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索南旺杰 《攀登》2013,32(4):114-118
文章通过对青海多元宗教共存(互动)与经济发展、文化模式、生态理念、生产方式等社会价值元素的分析梳理,探究青海地区多宗教共存(互动)关系的价值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放在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大环境中、观察其对世界和平的影响,认为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牵动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发展变化,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也会对国际安全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国宗内部的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到周边国家、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稳定。当今世界,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勾结在一起,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国际安全危机,巳成为危害国际牡会稳定和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索。世界各围应促进民族和解、加强宗教平等对话,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力量应共同携手、合力解决世界民族宗教矛盾,维护世界和乎与全人类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宗教旅游应注重对当地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体验,鄯善县拥有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将民族宗教特色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开发宗教旅游资源,为提升鄯善县旅游城市品位,创建旅游强县、打造"新疆丽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宗教民族主义的历史省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宗教民族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民族宗教与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并为民族利益服务。美国宗教民族主义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力量源泉,它使美国的国际行为神圣化。在美国民族形成过程中,宗教曾起到民族整合的作用,美国依靠宗教皈依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同时,也利用宗教捧除其他化对美国的冲击;在美国领土扩张过程中,宗教理念推动了美国的西进运动和海外扩张;在国际难民解救问题上,美国政府和宗教界人士以宗教关怀为手段体现美国政府在国际上的作用和地位;在20世纪的美国外交中,美国利用宗教积极参加反对共产主义运动,成为反共十字军中的重要成员。美国的历史就是宗教与民族主义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廖玲 《敦煌学辑刊》2012,(1):113-120
中国西南的羌族与彝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密切的文化联系,两个民族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都是古羌人后裔,其独具特色的传统宗教都以信仰鬼神、崇拜祖先、注重仪式、巫祭杂糅等为基本内容,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羌族“释比”和彝族“毕摩”都是专门从事宗教活动、处理人们信仰事务的宗教神职人员,他们对各自社会起一定的影响作用,渗透于本民族生产、生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有其极高的地位.因而,二者有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同时,各自也有其特点.此文试从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宗教活动与传承惯制及经书等诸多方面,对“释比”与“毕摩”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对民族宗教学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除佛教、基督教(指基督教新教,后同)、天主教、儒教、圆佛教、大倧教、天道教(原名东学)、统一教、萨满教等主要宗教外,还有大量的民族宗教、新兴宗教和其他宗教。据韩国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02年末韩国有各种宗教团体324个、寺刹及教堂等90740余所、宗教事务专职人员499200余人。据韩国各宗教团体的资料统计,  相似文献   

7.
马艳  李翔 《神州》2012,(17):77-77
新疆地区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边境的复杂性,决定性了职业院校《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从《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入手,提出了新疆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提高《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世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都有其独特的和深厚的化内涵,要化解和消除这些已经生成和正在生成的矛盾冲突,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快速处理好的问题。论认为只有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公正、平等、合理、稳定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且不能忽视民族宗教冲突与移民、难民问题的互动关系,还要不断推动世界各民族宗教的化交流和平等对话,才有可能合理地解决世界民族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9.
明代内地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萨满信仰及民间宗教性活动在宗教生活中角色各不相同,国家宗教政策也因应其差别而有不同。原本来自南亚的佛教虽然深深溶入了中国文化中,但其与经典儒家思想的冲突始终没有平患。明中叶以后,受皇室宗教活动加强的刺激,佛教与儒家的矛盾尖锐起来。这种矛盾促使部分士大夫强烈反对寺院修建并发表辟佛言论。明朝政府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汉地佛教政策有同有异。其重要差异之一是,明朝对藏传佛教政策与对西部边疆政策紧密相关,而对汉地佛教政策则于周边关系政策基本无关。此外,部分士大夫以藏传佛教为“番教”,认同程度逊于内地佛教。明朝一些皇帝因喇嘛多擅长某些“法术”,对其有特殊兴趣,并因而导致士大夫针对相关政策的批评。道教起源于本土民间信仰,在明代与儒家士大夫的冲突比较和缓。但明朝君主中信奉道教者多,既影响到国家政治,也影响到士大夫与君主的关系。士大夫在反复重申儒家原旨的同时,对道教的批评也日趋尖锐。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封闭,在明代政策中大体上表现为一个民族政策问题而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基本与国家以及其他社会成分相安无事。明中期以后,天主教再度传入中国,当时士大夫寻求改革,明朝对天主教大致宽容。明代流行对不同宗教兼容并取倾向,民间宗教性信仰、习俗多样而活跃。明朝政府将民间宗教基本看作民俗,一般无干预,对视为“陋俗”者加以排斥,在涉及秘密社会活动时则严厉禁止。明朝宗教政策之基本精神,一在信仰自由主义,二在保持国家政治世俗性质,三在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集中体现这些政策精神的仍是儒家政治社会理念并倚赖士大夫群体的努力。其变动因素和矛盾来源,则一在诸教向国家政权机关的渗透,二在皇室特殊化行为,三在民间泛神论多元信仰倾向,四在部分士大夫的信仰综合主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关系密切。研究不同区域宗教与文化景观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开展宗教旅游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宗教与宗教文化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出了中国宗教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宗教旅游的开发:①进行区域宗教研究,开展宗教旅游;②深究宗教文化内涵,设计开发宗教旅游项目;③保护宗教旅游资源,构建协调的文化景观;④解放思想协调关系搞好宗教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宗教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芬 《四川文物》2004,3(4):17-25
本从宗教遗迹的界定、现有重要宗教遗迹的考古发现、通过宗教遗迹探讨宗教在社会发展特别是在明起源过程中的作用等几方面出发,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宗教遗迹做一大体梳理,以加深对中国史前社会宗教这一重要社会现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史永秀 《攀登》2013,(3):121-123
本文分析了海北州寺院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海北州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民族宗教工作实际,就完善海北州寺院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寺院社会管理、促进宗教和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桑杰 《攀登》2007,26(1):2-4
宗教立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宗教立法的基本历程,阐明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宗教立法应坚持的根本宗旨及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昭君 《民俗研究》2001,1(4):97-101
民国时期,基督宗教为寻求在中国的发展,在进行内在学理探讨的同时,还尝试进行具体的宗教礼仪中国化改革。他们研究和借鉴中国的风土习俗,创立新的教会礼仪,探索新的宗教活动方式,以便营造一种表里如一的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氛围。王治心在谈到基督教时说:“本色教会第一紧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固有的民情风俗,而创立融洽无间的中华教会,使中华人民不会发生什么反应。这是本色教会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近今教会所十分注重的一点。”为此,他们积极研究斟比中国民俗习惯与基督宗教仪礼的异同,尽可能使基督宗教礼仪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蒋海怒 《民俗研究》2005,20(3):231-244
基于对传统关于中国宗教类型划分观点的批判性解读,本文认为从教理授受角度看中国宗教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两大类,它们分别奠基于“书写”和“口传”这两种宗教理解和传播方式。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学界关于中国宗教类型的五种划分,文章的第二、三部分阐述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具体意涵及它们之间的显著区别,章的第四部分探讨了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相互交涉。  相似文献   

16.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是英国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女王在位时期所实施的宗教宽容政策有效地把宗教事务至于国家管理的范围之内,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发展,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述伊丽莎白一世宗教宽容政策的形成的缘由,借此侧面了解宗教宽容政策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忆 《神州民俗》2008,(1):39-40
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由来已久,宗教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目标,如何处理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让宗教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服务是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毛国庆 《攀登》2016,(4):113-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重点阐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的几个问题:党对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总体要求;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及重要作用;对我国宗教工作和宗教理论及方针政策的基本评价;对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继承与发展;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要重点把握好的要点;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支持和帮助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新形势下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述了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宗教在整合意识形态、维护地区国家主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儒教、道教、佛教作为维系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促进着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儒教、道教、佛教的宗教感情实际上寄托了华人的民族感情。东南亚华人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血脉相连,要在平衡发挥五大宗教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东南亚国家华人宗教在与中国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于丽娜 《神州》2013,(12):173-174
宗教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双重作用的比率会发生变化,彼此消长,你强我弱。所以我们要通过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挖掘有益的宗教伦理、鼓励宗教慈善事业的发展的途径,引导宗教在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的正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