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黑龙江史志》2008,(5):F0002
北安市是黑龙江省北部正在发展中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总面积719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建国前曾两度设为省会城市,1991年被国家计委列为二级发展极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十一五”规划将其列为全省五个综合性发展城市之一。近年来,在省委、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对现有城市流理论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提出强化城市流模型,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的计算,将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的城市分为三级:城市流强度值较高的佳木斯,是该区域的集聚辐射中心,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值中等的牡丹江,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性中心城市;鹤岗、双鸭山、鸡西、伊春、七台河等市有较低的城市流强度值,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微弱,初步形成地方集聚辐射中心,仅为行政区中心。通过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分析,指出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目前存在城市流强度低、城市流强度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运用本文提出的强化城市流模型给出区域强化城市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西宁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榕 《攀登》2001,20(5):80-84
面对新世纪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西宁市要重新确立城市定位,以建设黄河上游生态城市和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塑造高原城市新形象,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扩市提位战略、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争把西宁建设成青藏高原重要的交通通讯中心、商贸流通中心、科技化中心、经济与技术开发中心、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中心、商住休闲中心和青藏高原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的基地。  相似文献   

4.
冀康平 《攀登》2006,25(3):57-60
本文通过对西宁市与其周边城市的经济实力和西部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比较分析,提出了把西宁市建设成为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深入分析韶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面临的发展危机的基础上,应用Friedmann新的世界城市体系理论(城市营销-内生增长理论),探讨了它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从内外两个方面剖析了韶关经济的发展动力,即珠三角的产业转型扩散和广东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撑是其发展的重要契机,韶关经济的内生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江淮文史》2008,(6):177-177
近年来,阜阳城市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把城市“规模做大、功能做强、环境做美、品位做优、形象做靓”的要求,全面实施了城市路网、园林绿化、沟河塘治理、灯饰亮化、污水处理等多项工程。初步改变了阜阳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提升了阜阳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密集区航空运输联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英明 《人文地理》2003,18(5):22-25
城市密集区间的航空运输联系导致城市间的内聚效应和空间互动。城市密集区间的航空运输联系具有明显方向性。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间航空运输联系密切,国家级大都市与国家级大都市(区域性大都市)间联系具有普遍性,而与地方性城市中心间航空运输联系具有特殊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城市密集区等为人流与信息流联系密切的、以辐射为主的航空中心;辽宁中南部城市密集区为航空运输联系欠密切的、人流辐射与信息流集聚中心;四川盆地城市密集区为航空运输联系欠密切的、人流集聚与信息流辐射中心。  相似文献   

8.
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功能及其边界不断扩张,城市区域日益取代城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单元。多中心城市区域是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形态,它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或者工具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应用。目前,关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城市和区域空间研究的一大热点。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都对多中心城市区域进行了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多中心城市区域内涵和定义、多中心城市区域测度方法、多中心城市区域演进,以及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徐松岩 《沧桑》2014,(4):156-158
特色文化是城市人创造城市文明的特有方式,也是城市价值的体现。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特色文化的载体,大连城市文化遗产具有记录和见证价值,展现了地处东北亚中心、拥有环山面海的优良地势和丰富天然资源,经历战争洗礼的城市中每一代人通过继承、传承和创造而形成的"富于生命力和流动性、追求创新和自由精神"的城市文化,以及人们以这种文化方式所创造的城市文明。基于大连城市文化遗产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建立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群,是对城市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的有效模式,也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遗产保护、遗产教育、遗产欣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审视与评估现实中高速铁路的城市联系职能,是研究高铁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基于对京广高速铁路沿线14个城市进行的实地调研和近3000份调查问卷,分析了高铁旅客在城市间的流动方向及特征,发现高铁主要承担着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通过对不同城市间客流强度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发现高铁旅客在省内城市间的流动强度普遍高于省外流动强度,去往中心城市的客流强度也大于去往普通城市的,且两个城市间的高铁旅客数量与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正相关。高铁加强了中心城市与普通城市之间的客流联系,但会带来中心城市进一步的极化发展还是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带动普通城市的发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皖苏  严鸿和 《人文地理》2007,22(6):105-108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缺少辐射带动全省的旅游中心城市这一现状和省会合肥自身所具备的各项资源和条件分析,指出将合肥市建成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是"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研究提出了合肥市建设旅游中心城市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为积极应对国际、国内环境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完善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竞争力。强化作为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出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的构想,其中“南拓”就是要依托南沙地区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和土地资源。大手笔地建设南沙港。以港口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大工业、大物流、大交通发展战略.在新世纪全面提升广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战略地位,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城墙是构筑中国城市的框架,设有城墙的城市正如没有屋顶的房屋。古代城墙面对空旷的大地,在护城河畔升起,临高眺远视线无挡,气势雄壮,是古代城市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墙远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被列为一种建筑  相似文献   

14.
洛杉矶: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全球性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小宁 《人文地理》2007,22(2):92-97
本文回顾了在当今美国乃至世界城市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城市--洛杉矶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全球性城市的发展历程,探讨了洛杉矶崛起的原因。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历史考察和综合分析,作者力图揭示出全球性城市形成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杜家元  周永章 《人文地理》2009,24(4):103-106
中心城市之间的互动,可以有力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符合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潮流,同时也符合中心城市与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泛珠三角中心城市互动的重要动力是政府推动、市场机制、资源共享以及区域发展的差异性、互补性。有效的互动模式包括政府和企业双主体互动、产业对接、城市圈互动、友城战略等。泛珠三角中心城市互动可以在规划、加工制造业的分工与合作、口岸合作和大通关平台建设、社会资源等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16.
徐嘉璇 《旅游纵览》2023,(20):194-196
文旅融合能够促进消费需求多元化,它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着天然的互动关系。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可以助推文旅融合的进一步加深。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文旅融合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互动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文旅融合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互动的逻辑,并从消费需求互通、消费内容共创、发展要素共享三个方面探究二者互动的逻辑机理,希望可以为文旅融合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互动发展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兴中 《人文地理》1995,10(1):1-13
本文首先对日常城市体系等有关概念提出了一些观点,并结合中国内陆城市的研究阐述了日常城市体系空间扩展的机理、阶段与指标体系。其次,在对西安日常城市体系划界的基础上,提出该体系内的构成与发展模式,并据此总结出内陆中心城市的日常城市体系划分原则。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群快速发展时期,而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是城市群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构建多指标体系,在测算城市中心性强度值的基础上,利用扩展断裂点模型在GIS软件支持下勾勒济南在区外、区内两个层次的影响腹地范围。研究表明:受不同城市作用力影响,济南在区外城市间的影响腹地范围基本吻合山东省西部行政边界,与当前济南都市圈的范围基本一致;而区内腹地范围明显大于济南行政区划,形成了中心城市的高地效应。结合研究成果,对济南城市发展提出诸如合理调整行政区划、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都市圈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发展、变化受到特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制约和影响。探讨近代以来广西区域中心城市兴起及优先发展的原因、条件,揭示广西近现代城市发展的历史特质,以期为当今新形势下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登嵘 《人文地理》2005,20(6):92-97,33
传统上,公共服务设施往往按照城市用地结构的等级序列自上而下集中配置。新时期,公共服务设施的准公共物品化、多元化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范围经济的出现以及信息网络和快速交通技术的发展动摇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传统理论基础,使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可以摆脱中心城市而分散配置于其他周边地区。论文以佛山高明区为例,具体探讨了如何自下而上将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于次级组团城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