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客 《旅游》2012,(11):26-31
呈坎村在众多的徽州古村落里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不可多得的古村。我最早去呈坎村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徽州古村落几乎还没多少人光顾,去往呈坎村的路也不是很方便,记得中途倒车几次后才进入一处青山翠竹里,拐了几个弯才进入相对平坦的村子里。当静谧古朴的一大片徽州老房子呈现于眼前时,路途的艰辛也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相似文献   

2.
吴若峰 《旅游》2007,(7):46-49
一个用真名标注的家族殿宇 当我踏入呈坎,第一眼所见的不是五马朝天,林林总总的徽派古民居,而是一座有着殿宇般气势,巍峨宏大的祠堂,这就是徽州四大祠堂之一的“贞靖罗东舒先生祠”。  相似文献   

3.
<正>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有着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2006年5月20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的木刻版画最早由徽州传入,最初兴盛则在山塘街。山塘街是当时苏州商业最繁荣的地区,外地商人来苏,总是先到这一地区立足,徽州木刻  相似文献   

4.
《旅游》2008,(8)
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始建于东汉,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被宋代理学家朱熹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目前村里有明清建筑130余处,拥有“一村两国宝”。整个村落按《易经》八卦理念选址布局,依山傍水,形成二圳五街九十九巷,宛若迷宫。中国国画大师刘海粟赞叹道:“登黄山,不可不去呈坎。”  相似文献   

5.
周晓光 《安徽史学》2006,10(5):126-127
期盼已久的<徽州文书>第一辑10卷已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面世.主编刘伯山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徽州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并着力于徽州文书的收集和整理,在徽学界声名远播.以他名字命名的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收藏了丰富的徽州文书,徽学界久闻其名而因种种原因不得其详.此次<徽州文书>首次影印展示了"伯山书屋"收藏的部分文书,同时也公布了祁门县博物馆收藏的部分徽州文书精品,令徽学研究者欣喜不已.这批文书的整理和出版,无疑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6.
"無夢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來贊美徽州。此語出自明代戲曲家湯顯祖《吴序憐予乏絶,勸爲黄山、白岳之遊,不果》,全詩如下:欲識金銀氣,多從黄白遊。一生癡絶處,無夢到徽州。這裏的"黄白"爲徽州地區兩座名山黄山和白岳(即齊雲山)的合稱。而作爲財富象徵的金銀,在古代也合稱"黄白"。恰巧徽州在明代又是達官貴人、鉅賈大賈雲集的富庶之地,故時人不免將兩個"黄白"聯想到一起,以至於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8月 1 5— 1 8日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安徽双轮集团协办的“2 0 0 0年国际徽学研讨会”在安徽大学及黄山市召开。这是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被国家教育部定为首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来 ,首次主持召开的国际学术盛会。共有 90多位大陆、港台及韩、日学者 ,1 0余家学术期刊与媒体代表出席。会议收到论文 89篇 ,30余位代表作了大会学术报告 ,各项规模为历届之最。与会专家与学者就徽州经济、社会、文化领域诸问题进行了热烈争鸣与研讨。会议后期 ,代表们集体考察了宏村、棠樾及呈坎等徽州民居、村落和文化遗存。重点基地的进…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一名取自安庆与徽州的合称。"徽"便是很美的意思,汤显祖曾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地处皖南山区,与浙赣交界,境内黄山、白岳两山耸立南北,新安江贯境而流,风光旖旎。自秦以来,此交通闭塞之处便是中原战乱的避难所和文人雅士的桃源仙境。徽州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经济文化重地,徽商  相似文献   

9.
徽州滩,位于南京河西下圩村西侧,因地处江边,旧时居民多以经营木材的徽州商人为主,故称"徽州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徽州滩乃是上新河一带安徽人做木材买卖的经营地,这里大多数居民讲皖南话,他们将长江上游湖南、湖北、江西及安徽的木材买来,水运至南京,堆积于徽州滩,再批发或零售给南京城的房产商或家具商。那时,城里人到徽州滩买木材喜欢兼看另一个特有景观"水上流动人家"。  相似文献   

10.
李艳红 《收藏家》2014,(4):24-26
<正>"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它将古徽州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魂牵梦绕、遐想无限。徽州汉时称为新安郡,唐代称歙州,直至宋徽宗宣和三年始改名"徽州"。至于缘何改名,清弘历《徽州府志》记载:"或云:徽,美也,故以为名。"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区域大体包括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县、休宁县、绩溪县和江西省的婺源县。明清时期徽商势力逐渐兴起,他们返乡后为煊赫地位、光宗耀祖,大兴土木,《歙县志》载:"商人致富后,重返故里,修祠堂、建  相似文献   

11.
试论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成林 《人文地理》1993,8(4):57-63
文章从文化生态学角度,论述了徽州地理环境对徽商和徽派民居建筑的影响,认为:1、徽州人商业活动起源于徽州物产"结构性失调",徽州"地狭人稠"促使"徽民寄命于商";2、徽商经营行业受徽州地理环境影响,以徽州物产余缺为基础;3、徽州群山环抱,陆路交通闭塞,新安江等水路从而成为徽商境内外贸易的主要通道;4、徽商投资产业多在徽州以外地域,明显受徽州物产和市场因素影响;5、徽州民居建筑在选址、用地、材料、结构、造型等方面,与徽州地理环境和谐、协调。  相似文献   

12.
徽州历经长期的文化积淀,到了明清时期,不仅以"文风昌盛"、教育发达而闻名于世,还以"十室九商"的商贾之地而闻名遐迩。随着业贾者的增加,商业知识积累更为丰厚,一批有文化素养的徽商开始用文字的形式将经商经验编纂刊刻出来,这些商业书使得徽州社会商业知识与技术得到传承,更促进了徽州商业的发展,通过对《士商类要》的分析可以探究出明代徽州商业教育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3.
徐彬 《安徽史学》2010,(3):68-72
史学与家谱关系密切,历史意识和历史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深远影响。"以稽先世,以贻将来"的历史传承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发展的动力。"大有关于家教者"的历史借鉴思想是明清徽州家谱努力的方向。史学编撰理论对明清徽州家谱编写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正史的史表影响了家谱体例,信史原则对明清徽州家谱编修者的态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先生主编的《徽州文书》第一辑,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本辑共计十卷,收入的是归户的文书,五千多份。其中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所藏黟县10户村民的徽州文书五卷,祁门县博物馆所藏祁门5户徽州文书五卷。这15户村民的文书,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的,为进一步开展徽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徽州文书》第一辑的特色首先在于整理方法得当。徽州文书产生于官府、会社、家族或个人从事各项活动而出现的书面文字,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有二三十万件之多,由于不少徽州文书是从原藏者在…  相似文献   

15.
周晓光教授的新著《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不久前已经付梓(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以下简称《研究》)。该书共计30余万字,第一次从空间和地理的角度系统梳理了12—18世纪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分别从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形成和变迁、徽州区域传统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区域表征、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的空间传播、徽州传统学术文化景观等方面进行论述。笔者研读之后,深感这是一部视角新颖、论证有力、创见迭出的徽州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力作。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视角新颖。《研究》以12—18世纪徽州传统学术文化为考察…  相似文献   

16.
刘伯山 《江淮文史》2007,(5):116-136
抢救徽州文书,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徽州民间抢救、收集徽州文书;至2000年8月,所藏徽州文书已达1.1万余件;2001年5月,本着"学术乃天下共器"的原则,将这些文书悉数正式捐  相似文献   

17.
吴萍莉  张翔 《沧桑》2014,(3):69-72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在全国的兴盛,寓居扬州的徽州商人日益增多,特别是到了清乾嘉时期,扬州更成为徽商的主要寓居地。这些在扬徽商不仅推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繁荣了扬州的地方文化。"扬州二马"是清乾嘉时期寓居扬州的徽州盐商,他们不仅是著名的藏书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刻书家。本文依据史料阐述了他们的藏书事迹和刻书成就。  相似文献   

18.
试论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成林 《人文地理》1995,10(4):36-39
从徽商的经济实力、意识形态和经商活动三方面,论述了徽商对徽州文化的影响,认为:1.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2.徽商强烈的"入儒崇仕"意识促使徽州教育勃兴,文化昌盛,流派纷呈;3.徽商在经商活动中完善和传播着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19.
随梦到徽州     
一直以为徽州是一个梦。这个梦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做起。过去,徽州山高水远,远离中原、远离权力、远离战乱;徽州山清水秀,"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是历代士族躲避战乱和隐居的"世外桃源"。现在,徽州是斑斑驳驳的粉墙黛瓦,是远离都市的田园风光,是岁月的留痕,是徽商们昨日的梦。  相似文献   

20.
吴若峰 《旅游》2005,(6):46-49
我去江村的理由有三。第一,这个虽不属于古徽州所辖的村落,却饱含了徽文化的底蕴;第二,在黄山脚下的古村中,江村是惟一面对黄山眺望天都峰的村落;第三,江冬秀当年出嫁到胡适家,就是从江村翻山到上庄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