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叶:苏州光福有个冲山村,紊有"佛雕之乡"之称,目前还是家家在做佛像?顾:是的。我们冲山村的木刻佛像早在清末民初就开始了。早在民国初年,冲山村村民陈翰彪、李永良、顾锦章等人专程前往苏州雕刻厂,拜民间佛像雕刻艺人吴阿狗为师学艺。学成后,回乡从事佛雕工艺,并以冲山村为基地,广收门徒,发展佛雕工艺。解放后,佛像销路不畅,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佛雕被视为迷信,一度被禁。改革开放后,佛雕业得以复苏并日渐活跃起来。村民利用佛像雕刻技  相似文献   

2.
2004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湾子村出土5尊大型石质佛立像和4件佛像莲花座。佛像连座均高达2米以上。其中1件佛座前面刻有铭文,记此件释迦佛像雕造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这批造像与约同时期的山东青州龙兴寺造像和四川成都万佛寺造像相比,有其共同特征(如突出表现为大型立佛),也有其独特之处,被视为北周长安佛像的典型样式。这批佛像造型典雅,雕工精细,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研究价值,是我国佛教造像由南北朝向隋唐过渡时期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佛像的出现对佛教和佛教艺术,不啻是一次革新。对现今流行的一些有关其起源及年代的种种说法,笔者颇感疑问。现简述如下: 一、佛像并非经大乘教提倡才能出现 流行的说法认为:佛像起源于大乘教的提倡。诚然,佛像艺术的大规模流行与大乘教派的提倡有很大关系,然而这却不能视为佛像起源的决定原因。 (1)在侧重强调佛像起源于大乘教时,我们就无法面对南传佛教同样盛行佛像崇拜的现象。 (2)从经典上看,提倡为佛造像,大、小乘教派经典都有论述。特别是关于佛在世时第一尊佛像的出现传说——所谓“优填王造佛像”或“波斯匿王造佛像,”不仅大乘的《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六》、在小乘的《增一阿含经卷28》、甚至近年来有人在南亚发现南传的小乘巴利文藏外中也有这一相应传说。笔者无意去考证有关佛在世时第一尊佛像传说之真伪。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大、小乘两派杜撰用佛的口吻赞同为佛造像这一情节的目的都是旨在为佛像流通提供依据。由于诸说都是以一种追述方式谈到佛像始出原因,追述者的时代肯定已有佛像出现。 (3)国内有学者认为小乘的《增一》中关于第一尊佛像之说来源于大乘,对此笔者很  相似文献   

4.
净慈寺是杭州著名的禅宗寺院,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寺后慧日峰北麓山腰处的石佛洞与无名洞造像应为吴越国净慈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佛洞内现存的造像主要有正壁大龛内的三世佛坐像与南壁上层大龛内的卢舍那佛并骑狮文殊、骑象普贤像,二龛均应雕造于公元954年净慈寺创建后不久的10世纪50年代。其中,石佛洞正壁大龛的雕凿应略早一些。二龛为研究杭州地区的三世佛与卢舍那佛崇拜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施双手上举这种特殊手印的卢舍那佛三尊像龛,应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此类龛像。无名洞内的小龛应表现西方三圣像,雕造年代也应在十世纪中期净慈寺开山建寺不久,反映了西方三圣像在吴越国流行,并且继承着唐代造像样式。  相似文献   

5.
西安北郊出土北周佛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九九二年西安北郊雷寨村村民在修整水田时,出土了石佛像一躯。佛像为青石圆雕而成。通高五十八厘米,佛作立姿,螺纹发臀,肉髻大而低平,面目方圆,大耳短颈,秀目细眉,隆鼻略残。上身内着僧祗衣,外着敷搭双肩袈裟。跣足立于覆莲座上。双手残断,从臂部位置推测,右手应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双足两侧各浅浮雕团花一朵。莲座前左右各浮雕一护法蹲狮。佛像通体的凹部残留贴金和朱红颜料痕迹,覆莲坐下为高八厘米的方台,正面阴刻题记:“保定五年二月二十九日,清信女范令为一切法解众生,为亡夫景略造释迦石像一躯,令得成就”。“保定”乃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时的第一个年号,保定五年即公元五六五年。  相似文献   

6.
在山西省灵丘县,有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回寺石像冢遗址”(也被称之为“石佛冢群”)。据考古发现,这些大小不一、形如坟丘的石像冢,目前有51座,其中能准确掌握的有43座,疑似的8座。冢内埋藏佛菩萨数量不一、大小不同,散布各处。曲回寺石佛冢群规模宏大,形制独特,是佛教史、考古史上的空前发现。是谁为何造这么多佛像?又因何故把这么多佛像埋进地下?  相似文献   

7.
徐州云龙山兴化寺内石佛,是一座有3丈2尺多高的半身像,当初是就山岩的巨石雕刻成的,后人又在石佛两侧依着自然的峰崖造了许多一排一排浮雕佛像,现在虽然有些残缺,但以保留下的部分看,古代劳动人民是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性与创造性的,是值得爱护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佛教流传千百年来,虔诚的信众发心造了大量佛像,木、石、金、玉形形色色,至今留下了无数的佛教艺术珍品,其中有一尊佛教史上极著名的佛像——旃檀瑞像。这是旃檀木雕刻的释迦佛立像,法相庄严表现了释迦牟尼佛的32种瑞相,故名旃檀瑞像、旃檀佛像。一、旃檀瑞像的来龙去脉此像历史悠久神奇,相传佛成道以后思报母恩,遂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数月未还,优填王(utrayang,邬陀衍那)思念佛。乃请目犍连主持用旃檀木雕刻了佛像,佛从忉利天复降人间,王率臣民往迎佛,旃檀佛像升空谒佛,佛为之摩顶授记说:我灭度千年后,汝往震旦,广利人天。这个  相似文献   

9.
<正> 河北省曲阳县羊平乡西郭村北50米处的清化寺遗址内,现存一尊大石佛。此佛像高7米,宽2米,厚1米,覆莲座直径2米,厚0.9米,下有方座,长、宽各为2.5米。质地汉白玉石。系唐代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所雕。除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尖部稍有残缺外,其余部分保存完好。(附图) 这尊大佛雕技绝伦,通身比例适度,丰颐洒脱、气韵娴雅、刀艺精湛、线条流畅,服饰纹榴、自然形似、神态温慈、质感强烈、传  相似文献   

10.
卵石刻佛像     
卵石刻佛像,1985年5月28日,在新疆库车县苏巴什古城昭怙厘大寺南20多公里的库车河河床西岸被发现。卵石呈椭圆形,长径24厘米,短径19厘米,最大厚度9厘米,下部略大,其上随形刻一佛像,跏趺坐于莲台。这是吐蕃人在9世纪中叶占驻库车时的藏传密教三十五佛中的华吉祥佛。华吉祥佛即《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所列诸佛中的第24尊。佛像偏袒,右手侧出,掌心向外,拇指曲压手心,施无畏印;左手于胸,手心向上,拇指与食指似掐一布帛。佛像头顶下大上小两肉髻,髻上作髻,眉间白毫如豆,嘴额已毁,有头光、背光双层光环,灵…  相似文献   

11.
《文物世界》1999,(3):55-55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物——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困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志各异。整座佛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相似文献   

12.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物——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因在塔利、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相似文献   

13.
常青 《文博》1989,(4):23-29,33
在陕西省博物馆的石刻艺术展室内,有一尊北魏皇兴年间所造的弥勒佛像,高86、宽55厘米。由于它的背面刻有精美的故事画面,曾多次引起学者们的兴趣。造像分正背两面雕刻而成:正面雕一身交脚弥勒的佛像;背部较为平整,向中部略鼓,呈一尖拱舟形,表面刻有故事画面及发愿文题记。笔者拟就造像的年代、风格与题材作一些考释。造像年代: 在造像背部下方,刻有一方发愿题记,共廿行,行间以细阴刻线相隔,为魏体字,又略带有汉隶风格。文中有:“遂于大代皇……/次辛亥为亡父母并…/劫诸师现考眷属敬造弥勒/像一区”。发愿人已不清按“皇”后一字应为“兴”字,在北魏皇兴  相似文献   

14.
渤海上京城内寺庙较多,在上京龙泉府遗址各寺庙址附近发现数量较多的渤海佛像.尤其是石佛、金佛、铜佛、铁佛、泥佛等遗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渤海国时期佛教文化的繁荣景象.不同质地的佛像中泥佛像比其它的少一些,而且比较珍贵.70年代两件泥佛像发现于上京城内的寺庙遗址附近,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5.
一、地理位置与窟龛分布浚县千佛洞石窟位于河南浚县城南浮丘山巅,山以西有卫河穿过,东去0.5公里与大坯山遥相对峙,两山同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石窟开凿在碧霞宫后一块突起的青灰色石灰岩山崖上,四壁峭直,高4.5米,顶平坦,上有部分石栏杆遗存。北壁有石级可登临崖顶。崖南有清代石牌坊一座。在南壁西部及西壁开二窟,西壁中下部崖面又雕有大小龛像(图一)。我所于1988年7月、1989年5月对石窟进行两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金申 《文物春秋》2005,(4):31-40
优填王所造旃檀佛像的典故久远,流传广泛,在汉文史料和藏文文献中都有记载。目前传世的旃檀佛像有两种样式,即倚坐像和立像,宋代以来一直以立像形式流传。在藏传佛教中除木雕旃檀佛外,还以铜铸造了许多相同形式的旃檀佛,存世绝大多数为清代作品,以北京雍和宫所供奉的最有名,较早的作品罕见。清代大量仿制此样式铜像,当与乾隆帝和章嘉国师的尊崇有关。  相似文献   

17.
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该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开元寺历来注重文物的维护和收藏,如佛像、佛经、佛教用品、古建筑等等,真是一座佛教文化的大观园。本文要介绍的是开元寺的一部分历代佛像藏品,共计二十三件。1997年,开元寺曾对"大雄宝殿"的五方佛像金身进行重塑。让人料想不到的是从佛像的底座出土了一批石佛雕像,并从大佛像肚里取出一尊明代的木雕佛像。同时,在"佛慈安养院"的建筑工地,挖出九尊泗洲佛石雕像。可能是前人不识宝,将以上的古石雕佛像当作石料使用了。这些历代佛像年代久远,雕刻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精美绝伦,堪称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8.
何志国 《中原文物》2023,(6):122-131
我国发现汉晋佛陀像超过130例,主要特征是:东汉佛像施无畏印,吴晋佛像施禅定印。咸阳青铜立佛左、右手均握衣角和袈裟形态与东汉佛像图像志特征不符,其肉髻有孔、细长眼、右撇式袈裟衣纹、莲座莲瓣扁平肥大均为十六国时期特征。咸阳青铜佛板二佛并坐的图像结构与释迦多宝佛相似,最早见于西晋竺法护所译《正法华经》,现存最早释迦多宝佛图像为十六国晚期。咸阳两尊十六国时期青铜佛像为后世混入东汉晚期M3015中。对于被盗后出土与墓葬时代特点不符的文物年代判断应当谨慎。  相似文献   

19.
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年代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山麻浩、柿子湾崖墓佛像在1940年、1955年先后被发现报道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视之为我国最早的佛教造像之一,论著颇多。其年代,多指为东汉或东汉晚期、但未作较为详尽的考订。本文根据近年来乐山城郊崖墓调查资料,对两墓佛像的年代作一探讨。 麻浩、柿子湾佛像之特征 麻浩佛像在1942年公开发表,作者描述说:“高一尺,着僧衣,结跏跌坐,头现佛光,右手举降魔印,左手执一佛尘。”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21,(6)
正2020年11月30日,香港佳士得拍卖了一尊明代铜镀金佛像,(1)它以造型独特、工艺精美、体量高大、品相完好引起了佛像收藏爱好者和学术界的特别关注。这尊佛像为明代中原地区造像,但其造型样式非常独特和罕见,两手均伸展于胸前结印,佛名难以遽断,佳士得出版的图录命名为"鎏金铜宝冠佛坐像",显然有宽泛之嫌。笔者认为,此像具体名称应为卢舍那佛,是佛教《华严经》宣称的莲花藏世界的教主,也是大乘佛教崇奉的"三身佛"中的报身佛。下面试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