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安发现铜器七件,曾在本刊1954年第7期128页报导,现在再将照片发表出来,以供考古工作者研究。(图见本期封页)铜器出土地点在太山南麓太安城西南里许的东更道村南,北和东面都为窑场,西临津浦铁路,铜器最初是窑场工人发现的。这—带土质细腻干燥,地势较高,所以器物保存完好。器坑南北呈长方形,东西排列井然有序,每件间隔3、4米,深距现在地表3.9米。铁盘居  相似文献   

2.
王启鹏  吴梅 《四川文物》2005,(2):i002-i004
1995年8月29日,中江县西山乡龙华村发现一处宋元时期窖藏。窖藏文物有瓷器、陶器、铁器和铜器。以瓷器为主,颇具特色,分属于磁峰窑、龙泉窑、广元窑和景德镇,不乏精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科技分析。结果表明,北窑墓地出土西周铜器的锡料用量与殷墟二期铜器相当,其锡料来源充足,暗示西周早期,周贵族能够控制和使用稳定的锡料矿源;铅同位素比值基本上都属于普通铅的范畴,其与部分殷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重叠在一起,表明北窑墓地铜器与部分殷墟铜器的制作使用了相同矿料,说明商代晚期殷人开发利用的部分矿料到了西周早期开始大规模开采使用。研究还表明,西周时期金属矿料流通是普遍的、常态化的社会行为,是当时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物流实体。  相似文献   

4.
洛阳北窑M120墓主人的身份及相关问题陈新献本1971年,洛阳博物馆在洛阳北窑西周铸铜遗址作坊区内西侧发掘一座西周初期的墓葬①,编号为120,墓内出土铜器内铭文多有“登乍尊彝”的字样,故名“登墓”。该墓出土铜器具有殷商铜器的特征。弄清这座墓主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5.
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9月,在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发现一处南宋窖藏,出土瓷器985件,还有少量铜器和石器。据初步研究,出土瓷器中以浙江龙泉窑青瓷和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为大宗,另有北方著名的定窑白瓷以及当地彭县磁峰窑的白瓷。此外,还有少量江西吉州窑与陕西耀州窑产品。这是我国陶瓷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本期发表了这批瓷器窖藏的清理简报,相信会对我国的陶瓷史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茂陵“阳信家”铜器所有者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信家"铜器出土于汉武帝茂陵东边一号无名冢之南的一号从葬坑。从报告所示的位置图看,一号无名冢应是茂陵的一座陪葬墓,一号从葬坑可能是这座陪葬墓的随葬坑。这批"阳信家"铜器,是继1962年汉长安城西南郊今三桥高窑村发现的"上林"铜器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注意。编写报告的同志推定这批铜器属于武帝之姊阳信长公主家之物,其说可从。但报告过于简略,论证似欠充分,所以想写一点补充,希望有助于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家堡在泾阳县城西北六十里冶谷河西岸的塬头上。1971年10月25日,该村群众打窑时发现铜器11件,将其中完整的9件送交县文化馆。我们派人到现场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1985年7月,青阳县庙前乡十字村窑场附近,农民取土时发现一批春秋时期青铜器。出土地点位于青阳县城至九华山公路边,南距九华山麓6公里,北距庙前镇1.5公里。经多次调查,发现窑场附近分布有20余座土墩墓。1979年曾在一座墓内出土12件两周晚期青铜器(《安徽文博》1983年第3期)。这次出土地点原为一高大封土堆,已因窑场取土而削平。铜器出土时距表土0.3  相似文献   

9.
山西洪赵县永凝东堡出土的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三年永凝东堡群众在打窑时发现了许多铜器,山西文管会曾前往勘查,并收集了二十余件陶鬲,一百二十七件铜车马饰,八件铜鼎及兵器,另外还有彩陶片、骨贝等;其中有一件白陶罐与以前安阳出土的相似。同年七月又做了试掘,获得石器、骨器多种,尤其彩陶片更丰富,还发现了殷周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60,(10)
陕西省乾县凤翔发现古铜器陕西省渭河一带农民在取土中常发现古代文物.如1959年2月在乾县周城府东倪家窑一带,便发现有鼎、壶、盉、镜、带钩、钱币等十余件.其中鼎一件,高23、口径16、厚0.2厘米、素面.(图3).壶一件,高39、口径3、最大腹径20.5、厚0.2厘米,圈足(图2).盉一件,高12,最大腹径14、厚0.15厘米,盖饰有四叶纹.柄把、嘴及三足均作兽面状(图1).这些铜器是在距地面1-3米深发现的,从器形及纹  相似文献   

11.
朱华东 《文物》2022,(7):79-82+97
<正>1993年,安徽省滁州市章广镇常山村出土一组铜器,现收藏于滁州市博物馆。这组铜器共7件,包括鼎1件、鬲2件、甗1件、缶1件、剑1件、削1件。该组铜器系偶然发现,出土现场被破坏,埋藏情况不详,但可确定为同一地点出土。这是江淮东部地区首次发现春秋时期成组铜器,该组铜器风格多样,较为少见。除鼎、鬲各1件著录于《安徽江淮地区商周青铜器》[1]外,其余诸器尚未刊布,现一并介绍并略作分析。鼎1件(滁州0276)。  相似文献   

12.
(弓魚)国墓地发现以来,虽有不少关于国铜器的研究,但没有形成持续性研究,除过学术习惯的原因之外,也与之前主要集中讨论中原化的铜器有关。本文重新检视(弓魚)国本土风格的铜器,如儿组铜器,以及更为普通的铜器,以期能够发现国铜器中的本位文化,并以此深入讨论与商、周产生文化交流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3.
临海市沿江镇麻车村发现一座古墓,出土文物十余件(套),种类包括瓷器、铜器及铁器等。通过对出土器物的考察,作者认为该墓年代为孙吴中晚期(238-280)。墓内所出青瓷器质量较高,属同时期青瓷制品中的精品。从地区瓷器生产情况及青瓷器特征两方面来看,这批青瓷应为本地溪口窑烧制。  相似文献   

14.
<正>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大量铜器,种类包括兵器、工具、容器以及无法确知用途的铜器、铜块、铜片等,还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一批与冶铸有关的遗迹,获得大量冶铸遗物,包括陶范、石范、熔炉碎片、铜渣、铜矿石、木炭、小件铜器。经过学者们多年的努力,对二里头铜器的制作技术和生产的研究已经取得许多重要成果,但是,仍旧存在许多难题,比如矿料来源、冶炼技  相似文献   

15.
靳健 《江汉考古》2024,(1):82-86+128
九连墩2号楚墓发现的一组晋式铜器,有学者认为其产地在晋地或中国北方黄土地区。笔者通过分析这一组铜器的形制、纹饰风格、制作技术特点,认为这一组铜器的工艺特点和细节处理与楚系铜器相近,而与典型的晋系铜器有较大差别,其应当是掌握楚系铜器制作技术的工匠模仿晋系铜器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明代后期瓷塑工艺具有杰出的艺术成就,当时福建德化窑、江西景德窑都有出色的作品。这些瓷器塑像具有各种不同的精神形象和表现手法:有单纯简括的、也有精雕细琢的,互有优长。德化窑传说以嘉靖万历年间瓷工何朝宗所制瓷塑最好,传世德化窑瓷像的座垫往往用海水作为装饰,以及其他仿铜器作风的器皿,这与万历景德窑的某些作品相类似,但其表现手法,各有特点。德化窑系白釉,瑩润如玉,素静淡雅。景德窑多用色釉衬托,神采奕  相似文献   

17.
曹斌  王晓妮 《文物》2020,(2):76-82+90
<正>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中北部,自1896年在归城东南鲁家沟发现一批西周早期铜器以来[1],不断有周代铜器发现和出土。这些铜器除少部分是经科学发掘出土外,相当一部分为破土所得。其中,1982年秋蓬莱黄家发现顾龙纹甗1件,1983年黄县乡城公社大王家(今龙口市徐福街道大王村)发现弦纹鼎1件(以上两件于2014年入藏),1994年烟台市芝罘区焕新路烟台二中建筑工地出土己爵1件(当年入藏)。另外,1958年10月烟台市博物馆征集双龙纹甗和窃曲纹各1件。现将这5件周代铜器介绍  相似文献   

18.
河南潢川县发现黄国和蔡国铜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潢川县陆续发现了几批春秋战国之际的铜器。其中有上油岗公社老李店磨盘山出土的黄国铜器,隆古公社高稻场出土的蔡国铜器和彭店公社刘寨出土的潘国铜器(图一)。潘国铜器已在《文物》1979年第9期作了介绍。现将黄国铜器和蔡国铜器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汉代铜器铭文中的编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铜器铭文中有不少附记编号。其编号方式有七种。就编号的性质而言,有些是制作时所编的造器号,而更多的是管理与使用时所编的用器号。西汉前期的铜器铭文中附记编号者很少,编号方式也很简单;西汉中期后有编号的铜器数量多,编号方式多种多样。与战国铜铭对照可以发现,战国时期铜铭中的编号罕见,方式也简单,而且战国铜铭中只有使用号而无造器号。这说明战国铜器制作规模小,往往是单个生产;而汉代铜器制作规模大,一般是批量生产。编号的不同,反映出铜器制作规模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殷商后期较早阶段的铜器铭文都很简短,仅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标明器主的族氏或祭祀的对象;较晚阶段出现记事性内容,字数有长到四十多字的,如小子(?)卣。传世与出土的具有长铭的商代铜器不多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要的商代长铭铜器流落海外。近年在我国考古工作中商代长铭铜器偶有发现,如安阳殷墟出土的戍嗣子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的毓祖丁卣、(耳口)簋、小臣缶方鼎,也是商代长铭铜器。这三件铜器的器形、花纹特征与商末帝乙、帝辛时代的青铜器一致。三器的铭文均见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