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迪·艾伦常为电影注入一种超现实的力量,尤其是琐碎的生活及男女之事。他可以将双方的互动拍得充满了超自然感应,或许他脑里的龃龉本身也是一种法术。这几年他迷恋欧洲,新片《魔力月光》将目光瞄准法国海岸,讲述了一个相互角力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2.
小而精确的知识分子导演伍迪·艾伦二十多年前的“性侵养女”事件,又有了新情节:以前妻米姬·法罗为首,当事人养女迪莲、米娅的儿子罗南自成一伙,伍迪·艾伦和养子摩西勉强算“否认”派.接下来就是大众纷纷站队,  相似文献   

3.
《神州民俗》2009,(7):14-14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有两部电影,恐怕是没齿不忘。一部是《城南旧事》,其中的插曲“长城外,故道边,芳草碧连天……”谁都会哼上几句。还有一部是《原乡人》,影片中感人至深的情节,谁都曾挥洒过泪水。  相似文献   

4.
在祖国的东北边陲北大荒。有一个活跃在中国文坛的“知青作家”群。他们分别是: 江南才女张抗抗 30年前,从遥远的西子湖畔,向北大荒走来了一个姑娘,若干年后,她成了“知青作家”中以自己清丽高洁的风格独领风骚的一位。她的作品一发表就被报刊转载,被读者注目,被专家讨论,引起轰动,她就是著作颇丰的张抗抗。 张抗抗早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文学天赋。11岁,那时她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少年文艺》就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们学做小医生》。25岁那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分界线》。然而只有此刻,北大荒精神才真…  相似文献   

5.
清初文坛曾发生过多起文人之间的讼争事件,这几起讼争事件起因不同,内容不同,但中间都夹杂了很多意气之争或门户之见。虽然其中有是非曲直之辨,但不可简单地以甲是乙非来判定;虽然双方有互相指责、互相诋毁的言辞,但又不能笼统地作文人相轻看待。学术理论问题与个性品行问题的交错混杂,是这儿起讼争事件的一个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乔治·桑(1804—1876年)是法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出色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文思敏捷,感情丰富,有着惊人的创作才能,以多产著称于世。米雪尔·雷维版的《乔治·桑全集》就多达105卷,作品以小说为主,也有戏剧、散文、童话、政论及大量书简。陀思妥耶夫斯基赞誉乔治·桑是一位"从精力和才华来说简直是独一无二"的作家。其文学成就使她毫无愧色地跻身于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福楼拜和左拉等一批  相似文献   

7.
法国的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视历史教育的国家,其历史课的设置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已成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法国历史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世界的过去、现在并放眼未来;注重学生比较、辨别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培养,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同时也要求掌握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讲究学科互助,在将历史课置于人文、社会学科的广泛背景中加以考察的同时,又强调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其他学科的理解。法国历史教学的模式,在法语地区乃至国际上曾长期占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欧洲国家的典型代表。其课程设置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林桥 《文史月刊》2010,(3):46-47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此期间,他曾在下榻的“桂园”宴请柳亚子、王昆仑等民主人士。柳亚子敬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几天后,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赠给柳亚子。  相似文献   

9.
战后法国的工人阶级与社会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坚 《世界历史》2003,4(6):23-35
法国工人阶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国内进行这方面系统研究的不多。本文着重分析战后法国工人阶级内部成分变化 ,指出工人阶级非产业工人化、职员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这种趋势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凝聚力 ,模糊了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界限。文章进而分析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指出工人阶级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完全改变工人自古以来的三个重要特征 ,第一是相对贫困化 ,第二是依附性 ,第三是缺乏安全感。最后 ,文章分析工人阶级的变化与社会冲突的关系 ,分析社会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缓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沈坚 《世界历史》2007,6(1):4-16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当前关于世俗化理论争论的梳理,说明法国世俗化问题的理论意义;第二部分,说明法国世俗化的特殊表现,强调了法国世俗化是一种非自然形式,是历史、理念、政治斗争交汇产生的结果,同时指出在西欧国家中,法国是世俗化表现最为激烈的国家;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法国天主教在世俗化之后的现代定位(包括组织定位、思想定位和文化定位),说明即使在法国被公认为完全世俗化的国度里,宗教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世俗化理论值得作出重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1.
《世界》2007,(7):78-83
在法国里昂,这个大概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城市里,一切皆有可能。幸福,就像最艳丽的花朵,可能在任何季节、任何的一个角落等待着你。  相似文献   

12.
《世界》2008,(8):118-127
法国旅行家Ludovic Hubler说:“即便你只有三天时间停留在法国,只要选对了酒店,你的行程也会法式无比……”  相似文献   

13.
鄢烈山 《世界》2006,(8):36-43
这是我第一次远游异域。这些年商人、官员、留学生……旅外见多识广者多得数不清,我能说出什么新东西吗?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2,(8):24-24
8月是法国普罗旺斯山区的熏衣草盛开的时候,每年一度的熏衣草看草季节,吸引了全世界的看草游客.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从启蒙运动到二战期间法国反美主义的历史,证明当代法国反美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法国历史上的反美主义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恶化了法美关系,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从启蒙运动到二战期间法国反美主义的历史,证明当代法国反美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法国历史上的反美主义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恶化了法美关系,另一方面促进了欧洲的联合。  相似文献   

17.
段华 《纵横》2009,(3):63-64
2007年7月8日,《天津日报》的“满庭芳”刊出了孙玉蓉写的《孙犁代吕正操为(王林选集)作序》一文,为读者披露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的《王林选集》,署名吕正操将军的《序》是孙犁先生所作一事,是由年逾八旬的老作家张学新讲述出来的。此事是真,但与我了解的有所出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法国新闻界欣欣向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涂炭生灵,而且也使新闻界遭受严重的打击。战后的历史学家开始反省战争对人类带来的灾难,在他们看来,审视媒体的自由程度是这个重大的历史命题不可回避的主要手段。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希望能呈现20世纪40年代以来法国历史学界阐释新闻史的方法和重点,以及历史学家们如何以历史学为阵地捍卫新闻自由乃至民主权利的。最后,新闻史学史的研究还与社会经济史学史的发展轨迹近乎一致。本文试图向读者呈现两种学科的交融与分裂。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国家主义,即强调国家在国内具有最高权力以及在国际上居于中心地位。法国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其国家主义文化传统,它萌芽于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初步形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当政时期则将国家主义思想渗透于国家制度中。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而强化了法国人的国家主义意识。当代法国的国家主义受到个人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挑战,但法国的政治发展不可能完全扬弃自身的历史文化根基,只能在改革和传承其原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前行。  相似文献   

20.
法国人除了法国大餐,法国时尚和法国浪漫有名,法国人还有一件事很有名,那就是出了名的爱罢工和游行抗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