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萝北县太平沟乡太平沟南侧临江处,至今还保存着一块珍贵的抗日刻石(见图一)。刻石位于黑龙江右岸的漫滩上。石料为巨砾,当地人称之为“卧牛石”。刻石呈不规则形,长、宽各约155厘米,厚约30~70厘米。字刻在较平整的正视面上,连落款在内,共计3行,右起第一行为“此石可烂”;第二行为“倭匪之仇不可忘”;第三行为落款,偏下,为“九一八”(见图二)。字迹较深,苍劲有力。据当地人讲,刻石直置于漫滩  相似文献   

2.
正定发现明代修城刻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定发现明代修城刻石刘友恒1979年3月,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自正定南关村一农民家征集到一方明万历四年(1576年)"直隶真定府为查修城垣以御保障事"刻石。据该农民讲,此石原砌于南城墙上。刻石为青石质,长52、宽37、厚19厘米。石正面四周刻卷草花纹,内...  相似文献   

3.
董珊 《文物》2019,(10)
<正>2010年1月,在西安市阎良区石川河道内发现一件秦铭刻石,最近已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孙伟刚撰文发表,并有很好的讨论[1]。笔者读后有些新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据介绍,这件刻石近于长方体,其长边尺寸为211厘米,另外两短边分别为69、60~62厘米。从这些数据看,刻石截面与长边的比例小于1∶3,可以称其为石条。石条底部及两侧有刻铭(图一),今隶写如下:纳右中部。工讙。石堂再施木卅(三十)六。袤九尺,广二尺九寸,后(厚)二尺  相似文献   

4.
1984年春,在怀安县西湾堡乡西沙滩村出土辽代刻石一方,现藏怀安县物保护管理所。刻石刊于辽统和四年(986年),青石质,制作粗糙,左边残缺。长45、宽44、厚5厘米。刻石表面磨光,边缘四周有阴刻双线,字为阴刻楷书,残存13行,满行15至17字,部分字损坏(见附录、拓片)。  相似文献   

5.
<正>古莲池高芬轩北壁正中,嵌有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御书“龙飞”二字刻石一方,刻石长114厘米,宽60厘米,上钤“康熙御笔之宝”篆文方玺。“龙飞”二字字径约50厘米,魄力雄浑,神韵脱俗。这两个擘窠大字不仅得到内行们的很高评价,而且也受到普通游客的赞赏,“龙飞”刻石前,经常吸引不少游客留步观赏,可以说,在莲池众多的碑石中,“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四年冬,我们在旬阳县关口乡江北村“禹穴”外的石壁上,发现了唐黄土摩崖刻石。刻石位于风景秀丽的汉江北岸古道旁边。倚东面西,距地约30厘米,广207厘米,高约129厘米,楷书五十四行,行间有细线相隔。行约三十字,字径约3厘米。因刻于不耐风蚀的页岩之上,下半已剥落殆尽,上半也多有漫漶,能辨认出的,仅三百五十余字。其中前三行和倒数第三、四、五行全部磨泐,中间断文极多,甚难成读(图一),  相似文献   

7.
《棉花图》及其科学思想陈美健1954年,河北省博物馆从保定市半亩园街两江会馆接收了十二块图文并茂的刻石。其中十一块各长118.5厘米,宽73.5厘米,厚14.2厘米,其余一块长98厘米,宽41.5厘米,厚13.5厘米。石材为质地优良的端石,图为阴文线...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月21日,贵阳当地的文史工作者在贵阳乌当区竹林村蔡家寨发现了一块唐树义墓残碑,经考,其即为《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中所收的《唐树义死事碑》。《汇编》中所收拓片原高94厘米、宽91厘米,系清咸丰五年(1855)刻石,西南大儒郑珍隶书,唐树义之子唐炯撰文。据唐炯《成山庐稿》,可知拓片内容与其《先  相似文献   

9.
刁统菊 《民俗研究》2004,(1):146-152
甘泉寺,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境内,属凤凰村,因寺中有泉而得名。寺内山石或隐或露,宛如数条石龙出没其间,故早称龙窝寺。大雄宝殿西,有一殿堂略小,即窑神殿,殿内塑窑神立像,殿前为一碑林,左前方有《创建窑神庙记》碑杂陈其间。据说原有碑碣两块。现存一块即我们所看到的,为嘉庆六年建窑神庙时立,碑南向,高近三米,宽约一米半,上部系雕龙刻“皇清”字样,碑型甚为壮观。雕龙碑帽高105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碑身高236厘米,宽95厘米,厚34厘米;座高26厘米,宽140厘米,厚90厘米。正反两面都有文字,为嘉庆六年六月刻石。  相似文献   

10.
1975年,禹县无梁乡周垌村农民在挖土时发现北宋刻石一件。刻石内容为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阳翟县为保护白马寺(现在周垌村)的寺产颁发的公据。刻石高32、宽35、厚13厘米,青石质,左上方刻有"官"字,在"祥符二年二月日"处刻有篆体阳翟县印(见图)。现收藏于县文管会。阳翟县,秦置,明洪武元年(1368年)并入钧州,万历三年(1575年)改钧州为禹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迄今仍之。公据明确规定了寺院四至和土地、树木等归属权,对研究宋代官方文书有一定价  相似文献   

11.
连云港市西汉界域刻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连岛位于连云港市东北海中,与连云港港口隔海相望,相距约2公里.因该岛系东西相连的两岛组成,故名.所发现的西汉界域刻石位于此岛最东端羊窝头峰北坡(图一),灯塔山两侧临海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9°29′18″,北纬34°45′.刻石面海而立,距海平而平均潮位高约8米.由于刻石处于岛上最偏僻处,加之地势险要,人迹罕至,故久无人知.直至1987年连云港市文管会办公室人员在连云区开展文物普查时,连岛乡文化站站长杨光凡同志报告,始知此刻.据杨同志介绍,刻石1984年发现时已裂为二石,且不在一处.左侧一石即在今处;右上侧一石,原在右上方高约4米处的一块向左倾斜的岩石上.现二石中间尚有4厘米左右自然断裂隙缝.透过隙缝,岩石断面十分清晰,二石石质相同(花岗片麻岩),刻字风格一致.据此,可认为二石原为一石,后裂为二.左侧一石先行滑落,右侧刻石乃近年来滑落至此.(图二)  相似文献   

12.
<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相似文献   

13.
1984年冬,四川西昌市西郊钟官坡村的一户农民在改建旧房时,发现早年砌在墙基里的一方刻石残件(图一),是一件大理时期的遗物。刻石残件用当地红色砂石雕制,作圆头碑形状,两面刻写文字(图二、三),下部残缺。残高30、宽26、厚5厘米。正面上部中间雕有高约10、宽约6厘米的小龛,龛内浮雕一尊趺坐的佛像。小龛两侧阴刻朱雀图案,下面有阴刻直书的汉字六行,均缺下部,存三十九字。文为:  相似文献   

14.
《送李誴移守保塞诗碑》今存保定市古莲池北碑廊,碑纵90厘米,横125厘米。元四年(公元1089年),客省副使李誴自京城开封移守保州(今河北保定市),蔡京等赋诗为其送行,诗或五言或七言,多为律诗。李到保州后,遂把诸人诗作刻石留念。此碑落款为“元四年九月十一日,客省副使、权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绛县尧寓村之所以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是由于在这里发现了我国最早的帝尧史迹刻石。首先发现的是大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的古碑。此碑为浅褐色沙石质,半圆顶。碑身高92厘米,宽47厘米,碑阳斜阴刻“唐尧寓处”四个隶体字,字径16厘米。上款竖刻:大晋永和二年孟春创立。下款补刻:大清康熙五十四年重刊。碑阴四周文字风化漫漶不清,中心留有大字痕迹。此碑为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帝尧史迹的重要刻石,原藏于村中元代时建的三官庙中。距此碑不远处,还发现有《重修寨记》残碑一通,碑序中写“口邑殊为伏羲”,“绛邑南古帝尧寓处”,“耕田凿井时作帝,唐尧遗风为此庄”,.“大明崇祯六年(1633年)”。该碑早于康熙五十四年重刻之“唐尧寓处”碑83年。  相似文献   

16.
正刘平国摩崖刻石刘平国摩崖刻石,原题汉永寿四年(158年),此时汉桓帝已改元为延熹元年(158年),由于刻石地处偏远,仍沿用永寿年号。该摩崖刻石别名很多,诸如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刻石摩崖(《善本碑帖录》)、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校碑随笔》),一般简称为刘平国碑、刘平国颂、刘平国刻石、刘平国摩崖等等。由于各家对碑文理解不同,释文各异,故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长清县文化馆旧藏北宋苏轼撰书的《(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并引》刻石一方。石长宽各61、厚12.5厘米。楷书,二十二行,满行二十五字,共四百七十九字。塔铭于"元祐二年八月甲辰"之后另镌"宣和三年十月日住持真严大师文海立石"楷书一行,笔意不似苏书。此石刻工拙劣,字迹漫漶,应为后世捶拓所致。长清县城内西北隅真相寺旧址,原有砖塔八盘已被拆毁。近于塔基地宫内发现一方盖在释迦舍利石函上面的刻石。此即苏轼撰  相似文献   

18.
该墓志在1936年出土于洛阳孟津县北陈庄。墓志为正方形,高、宽各78厘米,厚15厘米。志文为隶书,分上下两列,各41行,行20字。首行题曰:“宋故朝议大夫致仕王公墓志铭”。碑文由宋代名臣范仲淹之子范纯仁撰,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书,李稹刻石。志石除少数文字残毁不清之外,其余皆清晰可见,现存开封市博物馆碑廊中(见图)。  相似文献   

19.
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相似文献   

20.
《奉贺御史大夫兼左司马鸣翁梁老先生东征奏捷序》札记陈耀林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岭南欧大任书《奉贺御史大夫兼左司马鸣翁梁老先生东征奏捷序》刻石剪裱本一册,原石高30厘米,横89厘米,工正小楷书就。后有新安罗文瑞跋语,竖写,除抬格外,每行19字。此石未见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