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西非富拉尼人的一个分支,尼日尔博罗罗人至今仍过着几乎与现代生活隔绝的原始游牧生活。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但他们仍然非常热爱生活、追求美,"男子选美"活动就是他们爱美之心的一个表现,它就发生在尼日尔的盖雷沃尔节上。有人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依我看大概也是世界上最荒凉的国家之一。单调平坦的高原一望无际,滚滚而来的热浪在荒原上扬起漫天尘埃……这就是我在塔瓦省的图法米尼村看到的景象。要不是为了博罗罗人的盖雷沃尔节,谁愿意到这种地方来!当然,博罗罗人的这种"男子选  相似文献   

2.
齐嘉  曹维安 《历史研究》2012,(3):111-125,191,192
俄国史学界对"罗斯"名称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问题长期存在争论。考古资料证明,沃尔霍夫—第聂伯河水道和伏尔加河水道所有关键商站的物质文化遗存本身都带有斯堪的纳维亚的遗迹;东欧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四邻关系决定了东斯拉夫人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国家形成模式;东斯拉夫人在古罗斯国家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奠基作用,他们只有等待机遇和外部动力才能建立古罗斯国家,这种机遇就是与拜占庭帝国广泛的国际商贸活动,外部动力则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 《神州》2010,(6):77-78
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作军队上搬运军火的佚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相似文献   

4.
西藏是世界上节日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藏历新年开始,之后有萨嘎达瓦节、雪顿节、望果节、降神节等等,这些节日大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藏历十月十五日的"白拉日珠"则是广大藏族妇女最为喜爱的一个节日。"白拉日珠"意为吉祥天母游幻节。在节日当天,妇女们都会隆重礼拜藏族的女性护法神——吉祥天母,以求婚姻美满、生活幸福。吉祥天母也  相似文献   

5.
位于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是这块大陆上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辛巴族就是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一个神奇而行将消失的特殊民族。17世纪,辛巴人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其后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他们  相似文献   

6.
尼日尔河流过马里共和国时拐了一个大弯。就在河湾处,生活着一个名叫多贡的黑人土著民族。与其他西非土著民族一样,多数多贡人至今仍住在山洞里,过着或农耕或游牧的生活。多贡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知识只能通过口授世代相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却拥有令人惊讶的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世界遗产是一个国家话语权的体现。这种话语权不仅表现在遗产数量上,更表现在遗产的叙事和价值所表达的民族精神上。掌握世界遗产的价值论述,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抢占话语权的高地,也是树立国家形象、奠定国际地位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案例是南非罗本岛遗址。1999年,南非罗本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网站上,该项目的价值评述为:"从17世  相似文献   

8.
《神州》2012,(7):18-21
徽州民俗的形成发展过程又是一个文化交流与文化批判的过程。山高岭密,陆路上的封闭性,与溪多水急,水路上的开放性,造就了徽州人内紧外松的处世风格。他们既有山一般的坚定信念,也有溪流一般的不满足于山居生活、急切向往外部世界的开放胸怀。这种古山越风俗的"底层"古韵,即使在徽州今天的风俗生活中还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9.
雨蔚 《风景名胜》2008,(8):82-83
六十多年前,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浮华、阴柔、颓废,充满物质欲望的"十里洋场"。在这"十里洋场"中,上海人的生存空间,大都被定格在石库门老弄堂里。虽然他们的行为意识与生活方式,都非常时尚、摩登,然而,在这份时尚、摩登的背后,隐约着的却是一个个被物欲折磨得嘘唏不已的身影。上海人喜欢用"海派"这个词来褒扬他们的生活。从狭义上来看,这所谓的"海派"其实就是一种非常自我的小资意识和物质欲望。正是这种有些另类的"海派"意识与行为,才造就了上海老弄堂的"洋径帮"意识及形态。高大或雕花或堆塑的西洋式石库门,连接的是一条条弥漫着浓郁的市井生活的老弄堂。把最欧化最精致的石库门与最普通最市井的小巷融为一体,这就是上海老弄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支持和复兴太平洋文化的行动能够用于对国际游客进行有关土著文化的教育吗?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并用定性的方法探讨,所有国家派代表团参加的太平洋艺术节,是否能够对游客进行太平洋土著文化的教育。这个节每四年举办一次,为了分散办节成本每次在不同的地点举办。本文认为,充满活力和诚意的表演,不足以克服世界旅游业体制和文化的偏见。对待这种文化的态度一度表现为"大驾光临",然而,因为游客的行止依然深陷在支配他们的社会"习性"中,所以这种"光临"始终是保持着一个永恒的距离。必须在适宜的气候带上并且要有适宜的场所和设施才能举办艺术节,这意味着艺术节只能容纳少数游客。然而,游客或许可以发现这些文化的多面性,参与者或许可以挑战现代主义者的新殖民主义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