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她是红军妇女独立师出名的虎胆英雄,在长征中屡立战功,受到徐向前、毛泽东的赞扬,可是她在三过雪山草地后,为掩护大部队前进在腊子口战斗中不幸被俘,从此这位有着4年多红军军龄的女营长张正秀的人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参加红军,才华出众,提升排长张正秀,1916年出生在四川巴  相似文献   

2.
邓玉平 《大江南北》2022,(10):38-38
女红军苏力于2022年5月21日逝世,享年95岁,她是上海最后一位逝世的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我认识苏力10多年了,多次拜访她,与她结下深厚情谊。我根据与苏力的交谈,曾给《大江南北》杂志写过《长征路上访巾帼》《写给女红军苏力奶奶的信》《一只木碗的故事》等文章。从她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她名字的由来,特撰此文以志悼念。  相似文献   

3.
李安辉 《江淮文史》2016,(6):146-149
正近日,笔者专程前往六安红军邮局所在地金寨县汤家汇镇老街上徐氏宗祠——赤城县邮政局遗址瞻仰学习。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中华苏维埃赤色邮政六安红军邮局,向人们诉说着红军的风采,印证着红军的足迹。在皖西这片血染的红土地上,修缮一新的赤城县邮政局,是目前中国仅存两处的红军邮局之一(另一处位于贵州省境内),在中国邮政史上,她是不可替代的宝贵文物。  相似文献   

4.
赵东云 《铁军》2020,(3):26-27
有一位女红军,凭着一双曾被缠过的小脚,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她一生经历坎坷,丈夫壮烈牺牲在战场,她执着于对丈夫的一世深情;她生前默默工作、寂然无闻,逝世时却有3名开国上将亲自扶灵,几十名将军参加送行……这名女红军名叫邱一涵,她的丈夫是新四军第一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邱一涵,原名邱信贞,1907年出生在平江县芦洞乡丁家源一个革命家庭。  相似文献   

5.
桑金兰 《铁军》2016,(12):10-11
晚年的红军女战士谢飞,很多往事已经忘记,有些亲人也不认识了,但是,长征路上雪山、草地、泸定桥……吃牛皮、牛粪里寻食……她记忆犹新。三十名女兵踏上征途1934年10月13日,跟随中央红军一起参加长征的邓颖超、贺子珍、谢飞、蔡畅、邓六金等30名女红军在于都参加了集训,完成射击等一系列的军事训练。谢飞参加农军时已练过枪法,这次军训她学得很快,三天就全掌握了。女红军们还学习了战地抢救、护理、包扎等急救方法。女红军们准备行装,按规定:每人只能携带15斤东西,其中包括5斤干粮。  相似文献   

6.
《文博》1997,(4)
在外表看起来,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女士简直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妇。其实,她的性格是非常活泼的。很少有人看见她穿长衣服,十年来总是穿着那一套红军的制服,皮带上掛着手枪;她曾与中央政府的剿共  相似文献   

7.
任弼时夫人陈琮英,是一位百岁红军女战士,我们为她的百岁诞辰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8.
原是红军长征路过这儿,老财吓得瘫成一团烂泥。金沙江畔有座峭壁,象柄利剑直刺云际。我和老队长从它下面走过,他给我讲了个峭壁的故事。红军给金沙江带来欢笑,红军给穷回回带来真理。就在这巍峨的峭壁下面,他唱会了“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有个老财婆生了场怪病,整天躺在床上昏昏迷迷。多少医生都没把她治好,最后又请来个外地草医。迎着第一道灿烂的晨曦,他帮助红军战士登上云梯。在那高高的峭壁上面,写下了“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草医给她配了副汤药,当中去口少重要一剂,跑遍多少大山都没采到,只在峭壁上面发现一枝。从此斗争的烈火…  相似文献   

9.
女英雄胡筠     
在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平江、浏阳、通县、修水、铜鼓等县一带的人民群众中,传颂着一位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的传奇式巾帼英雄。她,就是出生在湖南平江县天岳乡的红军女指挥员胡筠。她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杰出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曾参与彭德怀部举行的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和苏维埃政府。她担任过湘鄂赣特委常委、平江县苏维埃政府第一届主席等职,群众亲切地称她为“革命的女英雄”。  相似文献   

10.
惊闻婚变1937年初,担任军委总兵站站长的杨至成,在延安组成了自己的家庭。他的妻子是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的一位女红军钱家华。1933年,不到16岁的钱家华,由于受当红军的两个哥哥的影响,在红军部队里当了宣传队员,她唱家乡的山歌和民歌,响亮得能传出很远。后来,钱家华又担负起了看护员的工作,给打仗负伤的同志换药,端屎端尿,有时还要抬担架。红军长征时,一连过了三次草地,她都咬牙挺过来了。部队来到陕北进行工作总结时,钱家华被评上了先进分子。一天,杨至成作为红军前敌总指挥部的后勤部长和兵站站长,与总卫生部长贺诚及叶季…  相似文献   

11.
贺子珍的妹妹、毛泽覃的夫人贺怡15岁投身革命,英勇无畏,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红军长征后,白色恐怖笼罩苏区,贺怡忍受住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在极其险恶的环境里,在赣州坚持了三年地下斗争。她成了运钨砂的船老板娘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撤退前中共中央对留守苏区人员作了许多部署和安排。特别挑选了一批干部留下来坚持斗争,毛泽覃、贺怡夫妇也在其中。1934年12月,时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和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率领红军游击队转战闽赣边界。党组织考虑贺怡身怀有孕,她的父母亲也需要照顾,决定贺怡不随部…  相似文献   

12.
她是共和国两代内务部部长曾山的爱人,她是参加长征的27名红军女战士之一,她是100多名革命后代永远爱不够的“妈妈”,她叫邓六金,一位英雄般的女性。 2003年7月16日,革命老人邓六金离别人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13.
继红军时期惟一的女将领张琴秋之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全军部队中,陈少敏真正称得上是女将。在河南竹沟,她就以政委身份带起一支游击队,并于1939年率这支部队东进,在平汉铁路一次伏击中歼灭日寇百余人,在当时可算战绩显著的一仗。正是靠着战功树立起的威信,新四军五师成立时,她便担任了副政委。当  相似文献   

14.
通江县王坪红四方面军烈士墓,座落于县城东北方向50余公里处的沙溪乡王坪村。通江曾经作过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在反“六路围攻”中,王坪又是红军总医院所在地,因此这座红军烈士陵园规模居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位。1934年冬,在纪念广州暴动七周年的前夕,一位头戴红星帽,身着军装,腰束皮带,斜挂短枪,帽沿下露出齐耳短发的红军女将领,曾经站在这里指挥万众高唱《国际歌》,主持烈士陵园落成典礼。她就是闻名遐迩的红四方面军女中英豪、时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这座陵园的倡导者和设计建造者张琴秋。  相似文献   

15.
唐瑜 《炎黄春秋》2006,(8):45-48
彭妈妈今年92岁了,看上去却不像。知情人都知道目前她已破了四项“纪录”:她是中央纪委唯一健在的大革命时期的女同志;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唯一健在的女红军;是声名远扬的红四军“彭家将”中唯一健在的女将;是“朱毛会师”中唯一幸存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16.
邹俊 《神州》2008,(6):64-69
她是一位高龄老人:她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她曾与伍修权同志一起,自费跑遍河西走廊,救助西路红军流散人员;她曾与陈云夫人于若木等同志,发起挽救失足青少年活动,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她70岁时开始练书法、写诗歌、习绘画,至今已创作诗歌478首,书法绘画作品530余幅;她曾在76岁高龄时重返草地,在川北22个县考察,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她曾在94岁高龄时重走长征路,探望还健在的老战友和房东乡亲……她在80年革命历程中,长征不止、达观人生,乐于奉献,力行和谐。她就是老红军王定国。  相似文献   

17.
开国上将许世友幼年时在少林寺练习过武术,他的一身功夫在红四方面军中可谓无人匹敌。然而有一位敢和他打擂比武、且贵为武当一派掌门的女红军,却不为世人所知。她就是原南京军区年岁最长的一位红军女战士,也是中国武术界资格最老的一位女武术家,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武术总教官何子友。  相似文献   

18.
庄严、肃穆的川陕苏区红军碑林、座落在广元皇泽寺南侧,距城西一公里。她背靠乌龙山悬崖,面俯嘉陵江南去,环山报水,松柏苍茂。林立的群碑与西安碑林被誉为一古一今的“碑刻双绝”。 穿过花墙圆门,步入全国唯一的这座“红军碑林”,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老帅题写的“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大型横匾映入眼帘。鲜花盆景簇拥中一座殿宇歇山式仿古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拾级进入敞廊展厅,厅内错落有致的陈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川陕苏区境内的长方形、圆柱  相似文献   

19.
黄硕忠 《百年潮》2014,(7):30-31
正1997年7月,出于对革命老前辈的敬仰和爱戴,我和女儿带着家人的期望,从家乡广东陆丰县的一个小渔村来到首都北京,拜望敬爱的老红军邓六金奶奶。邓六金奶奶1929年参加革命,成为一名女红军战士。作为我党红军时期最早的妇女干部之一,她历经艰难险阻,凭借坚强的革命意志克服重重险境,参加了彪炳史册的  相似文献   

20.
正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相继在甘肃会宁、宁夏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事实上,在80年前各路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征途中,先后有过七次会师。在一定意义上讲,与另一路红军会师就意味着某路红军战略转移任务的完成,意味着红军抵达新的革命根据地,意味着红军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意味着红军夺得长征的局部胜利或彻底胜利。对于长期在国民党军分割包围下孤军奋战的各路红军来说,兵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