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清末甘肃学政叶昌炽1903年12月30日日记,张元潹(号筱珊)是最早搜集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文物的甘肃官员之一.但是,由于传记资料的奇缺,张元潹的生平事迹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本文依据叶昌炽<缘督庐日记>,以及零星的科举考试资料和方志资料,对张元潹的姓名、字号、籍贯、科举考试等问题首次进行了研究,对张元潹历任敦煌县知县、署固原直隶州知州、署皋兰县知县、署凉州府知府、泾州直隶州知州等官职的过程,第一次进行了较系统的梳理.本文对于进一步探索张元潹所获敦煌文物搜集品的来龙去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博(公元1509——1574),字维约,明代蒲州(今永济市蒲州镇)襄毅庄人。明嘉靖八年(1529年)中进土,初任陕西周至知县,又调长安知县。后又被朝廷召回京都,任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山东提学副使及督粮参政。明嘉靖二十五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后又升为左副都御使、兵部右侍郎、兵部和吏部尚书等职。先后加太子太子太傅。并经略蓟州(今河北省蓟县)、保定、辽东、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山西等地军务。  相似文献   

3.
王亶望(?~1781),清代临汾县人。江苏巡抚王师之子。王望出身名门,饱读诗书,乾隆十五年(1750),乡试中举人。以捐纳入官,历甘肃山丹、皋兰知县。选授云南武定知府,调宁夏知府。累迁浙江布政使,代理巡抚事务。三十八年,乾隆帝视察天津,王望贡献金如意、饰珠等,皇帝拒绝收纳。乾隆三十九年(1774),调甘肃布政使。清朝初期,朝廷沿用前朝旧制,下令准许甘肃士民捐纳豆麦者,可取得国子监生资格,由此参加乡试或取得官衔,此办法称“监粮”,后停止实行。不久,朝廷又令肃州、安西官府按旧例收取捐纳。王望上任后,与总督勒尔谨议定,以内地仓库储粮未满为…  相似文献   

4.
张澍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又是卓有成就的诗人。所著《养素堂诗集》二十六卷,收诗三千余首。他于1799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时年二十四岁。同年十月回乡省亲,曾游五泉山,写了题为《同张伯素(位)同游五泉山》七律二首。三年散馆,被任贵州省玉屏县知县,后又代理遵义县知县、广顺州知府。后至汉中,执教汉南书院约半年之久。其后回武威、上北京,漫游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访问了当时一些著名学者。1808年他三十岁,开始主讲兰州兰山书院,计两年多时间,其间写有不少吟咏兰州的诗作,均收在《兰山集》中(《养素堂诗集》卷九)。张澍晚年定居西安,然而对甘肃一直怀有很深厚的感情,亦时有回忆之作。下面就其咏五泉山与金城关之作三首,略述感受,以助热心甘肃文史及金城掌故者之谈兴。  相似文献   

5.
蒙阴县旧志现存五种,一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志,由知县杜洽主修,仅见于有关记载,现未发现,故未搜集到手;二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志,由知县屈逸乘主修,缺卷一;三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志,由知县刘德芳主修;四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志,由知县沈黼清主修,共四册,缺卷三;五是《蒙阴县民国志资料》,由黄星垣、赵家琛编纂,时未刊行。蒙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时数年,对搜集到的三部清代旧志进行整理汇编。  相似文献   

6.
汪志伊(1743-1818),字莘农,号稼门,晚号实夫。桐城双港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初任《四库全书》校对、议叙,继任山西灵石、榆次知县,霍州知州,江苏镇江、苏州知府,苏松粮道,江西按察使,甘肃、浙江布政使,江苏巡抚,工部尚书,湖广和闽浙总督等职。公务之暇,勤于写作,著述甚富,主要著述有《稼门文  相似文献   

7.
陶镛,字序东,号西圃,安徽芜湖人,屡试不第,仍奋志科名,是《范进中举》中"范进"的现实原型。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举,乾隆四年(1739年)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北直武强县(今属河北)知县,山西洪洞县、乐平县(今昔阳县)知县,湖北宜昌府知府。任乐平知县六年间,大力整饬弊政,  相似文献   

8.
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位于县城东大街中段北侧,坐北面南,现存房屋117间。始建于元代大德八年(13po年),县尹潘逵始建厅堂廨舍。明洪武二年(1369年)知县史唯一重修扩建。景泰、天顺年间(1450──146年)知县貂安、郑时相继修葺。成化十五年(1479年)知县沃见厅廨既颓,基址又窄狭,于是开拓鼎建,规模宽广。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知县尚从试重修。崇帧十四年(164年)李自成义军攻内乡城,明军弃城毁衙,明末几乎全毁。清康熙五年至二十年(1666──1681年)两次重修,时房舍达300余间,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咸丰七年(857年)二月十七日,捻军…  相似文献   

9.
方志可分为官修与私修两种.即以兴化方志而言,存官修县志5部:嘉靖三十八年(1559)知县胡顺华主修、陆西星纂修的《兴化县志》(《胡志》);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欧阳东凤主修、陆西星纂修的《兴化县新志》(《欧志》);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张可立重修、王岩纂修的《兴化县志》(《张志》);咸丰三年(1853)知县梁园棣主修;刘熙载、陈广德纂修的《重修兴化县志》(《梁志》);民国32年(1943)伪县长李恭简挂名主修、李详纂修的《续修兴化县志》(《李志》)。  相似文献   

10.
巧对制服新知县蒋士铨少年时代就有才名。有一年,铅山县来了一新任知县。这知县老爷拜访了当地绅士、名流之后,又在县衙设宴请绅士、名流赴宴。新知县也送了一份请贴请士铨的父亲赴宴。可是,蒋公因病卧床不起,蒋母钟氏只好命士拴代父前往。  相似文献   

11.
自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复置仁怀县,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311年间,仁怀县先后更换了121位知县。其中有两位知县,却是嫡亲的父子,他们就是谈廷桂和谈仁熙。  相似文献   

12.
1907年,受小人的告密,清政府急电令绍兴知府贵福、山阴知县李钟岳、会稽知县李端年带领300清兵包围"鉴湖女侠"秋瑾所在的大通学堂。接到命令后,山阴知县李钟岳心中着实难过。从个人情感来说,他与秋瑾也有些交情,当初,大通学堂开学典礼,他还到场并发表了讲话,实在不忍巾帼女侠遭此大难。  相似文献   

13.
自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复置仁怀县,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311年间,贵州仁怀县先后更换了121位知县。其中有两位知县,却是嫡亲的父子,他们便是谈廷桂和谈仁熙。  相似文献   

14.
姓名籍贯科年甲第名次官职阎诏阳曲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第三甲157江南丰县知县张文炳阳曲顺治三年丙戌科(1646年)第三甲63陕西副主考王灏儒清源顺治四年丁亥科(1647年)第三甲14山东曹州知州赵瑾阳曲顺治四年丁亥科(1647年)第三甲117长洲县知县阎毓伟徐沟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53陕西刑曹刘祚长清源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197湖广宜城县知县张涵阳曲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270歙县知县周霖阳曲顺治九年壬辰科(1652年)第三甲303怀宁县知县万阳曲曲顺治十二年乙未科(1655年)第二甲37记部员外郎阎若深太原顺治十五年戊戌…  相似文献   

15.
正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号太和山民、东雪老人,别号宇清,甘肃靖远人。诗人、书法家、画家。晚清进士,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清廷工部主事、法部主事、济源县知县。中华民国时期,任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孟县知事、萨拉齐县知事、甘肃省国民政府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6.
李斧 《巴蜀史志》2015,(1):53-55
李镛,号浣云,虽然生于四川,但因籍贯浙江嘉兴,按清制不得在四川科考。所以只能在故乡嘉兴捐得监生。候选县丞、候补知县出身。历任南部、宜宾、南溪知县。其中在南溪前后两任、将近十年。这在当时候补官员多如牛毛、知县通常只任一两年的常例下,也算是破格了。卸任后回成都定居。关于他的生平,其三子李道洋曾著《先府君行略》,惜佚已久。这...  相似文献   

17.
同治《上江两县志》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上元知县莫祥芝与江宁知县甘绍盘合编而成。全志百余万字,其中"谱"、"录",也即人物传记部分就约占一半,可见编者极重人物。该志虽由莫、甘两位知县编成,但执笔撰修的工作却由其聘请的刘寿曾、张铸、汪士铎、陈作霖等修志名家完成。他们在参录旧志的基础上,广泛搜罗,多方采辑,在史料方面可谓颇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正杨仲兴(1694—1775),字直廷,号讱庵,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授福建清流县知县。清乾隆八年(1743年)至十三年(1748年),来到广西任兴安县知县。之后,历任思恩府同知、江西瑞州知府、福建延邵兵备道、湖北按察使,官至刑部侍郎。他也  相似文献   

19.
清印光任、张汝霖撰。成书于清朝隆十六年(1751年),有光绪六年(1880年)江宁藩署重刊本、《林下雅音集》本。印光任,字黻昌,江南宝山人,先后任高州、石城知县,澳门同知、太平府知府等。张汝霖,字芝墅,江南宣城人,先后任香山、春阳知县,澳门同知等。  相似文献   

20.
1981年春,山西省平陆县图书馆清理出一部残本乾隆《台湾县志》(见图)。这部《台湾县志》卷首扉页标明"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知县事臣鲁鼎梅重修"。卷尾有"乾隆壬申小春月台郡儒学铎者沙阳林起述"跋文。鲁鼎梅是"乾隆十五年十二月护任"台湾知县,"十六年十月卸事,十七年四月再护任"台湾知县的。"台郡儒学铎者"是对清朝政府任命掌管台湾教育事业的官员的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