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安阳曹操高陵出土的一枚铜印,印文篆法工整秀美,构形奇特诡异.它的上部呈圆圈状,下部则与金文及<说文>篆文"(网)"字的构形相类,当是"(雨)"字的别体.曹操名操、字孟德,因"(雨)"有平定之义,与"操"的含义相关联,故印文"(雨)"当是曹操的本字,而"孟德"则是其功业有成后新增的字号.这则印文中部向内凹陷,它可能是曹操专门用于铃盖封泥的印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考古发掘获得的有关曹操家族墓葬材料的梳理,发现该曹氏家族数代多人的墓葬方向具有朝东的特点,与东汉帝陵、诸侯王陵的墓向朝南的特点比较之后,初步认为曹操高陵墓向的朝东应该是继承了曹氏家族墓葬东向的传统,并且,这一传统可能与当时的政权斗争没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李凭 《史学月刊》2012,(11):5-13,49
对于曹操高陵的鉴定,具有多项证据。在明确的历史背景之下,其主证与佐证之间形成牢固的证据链,而且旁证的指向都是一致的。经过两年的反复锤炼,既无法否定主证,又难以打破证据链,表明西高穴二号墓为曹操高陵的结论确凿可信。  相似文献   

4.
李慧芬 《沧桑》2010,(6):80-81
曹操高陵的发现被认定为全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正确处理曹操高陵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按照"统筹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制定王陵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5.
陈长琦 《历史研究》2012,(6):16-29,191
从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状况看,曹操墓是一座被盗且破坏严重的墓葬。其形成之原因决非普通的盗墓,而是一场蓄意的毁墓。曹操高陵最早被盗时间,在西晋"八王之乱"中。在此期间,西晋宗室、成都王司马颖镇守邺城,曹操高陵遭受毁盗。时任司马颖之镇北大将军府司马的陆云,在与其兄陆机的往来书信中,曾披露曹操高陵被盗的信息。陆云与其兄陆机书信中所列之其检视的曹操遗物,与曹操高陵考古出土名物石牌所载之物名颇相对应。这批曹操遗物,当出自被盗的曹操高陵。将文献所载之邺人张承基叛乱、邺城三台上之平夷堂被毁、曹魏逊帝(陈留王曹奂)之死等连续发生的历史事件与曹操高陵被毁事件联系在一起,并置于西晋晚期政局之背景下,历史的真相稍许会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4月3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在河南省安阳市联合举办会长联席会议,题名为"曹操高陵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主持此次研讨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满仓,副会长刘  相似文献   

7.
郝本性 《华夏考古》2011,(1):104-106,112
安阳曹操高陵出土随葬品中有带"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刻铭的石牌,以及记载随葬品数量名称的"遣策".本文对这两种石牌的刻铭和圭、壁的用途、冥币的使用,以及随葬香囊是否与曹操颁布的遗令相矛盾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9.
孙权家族墓地因史志记载粗略,它的准确位置一直不详。通过对镇江丹阳高陵村的走访调查,和对姑娘墩、泊公庙、柏子墩等遗迹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出现存部分遗存与孙权家族陵墓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谈秦公一号大墓的椁制@马振智$陕西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咸阳“周王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王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北侧,陵园平面为长方形,方向170°,由南北两陵、内外双重围墙、双重壕沟、外藏坑、建筑遗址、小型墓葬等部分组成。内陵园中除南、北两陵外,还有少量的建筑遗址及外藏坑。外陵园内则有较多的外藏坑及建筑遗址。外陵园的西北角、东北角及东侧外围墙、外壕沟之间的北段发现小型墓葬三组。据陵园形制、布局特点及出土遗物分析,周王陵的时代为战国晚期,为秦悼武王及其夫人的陵墓——永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秦陵博物院于2000年对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东北角的K0007号陪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坑共出土原大青铜水禽46件。据考古发掘报告,"铜禽坑"在坍塌前曾遭受水淹以及焚烧等人为破坏,加之长期处于高温多湿的埋藏环境,因而青铜水禽出土时腐蚀、矿化、粉化情况十分严重,有的甚至仅剩残块,无法辨识原貌。在这些青铜水禽中,编号为23号的水禽铜鹤尤其造型优美,形态逼真。为了对这件青铜鹤进行保护修复,从其保存现状出发,收集信息资料,检测分析病害原因,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开展了具体实施的步骤。经过修复,达到了最终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历史缩影。通过曹操父子营筑的邺城和曹魏洛阳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以及与北魏洛阳城、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及辽金元明清都城布局形制对比,揭示出曹操所开创的都城制度对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重要影响。曹操营建的邺城,对此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东移、北移,起到了奠基性历史作用。中国古代运河是政治之河、军事之河、经济之河,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河。曹操开凿的黄河以北白沟、平虏渠、泉州渠等运河,以及隋唐时代以此为基础开凿的北方隋唐大运河,极大地加强了中原与北方的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古时代以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融合与全面发展,这是曹操的另一重大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4.
The use of ding-tripod in Chu tombs was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in most cases, it was strictly implemented. However, exceptions do exist. For example, in tomb of Marquis Yi of the Zeng state, archaeologists found two qiao-ding, which consists of two ding- tripods, one with a fitted lid and the other with a hooped lid. In the tomb No. 1 at Jiuliandun, a ding-tripod with a hooped lid was intentionally used and served as xu-d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burial rituals of the Chu stat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 period by examining the tomb inventories (catalogues of funerary goods in the tomb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No. 2 at Baoshan. It proposes that the use of ding-tripod in tombs was often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burial rituals.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新研究曹仲达与“曹家样”,考订了曹氏的生卒年及其可考的生平,认为他有着由南(朝)入北(朝)的经历。本文从画史所载曹氏师承入手,发现代表南梁新画风的张僧繇和来自中亚西域的塞特(壮)勤是其师承的重要来源,从而进一步探讨了“曹家样”的形成问题,认为“曹家样”是南、北二源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宗教、文化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还对长时段、大范围内相关的图像遗存进行考察,重新勾勒了“曹家样”的面貌。在对这一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倡在后现代之后风格史研究的一种可能与方向——厚背景研究法。  相似文献   

16.
曹魏薄葬考     
曹魏时期的薄葬是相对秦汉厚葬而言,薄葬与厚葬在考古遗存上各有具体的体现,曹魏通过对汉代地面标记性设施和祭祀性设施、地下居室性设施和随葬明器的简省,开创了以薄葬为特征的新的丧葬模式,并影响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和四号建筑基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始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毁于金兵侵占辽祖陵陵园的天庆十年(1120年)。祖陵位于内蒙古  相似文献   

18.
琉璃建筑构件在中国历史悠久,起源于北魏,唐宋时期已在高等级建筑上大量使用,鼎盛于元明清时期。西夏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同宋辽金并立,处于琉璃瓦技术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西夏陵遗址是西夏时期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经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了大批文物,包括大量建筑构件,以白瓷板瓦与各种类型的绿釉琉璃建筑构件为主,即为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当前对西夏陵的考古工作及出土文物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对西夏的瓷质和琉璃建筑构件,主要是通过考古类型学与历史文献对其社会功能等加以考释,对工艺研究甚少,同时相关的技术特点与来源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研究西夏时期官式建筑材料的工艺特点,选取该遗址出土的白瓷板瓦、绿釉琉璃瓦30件,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成分分析、物相分析及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白瓷板瓦胎体Al2O3含量较高,存在莫来石,釉料配方属于钙碱釉,工艺精细,与同时期灵武窑白瓷接近,应采用白瓷技术制作;绿釉琉璃瓦胎体CaO与Fe2O3含量较高,属于北方普通高钙易熔黏土,釉料为铜作着色剂的铅釉,与宋代绿釉琉璃瓦成分相近,符合传统的低温铅绿釉体系,可能是借鉴中原技术完成的。两种材质的瓦件都是西夏时期高等级建筑构件,官式建材的典型代表,是同时存在的,展现出西夏时期在官式建材生产技术上的多元性。但这两种技术差别较大,来源不同,反映出西夏在官式建材生产中兼容并包,在学习中原传统的同时又能紧密结合佛教文化,极具党项族的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西夏时期的建筑体系已趋于复杂化,可能会根据建筑不同部位、性质、等级与功能来使用不同的琉璃瓦构件,这对建筑琉璃体系的丰富与发展是极大的贡献。 本工作利用科技考古分析,探究西夏时期官式建筑构件的工艺特点,讨论制作技术反映出的建筑思想伦理;进一步丰富西夏瓷质和琉璃建筑构件的研究,与宋辽金时期建筑琉璃形成对比,补充了中国古代建筑琉璃技术的研究;同时加深了对西夏官式建筑的认识,也促进了对西夏与中原地区文化融合互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西汉景帝阳陵自上世纪90年代开展考古工作以来,现已清理了陵园建筑基址、外藏坑、陪葬墓等诸多遗存,出土了极其丰富的各种遗物,其中陶猪、陶羊、陶狗、陶鸡、陶牛等陶塑动物为一大宗。相对而言,陶牛数量不是很多,但仔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