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社区建设是国际社区发展的中国化,它不仅给社区带来一个静态抑或固化的地域概念,而且与时俱进推动甚至改变了中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组织体制、管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居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唯因如此,作为综合记载一地之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基本面貌的"博物之书"和"一方之全史",各地续志不仅不能忽略而且应该重点记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最能体现续志的改革开放、时代特征和本地特点的重要篇章之一。而可供选择的社区建设入志方略有二:一是市志和市辖区志以"社区建设"单列篇章或章节横排纵写,二是农村则以"村民自治"单列篇章或章节纵深记述。  相似文献   

2.
詹跃华 《广西地方志》2013,(1):35-37,65
人民政府篇章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施政纪要章节又是人民政府篇章的重点,写好续志施政纪要章节十分必要。一是科学设置续志施政纪要的篇目,分析确定政府施政行为的章节名称,按事类设置施政纪要章节的节或目。二是准确记述续志施政纪要的内容,时限既要灵活承接,又要严格控制;内容既要记施政举措,又要记施政成效与失误。  相似文献   

3.
“修志为用”,古今皆然。毛福民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新方志应成为当代社会的公利之物,而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鉴赏之物。编修地方志的目的是要记述历史、传承文明,更要为当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各地要根据当地、当前现实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将修志成果推向社会,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遗憾的是,自第一届修志以来,社会上对写志、编志印象较深,都知道有修志这么一回事,但对读志、用志却是懵然不知或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4.
修志是为了用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李铁映指出的“志书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要把志书工作从以往的案头工作发展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服务工作”为我们进一步利用新方志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服务提出了要求和指导方针。目前,我省的地方志事业已到了收获阶段,无论是市(县)志还是专业志,都有或很快有大批成果出版问世。地方志工作如何适应时代潮流,服务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值得探讨并付诸于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真 《福建史志》2006,(4):21-22
精神文明建设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向全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与物质文明并列的“两个文明”建设是近二十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贯奋斗目标,二轮修志.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精神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地方志中所反映的精神文明是狭义的.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题之下,经常性的章、节(或条目)是“思想道德建设”、“创文明新风”、“组织机构建设”、“文明单位选介”等等。显然.“精神文明建设”的牵扯面较广.有文化(文明与文化的内容最为近似,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建设属政治范畴)、社会(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等。正因为如此.从收入《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方志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河南省志》和秦皇岛、芜湖、淄博、宜昌、潮州等五个设区市市志的篇目看.“精神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竟有3种安排法:一是独立设篇,如《宜昌市志》和《潮州市志》,与“文化建设”比邻;二是置于“文化建设”卷下(《河南省志》),或“文化”之栏目下(《秦皇岛市志》);三是置于“社会生活”篇下(《淄博市志》),或“社会”篇下(《芜湖市志》)。  相似文献   

6.
王启荣 《神州》2011,(1):8-8
社区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所涌现出来的一种新事物,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深入以及高速的发展,如何搞好农村与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以逐渐成为促进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更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纽带。对于文化工作者,这也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对文化建设的基本建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袁越 《神州民俗》2010,(6):89-90,95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日益显示出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社区学校是社区文化的重要基地,社区文化的形态和层次如何,必然体现在社区的人文精神上,社区文化为社区成员共同创造、共同享有,对社区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作用。在此基础上,社区学校应运而生,人们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保持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胜 《巴蜀史志》2006,(5):10-12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风云变幻的历史,是由各个时代的人物活动构成的。因此,人物志不仅是各个时代的生动画面,而且也是地方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能引起政治当局的关心和人们的普遍重视。章学诚把它说成“书中之髓”、“志中之志”,可见人物志修得好坏,乃是一部志书成败得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近读《三门峡市志》,觉得在新出地方志中,这是一本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地方特色鲜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体大思精之作。所谓体大思精,是指此志共有七卷、四大册、360余万字,可谓卷帙浩繁,规模宏大,在新编志书中是不多见的,堪称“体大”。但由于布局谋篇得体,框架结构合理,纲目清晰,篇章有序,真正做到了繁不失统、多而能一、有条不紊。在叙述上则坚持事以类从、横分纵述的叙事方法。既有新编志书常规的“概述”,又有他志所无的章节中的无题序言,叙源述流、钩玄提要,对事实或事件进行宏观性的概括。这对于加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与篇章之间…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两位学者对社会和社会部类的理解,明确了志书中社会的记载对象,并对社会部类和社会篇的含义作了区分。接着通过对社会部类和社会篇的编写分别进行研究,指出社会部类与其他部类的不同之处,有关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整部志书中应做到不要缺项,在续志中应该专设社会篇/章,以此来记载非政府行为的社会事项,内容应该突出民众性。既要考虑篇目设置上的科学性,也要兼顾实际组织编写中的可操作性,有些内容可以在有关篇章和社会篇章中分开记载。文章建议在县级志书中专设社区篇/章,因为设社区篇是志书体现时代特点的要求,可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民主的运作情况,能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情况,也便于反映基层多元化的民政工作,而且可以将很多非政府行为的社会事项放入其中记载,同时可以使新农村建设的记载收放自如、生动具体。在编写组织形式上,文章认为可以突破"管什么写什么"的思路,采取课题承包、专家修志的形式来组织编写,改变"一揽子包干"的编写组织方式,进行分别写稿,统一组装。在资料收集方法的运用上,社会部类或社会篇的资料应更加重视以口述史的方式收集。  相似文献   

11.
撤销地区建制而建立市带县体制,这是一个体制改革的潮流。由地管县改为市管县体制,不仅是名称的改变和隶属关系的调整,更重要的是,为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提供了条件,它既是行政管辖范围的扩大,又是经济联合、技术协作的加强。市一级的党政领导不仅要担负建设好市区的任务,而且要建设好各县的双重任务,因此,作为“一方之资料全书”的市志,理应选择有联系的、能提供宏观指导和决策作用的资料,这样,才能“一书在手,全局在胸”,收到纵揽全局之效。这里,给新市志的编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属县在市志中如何反映,二是原来地区…  相似文献   

12.
当社区教育刚刚问世的时候,有些人对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存疑,但是随着社区教育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已经逐步的成为了民众日常生活中一道必备的"调味剂"。一、社区与社区教育相对于规范化的城区建设来说,错落有致的社会规划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优越性,而且也提升了居民的物质生活标准,当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准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就相对提升了。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中华书局1994年12月出版的《呼兰县志》(以下简称“呼兰志”),是一部特色鲜明,有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好志书.管见所及,其主要表现有五个方面,兹分列评述如下:一、体现了务实精神和创新意识当代新编方志,普遍重视实行继承与创新结合,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十分显著的特点.从已经出版的新方志来看,其创新表现又各有所异,使志苑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吐芳竞艳的美丽景象.“呼兰志”正是这样一部志书,其篇目设计,既和其他新方志一样采用“从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实际出发,坚持事以类从,类为一志、统合古今、详今略古”的通行做法,还“采取大编式和小编式相结合、章节体和条目体相结合的模式,借鉴系统论的方法,使之形成大系统含小体系的完整统一的格局”(引自“后记”),使当代新方志的共性和“呼兰志”独特的个性,融于一体.因之,其具体篇目既有与其他新方志相同或类似的编章节,也有彼此相异者,例  相似文献   

14.
城区志是传统方志中的一个新志种,街道社区的记述是一个重要内容。城区志中街道篇目可设置一级篇目,社区一般不宜设置一级篇目;篇目序次,街道与社区不宜并列,以街道居前、社区居后为好。对街道和社区的记述,街道要重自然属性内容的记载,即重点记清街道基本情况;社区要重社会属性内容的记载,即重点记清社区建设情况。街道宜设置专篇专章,主要街道可逐一列名列目详记,详记街道区域范围、历史源流、现状。社区宜作为一个类型或一个整体研究、记述,记其共性内容、基本特点,切忌逐个社区列名列目详记;对于每一社区自然属性的内容,如地域范围、历史源流、现状可省略不记。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方志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著名学者章学诚,不仅是杰出的史学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方志学家。他主张方志应是一方全史,编纂形式应符合史裁;方志既要成为有独断别裁的一家著述,又必须为国史提供充备的资料,一方之志,要同时立“志”、“掌故”、“文征”三书,各为一书,相辅  相似文献   

16.
孔令士同志在《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方志学科建设;二是方志理论建设;三是方志队伍建设。”方志队伍建设成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这一点在志界已经有了共识。我们认为,在方志事业的三大基本建设中,方志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鉴于此,李铁映同志指出:“要稳定、健全修志队伍。队伍的素质决定志书的质量。志书的质量决定了修志工作能否继续下去。”(《李铁映同志八月十七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5期)看来,志书编者问题,不仅是方志领域里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方志事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方志队伍建设已成为方志事业基本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要使方志事业后继有人、方志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不出现断层,青年方志编者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基础。然而,这一问题目前在志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方志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仅就当前青年方志编者问题发表一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志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志书中章节体与条目体共存现象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方志的篇目,绝大多数采用了篇章节体,偶有采用条目体的,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志》,云南《玉溪地区志》、《潞西县志》,四川《井研县志》,湖南《辰溪县志》等。续编新志的篇目中又出现了篇章条目结合体,即以篇章或篇章节为篇目骨架,最后一个层次以条目形式排列,这是将两体有机结合在一起,能分别发挥两体之长而避其短。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志的重点内容是重要决策,设“重要决策”章或节,下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保护”节或目记述。人民代表大会志的重点内容是立法、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设“地方立法”“监督”章或节,下设“地方性法规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决定重大事项”“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调研视察”“议案意见”节或目记述。人民政府志的重点内容是施政纪略,设“施政纪略”章或节,下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勤政廉政建设”节或日记述。人民政协志的重点内容是参政议政,设“参政议政”章或节,下设“提案”“建议意见”“调研视察”节或目记述。  相似文献   

19.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迁移,不仅是地域性迁移而且还是各异民族地区生活经历的文化性迁移.在这样的文化跨越中,由于城乡的、民族的差异是在不同情境下长期形成的文化沉淀,个体适应需要长时间调适.此外,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理论指出这种跨文化性社会迁移不仅对个体而且对群体结成、社会整合有重大影响.社区是具有生活经常性的地域共同体,其特有的礼俗氛围具有弥合法制社会管理空隙的粘合力,共同生活内涵具有整合地域文化差异的亲和力,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有力平台.由于以往我国民众实际处于单位制管理模式下,社区建设缺乏动力空间,这就为今天讨论本题留下了论述空间.  相似文献   

20.
程萍 《攀登》2002,21(3):89-90
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从社区建设的基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