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子辉 《日本学论坛》1989,(3):25-29,24
近几年来,日本经济在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国际化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一、经济结构现代化日本政界、财界非常注重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日元升值、国际经济摩擦、加剧等一系列问题,迫使日本各界不得不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以便促使日本经济的发展,增强日本的实力,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一直把贸易立国做为基本国策,并形成了外需主导型经济结构。在这一基本国策的带动下,日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是,八十年代以后,以外需为主导的日本经济遇到了新的挑战。1986年,日本开始实行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调整,把外需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国际协调型的经济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适应,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也在逐渐转移。以前日本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从海外进口原料、能源,然后从零件到成品全部在国内加工,最后把制成品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是我们所处时代的重要趋势,直接影响与制约着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文化立国”以来,日本的国际化之旅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和民族的文化演进轨迹与日本的国际定位遂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旨在通过民族文化价值观适应超国家的世界文化体系过程中的作用的剖析,力求从客观的立场上提出对日本文化现实的某些认识,并且努力使这认识接近这一文化的某些本质方面。  相似文献   

4.
陆梦衣 《江淮文史》2001,(3):162-168
近年来,亚洲金融危机起伏不定;欧洲不少国家货币贬值;俄罗斯经济濒临悬崖;日本泡沫经济破产、又趋向军国主义招魂活动;美国正准备改用塑料货币;欧洲各国已用统一欧元……诸般现象说明货币在国际经济世界中的重要性。中国,在世界金融风暴中能巍然屹立,  相似文献   

5.
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日本华侨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世界各国华侨社会相比,日本华侨社会无论是从历史形成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状况来说,都有很大特点。华侨社会尚未当地化便是其最大特点之一。本文拟在史料研究基础上,分析日本华侨社会特点;根据社会调查①结果,把握日本华侨的意识变化,探讨日本华侨社会华人化、当地化的进程。一尚未当地化的日本华侨社会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华侨社会在激烈变动的国际政治和社会经济环境中,发生了当地化(华人化)立质变。世界三千万华侨、华人有90%已成为居住国公民。其政治认同、政治权益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的重心已由中国转移到居住国。同时,…  相似文献   

6.
李阁楠 《日本学论坛》1991,(2):11-14,46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旧国际格局的交替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雅尔塔体制下,日本曾被美国占领达7年之久,在东西对抗中又重新崛起。80年代后期雅尔塔体制开始崩溃,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格局解体,日本正在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个强极。一所谓国际格局,是世界各种基本力量相互作用达到相对平衡时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国际秩序。国家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也有时是多种形式同进。19世纪以前,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基本上是属于地区性的,结局只是某一地区格  相似文献   

7.
对于幕末与明治时期的日本人而言,上海首先是中国的上海;同时上海也是世界、尤其是西洋的上海,租界区域出现了与此前的中国本土迥然相异的新的样态;再次是与日本紧密相关的上海,19世纪末期以后,在虹口一带形成了以日本居留民为主体的日本人社会。这样一个多元组合、多重叠加、既相对分离又互相交融、同时其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的都市,对于正在走向东亚乃至世界舞台的近代日本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因此,这一时期日本人对于上海的认识,首先是对于以上海为媒介的中国的认识,其次是对于与上海相关的世界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于通过上海所体现出来的中日关系的认识因此,近代上海对于这一时期的日本人,实际上具有三层意义:观察中国的现场;透视世界的窗口;反观日本本身的泰照系,  相似文献   

8.
二战结束50多年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战败国之一的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之所以发生如此举世瞩目的变化,与其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运用是分不开的,而利率政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战后日本利率政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纵观日本5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其利率政策总的特征是经历了由管制到放松、由低利率到高利率再到低利率的过程。1.经济恢复时期(1945年至1954年)战后初期,日本爆发了恶性通货膨胀。例如从1945年至1951年的6年间,批发物价上涨了98倍。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当时掌握公定利率…  相似文献   

9.
自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以欧美诸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世界性经济萧条时期,陷入失业、物价上涨、国际收支恶化三重困境之中。日本虽然由于实行了新的省能型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雇佣结构改革等适应危机的措施,使日本经济没有遭受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那种严重打击,但是,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进入萧条之际,日本经济也由此从高速增长转向减速经济时期。国内通货膨胀、需求不振,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的发展采取“技术立国”的新战略。这是由当前日本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国际地位决定的。日本战后几十年来,大量引进了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加以改良和提高,并应用于发展新产品,使许多部门的出口产品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一位,质量上也居世界第一流,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并在国际上成为“经济大国”。但从1973年石油冲击以后,能源成本不断提高,使过去支持日本经济迅速增长的化学、纤维、钢铁、造船、炼铝等工业走下坡路,其产品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占世界市场50%的汽车工业前景也并不乐观。只有电子、电脑、咨询、机器人等工业继续增长。近年  相似文献   

11.
日本加强基础创新研究探析戚超英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离不开日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与运用,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是以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加之应用创新为主要特征。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科技经济形势的变化,战后日本科技战略日趋...  相似文献   

12.
日本经济面临新的转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刘庆芳日本的经济发展在世纪之交又面临着重大的转折关头。这是自明治维新、战后的高速发展以来的第三次转折。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学习西洋、赶超西洋的目标下实现了西方式的现代化,明治天皇富国强兵的路线至今仍为...  相似文献   

13.
刘荣 《日本学论坛》1991,(2):1-5,10
日本在二战中失败以后,由于受国际环境和本国内部条件的制约,在日美安保体制下,依靠美国的核保护伞,卧薪藏胆,两耳鲜闻世间事,苦心经营内部事务。经过艰苦拼搏,终于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的崛起,是亚太地区,也是整个世界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日本观,同时也改变了日本人的世界观。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在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中间,变得财大气粗,一改过去的小国意识,大国意识和民族主义倾向明显膨胀。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自70年代起,日本的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曾深深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并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形成了汉文化圈。今天,中国开启了复兴历程,但文化发展落后于经济,以致海外有"中国只能输出电视机,输出不了思想"的认知。美籍华人画家崔如琢、日本阳光财团法人社长关口胜利于2014年11月在日本发起成立了中国水墨/指墨国际研究会,旨在推动中国水墨艺术的海外发展。2015年5月19日至20日,中国水墨/指墨国际研究会在日本伊豆举办首届研究会,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的20余位学者就中国水墨/指墨的起源、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行政改革”成为日本国内的热门话题。1980年被称为“行政改革元年”,自1981年开始的6年间,被称为“行政改革的季节”。全体日本国民要求行政改革并对此抱着极大的希望。行政改革一直是八十年代以来日本历届政府的主要工作重心之一,各类宣传机器也开足马力围绕行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史研究的新潮流〔日〕森 正夫日本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明清史研究领域的论文和著作,与1945年战败后至七十年代期间相比,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加,内容上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因笔者没能做充分的准备,尚难以对所有发表的论著进行介绍,及以此为基础对...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后期,西力东侵,维系原来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东亚地区三个古老的国家开始相继实现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三国在向近代外交迈进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中朝两国的统治者都不能以对世界变局的正确认识以及健康的心态迎接来自西方的挑战,融入新的国际秩序。只有日本在新的形势面前适时摒弃传统的世界观,以近代世界观看待东亚秩序问题,进而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新秩序。三国在19世纪中后期不同的外交取向,与其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形成近代世界秩序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次大战后,日美矛盾成为远东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的焦点,与美国争夺中国市场成为日本对外政策的核心和出发点。由于美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和日本资本主义本身对国际市场的严重依赖,日美两国经济关系的消长成为影响日本对外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20年代日本外交标榜“与欧美列强协调一致”、“不干涉中国内政”和“经济往来”,即所谓“协调外交”。30年代初起,以“九一八”事变为转折点,这一国际协调外交迅速向武力外交转化。经“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直至挑起珍珠港事变,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引起日本外交剧烈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一战后日美矛盾这一基本要素出发,探讨这一时期日美两国经济关系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调整的必然性日本将其出口指向型的经济结构调整为国际协调型的、内需主导型的经济结构,是日本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战略性转变。这个转变不是什么人主观随意决定的,而是日本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日本经济的国内矛盾,是日本垄断资本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本经济的国际矛盾,是日本垄断资本与其他国家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这两  相似文献   

20.
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原因,自1996年起日本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开始向入境旅游业倾斜,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计划等,本文通过对二战后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分析,探究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