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窑场之一。“越窑”一词,出现于唐代。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诗句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精美。“茶圣”陆羽也在其论茶专著《茶经》中称:“碗,越州上,……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唐代文人对当时的越窑非常推崇,“越  相似文献   

2.
涟溏 《南方文物》2008,(3):168-169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它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茶经》记云:“盘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岳州瓷皆青.青则盏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自。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茶经》对洪州窑的所在地以及瓷器之类型等均未提及。  相似文献   

3.
唐代陆羽以嗜茶著名,所著《茶经》一书阐述了茶的起源、品种和产地、焙制工艺、煮茶方法、生产工具和饮茶器皿等,在论述饮茶器皿时,对当时主要瓷窑所烧制的碗有如下评论:“盌,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宜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这段记载对洪州窑瓷器的评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在述及的唐代6座青瓷名窑中,洪州窑的碗  相似文献   

4.
黄友华 《收藏家》2007,(6):15-18
洪州窑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唐陆羽《茶经》记载:“蹦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茶经》对洪州窑的所在地以及瓷器之类型等均未提及。  相似文献   

5.
越窑花口盘     
越窑是我国著名瓷窑,主烧青瓷,始创于至今约二千年的东汉时期,历经三国、晋、南北朝到宋代结束。唐人陆羽《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交次,……越瓷类玉,……越瓷青而茶色绿”。可见越瓷在唐代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后世所青睐,叹服为”李唐越器人间无”。  相似文献   

6.
王波 《成都文物》2005,(1):30-35
唐代是我国制瓷业的一个发展高峰期,与此情况相对应的,就是当时和陶瓷生产有关的献材料,比前代大大增加。其中一些材料为陶瓷考古工作耳熟能详,如陆羽《茶经》中的“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以及李肇《国史补》中的“内邱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南卓《羯鼓录》所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等等。  相似文献   

7.
唐代邢窑     
谈我国陶瓷史者,一般以为宋朝有五大名窑,即定、汝、官、哥、钧,而以定窑居首。定窑的前身是唐代邢窑。唐人陆羽(733—804年)《茶经》论当时烧造茶碗地区有七:邢州、越州、鼎州、婺州、岳州、寿州、洪州,而以邢窑、越窑最佳。虽然邢窑釉色类银、类雪,瓷白而茶色丹,作为茶具而次于越,但两者质量之美,不相上下,所以诗人皮日休《茶瓯诗》说:“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园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苹沫香沾齿。”(《全唐诗》卷六一一)段安节《乐府杂录》  相似文献   

8.
赏读洪州窑     
张文江 《收藏家》2008,(3):53-58
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的洪州窑,最早见载于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于广德二年(764年)著的《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陆羽寥寥数语,将当时闻名干世的洪州窑打人冷宫,洪州窑从此披上一层神秘面纱,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南方青瓷的重要生产基地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9.
湖南的岳州窑、江西的洪州和浙江的越州窑是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到的主要青瓷名窑,即所谓"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上(或作"次"),寿州次,洪州次"。以上岳州窑、洪州窑和越州窑虽然属唐代名窑,但根据考古调查和发掘所知,这些青瓷窑的上限年代可以早至东汉。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将上述三处汉唐时期的古窑址分别概称岳州、洪州和越州窑。通过上述窑址出士的窑具,可以窥见我国汉唐时期密具的主要特征。为什么对汉唐时期的古窑具要进行进一步研究呢,因为各种窑具的出现和改进,不仅关系到窑口产品的质地和产量的提高,而且对…  相似文献   

10.
一、前 言 浙江省在唐代以前以绍兴,上虞等地为中心的越窑,已烧制青瓷,但受到众人称誉,烧制质量极高的青瓷制品,则是中唐以后的事了。顾况在《茶赋》中称青瓷为“越泥似玉之瓯”。另外,有关越窑青瓷的最著名的记述,即在《茶经》中陆羽认为“瓷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其次,从8世纪中期到9世纪末的很多诗文中,越窑青瓷都得到了赞赏。不久,质地优良的越窑青瓷,就以“秘色青瓷”称谓。  相似文献   

11.
从浙江省武义县墓葬出土物谈婺州窑早期青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81,(2)
关于婺州窑,文献中曾有一些记载。唐人陆羽在《茶经》中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清代的蓝浦在《景德镇陶录》里也谈到"婺窑,亦唐时婺州所烧者,今之金华府是……"等等,所以在陶瓷界,长期以来都认为婺州窑创始于唐,它的产品比越州窑、鼎州窑的差一些,而比岳州、寿州、洪州所烧的要好。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金华地区的东阳、金华、江山等县,陆续发现了一批唐宋时期的婺州窑遗址,对婺州窑有了一些了解。近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概况洪州窑遗址主要坐落在今天南昌(古洪州)南30公里的丰城境内。纵横20余公里窑址连绵,延烧时间从东汉至晚唐五代历经800余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中一个著名子窑口位于抚州红旗桥镇的宜黄河岸边。目前,考古学家已在10多个省市发现过洪州窑青瓷遗存,出土了许多洪州窑青瓷精美之器,足以证实当时洪州窑青瓷生产盛况空前。陆羽《茶经》中指出:"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  相似文献   

13.
傅博 《收藏家》2013,(10):3-8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器具须知》中说:“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斯语是也……惟是宜碗者碗,宜盘则盘,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若板板于十碗八盘之说,使嫌笨俗。大抵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铜,煨煮宜砂罐。”可见美食与美器密不可分的关系。唯有美器的衬托,才能真正达到秀色可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岳州瓷因唐代陆羽的《茶经》而著名,但他眼中的岳州瓷与考古发现的岳州窑是不同的概念。陆羽对岳州瓷的评价主要基于质地和颜色两个标准,我们可根据这两方面特征来对照考古学上的岳州窑的产品。岳州窑是一个从东汉延续至晚唐、烧造规模逐渐扩大的民间窑场,包括湘阴窑和长沙窑两个前后相继的烧制阶段,大致可以8世纪中期的安史之乱为界。湘阴窑阶段以丧葬类明器和无彩青瓷为主,部分无彩青瓷中的精品在长江流域及中原北方高等级墓葬中常有发现,这类精品青瓷一直延续到长沙窑阶段,陆羽所见岳州瓷可能正是这部分无彩的精品青瓷。8世纪中期以后的长沙窑阶段在烧瓷工艺和装饰上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以生产高温釉上彩日用青瓷为主,装饰风格上出现了浓郁的西亚和中亚风格。岳州窑产品一直沿水路向外输出,范围由两湖地区逐渐扩大至整个长江沿岸、中原、华北、岭南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成为唐代最重要的民间贸易瓷窑。  相似文献   

15.
瓯窑是指分布于温州瓯江流域的青瓷窑址,也指古代瓯窑生产的青瓷瓷器,因瓯江和温州的简称"瓯"而得名。瓯窑创烧于东汉中晚期,是浙江乃至中国最早的青瓷窑口之一,是越窑系中一个有着鲜明地方特色的青瓷窑口,目前已知的古窑址就有200多处。古代瓯窑的窑火从东汉经三国吴、西晋、六朝一直连续燃烧到唐宋时期,薪火相传越千年,随着瓯江上游龙泉青瓷和相邻闽北黑釉建盏的异军突起而渐趋衰落。瓯窑之瓯,不但是地域学概念,而且也是我国古窑中唯一的器物学概念,即瓯器,其中包括饮茶之器(茶瓯)和饮酒之器(酒瓯)。唐宋时期的"茶瓯"曾在浙南闽北大放异彩,并与中国的茶文化和唐诗宋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上虞县在杭州东偏南一百公里,介于绍兴和余姚两县之间,这三县唐代同属越州,历史上都有过制瓷业的繁荣时期。但从来人们只知余姚盛产青瓷,世称"越器",而与之紧邻的上虞县在当时的瓷业情况,却一向无闻。1955年南京赵士冈出土了一件题"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作"瓷虎子以后,启示我们有在上  相似文献   

17.
通常所说的越窑泛指东汉至宋一脉相承的青瓷体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今浙江上虞、余姚、绍兴、宁波等地,这里原系古越族人居住地,东周时为越国政治中心,唐时称越州,越窑因此得名。唐代中期,余姚县上林湖窑产品因质地超众被朝廷录为贡瓷,并置官监烧。此后,品质愈发晶莹的越窑备受文人雅士推崇,有“类玉”,“类冰”及“千峰翠色”的赞誉。晚唐起,越瓷中的贡品又得了一个千古绝唱的“秘色瓷”称谓。越窑品种十分丰富,有碗、壶、瓶、罐、盒、罂和雕塑等。同类器皿又有多种制式。以碗为倒,分圆口、花口。圆口碗以斜壁  相似文献   

18.
洪州器首先见之于唐陆羽"茶经"。陆羽品评当时瓷器,把洪州器列于第六,在岳州、寿州器之间。它的缺点是"色褐,令茶色黑"。自从茶经有这么一段记载,后来一般陶书就据此而衍出一个洪州窑的名称来,把烧造的地点注明在南昌;因为望文生义,南昌原来是洪州治。  相似文献   

19.
寿州瓷是我国唐代著名瓷器品类。唐人陆羽在《茶经》中,将寿州窑列为当时名窑第五位,并指出“寿州瓷黄”。寿州窑常见器物有碗、盏、杯、枕等,注壶较少见。这里介绍的黄釉席纹瓷注壶是1976年4月在东平县老湖镇烟墩村征集到的。当时村民在距村前200米的高台上整地时发现一座古墓,当镇文化干部得知讯息赶到时,墓已被破坏,只出土1件唐代黄釉席纹瓷注壶,由村委干部交到县文物管理所收藏。1994年全省文物藏品定级时,此器被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相似文献   

20.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捉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茶从原始森林吸云饮露的草本,成为消渴提神、缓解去乏的仙药,叉“煮作羹饮”(《尔雅》),成为菜蔬、羹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