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甘宁边区,粮食生产环境不算优越,但为了渡过抗战最艰难时期,中共和边区政府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应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一是做最广泛的农民动员和组织劳动力,通过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总量;二是规范和调整粮食管理与供给制度,最大程度的节约用粮,以保障粮食供给;三是制定限制粮食出境和用粮食酿酒,以减少粮食消耗。上述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边区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次,通过调整政治与经济政策,建立比较合理的粮食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了与民争食的问题。粮食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边区渡过抗战最困难时段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讨论边区自给问题时,粮食生产因素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民初至抗战前夕,北京大学教授实际所得薪俸与教育部所颁薪俸标准二者间并非完全一致。制度层面之规定体现的仅仅是政策制定者的一种意愿,能否切实落到实处,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北京政府前期,国立北京大学教授薪俸虽普遍较高,但由于采取现金与钞票搭放形式,中钞的贬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授薪俸的实际水准;1920年后北京大学教授又频遭欠薪困扰;自1931年始直至抗战爆发前夕,大学教授们则享受到一段"黄金时光"。这一时期,大学教授尚享有在外兼职的权利。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北京大学教授的薪俸虽不能和少数特权阶层相比,但属于高收入群体应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3.
王丽  古月 《文史月刊》2011,(2):35-37
在中日首次长沙大会战中,中国军人曹锡,这位勇敢的机枪手,一人击毙日军500余人,成为抗战中歼敌最多的猛士。《大公报》、《中央日报》刊登了他英勇杀敌的事迹,著名作家田汉为曹锡所在的五十二军编写了新历史剧《新战长沙》,公演时引起轰动。2010年国庆节前夕,香港SAZT影视公司宣布,将斥资1亿元将抗战英雄曹锡的故事搬上银幕。  相似文献   

4.
正抗战前夕,中日海军差距悬殊。国民政府海军部认为,要保有日本海军的四成兵力,才能保持中国近海的自由。但实际上,1937年,在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费中,海军只得到228.9万元,相当于陆军军费的1.8%。相比之下,日本海军在前一年的军费是55.1亿日元,为中国的115倍。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舰艇总排水量约5.9万吨。而同时期的日军海军舰艇总排水量约115.3万吨。战争,就在这种差距中开始。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7,(1)
1948年,国民党政府的财政经济状况如同军事一样,也已处于崩溃的境地。这是由于蒋介石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空前庞大,便滥发纸币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再加上四大家族与贪官奸商互相勾结,营私舞弊,巧取豪夺,使国统区出现了百业凋敝、民生艰困的景象。至1948年夏,法币发行额达到660万亿元,等于抗战前夕发行额的47万倍,物价则较抗战前上涨了600余万倍。6月份,上海的米价高达每石1800万元。一般公教人员、平民百姓,真是到了饥不得食、寒不得衣、病不得治的地步,到处出现了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及国民党政府的战时粮食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粮食问题的产生中国为一农业国,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非农业人口比例较小,正常情况下,粮食供需尚能协调。在抗战开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国统区并未产生粮食问题。抗战后方主要粮食市市场之一的成都市,在抗战爆发后的两年中,不但粮价稳定,且较抗战前略有下降。附表:成都市逐月米价指数(1937年7月—1939年8月)  相似文献   

7.
正团结出版社2015年6月版,26.6万字,36元粮食攸关民生,平时极为重要,战时尤为迫切。八年抗战之所以能够获得最后胜利,与国民政府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粮食问题,使军粮、民食不致过分缺乏有关。本书运用国民政府档案、行政院档案及农林部档案等大量原始资料,配合相关论著、报刊,及近年出版的《事略稿本》《蒋介石日记》,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粮食的具体供求情况及国民政府解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尚处于较落后的地位,但其粮食流通却是层次分明,颇为顺畅,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广西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粮食流通网络,尤其是形成了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粮食流通市场.在抗战中,广西虽为贫瘠之区,但却很好地发挥了后方的保障作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究其原因,粮食流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1961年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大规模进口粮食,改变了过去主要靠出口农副产品换取工业设备、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商品格局。同时,由于进口粮食主要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突破了斯大林"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自此,中国对外贸易的重心转向西方,贸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间易货贸易减少,开始普遍使用国际一般贸易规则,尤其是发展了"以进养出"的新型贸易方式。1961年的粮食进口给对外贸易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对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组史料选自馆藏档案蒋廷黻个人全宗,较详尽地反映了抗战前夕及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蒋延黻在苏争取苏联援华抗日的经过,对研究抗战初期的中苏关系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特予公布。另,原件为蒋氏亲笔,有标点,公布时未加改动。  相似文献   

11.
首都,是一个国家最高政权机关的所在地,是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权力中心。首都设在什么地方,对一个国家的大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历来是统治阶级及其最高权力当局立国施政的首要问题。民国时期,先有民元“定都之争”,后有抗战胜利前后“择都之争”。“定都之争”实质上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与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买办性军阀官僚集团、以立宪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之间的一场斗争,结果是后者战胜前者,定都北京。  相似文献   

12.
王福时 《百年潮》2002,(12):24-27
1937年4月,我作为海伦·斯诺的义务翻译,陪同她一起访问延安,有幸多次采访毛泽东,还有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陆定一等中共领导人,以及李伯钊、丁玲等一批文化人.毛泽东同我们畅谈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和主张、抗日战争的前途,我将后来这次谈话整理成文,由于毅夫交给北平地下党刊物<人民之友>,在抗战前夕发表,题目是<告北方青年书>.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65周年,身为爱国爱乡的东北同胞,心中始终铭记这段国耻家恨,难以释然.  相似文献   

13.
朱蕴山先生是著名民主革命家,自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北洋军阀、国民革命乃至南昌起义几无役不与,抗战前夕他曾三次受命赴晋,为中共与阎锡山联合抗日搭桥铺路,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粮食统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时期,为了保障军粮民食的供应,国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统制,其措施主要是田赋征实、军公民粮定量供应和限制粮价等。国民政府实行的粮食统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保障了抗战后期军粮民食的供应,稳定了后方社会秩序,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困难,为坚持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没有危机感的民族是无望和无救的。"在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的入口处,醒目地镌刻着田汉的这句话。正是为了留存那段民族危亡的历史,馆长吴先斌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于2006年创办了这座民营抗战博物馆。尽管名称极其低调与"草根",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以下简称民抗馆)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却不一般。该馆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南京人民抗日斗争的民间专题博物馆,自创建以来,民抗馆共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并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政府从抗战末期到崩溃前夕,由于官僚资本进行疯狂掠夺,前后发生过两次黄金风潮案. 第一次是1945年3月间发生在重庆,起因是蒋政府为了骗取人民的金钱,借口吸收游资,自1944年9月起,由中央银行开办法币折合黄金存款和法币预购黄金期票,到1945年3月29日,黄金牌价由每两2万元提高到3.5万元.加价之前,已经走漏风声,以致银行人员利用职权,乘机购储黄金.嗣后,蒋政府中的政学系、CC系为了夺取财政大权,乘机掀起风潮,闹得重庆满城风雨.经监察院检举后,由法院判刑的有财政部总务司司长王绍斋、中央信托局储蓄处处长王华等.孔祥熙也因风潮影响,被迫下台.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曾在中央苏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起“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但抗战爆发后,随着国共合作,中共取消苏维埃,从此虽保持着政权的独立性,却并无自己的中央政府。抗战胜利前夕,中共筹建自己政府的工作开始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8.
林望轩同志是中国粮食经济学会理事、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粮食志办公室主任兼《广东省志·粮食志》主编。在完成前无古人的《广东省志·粮食志》出版前夕,因病不幸逝世。我们感到十分悲痛。 林望轩同志在任广东省粮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期间,对办好粮食经济学会、推进广东粮食体制改革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改革开放的十六年中,为粮食体  相似文献   

19.
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党和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积累了水利建设的丰富经验,对建国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底,"摄眼天下""秦宫汉月"等网友在西祠胡同"南京城市记忆"版发帖呼吁:"拆迁拆出一座大碉堡","急需保护!"引发广泛关注。2018年1月至2月,笔者5次到现场调研。实地寻访发现,拆迁工地新发现的两座抗战碉堡,其功能都是多射孔轻机关枪工事。拆迁废墟新发现两座抗战碉堡全民族抗战爆发前夕,京沪杭一带划分为京沪、沪杭和南京三个防御地区。南京城外构筑外围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