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移     
“我叫索娜央吉.今年74岁了.我老家是工布(林芝地区)那边的.10岁的时候到拉萨。刚到拉萨的时候,在我眼里.拉萨很繁华.拉萨也很凄凉,我看到琉璃桥下到处是污水和大便.脏得不行。乞丐和流浪汉晚上睡在桥底下,我看到过有冻死饿死的人挺在那里,好心的人在尸体上挂上一条哈达.  相似文献   

2.
《西藏人文地理》2014,(6):54-77
若以今天的眼光来打量,甲玛沟可谓其貌不扬,也名不见经传。这里位于墨竹工卡县城以西10来公里,距离拉萨也才60多公里。却使是走318国道从拉萨到林芝的路途中,往来的游客可能会注意到那标有“藏王故里“或“松赞干布出生地”字样的标语及甲玛景区藏式大门,却鲜有人会真正深入到景区内游览参观,一睹沟肉的景观及所蕴含的风华烟云。  相似文献   

3.
索穷 《中国西藏》2006,(1):62-65
强巴遵珠的名片上有很多头衔.他是拉萨市彩泉福利民族手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拉萨彩泉福利特殊学校校长.拉萨彩泉福利康复医疗门诊部主任等……那可不是虚名.他要实实在在地工作.为手下百来号残疾职工和孤儿的生活日夜奔波.辛勤操劳.因此.他把自己比喻为一头任劳任怨的“老牛”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4.
论点摘编     
从“拉萨痘碑”看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扎西次仁发表在《西藏民俗》2001年第二期上的文章研究了“拉萨痘碑”。文章说,“拉萨痘碑”位于大昭寺正门前, 为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和琳竖立,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身尾相绞,龙头相对,含珠嬉戏,极其生动,碑身竖刻汉字。立碑缘由是和琳在任期间,西藏发生空前的天花病(出痘疹)传染极广,死亡人数众多,尤其在拉萨地区,人们并不知道此病能够治愈,对此极其恐惧,并按照当地的风俗,凡是有染痘疹者,皆驱至旷野岩洞或山溪水边,任其风…  相似文献   

5.
陈钟华 《文史博览》2005,(12):58-60
神秘的拉萨总是吸引着“驴友们“(注:网络语言,特指参加自助旅行爱好者之间的称谓,来源于“旅”友谐音)。的目光,去拉萨的行程也是年前就计划好了的.但以怎样的路线和方式进去,却一直踌躇未定。当然.坐上飞机直飞拉萨无疑是最省事的了.这种点对点的旅游方式一直是一般旅游观光客的首选。我作为一名老资格的“野驴”,如果也以这样的方式进去.自己也觉得有失“野驴”水准.无颜面对天下“驴友”。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6,(2):89-89
拉萨三大寺学制 柳升祺在(中国藏学)2005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关于拉萨三大寺学制的研究。格鲁派之所以能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异军突起.与其完善的寺院制度和健全的僧侣组织密不可分。而拉萨三大寺又为格鲁派寺院的最高学府和学院制度的典范。本深入细致地叙述寺中知识分子也即僧侣组织中的脊柱——“贝恰哇”的修学制度和管理体制。章分为七大部分.分别从黄教寺院的学院制度,拉萨三大寺的贝恰哇,贝恰哇的入寺编制和待遇,学业课程和教学方法、学习生活学期和假期.成绩考核毕业和授予学位,最高研究院和贝恰哇的最高成就.具体生动地分析了拉萨三大寺的学制,以此来反映格鲁派宗主寺在培养和管理宗教人才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个关于布达拉宫的数据是.青藏铁路开通以前.布达拉宫每天限制游客不超过850人.青藏铁路开通后,限客数猛涨到2300人。不少旅行者初来拉萨时会问:“怎么跟中国所有的城市一样?”  相似文献   

8.
走进新世纪的拉萨──拉萨城市建设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公元633 年,藏王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 建寺庙、筑河渠、修道路,奠定 了拉萨早期的城区雏形。公元647车驰名中外的大昭寺建成后,便用“惹萨”命名。“惹”藏语意为山羊,“萨”意为土,因为大昭寺初建时为沼泽湖塘之地,史有:“白山羊负土填湖”之说所以叫“惹萨”。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的传播,公元823年后,“圣地”──拉萨之名随之传开,慢慢取代了原名“惹萨”。 近1400年前拉萨形成建都后,一直是西藏地区的首府,全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佛教“圣地”。从历史角度去观察拉萨过去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斋林.旺多1934年生于江孜,1940年到1945年在西藏江孜、日喀则、拉萨等地辗转求学,在拉萨至日喀则的山道上连续7天在马背上颠簸,个人的“旅行生活”自此开始。1946年进入印度大吉林圣约瑟夫学院学习后,往返拉萨过寒暑假,要在路上走34天,他把这些经历糅进自己的小说《斋苏府秘闻》。  相似文献   

10.
拉萨的宽容     
“拉萨是比较宽容的,1985年、86年,在我的记忆里曾经是拉萨最开放的时期,当时,甚至所有到西藏来的人都有一个体会:这简直是全世界最开放的地方。”著名纪录片导演段锦川这样回忆。  相似文献   

11.
赞觉鲁定,亦名吉采鲁定。“吉采”藏语林苑之意,“鲁”为龙王,“定”乃宫殿也。赞觉鲁定位于拉萨西郊公路养护总段院内。这里是拉萨平川的西端,大沼泽地的西尽头。过去山南、后藏、那曲、青海等地来拉萨的人都要经过这里。远道来的客人,特别是从内地进藏的官员,经数月的长途跋涉,当宏伟的布达拉宫已经映入眼帘,就要进入圣城拉萨之际,于此环境幽雅,茵茵草甸之处,设馆迎送贵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12.
索穷 《中国西藏》2006,(3):58-61
1920年.西藏地方邮政正式建立.中心邮局(扎康)设在拉萨丹吉林的一所藏式楼房内.邮票由扎希联合制造厂生产.邮差被称为“扎瓦”.主要邮路以拉萨为中心,东至工布江达.南至亚东.沿线设立了数十所邮站。邮差的主要业务是送交私人信件和钱币汇兑等.靠步行送信,而地方政府的公还是主要靠政府的专职信差——阿伸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数据     
《西藏人文地理》2008,(3):25-25
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拉萨的“3·14“事件中.不法分子纵火300余处.拉萨908户商铺、7所学校、120间民房、5座医院受损.砸毁金融网点10个,至少20处建筑物被烧成废墟,84辆汽车被毁。有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受伤群众达382人,其中重伤58人。拉萨市直接财产损失近2.5亿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这句口号也出现在拉萨时.人们对它作出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在高原.并不适合再出现一个内地大型都市那样的城市:也有人认为,拉萨不能避免、同时它也需要各种现代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2011,(23):72-72
2011年11月1日11时10分,西藏航空的空中客车A319客机首次在兰州中川机场平稳降落,兰州、拉萨间再一次建起了便捷的空中桥梁,陇原大地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再一次实现了空中“握手”。  相似文献   

16.
见到罗布斯达时.他刚从上海参与完世博会“西藏馆”的事宜返回拉萨。 罗布斯达的勉萨派唐卡艺术研习所迄今有18个学员.大多来自拉萨周边7个县,也有一部分青海藏族。他希望.以后可以做一所规模大一些的传统艺术学校。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生活着许多金发碧眼的“老外”。在拉萨街头.经常会看到他们一晃而过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人民最关心什么,哪些制度惠及百姓民生?西藏"两会"代表和委员给出了答案。拉萨供暖、教育"三包"、安居工程、西藏籍大学生全就业……这些"出镜率"颇高的热词,折射出近年来西藏民生事业的发展与改善。拉萨"冬季供暖工程"为群众送"温暖""我们很欢迎供暖工程,今年冬天不用再担心寒冷的天气了。"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西藏地方邮政正式建立,中心邮局(扎康)设在拉萨丹吉林的一所藏式楼房内.邮票由扎希联合制造厂生产.邮差被称为“扎瓦”,主要邮路以拉萨为中心.东至工布江达,南至亚东.沿线设立了数十所邮站。邮差的主要业务是送交私人信件和钱币汇兑等.靠步行送信。  相似文献   

20.
拉萨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实次仁央金拉萨,系藏语,意为“圣地”。公元633年,藏王松赞于布迁都拉萨后,逐步建寺庙、筑河渠、修道路,奠定了拉萨早期的城市雏形。公无647年驰名中外的大昭寺建成,因大昭寺建于沼泽湖塘之上,民间有白羊负土填湖之传说,因而便把“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