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谈金圣叹     
牧惠 《文史天地》2003,(9):42-44
金圣叹历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当然不是完人,保留着不少传统的忠君思想;但是,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痛恨贪官污吏,敢于为民请命的人。他之所以被杀头,官定罪名是“上惊先帝之灵”,“目无法纪”。具体情节大概是,金圣叹等一批知识分子,在顺治皇帝死后,趁着巡抚朱国治等官员们集体哀悼的时机,鸣钟击鼓,在  相似文献   

2.
曾经编辑《金圣叹研究资料汇编》的梅庆吉,在《北方论丛》90年第5期著文,介绍藏于黑龙江图书馆的金圣叹佚著《小题才子文》,为目前出版的金圣叹的所有集子所未收。 该书线装6册,不分卷,封面无字,扉页为一页黄纸,右上有“金圣叹先生评选”字样,中为“小题才子文”,左下有“翻刻石印缩小必究”字样,右下角一枚图章为“扫叶山房督造书籍”。这页纸的背面印有“光绪已丑年春三月上洋扫叶山房重刻”字样。书口题“小题才子书”。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1608~1661)原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圣叹是他的法号和笔名,他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无意功名。 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的文学理论和评论业绩,在我国丈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稗官野史,他都爱评点,其文艺思想散见于各书的评点中,经他评点的名著有《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合称“六才子  相似文献   

4.
在抗战时期通敌投日的人物里,陈公博(1892—1946)是一个特例。他虽然在抗战的最后一年,当上了南京伪政府的主席,并且因此在战后被认定为头号汉奸,受审伏法,但他对汪精卫所领导的“和平运动”,最初是持反对态度的。根据他自己和其他同时人的说法,他最后之所以参加“和运”和伪政府,主要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汪先生”。这和其他大汉奸(如周佛海  相似文献   

5.
寻找金圣叹     
一个人,且不说临死之时其言也善,至少,临死之言语是可以看出大致的趣味来.秦代宰相李斯临刑前,对一同受刑的儿子说:我想和你一道在家乡河南上蔡牵着黄狗打猎,怎么可能实现呢?西晋的陆机兵败被谗受刑时却说,想听听家乡华亭鹤的叫声,可又怎么实现呢?相比这些抱憾终生的遗言,金圣叹临死的话更加有趣.相传,他当时告诉儿子:“豆腐与菠菜同吃,有烧鹅滋味.”这是一个版本.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究竟哪一个是真的,似乎无从考证了.不过,我倒从这则轶事里一下子喜欢上了他.  相似文献   

6.
王珻(1674—1742年),字韫辉,号石和,山西盂县芝角村人.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他一生不仅在诸如情操、教育等方面值得称道,而且古文的成就备受人们推崇.他是孟县以至山西省一位知名的历史人物.书香门第 文学世家王珻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为太原府人.明初从并迁盂,至他历经12世、二百余年中,王氏宗族中取得科名及功业者不可胜计.他的曾祖父王汲用,“少孤力学,卓然不苟”,以太原郡庠生,“推为古君子”.他的父亲王瓒先,字接武(1636一1728年)从小失去母亲,但自愤好学,10岁就随从祖父参加乡试,人们赞许其年少多才.后被加封文林郎、翰林院检讨.他虽被封官,但不爱做官,也没有到位当官,而是居家“研倚伏之理”,“延师督课”,教育子弟.他经常训戒子弟说:“盛衰相依,与其过衰,勿宁不盛.我不愿自己的子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自己充当“金针度人”的导师,把读者定位为“锦绣心肠”的才士,而《水浒传》则是文人必读的“才子书”。  相似文献   

8.
杜月笙是旧时黑社会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势力渗透到政界、军界、经济文化界等许多方面,其影响在旧中国几乎达到无人不晓的地步,因此被人称作“海上闻人”.1949年他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而是去了香港.结果,他死后,其灵柩还是被蒋介石弄去了台湾,安葬在那里.杜月笙(1888—1951年),原名月生,上海人.早年以盗窃诈骗为生,后加入专为烟贩提运黑货的“八股党”,由此结识黄金荣,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927年曾参加“四·一二”政变,极力破坏上海工人运动.1932年成立“恒社”,开始了他势力的膨胀时期,先后任国民政府海陆空军总司令部顾问、上海市  相似文献   

9.
酋邦的考古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酋邦之概念自从美国学者奥伯格(K.Oberg)于1955年根据他对中美洲低地土著社会的民族学研究提出酋邦(chiefdom)这一概念以来,酋邦迅速成为原始社会演变、社会复杂化机制和国家起源的重要研究领域。70年代以降,酋邦进而成为国家和文明起源研究的主要对象,并被剑桥大学的柯林·伦弗鲁(C.Renfrew)称为史前研究的“新概念”。自50年代以来,对酋邦这一概念及其社会形态的探讨主要是在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三个领域里进行的,并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美国人类学家弗里德(M.Fried)从人类学理论上给酋邦社会所下的定义被大部分民族学家和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0.
西周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官僚学者、启蒙思想家,特别在哲学方面,日本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很高,甚至称他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研究日本近代哲学史不能不重视对西周的研究。一西周名时懋、鱼人,又称修亮、周助。1829年(文政12年)出生于石见国(今岛根县的一部分)津和野藩藩医之家。初在藩黉学习朱子学,十八岁时开始研究“徂徠学”。1853年(嘉永6年)美国公使培利率领军舰闯入浦贺后,他被派往江户,那时他痛感研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15日,对黑龙江省美协主席,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艺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卢禹舜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不仅因为这一天是他40岁生日,更因为在这一天,他得知自己被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了“德艺双馨艺术家”光荣称号。那一刻,远在欧洲访学的他,沉默了许久……他知道这是  相似文献   

12.
苏敏 《民俗研究》2004,(1):182-194
在《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这本论文集中,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莱斯利·A.怀特(Leslie White)详尽地阐释了自己的文化观,这正是他借以建立理想之“文化的科学”的基石。文化是以使用符号为基础的现象体系,它包括行动(行为规范)、客体(工具及由工具制造的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名僧     
章嘉呼图克图 章嘉呼图克图(1891—?)为十九代转世章嘉佛.他于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转世于青海省“唐克托”.其父名为吉葛尔林沁,被封为“辅国公”.章嘉呼图克图,深受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尊崇,曾委他为蒙旗宣化使,国民党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并为他编制卫队营,以一营人之兵力,常驻扎在五台山镇海寺保卫他.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六一年出版的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上册),是建国以后断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收获,受到了读者的好评。十年动乱之后,作者对原作重新改写,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作者在《魏晋南北朝史》这部著作中,极为重视对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治乱兴衰经验的总结。他引用《尚书·仲虺之诰》中的成语“取乱侮亡”来说明当时一个带规律性的社会现象。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如果内部安定团结的话,无论敌人势力怎样强大,也不见得会被消灭掉。”“只要自己  相似文献   

15.
殷墟甲骨卜辞中的“日又(有)(音戈)” 的问题,是1937年郭沫若先生在《殷契萃编中首先提出来的,当时他明确认为是日食.后来,不少学者就此作过讨论和推算,但到近些年,这方面的声音逐渐静寂下来了,似乎多数学者已倾向于这并不是日食.1980年出版的《小屯南地甲骨》上册,有一片卜辞出现“月又(有)(音戈)”之语.与“日有(音戈)”合并考虑,这显然增加了肯定为日月食的可能性.现在再讨论这个问题,还有一些有利的条件,主要是对卜辞中“(音戈)”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生前著述甚富,然由于是被清廷杀头者,并遭妻子流边、家产籍没的严惩,故直接反映其思想感情和生平交游的诗文作品存世极少.此文新辑得其佚诗12首、佚联等3则,为金圣叹的文学创作和生平史实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古训来形容中国1966年春天的政治气候,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 从1965年冬天到1966年5月,随着杨尚昆、罗瑞卿、彭真、陆定一(即“文化大革命”中所谓的“彭罗陆杨”反党集团)先后被加以莫须有的罪名遭受诬陷迫害,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气压越来越不正常,渐至风暴前夕。  相似文献   

18.
他被侵略日军视为“第二心腹大患”;他又被自己的同志“永远开除出党”。身处逆境,但抗日救国之心永远不变!这就是赵尚志将军。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和谢米诺夫妄图占领中东路霍尔瓦特在就任“全俄临时政府”摄政后曾经宣布:由拉琴诺夫代理中东铁路公司铁路总办(铁路局局长);重新启用曾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被免职的阿发纳西耶夫负责民政和交涉事务;而他自己仅保留中东铁路总公司副董事长(坐办)的职务。3个月以后,霍尔瓦特被俄国鄂木斯克的“全俄西伯利亚政府”任命为远东全权代表;高尔察克出任“最高执政”后又重申了这一任命。但是,由于俄国远东地区被协约国帝国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杰斐逊研究,在美国已形成“杰斐逊学”,但在中国的美国学研究领域,却长时期处在译介阶段,更无由国人自己撰写的专著问世。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刘祚昌教授的新著《杰斐逊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无疑是填补了这一空白。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他历任弗吉尼亚州长、联邦国务卿、副总统、总统(1801—1809)的从政经历,重要的还在于他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和民主传统的奠基人。他起草的《独立宣言》不仅是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