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心月 《环球人物》2013,(21):79-81
她一次次往返于内蒙和台湾,把愿望都写给草原前往香港机场迎接台湾诗人席慕蓉的路上,一位同行的她的女书迷告诉记者,她从16岁开始,就在憧憬与席慕蓉相见的画面,这次,她要和朋友们一起朗诵《一棵开花的树》迎接席慕蓉。记者感慨:"那一定很浪漫吧,用诗人自己的诗歌迎接她。"  相似文献   

2.
“请你写报道时引述我的英文,不要引述我的中文,我的中文水平只相当于一个8岁的孩子,完全代表不了我智力水平。”赵小兰再三让记者保证这一点。小妹赵安吉在一旁俏皮地冲赵小兰挤眼睛,“没错,你的英文确实比你的中文要聪明得多。”她调侃着比她年长29岁的大姐。  相似文献   

3.
一国际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和斯诺、史沫特莱一样,都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她曾六次访问中国,几乎每次都是在中国革命最紧要的关头来到中国。在她72岁那一年来中国后,她决定定居中国。1970年,她逝世后,被以最高荣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1946年6月,斯特朗  相似文献   

4.
股海里有间不尽的金。股海里有流不完的泪。她曾写下遗书,想永远逃离这浸满血泪的苦海,连同这整个世界,都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但是,她最终还是在这波涛汹涌的股海中获得了新生……“8年了。算起来,2900多个日夜,它是那么地漫长,但又象眨眼一样就在眼前。这8年,要叫我说,究竟爱它几分,恨它几分,真是一言难尽呵!”坐在记者面前股东代码为“139”的李玲,打开“钱龙”,敲打着键盘,随着屏幕上的K线图一年年地向前翻滚,她开始静静地陷入沉思,向记者倾吐着她8年来那饱含爱与恨的如烟往事……斗胆买“真空”淘得第一桶金那是令她心…  相似文献   

5.
美国女记者萨贝里被捕和被释的理由,都和她作为一个记者没有特别大的关系罗克萨娜·萨贝里把获释后的第一站选在维也纳,是因为奥地利驻德黑兰大使为她的事情费力不少,她得和家人一起"谢谢他。"  相似文献   

6.
段文华 《神州》2010,(2):42-45
提起张玉凤这个名字,我国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不陌生,而且对她总有一种神秘感。她是毛泽东晚年的机要秘书,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多年,直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我和张玉凤认识,要追溯到20年前。由于她的特殊身份,所以那时我费了许多周折才采访到她。后来得知,我是她走出红墙之后,采访过她的极少数记者之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年轻的电视制作人是成都市中铁二局一中初三的学生,她叫战媛媛。战媛媛今年才14岁,实际上,在她12岁的时候,就已独立拍摄制作了一部电视专题片《古堰风情》。第二年,她的第二部电视专题片也诞生了,今年她的第三部专题片正在筹拍。她很早就是电台、电视台的小记者、小编辑了,她12岁开始拍摄电视专题片,是一种激情的点燃,同时也是水到渠成。战媛媛是个优秀孩子,她不仅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名,在做电台、电视台的小编辑、小记者的同时,她还任班长、学校团支部书记、学校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以及  相似文献   

8.
申凤梅与她的学生 1982年春天,申凤梅到北京汇报演出。首都的一位记者连看了几场戏,发现申凤梅只演后半场,前半场都是由其他演员演的。《收姜维》是这样,《诸葛亮吊孝》是这样,新排的《明镜记》也是这样。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因为身体不好,申凤梅很爽快地回答:“不,我现在才50多岁,  相似文献   

9.
余春玲 《世界》2004,(10):76-76
80多岁的玛利亚是个孤寡老人。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她很有兴致地到临近一家麦当劳餐店用早餐。招待小姐看她岁数大.主动破例走出柜台,安排她坐在靠窗的位置,然后把她要的热咖啡和一个汉堡包端到她的桌上。一股可可香味扑鼻而来.玛利亚心动了,她端起咖啡。毕竟是上了年岁的人了,由于端得太急,她手抖动得厉害,热咖啡泼到她身上.转瞬间漫透薄裙.让她感到了疼痛。这时已经有侍者过来安慰她.问她是否要帮忙。  相似文献   

10.
她31岁,留一头干练的短发,思维敏捷,语速极快,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在记者面前侃侃而谈,对顺义区隐患自查自报系统的开展过程细节如数家珍,因为她是亲自参与并亲眼看着这个系统从无到有一步步建立起来的,如今该系统的成功应用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广。她是北京市顺义区安全监管局科技信息科科长汤媛媛。  相似文献   

11.
顺流 逆流     
毫无征兆地,她突然开始大哭。 听说来访者是记者,付绍香,重庆巫山县大昌镇将近70岁的农妇,一下子坐在地上.泪水伴着她含糊不清的普通话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12.
1那是在1943年初冬的昆明。那天一早,陈香梅到驻昆明的美军第十四航空队司令部采访。她年方19岁,是岭南大学文学系毕业的高材生,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的女记者。 虽说是新手,陈香梅已很快适应了采访生涯,习惯于跟其他报社记者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气氛。 本来,她完全可以依靠在中国驻美国旧金山领事馆当领事的父亲,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她却偏要自强自立,靠自己的本事闯天下。小姐不做,她要当记者。 她工作得非常刻苦,新闻报道自不待言,副刊还不时发表她的散文和随笔。细心的读者,偶尔还能在刊物上见到她写的一两首小诗。文章虽不起眼,陈香梅却…  相似文献   

13.
黄滢 《环球人物》2012,(27):78-79
麦琼方送了3万多件爱心衣物,资助了几十个孩子,照顾了10多位老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电信局宿舍区内,摆着6个两尺见方的大木箱子。箱子没有上锁,不时有人拎着几包衣服前来放入箱中,之后默默离开。门卫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这些衣服都是送给一位大姐的。这位大姐名叫麦琼方,30多年来,她靠着一根磨得油光发亮的扁担,为山区的困难群众送去了3万多件爱心衣物,此外还资助了几十个孩子读书,照顾了10多位老人。当记者见到麦琼方时,她却干脆地回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不要写我,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2015,(6)
<正>"一项大的成果,一定是一个团队(一起)才能完成。"在明晰记者的采访意图后,陈孝曙仿佛是打开了话匣子,也或许是对那段经历记忆深刻,一坐定,她便娓娓道来自己的工作经历。知道有记者到访,已经86岁高龄的陈孝曙,特意"打扮"了一番:银发妥帖地别在额后,碎花针织衫十分素净,金丝眼镜显得儒雅和善。她低调地坐在办公室的一角,慈眉善目的样子让你怎么也联想不到,她也曾是位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因克山病研究获得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的"施瓦  相似文献   

15.
《环球人物》2013,(28):10
在家上学□驻爱尔兰特约记者马逸尘记者的爱尔兰朋友莫妮卡一家有6个孩子,最大的26岁,最小的5岁。过去的20年里,孩子们一直在家里接受教育。现在,大孩子已经被一所大学录取,主修古典音乐。在爱尔兰,很多家长坚信,在家接受教育的孩子发展得更好。莫妮卡说:"我们不教孩子,只是帮助孩子,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在他们掌  相似文献   

16.
致信远方     
正1985年,我十三岁,作为内地西藏班的第一批学生,考到遥远的东北读书。层层高山,条条江河,隔开了我和阿妈啦。阿妈啦出生在旧西藏代理家庭,家境尚可,上过私塾,藏文基础还不错。1959年西藏和平解放,十三岁的她随大人改造下了农田,老老实实脸朝黄土背朝天,种得一片好田,织得一手细氆氇,酿得一坛醇香青稞酒,那些字早就生疏了。我去东北那年,她四十岁,重新拾起藏文,是为了给我写信。  相似文献   

17.
战争证人     
玛丽·卡尔文,56岁,美国人,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11年前在斯里兰卡采访时,她被炸伤,失去左眼,从此以独眼形象行走江湖她出现在北爱尔兰、车臣、科索沃、加沙、东帝汶、斯里兰卡、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了解她的同行都觉得,  相似文献   

18.
94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目前世界上最年长的国家元首,她的丈夫、99岁的菲利普亲王则是最年长的“第一先生”。当新冠疫情袭向英国时,很多人都很关心这对老夫妇是否平安。有人给了她建议3月3日,伊丽莎白在白金汉宫出席了一场授勋仪式。内行人立刻注意到,她在授勋时戴上了手套。报道王室新闻30多年的老记者杰布森说:“在我的印象中,女王陛下是第一次在授勋时戴手套。”  相似文献   

19.
对待孩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向他负责——高尔基安妮这段日子一直愁眉不展,她的婚姻出现了问题。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她和老公大可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又吵了起来,没想到大可竟然对她动起了手!她当时伤心得差点晕过去,整整哭了一夜。她想到了离婚,可一想到可爱的3岁儿子,她原本铁定下来的心就开始动摇了。离还是不离的念头一直在她的脑子里激烈争斗着,搅得她无法安宁,在又一个不眠之夜里,她将她的苦恼帖到了网上一个熟悉的论坛里,没想到第二天,她的帖子后面竟出现了几十个跟帖,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她到底离还是不离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0月,女儿和她的小表哥整整10岁。这年她爸爸正好40岁,同时她大姨也是40岁。这无意的巧合使四个人年龄加起来正好100岁,于是大家来了个创意,四人集体共庆“百岁”生日。“庆典”就定在生日最早的大姨生日这一天,8月31日。这天,正好是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每年开学前,她爸爸总是要和女儿进行一次促膝交谈,每次谈话后女儿的信心总是被爸爸鼓得足足的,总有“我又长大了,是个大人”的感觉。这一次开学前恰逢集体过生日,父亲的嘱咐就放在了生日宴会上。当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味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