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禹河,渭河,玉河大禹的卓著功绩是治理滔天洪水和划定中国版图,渭河是他建功立业的重要基地,也可以说是夏朝主要孕育地。顾颉刚先生认为"禹"字源与龙有一定关系。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西周遂公盨、齐侯钟和秦公簋。《尚书·禹贡》记载:"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大禹"导渭自鸟鼠同穴"。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治水之功而将渭水源头之一命名为"禹河"。后来,随着其功绩被  相似文献   

2.
相传为夏禹纪功的《岣嵝碑》,虽为史悠久,宋以前无人见过,唐中叶大诗人刘禹锡闻而未见,韩退之也是搜而不得。南宋嘉定中(1208—1224)始有何致于湖南衡山岣嵝峰摩刻之。凡七十七字,似篆籀又非篆籀,人们称为是大禹所得的“金简玉书”,神秘得很。 它究竟是什么文字,谁书谁刻,什么内容,可以说千古以还,仍是个谜。但是,到明代也出现了一些译者,如杨升庵、沈鉴、安如山、郎瑛、杨廷相、杨时乔等等,其中以杨升庵最著名。他们著之于书,摩之为册,先后收入《金石索》(清·冯云鹏昆仲)、《金石萃编》(清·  相似文献   

3.
碑林生辉     
兰州碑林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白塔山西峰,主要陈列着从陇原在地上出土或发现的书法珍品,有汉,西夏两种文字的西夏碑,汉,藏两种文字的西宁王碑,汉,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镇海寺碑,王仁裕神道碑,弘化公主墓碑,岣嵝碑等.  相似文献   

4.
毛会建,字子霞,别名客仙,江苏武进人。明末名士,曾任乐昌令。清顺治初年避战乱流寓岭海,后来“由黔人鄂”,侨居江夏。工文善诗,尤精书法,喜书大字,年七十余卒。卒后葬于晴川阁西侧香瑞巷通往龟山山坡上。他在晚年热爱晴川山水,重镌岣嵝禹王碑、补树晴川崔颢树、兴来题遍夕阳亭。  相似文献   

5.
酒泉西峰寺因刘萨诃和尚而建,至迟在7世纪上半叶就已存在,并立有碑碣.现存西峰宝刹碑立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碑文撰写者为弘治元年(1488)大整肃中被谪戍边卫的方士赵玉芝.本文对<西峰宝刹碑记>进行了校录考释,从碑记及其他资料中探讨了撰碑者赵玉芝、碑文所述刘萨诃和尚,以及西峰寺在明代的几次大规模的修葺或重建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景碑     
张景碑又称“张景造土牛碑”。现存卧龙岗汉碑亭内。东汉延熹二年(159年)所立。此碑身四周皆残,顶部碑穿隐约可见,穿内有晕弦痕迹。碑文为隶书。现存通高1.25、宽0.54、厚0.12米。残存12行,满行23字,计229字,可识者225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的文体属于汉代公文体裁。文中“告宛”“告追皷贼曹掾”,凡三言“告”等,按“告”字在汉代公文中,多为上级官吏对所属下级官吏的指示用语。碑文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南阳郡太守丞“(告宛)”  相似文献   

7.
《文献》2016,(6)
陕西华阴西岳庙所存西晋《华百石都训造碑》残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拼联,其碑文可以进一步释读,尤可与《水经注》所载内容相互印证。碑文对碑中提及人物生平有所补充,通过碑文亦可对造碑者身份与汉晋守庙"百石"有进一步认识,该碑造、立分刻现象则可能与西晋时局有关。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60年代之前,玄武湖内有4座民国碑塔。它们分别是:设在翠洲的北伐光复南京纪念塔、七十四师纪念塔,设在环洲的淞沪抗战纪念塔,设在梁洲的四方碑亭。四方碑亭又称徐庭瑶碑,建于1935年5月,系民国将领徐庭瑶所建。该亭四面有墙,墙上有门,内立一石碑,有碑文。1965年,这4座碑塔先后被炸毁,徐庭瑶碑碑文亦从此湮灭,笔者在编写《玄武湖志》时虽曾多次查找,也未找到,甚感遗憾。2005年1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省黄埔同学会会员、徐庭瑶的学生、曾参加过远征军抗战的周其常老先生向笔者提供了一份“陆军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碑文拓片。此…  相似文献   

9.
刘秀梅 《文博》2012,(2):41-44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收录的黄君墓碑,因涉及东汉时期碑刻的特征及风貌,故颇为重要。今从碑例、碑文、书体三方面,并结合此碑的出土、流传情况,对其真伪详作考辨。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新绛县刊布一通没有具体纪年的清代《绛州太平会商号捐资碑》,本文以古今志书的记载、纪年清楚的同类捐施碑和碑文中货币述辞为依据,对其时代做了考证,认为该碑镌刻时间在清代道光年至光绪年间。同时,对太平会和碑文也做了一些考证和校勘。  相似文献   

11.
天下最大的石碑在何处?就在四川省乐山大佛石窟外侧右面的临江峭壁上。那是唐德宗时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主持锈刻的一通摩崖碑,内容为其所撰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因碑盖为卧龙高浮雕,可知它最初是按“螭首龟趺”的形制制作的,只是由于年深日久其趺足已完全毁损了。据测量,该碑残高就达6.6米,宽则有3.8米,碑面竟有25平方米多。 它不仅碑大,而且字也大。书写碑文并篆额者,是原韦皋幕僚、“守嶣州苏祁县令”张绰,字体除个别行草外皆为唐代盛行的真书,似颜真卿多宝塔等风格。其碑与题记总共857字,分25行排列,其中除一行28字和三行36字外,余皆每行34字。为让人远  相似文献   

12.
神禹故里     
一、史载辑述 禹:有夏禹、大禹、神禹之称。《竹书纪年》云:“颁夏时于邦国”。即在夏(今山西)即位,以夏为年号,故称夏禹。禹治洪水,功劳很大,谓之大禹。禹之智慧超人,受万民尊敬,故称神禹。 禹,《山海经》云:“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礼记》云:“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都说明禹及父鲧皆为黄帝后裔。《士记》云:“夏渝名曰文命,禹之父日鲧,鲧之父曰昌意,昌  相似文献   

13.
唐蕃会盟碑坐落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又称长庆舅甥会盟碑,立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碑文为汉文与古藏文两种,记录了长庆元年、二年唐与吐蕃双方会盟于长安、逻些(今拉萨)时的盟文及双方参加会盟人员。这是极为重要的古代碑刻之一,中  相似文献   

14.
谈拓片修复     
文物工作人员把一幅有价值的碑文拓下来,它的文字部分因年久风化(特别是碑脚的文字),造成这部分文字缺损有的只有一个偏旁、有的仅有汉字四角的某一部分。怎样修复这种拓片,使它能作为收藏或陈列展出呢?现单就贵州黔西县李世杰《御祭碑》的拓片修复谈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郑和锡兰碑于1911年发现于斯里兰卡的加勒,刻有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三种文字,记载了郑和对锡兰山佛寺的布施等事迹.今中文碑文释读已可基本明确,泰米尔文和波斯文碑文可据前人英文翻译而转译,其中波斯文碑文剥蚀严重难以全部释读.此碑原立于斯里兰卡栋德拉,后定居加勒的中国人为保护石碑将其移至加勒.碑文中的锡兰山应指锡兰国而不...  相似文献   

16.
《张思忠神道碑》原立于河南省巩县城东南10公里的大黄冶村西岭(又称青龙山)。1979年,巩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调查中发现,后运往县文管所院内保护。此碑高4.2、宽1.1、厚0.31米;龟座高0.86、长2.6、宽1.34米。青石雕凿。圆额,额上篆书"大元敕赐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张公神道碑"。碑文28行,满行70字。两侧雕六条蟠龙。此碑是至元六年(1340年)张惟敏任吏部侍郎时,奉敕为其祖父张思忠所立。碑文记载张思忠生平事迹颇详(图一~四)。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重新发现于唐县的“古唐侯国”碑为一方异代一体碑,其一面为康熙年的“禁革陋规”碑,另一面为光绪年的“古唐侯国”碑。本文对此碑两面碑文的作者、刻制历史背景及其内容、意义作了综合分析考证。  相似文献   

18.
唐《符璘碑》碑主姓氏,碑文作“苻”,两《唐书》作“符”.《金石文字记》对此有议论,定其为“符”姓.《金石萃编》、《陕西金石志》、《八琼室金石补正》、《环宇访碑录》等据碑文引录为“苻”.可见此碑主姓氏尚无定论.符璘事迹,两《唐书》俱入《忠义传》.碑文与《传》比较,碑文详而《传》略.欧阳修、宋祁编撰《新唐书》时,是否见过《符璘碑》拓本.未见史载.然《传》所记多与碑文相同,可  相似文献   

19.
王基墓碑,全称《曹魏东武侯王基墓碑》。金石家著录多称《王基断碑》、《王基残碑》、《王基墓碑》。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在洛阳城北7.5公里安驾沟村筑寨掘得之,后移置洛阳城中明德中学壁间,现存洛阳古代石刻艺术馆。该碑立于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公元261年)四月。碑残高137、宽99、厚22厘米。长方形青石,隶书,19行,前3行行22字,余俱21字。字行之间有界格,全石共计370字。由于碑文上端前3行各窄一格,其余均空2格,下端每行均空5格,且上下文意不达,因此对于该碑是否完整,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碑文是属上缺下不缺;还有的认为此碑只是全碑的下半部,上半部“出土时朱字宛然,因无人辨识。磨拭而灭”故称作“断碑”、“残碑”。河南府训导汝州杜梦麟在碑文末尾跋语中,肯定了该碑碑石是完整的,只是碑文上下  相似文献   

20.
《文物》2017,(5)
居士山摩崖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东南的居士山山脊,碑体由突兀于岭脊的一块石灰岩质巨岩修整而成,碑面经凿刻、打磨。该碑于1923年被发现,由于石碑碑文漫漶,学界对于该碑碑主、碑文所载内容始终未有定论。2015年9~10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定襄县文物管理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对该碑实施了数字化考古调查。2016年5月,忻州市文物管理处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根据三维数字化成果,对碑文重新逐字识读,确定该碑为西晋胡奋重阳登高纪功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