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迷信之毒     
阳信生 《湖南文史》2010,(11):52-52
近代中国,人们的科学知识相当贫乏,认为人死后或上天堂,或下地狱,仍然在另一个世界"生活";而且,由于现实生活中无法主宰和改变自己的命运,转而敬天信神,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虚幻的假想空间——神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香山     
在日常生活中,乡民根据自己的生活世界构建和想象出一个神灵世界。人们要与这些神灵进行交流,便需要借助被赋予象征意义的圣物。在冀中平原的许多祭祀仪式中,杆香和黄表纸便被赋予了这样的神圣意味。在仪式现场,每当香纸燃起,烟雾缭绕,人们就仿佛进入到某种神奇的境地。也有人虔诚地相信,这火光能为神灵照亮来路,升腾的烟雾可以将神灵引来,人神得以顺  相似文献   

3.
李向振 《民俗研究》2013,(5):F0003-F0003
在日常生活中,乡民根据自己的生活世界构建和想象出一个神灵世界。人们要与这些神灵进行交流,便需要借助被赋予象征意义的圣物。在冀中平原的许多祭祀仪式中,杆香和黄表纸便被赋予了这样的神圣意味。在仪式现场,每当香纸燃起,烟雾缭绕,  相似文献   

4.
根据宗教学家的意见,世界宗教中有以一种二元论的宗教世界观来分析神性,划分神灵,把统治世界的力量说成是两个相互对立、但却又都是至高无上的神灵或一对具有神性的实体。这种宗教体系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分为对立的范畴: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黑暗与光明、死亡与生命、地与天、善与恶等。反映在神灵世界上便出现两种对立的神:神与魔鬼、善神与恶神,形成二元的神灵观。在这种二元神灵观的影响下,多神教中的杂多诸神被归属到两大对立的营垒之中,这显然是诸神的杂多性走向神性统一的一种特殊形式。①萨满教神灵世界的二元观念存在于许…  相似文献   

5.
浙江的民间信仰多姿多彩,崇拜的神灵千奇百怪.这些神灵不外乎:一,将曾有惠于乡人的人物神化,立庙供灵,逐渐演化为神灵;二,人们希冀年年丰收、趋吉避祸、平安顺利,造出许许多多的神灵来“佑护”自己.属于后者的民间信仰,因各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不同,所崇奉的神灵也不同.现按不同的自然和经济状况划分为浙北、浙东、浙西南三个区域,探究一下当地的民间信仰.  相似文献   

6.
乔万宁 《南方文物》2022,(3):282-287+2
<正>商代是青铜时代,也是琢玉工艺迅猛发展的时代,并代表了商代玉器的最高水平。而玉人像又是中国古代的神灵形象,表现在商代晚期的殷墟玉人像上尤为明显。因此,在探讨商代玉人像的渊源时,很自然地联系新石器时期玉人像造型。杨伯达认为玉是神灵寄托之物体或外壳、玉是神之享物、玉是通神之神物。而巫以玉上飨神灵,成为沟通天地神灵的神器。  相似文献   

7.
神佑梯田     
<正>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8.
吴效群 《民俗研究》2011,(2):240-255
邪病是中国农村社会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在道教名山王屋山区,民众认为修仙的动物——仙家经常依附到人身上,吸取人的能量或躲避其他修仙者的攻击,这导致人罹患邪病。为了防治邪病,民众成立了香会组织,通过修行和神灵的帮助,提高自己的“功德”,不给仙家及其他致病因素可乘之机,或通过神灵附体与它们协调关系、进行斗争。香会组织承担了部分互助、治安等社会职能,成为当地重要的跨血缘的民众自助组织。  相似文献   

9.
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种视"河""山"为人间世界与神灵或鬼魂世界之间的"间隔地带"的观念。也就是说,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一种以"河""山"来间隔人间世界与神灵或鬼魂世界的观念。梳理这一观念,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不到黄泉不相见"的"黄泉",到泰山脚下的"奈河"和汉墓中的"冥河",一直到"送瘟船"祭祀活动中的"地河",可见一脉相承的痕迹。它主要代表的是由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地下他界",其中"奈河"是重要一环,其与现世界存在着一种"连续性",与活人世界保持着一种"间隔性",是古人冥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上古幽冥观和佛教地狱观的"扬弃"。  相似文献   

10.
李浩 《民俗研究》2010,95(3):118-133
隋唐五代时期是民间神灵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强大的经济文化发达相适应,民间信仰的领域内同样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的各路神灵各行其道,交相辉映;由社会环境变迁而新兴的神灵在民间信仰的领域里各逞其能;与此同时,在统一大帝国的文化语境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又相互交织,诸路神灵在潜移默化中整合出新的队伍。这新型神灵体系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石奕龙 《民俗研究》2000,(4):126-162
一、引言 所谓"私人佛仔",是指闽南一带的居民对某些神品较低的神灵的主位称呼,这种神灵主要供奉在厢房、内室或僻屋中,很少进入民间供奉正神的厅堂正中,而且他们主要是由住在该内室的人敬奉的,并与该内室的人有一些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他们主要是由这家过去夭折或凶死的亲人转化而来的.私人佛仔过去被称为"夫人妈",①但是用"夫人妈"来概括指称这类神灵是有些问题的.因为,在闽南,"夫人妈"是对某神灵的夫人的一种尊称,凡是神灵的夫人均可以用此称之.换言之,夫人妈是专对女神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社会,各种神灵信仰构成了底层民众的基本精神世界。他们通过不断翻修倾圮的庙宇来延续其神灵信仰,希望藉此求得神灵的庇佑。因此,各地都留下了很多修庙碑刻。通过对山西寿阳县现存修庙碑刻文的考察可知,地方翻修庙宇活动是传统社会的一项浩大工程,对于基层村社自助组织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地方生态环境的维护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奥登 《世界遗产》2014,(9):24-28
一年之中,哈尼族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过节。逢节日必有祭祀,必有祭祀的神灵。 哈尼族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一个是二月节“昂玛突”,意思就是祭祀寨神,在农历二月的特定日子,元阳哈尼族会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一系列的公共祭祀活动,村寨内的各家也会举行家庭祭祀活动。祭祀神灵是以寨神昂玛为主,其他的一些神灵比如地神咪收、天神摩咪、火神、水井神以及祖先神也被祭祀。二月节在寨神林举行,祈求神灵保护自己的村寨。  相似文献   

14.
孙涛 《收藏家》2012,(4):26-30
藏传佛教拥有庞大的、数量众多的神彽,其中尤以护法神系最甚。护法衬通指护卫佛法,免受妖魔的袭扰,维护佛教教义完善的一类重要的神灵。^①其面容或净拧恐怖、或慈悲安详,按其神通可分为“出世间护法神”(这一类神灵具有高强巨大的神力,悦离了六道轮回苦,属十高级神灵。)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希腊神灵伦理缺位现象产生于操希腊语的游牧印欧人征服土著农业民族之后,是多种异质宗教文化冲突融合的结果。在融合过程中,被征服者信奉的神灵被剔除、降格或吸纳。同时作为宗教文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方,被征服者所信奉的神灵被征服者强加以诸多伦理缺陷,嫉妒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面具起源于远古时代。那时,人们敬畏大自然,相信有神灵鬼怪,便模仿动物、妖魔等制作种种面具戴在脸上,希冀保护自己。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喜欢精美的面具,不过,它们今天不仅仅是掩面的工具,而且已经成为艺术品了。  相似文献   

17.
李生柱 《民俗研究》2014,(2):144-153
神像是一种人为建构的社会性文化符号,它基于神的观念而存在,是神在现实世界的象征和化身,承载着人们对神灵的想象,在民间信仰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冀南洗马村供奉神灵众多,神像的种类也多样,它们的生产和使用能带来具体的社会功效,对乡土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顾颖 《中原文物》2012,(2):63-67
南阳汉画是汉文化的载体,展现了瑰丽奇异的浪漫主义世界。汉画中的神仙世界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反映了汉人浓厚的升仙思想,神灵大都以人兽同体的形象出现;人神杂处的世界是一个怪诞奇异、富于幻想的世界;对世俗生活的描绘透露出汉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南阳汉画艺术与远古图腾、原始歌舞、商周文明、楚文化等一脉相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度母,藏语称“卓玛聂久”,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因此,二十一位度母在藏族地区被广大信徒或百姓普遍所敬拜,在藏族神灵信仰中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据藏文文献《女神源流》记载,在最初无始时期,在宇宙世界那...  相似文献   

20.
佛国世界,是宗教想象的美好的精神世界。壁画中在这个世界里的人物,衣冠豪华。头有光圈,脚踏莲花,象征他们从莲花中化生,是灵魂经过净化的超人的神灵。佛经里说:佛陀、菩萨居住在现实之外的净土世界(极乐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四时如春,不分昼夜,珠宝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