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十分水     
罗坪山银河峰下,流淌着一股长年不断的山泉。泉水清悠悠的,喝起来凉爽香甜,当地的白族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紫福需”,汉语的意思是“十分水”。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名字呢?有一段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羊苴咩城,(今大理)被白王管辖着。白王整天只知道敲榨百姓,吃喝玩乐,结果染上了一种怪病,白语叫“打恼摆”(汉语为“麻疯病”)。只见他一天天消瘦下去,浑身象爬满了鸡虱子一样的痒,每天都要叫许多宫女替他搔痒按摩,结果是越抓越痒,皮屑层层脱落,把白王弄得个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整天躺在宫中哼哼唧唧,痛苦万分。白王得病以后,文臣武将个个吓得慌了手脚,到处去招徕名医。但医来医去,白王  相似文献   

2.
杰出的女作家、记者、国际问题专家杨刚,是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镇人。她有传奇般的经历:从豪门望族的朱门里冲出来,蜕去了贵族小姐的华装;从孔孟之道、基督教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投身于革命洪流中;爱侣倒下,她毅然迈步,踏上了血染的征途。她的形象如女神一样美丽,她的笔锋如金箭一样锋利。她在诗中豪迈地说:“我有白羽金箭的美”,故朋友们给她赠了个美名“金箭女神”。1944年夏天,杨刚在重庆受周恩来之命,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公开身份,像“金箭女神”一样,从东方飞到西方,奔波在北美的大陆上,开始了她走遍天涯海角的国…  相似文献   

3.
从前,人间没有羊种,也没有放羊人。到了前朝,草白王才开始放羊。那时候,崑崙山高得出奇,站在上面伸手摸得着天。整架山裹在云雾里,封在冰雪里,冷得耐不住。草白王和妈妈住在山上,天天开荒犁地种庄稼,庄稼老长不好,“种一葫芦收一瓢勺”,日子过得很苦。草白王冬来犁地,春来播种,夏来除草,秋来收割,日复一日,不知过了多少年。草白王去种地,家里没有吃的,妈妈只好煮点清汤寡水的粥送给他吃。有一天,妈妈正在灶边煮粥,外面突然来了位白发苍苍的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对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社会氛圈和习俗的分析、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的考察四个方面,对石鼓制作年代作进一步考证,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或略晚些时侯)秦人崇拜“若石”(即陨石)、祭奠先祖而作并刻诗。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5.
四、石鼓遗文及拓本、摹本、刻本、善本、影印本唐初石鼓初出,虽岁久讹阙,然遗迹尚有可观。但唐人得亲睹秦郊石鼓及其文字者不多,所述多据拓印。“拓石之事,未识始于何时。”“自汉至晋中叶,尚无拓墨之法”,逮六朝隋唐始盛临摹。《钟鼎篆韵》云:“唐初始有以楮拓碑碣为墨本者,东巡之石,偃师之槃,岐阳之鼓,延陵季子之墓,篆石泐而墨传”。最早见录于载籍的陈仓猎碣纪事,  相似文献   

6.
抱鼓石     
《民俗研究》2009,(3):F0003-F0003
旧时深宅大院门口往往要摆放一对石鼓,分置大门两旁。形式简单的底座上托一石鼓,复杂的则在底座和石鼓上雕刻吉祥纹样,或花卉,或人物,也有在石鼓上再雕一顽皮嬉戏的小狮子等等。门口陈放石鼓含义何在?  相似文献   

7.
一、石鼓的流传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据文献记载,石鼓在唐代初年出土于陈仓,即今陕西宝鸡。此地有石鼓山石鼓寺,或许是当时石鼓的具体出土地点。另有文献记石鼓出土于风翔三畴原(今陕西凤翔之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乾清宫旧藏石鼓文和相关的御制诗文,梳理出弘历传拓石鼓、考证鼓文和新编,重刻石鼓几件史事。说明他本人对石鼓怀有浓厚兴趣,奉之为"千秋法物",同时他也从石鼓得到启发,一再阐明"述古兴贤"、"述古传今"、"重道崇文"的文治思想,并提出了保护、重刻和异地放置石鼓的具体办法。由此也推动了乾嘉考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天生石鼓震闽中”,这是对福州鼓山的绝好写照。在海拔969米的山巅有一巨石如鼓而得名。山麓还有一个鼓状小石上刻“小鼓”两字。一山有两鼓,世间少有。相传,山巅那石鼓每遇台风袭来,它就会像皮鼓一样发出嗡嗡响声,且随风力大小而改变声音大小。鼓山中有福建省著名的寺庙涌泉寺、鼓山十八洞、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喝水岩等景,以及摩崖石刻二百多处,是福建省著名风景区。  相似文献   

10.
玉龙春色     
石鼓展开祖国绚丽多采的地图,移目唐古拉山脉的长江源头,循流南下,至横断山,陡然一个一百三十多度的大拐弯,折向东北,跳出一个巨大的V字——这就是著名的“万里长江第一湾”。V字的尖端,是个玲珑的小镇子,因在靠镇的江滨立有一面厚二尺、直径达四尺五寸的古老的石鼓,故而得名石鼓镇。相传,这面光滑浑圆的石鼓,立于蜀汉年间。诸葛  相似文献   

11.
袁玉生 《陕西史志》2004,(2):37-37,42
我国传世的石刻文字,以刻于秦石鼓的《石鼓文》为最早,为东周时期秦韵刻石。而宝鸡正是秦石鼓的故乡。秦石鼓为10个形似大鼓的刻石,石鼓呈馒头形,这是古代石刻中仅见的一例。其石质为花岗岩,颇为坚硬。秦石鼓的具体诞生时代,有好几种说法,但其是秦物已被多数学者所公认。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时当周平王元年(前770)。  相似文献   

12.
“石刀对石鼓,金银无处数,谁人识得破,买个成都府。”这则民谣在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石刀背沟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这里有石刻的“圣旨”、古老的村落、瑰丽的溶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六年,石鼓遇到了大早。火辣辣的太阳烤得土地裂开了一条条缝,庄稼全枯死了。世世代代居住在石鼓的纳西、汉、普米等民族的佃户们,眼看颗粒无收,心如油煎。石鼓有个仙人沟,沟里住的全是贫苦佃户。那天,人们正抬着用柳条扎成的青龙,  相似文献   

14.
阎敏 《文博》2007,(6):65-67
一、石鼓的流传   石鼓是我国古代出土刻有文字的石刻.因其形象鼓,故谓之石鼓,上面所刻文字称为石鼓文.石鼓共有十面,其质地为关中一带山中所有的青石.一般高45-6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面不很规则,其形制大致相近.十面石鼓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早期文字和书法研究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中气象骤变,花鸟画寰宇里萌生出了一个大星系,这就是吴昌硕以书法、金石入画的花鸟画大写意体系,他以真草隶篆之笔入画是前无古人的。“临樵石鼓琅琊笔,戏为幽兰一写真。”“离奇作画偏爱我,谓是篆籀非丹青。”吴昌硕之诗句亦点明了这新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史树青 《收藏家》2003,(8):35-35
最近出版的赵经都著《石鼓文新解》(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6月),读后有几点收获: 一、该书纠正了鼓文“来嗣王始”的断句,王始为秦之称王开始,秦之称王在惠文王十四年,鼓文所记为惠文王太子赢荡(武王或称武烈王)在旧都雍城接受太子之嗣封是天子称王开始的时候,石鼓是他当时在雍都由傅师辅佐学文习武,留往雍都的纪念刻石。二、按石鼓残字及缺字,遵照内容、句例、声韵,补齐了十鼓全文,明确地注释了鼓文中的疑难字。作了注释和句解。  相似文献   

17.
《石鼓文新解》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鼓文新解》言“将十鼓全文补全、全文注译”,并考证了“石鼓制作年代、作者、书者和埋藏时间”。本文分析论证后指出该书存在如下问题:1、其对制作年代等的考证存在比附史实、证据不足、推测想象等嫌疑;2、其杂糅东坡伪本、宋拓善本校订、补缀石鼓的“填充题式”做法值得商榷,其《鼓文补全》的“学术成果”更有待检验;3、其“按纪事时间先后和轻重缓急”重新排定的“序次”仍需深入考证;4、其注释鼓文也存在“瑕疵”:“六书”术语的运用欠准确;解字释义往往于文献无据,似较主观随意等。因此,“序”文称《石鼓文新解》为“卓有成就的考古专著”、“研究成果较之以往各家,包括马叔平(衡)、郭沫若、唐立庵(兰)先生所著,有较大的突破”等,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8.
“法西斯”一词起源于古罗马.本义是“束棒”,指用皮带捆扎的一束棍杖,其中间常夹有一柄锋刃向外的斧头,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当时,罗马的每一个执政官都有12名侍卫官,侍卫官肩上扛着一束打人的棒,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头——这束棒就叫法西斯,象征着权力,也是用来处死犯人的一种刑具.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执政官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  相似文献   

19.
蜀中井盐     
历史上,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如青藏云贵楚湘的大部分地区都深受淡食之苦。盐用袋装着被揣在怀里,视之如宝。贵州人曾经用绳把块状的巴盐拴起,放入汤里,搅一搅,略有咸味,旋即提起。无论是“食肴之将”,还是“山川之财”,很长一个历史时期,盐,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品,既“资育群生”,也是中央王朝仅次于田赋的主要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0.
简述《石鼓》北宋三拓本的发现、流传及各翻印本的情况;评徐宝贵《石鼓三种北宋拓本外又一北宋拓本之发现》一之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