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濬縣大侄山元天寧寺原有碑一通。額書“大元帝師法旨之碑”,漢字正書。上截八思巴字音寫蒙語,下截漢字白話譯文。碑陰刊大任山天寧萬壽禪師宗派之圖,漢字正書。清嘉慶時,濬縣知縣熊象階纂《濬縣金石錄》,收錄漢譯法旨及碑陰漢字殘文,未收八思巴字“國書”。其時此碑尚存,但碑文已有磨泐,碑陰尤甚。法人沙畹(Ed·Chavannes)曾據熊錄將碑陽法旨漢字碑文刊入  相似文献   

2.
元代竹温台碑全名“大元敕赐枚中顺大夫诸色人匠都总管府达鲁花赤竹君之碑”。刻于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年),该碑于民国10年(1921年)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南7公里的乌兰板村,原碑已佚,碑文抄件及有关情况记录在《翁牛特旗志》中。据《翁牛特旗志》载,竹温台碑用大理石雕刻,高4.67、宽1.51,厚0.27米,碑文共27行,行70字,正书,近2000字。碑额为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新近重新发现的开元三年《唐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残石予以拼合释读,并利用拓本对已破碎的开元七年《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作出释文。这两件碑刻对判断修定寺塔的建造年代及修定寺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东长清大灵岩寺大元国师法旨碑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尧 《文物》1981,(11)
山东长清大灵岩寺是一座有名的佛教古刹,号称天下四绝之一。寺内千佛殿前壁前有一通元代汉藏文对照的刻石,题名《大元国师法旨碑》,上半为藏文,横书,自左向右,一十二列,为无头字体(dbumed);下半为汉字,正书,自右向左,上下  相似文献   

5.
畿辅续志金石目(四)肖新棋辑元蔚萝首山无碍清净禅师塔铭八面刻僧善湛正书乙亥岁三月二十九日(考为蒙古太祖之十年)蔚州南二十五里大炭石石佛寺庆寿寺西堂海云禅师碑王万庆撰正书赐慈济院碑记沙门从撰正书额篆书岁在玄默徐孟贩生明后二日(按碑文云崇庆元年赐额壬辰为...  相似文献   

6.
此碑于1954年10月,出土于长安东乡郭家滩(现划归西安市区),今存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碑额高、宽0.8、碑身高1.64、中宽0.84米。碑额三行,行四字,篆书曰:"大唐内给事上柱国李君之碑。"文共三十三行,行五十八字,正书。兹录如下:大唐故上柱国内给事李君之碑,(空三字)会昌寺释善威制文,(空二字)河东闻喜裴守真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微山县文化馆收藏一块隋开皇六年(586年)《仲思那等造桥碑》(见图)。此碑原在马坡乡石里村,1980 年迁至县文化馆。碑残高126、宽74、厚13.5厘米,碑石略(?)棕黄色。碑的上部断去一截,右上角残缺,左下角断开。据邹县旧志载,碑上原有佛像二层。1973年3月,县文物工作者曾去石里村抄录碑文,当时碑头已断残,每行约缺两、三字,  相似文献   

8.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巡碑》,全称《皇帝南巡之颂》碑,是为纪念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而立。该碑原存于山西省灵丘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河阶台地上(图一、二),台地东、南、西三面环绕唐河水,北面与山地相接,由山顶俯视,台地平面南北向呈楔形,北宽南窄。台地隔唐河以南为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当地人称“笔架山”;台地隔唐河以西,即北魏著名的“灵丘道”(现在是一条省级公路),当年北魏皇帝由平城南巡山东诸州,就必经此  相似文献   

9.
本刊去年第十二期七十四页报导"隆尧县发现唐魏时代石碑"一则,谓隆尧城西三里隆内公路北有魏碑一块,俗名杨修碑,额题"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其碑主姓名及确实年代须待考证,想是近年此碑剥蚀不清的原故。就所知这是很有名的北魏石刻之一。没有撰书人姓名,碑文二十五行,行四十四字,后三行载先世官职,字渐细小。额亦正书,共十八字。其碑主姓名,据拓本第一行道"君讳翚字友敦……"等字看来,应是"杨翚",俗名杨修碑,殆是音讹。大约在清朝光绪年间始有人拓售,  相似文献   

10.
元泰定四年(1327)日本僧人邵元来我国后所撰碑文、塔铭,据《寰宇访碑录》所载计有四石,即:少林寺《息庵禅师碑》(图版贰)、灵岩寺《让公禅师道行碑》(图一)、《贡副寺长生供记》和《新撚玉佛殿记》。此四石之前二石原书分别注明存于河南登封和山东长清,而后二石系据浙江鄞县范氏拓本,没有指明原石所藏的确切地点。《攟古录》却指明"《贡副寺长生供记》比丘邵元撰,正书后至元五年正月河南登封,""《新撚玉佛殿记》后至元五年五月三日河南登封。"同时,此书还有"少林寺贡副寺  相似文献   

11.
《临淮王像碑》通高444、宽160、厚19厘米。青石质,原碑座已佚,现有碑座为后配(图一)。碑首作半圆形,高129厘米,以高浮雕技法刻两条俯首盘旋的巨龙,中题阳文篆书“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3行12字(图二、三),字径17厘米,中有界格,题额两侧各有一小佛像。碑的正文为隶书,29行,满行58字,原文共1635字。现存1500字(图四、五)。碑阴刻“龙兴之寺”四个大字,字径67厘米,正书,原系唐代李邕书青州龙兴寺寺额,金皇  相似文献   

12.
永清县龙花寺刻经碑龙花寺刻经碑在霸州信安龙泉寺。原嵌于龙泉寺正殿墙内,著录于清乾降四十四年章学诚主修的《永清县志》,因无纪年,《县志》“以官衔推之,当是唐碑。”碑仅存碑额和上截碑身,额高55厘米,宽72厘米;碑身仅剩22厘米,与额同宽。碑首雕四螭下垂...  相似文献   

13.
东汉“校官之碑”和元代“释文碑”在溧水的流传经过吴大林南宋绍兴中,溧水尉喻仲远(字居中)在固城湖滨发现了一块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所刻的“校官之碑”(简称“校官碑”)。当时高淳尚未建县,固城湖一带属溧水县,所以喻县尉派民扶将校官碑连同碑座一起运至...  相似文献   

14.
1995年5月17日,宋刻《颜氏干禄碑》(又称《干禄字书》、《干禄碑》)在三台文庙(今三台师范学校)内出土。其碑长方形,截角。高245cm,宽近120cm,厚33cm。其规格大小,与《金石革编》略有出入。这与三台文管所馆藏拓片相符。碑四面皆有刊刻。正面、背面,刻《干禄字书》及“原叙”和“勾跋”。侧面刻“吴跋”等。以上情形也与三台文管所馆藏拓片相符。正面,额镌“颜氏干禄字书”六字,横排,篆书,字大8×6cm。碑身分五层刊刻,纵排,每层35行(《金石革编》记为33行),满行9字,正书,字大3×2cm(夹注小楷字大1.2×1cm)。第五层…  相似文献   

15.
1986年8月,淳化县文化馆在考古调查中,于本县固贤乡谈村发现隋代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四面线雕石造像碑一通,随后收藏县文化馆。石造像碑正视呈梯形,上端两角弧形,底下有石榫。碑高83、上宽46、下宽55、厚18厘米。石面用双界格线隔为上下两部分,上截又用双界格线隔为左、中、右三区,中间线雕花兰,左右线雕面向中间的蹲狮。下  相似文献   

16.
《东方朔画賛碑》,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原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行三十字。碑文及碑阴记均为大字正书。阳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賛碑",阴额隶书"有汉东方先生画賛碑阴之记"。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宋拓一本,装潢成册,计二十五开半。每半开纵30.6、横20.7厘米,三行,行四字。賛文"洁其道而秽其迹"以下四十八字及碑阴记均缺。此本与《文选》互校,"弃世登仙","神友造化",《文选》作"弃俗登仙","神交造化",字异义同。"世"字凡七见,  相似文献   

17.
隋龙藏寺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隋龙藏寺碑是开皇六年王孝儒为劝造龙藏寺所立。据沈涛《常山贞石志》记载:"碑高六尺三寸五分,广二尺七寸七分,三十行,行五十字,额题‘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十五字,有碑阴及左侧,并正书‘开皇六年十二月五日立’,今在正定府城隆  相似文献   

18.
北魏《一千人为孝文帝造九级一躯》碑,1918年被《河朔访古新录》的作者顾(亠爕)光在河南汲县周湾村田间发现,并收录该书和《河朔新碑目》。碑在“文革”中被砸碎而荡然无存。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藏有1921年后拓本。高1.98,宽0.89米。首为弧形,下刻一龛,龛下刻阴文篆书“上为孝文皇帝造九级一躯。”碑文正书28行,行34字有界格。刻于北魏正始元年(504年)正月七日。碑文下端刻隋开皇五年(585年)游妙所刊的移碑记,正书28行,行9字。碑阴题名24列,能辨认的仅存10列,均为杨姓。因为该碑被发现时,它的下半部久埋地下,所以碑的上半部份多损泐,下半部份较清晰。《河朔访古新录》称为《比丘法稚与宗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十五日,西安化工设计公司在基建施工中,出土了一通“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碑”,于当日由陕西省博物馆收藏。此碑出土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现将碑石的有关情况简介如下。碑石埋藏于距地表约三米深处。出土地位于太乙路北段,北距西安城垣东南角约480米。碑为横式,长124厘米,宽60厘米,厚18厘米,青石质。碑面刻字,碑侧及碑阴粗糙不平。令孤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四  相似文献   

20.
清代叶昌炽《语石》卷三“宋碑难得”一则云:“宋元声价自不敌唐碑之重,然得唐碑易,得宋碑难,元碑抑又难矣。”原因是重汉唐而轻宋元。近代金石考古工作者,对金、元以至明、清碑刻,重视了记录、收集和研究。收获显著,巩义市元代三碑,正是在今天引起重视的。巩义市元代三碑(图一、二、三)原在城关黄冶村南陵上张氏祖茔,墓冢早无,仅留三碑并立。七十年代,迁巩县文物保管所院内。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