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荫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历史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他批评目的史观、循环史观、进步史观、辩证法史观、演化史观等传统历史哲学观点,试图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历史哲学体系,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理论建设的重大创举。发掘与总结张荫麟在历史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利于考察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理论的演变,而且对于继承先哲学术遗产、创新史学理论学科发展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何平 《史学集刊》2001,2(2):10-14
历史进步观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一种区别于历史循环论和基督教神学史观的新历史理论。历史进步观念关于世界历史具有统一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模式以及科学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等观点构成我们当代历史思维的基础。后现代主义对这些理论观点进行了挑战。他们也批判历史进步观的所谓“启蒙运动构想”。这使得讨论历史进步观的理论内涵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要写人民史必须端正历史观,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人民史观、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说主体性力量。在以往、现今、未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性力量;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社会领域、每一个社会活动中,人民群众也是主体性力量,同时也不能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冬敏 《史学月刊》2008,10(6):32-37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在理性主义启蒙的时代背景与进步观念的影响下,形成其进步史观.他深信社会是进步发展的,历史进步本身的动力来自理性与科学的指导,人类一定会在理性的指引下战胜愚昧,开创美好的未来.其进步史观对当时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甘奇 《沧桑》2010,(3):146-146,156
英雄史观是托马斯·卡莱尔的唯心主义思想的本质体现,影响深远。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遵循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作用、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几个方面对托马斯·卡莱尔的英雄史观进行评析,以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历史研究做出正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系统地体现了他的历史观:一切历史都是自由的历史。克罗齐在历史书写中的"当代性"体现为其中蕴含的三项论证:批判帕斯夸莱·维拉里等人对那不勒斯历史的实证主义解释,将那不勒斯认同纳入统一之后的意大利国家认同轨道;从自由史观出发书写意大利史,表达对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抗议;反思破坏欧洲自由制度的非理性主义力量,论证伦理道德观念进步是历史进步的核心。自由史观、以伦理道德为内核的进步史观、批判根据自然因素解释人类历史的实证主义,是把握克罗齐的历史书写实践的核心线索。历史学研究贯穿于克罗齐的学术生涯始终,尽管体现出唯心主义、绝对化的倾向,但是,克罗齐对意大利与欧洲如何应对法西斯主义挑战,以及如何选择未来发展道路等迫切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专业的史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傅琼 《史学月刊》2007,7(5):87-91
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从文明一词的多层面分析入手,强调了文明进步的持续性,并进而提出多种势力的矛盾斗争、多种要素的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了欧洲文明的逐渐进步。这种从长时段出发,关注文明进程中的各种事件的因果性、规律性等特点,体现出基佐文明史观与伏尔泰文明史观的相异性及对伏尔泰文明史观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8.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9.
王建 《丝绸之路》2011,(20):38-39
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的进化和社会进步的表象或事实,带来了社会进化的观念。社会进化型史观是一种有其自身特征的理论范式,许多历史理论均可归类于社会进化型史观的范畴。社会进化型史观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也需要分别加以辨析,社会进化型史观担负着升华出一种新型历史哲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张文涛 《世界历史》2020,(3):106-117
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丹尼尔·斯迈尔等人所倡导的"深度历史"理论,试图以神经科学的新知为基础,为书写宏大历史提供新的路径。"深度历史"理论反对割裂历史叙述的史前史观念,更反对在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之间划出时间鸿沟,认为历史进程中人的生物性与文化性一直存在互动关系。大脑是文化的生物性基底,同时深深受到文化的塑造作用。"深度历史"理论整合多学科知识、构建连贯性宏大历史叙事的努力值得称道。但在反对进步史观的过程中,斯迈尔也抛弃了启蒙时代关于人类心智进步的重要思想遗产,使得"神经史学"的主张不免失之粗糙,无法有效贯彻到系统性的历史著述中。  相似文献   

11.
论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布斯鲍姆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历史学界新社会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下,改造西方历史学界的社会史观,重视下层社会的研究,形成颇具特色的新社会史观,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得到发展和创新。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研究历史的学者,霍布斯鲍姆在继承传统历史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现实历史发展的进程,对历史、历史学家、19—20世纪历史学发展、历史研究的预测、历史研究的技术等问题发表了新见解,为历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奠定了他在20世纪国际历史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洪共福 《沧桑》2014,(3):211-2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世界当代史教学应抓住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特点,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构建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明人在宋史研究和撰述中,讲究史料的增补、史观的变革和史体的创新。就史体创新而言,明人出于重修《宋史》之学术旨趣,灵活运用纪传、编年、纪事本末等诸种体裁,别创义例,条理纲目,剪裁结构,栉疏章法,表现出形式多样、书法独特、求实致用的历史编纂学特点。明人基于宋史撰述对传统史体的大胆革新,不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传统史书体裁,推动了明代历史编纂学的长足发展,而且更加充分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宋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苏珊 《满族研究》2022,(3):106-110
东北三少民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文学史在文学史观、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有高度的一致性,充分反映了三少民族文学互相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过程。文学史问题的论述其核心要义是以“文学性”为基准,追求开放而多元的文学史观,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三部民族文学史更重视物质文化发展对文学的影响,相对于以往以朝代断代、将文学史与政治史重合,则更强调文学、文化的历史发展自主性。  相似文献   

15.
由李良志、王顺生合著的《国共合作历史与展望》(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以翔实、丰富的史料和颇具胆识的灼见撰写出的一部切合时宜的信史,是国共合作史研究新发展的一个可喜标志。它对于增进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合作统一的共识,浓化所有炎黄子孙的骨肉之情,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作者们本着尊重历史自身发展即实事求是的科学史观,继承和发扬我国进步史家的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始终把目光投向国共两党自身的历史及其活动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21,40(5)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史方面作出大量论述,内容涉及中共党史战略地位、对待党史科学态度、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党史教育指导实践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性的党史观。习近平党史观是对前人党史思想的继承和重大发展,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党史学习,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史观对历史的编撰与叙述影响深刻。明治时期出现的王政复古史观、萨长史观主导了1945年以前日本的官方历史编撰,勤王旧藩史观影响了日本地方史志的编撰。萨长史观与勤王旧藩史观都是由王政复古史观分化而来。在这些史观影响下的历史编撰有着浓重的倾向性。近年,日本又出现了一些同情幕府的"幕府史观",这类史观也是需要加以辨析的。1945年以后的日本史学界,唯物史观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在明治维新史研究上取得很大进展,一定程度上纠正了1945年以前王政复古史观、萨长史观对历史编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2 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史学上的历史观点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这种历史观点的发展、进步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西方近代进化论的传入 ,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 ;另一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 ,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关于前者 ,梁启超、顾颉刚都有论述 ① ;关于后者 ,李大钊、郭沫若、翦伯赞等也各有阐说② 。由于进化论和唯物史观的引入 ,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引入 ,不仅加快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步伐 ,而且推动了中国史学的…  相似文献   

19.
论陈垣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是陈垣民族文化史观的主导思想。在数十年的治史过程中 ,他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本 ,深刻揭示中华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阐释中华文化对外来宗教、外来民族的巨大影响。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抗日战争中 ,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 ;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民族的新文化 ,念念不忘推动中国学术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陈垣以中华历史文化为本的民族文化史观 ,强调了文化的个性和以此为基点的文化进化的包容性 ,对于 2 1世纪的中国史学 ,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启超是中国运用近代观念和方法系统研究民族关系历史的第一人。他率先将“民族”一词引入中国思想界并在近代中国最早赋予“民族”一词以科学含义。梁氏关于中华民族自始即为多元结合的创见,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其动态的可变的民族观,使他摒弃了封建正统史观和大汉族主义偏见,将国内各民族置于平等地位。他极其重视民族化合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学术文化发展乃至整个文明发达进步的伟大作用,并将各民族融合史视为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中国史学上是第一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