倾向于音乐学的“语言学转向”.但终究未能撼动人类学的主体地位,反而激发了人类学背景下反语言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本文就西方民族音乐学100年来的发展轨迹从四个阶段加以概括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体”是战前日本的民族主义的重要保证和推动力量,因此亦可称之为“国体民族主义”。与“国体”的结合,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独特性。本文即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典型体现——1935年的“国体明征运动”为例,指出“国体”意识形态作为共同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其作用不在于是什么,而是在于它的绝对价值特征可以用来确保民族认同、统合民众。于是每当体制有动摇之虞时就出现国体论的高潮,在这个意义上,“国体”与民族主义的结合是结构性的。  相似文献   

6.
探讨民族、民族一国家和民族主义的问题,首先需要对“民族”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民族”的定义有很多,我国目前对“民族”的定义可归为三种:第一种是从种族角度对民族进行界定,第二种是通常被称为“国族”的民族定义,第三种是我国广泛应用的斯大林的民族定义。  相似文献   

7.
巴勒斯坦民族经历了从“潜在民族”→“自在民族”→“自觉民族”的过程。在思想领域,巴勒斯坦人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到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转变。在完成了这一转变后,美国、以色列和国际社会才把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重心从阿拉伯国家转移到巴勒斯坦人身上,才使中东和平进程步入了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8.
地处文明结合部的南斯拉夫自古以来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文化同中有异,民族宗教的隔阂与冲突由来已久;在东西方列强争霸角逐的背景下,南斯拉夫各民族长期处于外部帝国异族统治和分裂割据状态之下,其成员的族类民族主义根深蒂固,明显强于对统一多民族社会共同体的认同。因此,民族主义成为阻碍与破坏南斯拉夫多民族统一的顽症。南斯拉夫王国大塞尔维亚主义致使民族危机成为南斯拉夫社会的痼疾,而南斯拉夫联邦体制变革不当和相关政策失误使民族危机重新激化。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史学者向来对于种族与民族没有明确的科学概念。资产阶级学者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民族看作永恒存在的人们生活共同体,却不是看作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例如孙中山先生解释民族构成的因素,为血统、语言、宗教、风俗、生活等,他不但忽略了民族形成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之连系性,而且把血统列为民族构成的因素之一,把种族与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8-30日,由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民族主义与世界民族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11.
洪羽青 《史学理论研究》2022,(5):144-156+160
塞尔维亚获得民族独立之际,支持将传统民间史诗作为史料的浪漫派与反对将史诗作为史料、支持对史料进行考据和批判的批判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关史学方法、观念和重大历史问题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持续近二十年,最终以批判派的胜利告终,确定遵循兰克“如实直书”的史学方法,孕育出塞尔维亚民族史学的雏形,推动了现代塞尔维亚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发展。尽管两个学派在史学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的见解,但实际上两者在塞尔维亚史学研究重点问题和关键叙事上具有一致性。塞尔维亚民族史学就是在浪漫派与批判派的碰撞中接纳了现代的史学方法,又在两个学派的融合中继承了“民族主义指导历史书写、构建历史记忆”的史学观念,现代塞尔维亚史学发展总体方向由此确立。  相似文献   

12.
李宁宁 《神州》2013,(23):148-148
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当交际工具、思想感情载体的并不仅是单纯的口头语言。在异民族文化中,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方式是不同的。在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领域以及实际的外语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日本人日常交际中的身势语,对于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病中的列宁在1922年的口授记录《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中特别强调:“抽象地提出一般民族主义问题是极不恰当的。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接着列宁又指出如何去区别。他说:“对于第二种民族主义,我们大民族的人,在历史的实践中几乎永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当交际工具、思想感情载体的并不仅是单纯的口头语言.在异民族文化中,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方式是不同的.在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领域以及实际的外语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日本人日常交际中的身势语,对于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育民 《史学月刊》2002,2(2):51-59
孙中山的民族国家构想是其民族主义臻于完善的标志。这一构想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定格成型。其内涵不同于早期民族国家,对外方面要求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其实际涵义是解除列强的压迫,废除不平等条约;对内方面要求国家统一和民族统一,通过具有民族融合性质的“同化”,将各民族合成一大中华民族。这一构想虽属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范畴,但却是一种变异的形态,从理论构成、实践途径、发展前景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以无产阶级的思想理论和方式,改造、充实这个资产阶级的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日本近代史上的沙文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近代史(1853—1945年)是一部日本民族的兴衰史,也可以说是日本由被压迫民族变为压迫民族的历史;由民族主义蜕化为沙文主义的历史。 近代史上,日本人民曾在民族主义旗帜  相似文献   

17.
构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是列宁的建国思想;在建立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实现苏维埃国际联盟是苏联建国的初始设计。斯大林模式主导的苏联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形成了各个民族无“国家”和联盟无“民族”的民族国家二元冲突结构,而且导致了苏联在反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中向沙俄帝国的回归,造成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分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民族定义之科学意义的丧失或过时。错误的实践既包括错误理论的指导,也包括对正确理论的错误理解或背离。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真正的自我认识始于 19世纪中期 ,它成为日本在现代社会中自我认识的起点。明治时期基本形成了日本人自我认识的若干流派 ,它历经各个历史时期 ,总是以不同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 ,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明治时期日本人自我认识的突出特点是深受“国运”的影响 ,以至出现明显的偏差。明治初期日本落后于欧美时 ,其民族自卑感十分强烈 ;一旦成为强国 ,则转向另一个极端 ,民族主义极度膨胀 ,最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胡雪  杨咏梅 《沧桑》2011,(1):98-99,103
民族国家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形态,具有领土、主权独立、垄断合法使用暴力、民族主义政治文化和统一的国内市场这五个特点。中国民族国家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它的演变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强化中国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民族路是民族街辖区的主要干道。民族路始建于1928年,系拓宽原有的长胜街,取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而命名。民族路位于中山大道以南,南起汉水边,北抵三民路。民族路的北端,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