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一·二八”战役中日停战谈判纪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2年“一·二八刀淞沪战役后召开了由中日双方军事代表及中立国英、美、法、意驻华武官参加的军事停战谈判会议,就停战区域,中日双方驻兵区域及毗连地区之划分等问题进行了紧张激烈的谈判。虽然谈判结果是以中国方面的妥协退让而告结束,但中方谈判代表依然在交涉中对日方所提的许多无理要求进行了坚决的抗争。关于这次停战谈判的纪录对研究“一二八”之役及当时中日关系与各“中立国”对事变的态度均具价值,特自本馆所藏“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全宗中选编此组史料刊布,以飨读者。文中所有英文注释均为钱金保所译,各件标题亦为原件所有,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2.
1932年1月1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在京各国民政府委员、各院长、各部、会长官宣誓就职。△外交部长陈友仁代表政府发表宣言,谓本政府最主要任务在消灭战祸,誓保主权,积极抵抗。△锦州驻军全部撤入关内,辽宁省政府由锦州撤往滦县。△中国出席国联代表胡世泽会见白里安,请国联速采紧急行动,制止日军侵略行动扩大。1月2日日军侵占锦州。△白里安电各国政府,询问对日军攻占锦州之态度。1月3日何成濬、李鸣钟、徐源泉等将领电京,请速订大计,下全国总动员令抗日。  相似文献   

3.
1931年9月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驻南满铁路守备队按关东军司令部预定计划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一段铁轨,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11时,关东军攻击北大营,驻军王以哲旅奉东北边防军司令部“不准抵抗”之严令,仓惶退走,日军遂大举进攻沈阳,是为“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乘永绥舰离京赴赣再次督师“围剿”红军。9月19日日本关东军占领沈阳,同日侵占长春及南满、安奉两路沿线各城市。  相似文献   

4.
1月28日夜11时半,日本海军陆战队千余人向上海闸北天通庵路进攻,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1月29日日军续攻闸北,十九路军打毁敌装甲车五辆,毙敌三百余人。下午日机轰炸闸北,商务印书馆及附设东方图书馆悉被炸焚。△十九路军总指挥蒋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联衔通电宣布守土抗日,绝不退缩。△为抵御日军犯境,上海总工会及商会分别通告全市各工会、商店,一律罢工、罢市。△上海市商会发出通告,征集现金物品慰劳前线将士,次日各公共团体及个人纷纷前往输助,自晨至暮,极形踊跃,仅香港路四号银行公会一处,捐赠物品计有:面粉、饼干、年  相似文献   

5.
一、匆忙组团195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张沛)突然接到一纸由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签发的委任书,命我率领一个“中外记者团”前往朝鲜采访停战谈判(那时我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7月19日下午5点,从北京前来的记者团成员一行十几个人抵达沈阳站,我这个团长也就此到任了。19日抵沈的团员有安林(《人民画报》)、钱嗣杰(新华社)、梁枫(《东北画报》)、潘静远(《大公报》)、梁沙军(《新民晚报》)、孙承佩(《光明日报》)、彭世桢(《世界知识》)、王真(《解放日报》)、朱启平(香港《大公报》)、向立、崔彬(国际新闻局)…  相似文献   

6.
值此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使我回忆“—·二八”十九路军于湘沪战役抗击日寇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兹将当时见闻陈述于下:坚守淞沪1932年初,我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借读,某日突闻炮声,正惊异时,军训教官某对我们说,这是日寇进攻的炮声,淞沪已有十九路军防守,十九路军有著名的将领蔡廷锴、蒋光鼐,还有一位在日本士官学校学重炮专科以及德国摩哈尼国家空军学校学习飞行战术的翁照垣将军。十九路军军士都是英勇善战的,抵御日寇是无问题的,你们不用怕。由于吴淞地处要塞,学校停课,我乘小船到了上海,与几位中公同学在菜市路…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有意炮制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为了掩饰这一不可告人的罪恶,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视线,并把上海变成它侵略中国内地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8.
1951年7月10曰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时,美方谈判的首席代表是海军中将特纳·乔埃;中朝方面谈判的首席代表是朝鲜人民军的南日大将。但是从谈判一开始,美方就感觉到,真正的谈判对手并不在谈判桌上。他们这个分析是对的。当时中朝方面的代表团分为前方、中间和后方三线。第一线是军队代表,人民军方面的南日和志愿军方面的邓华、解方等。第二线是当时中国外交部政策委员会副会长兼国际新闻局局长乔冠华,他负责贯彻中共中央指示和对谈判提出具体方案。第三线是坐镇指挥的李克农,当时出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节节紧逼,国民政府却采取步步退让的不抵抗方针。在民族危急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曾经是坚决反蒋派的冯玉祥痛心疾首,开始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力主动员全国军民,抗日救国,以武力收复失地,对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主义,他极端痛恨,曾在日记中写道:“如蒋稍有人心,万不至将国事弄到如此地步也。今日将成为如何情形?真是伤心万分,愧对国人万分矣!”开始身体力行地做抗日救亡的工作。 当年11月22日,他给薛笃粥、邓哲熙的信中,在谈到如何对待当前政局时说:“(一)对国内者,中国革命应…  相似文献   

10.
沈坚 《纵横》2010,(10):38-39
外公戴戟参与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直接史料,目前遗存已不很多,散落各处,部分可能还有待深人挖掘。战事甫息后的1933年,他在续任淞沪警备司令期间建立了“一·二八纪念堂”,以实物、图表、照片和绘画载录这段刚刚逝去而又极为惊心动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后,上海公共租界东部的虹口、杨树浦等地区为日军全面控制。区内狂热的日本侨民随即被武装起来,为日军提供向导、搜查和警戒等战时辅助服务。与此同时,一部分中国平民在战事打响之后未能及时撤出日军控制区,不幸沦为日军以及武装日侨的攻击目标。日方以抓捕便衣队为由,大肆拘捕、扣押和虐待区内中国平民,其中一部分人还惨遭杀害。日方的暴行,引起了上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上海领事团的压力下,日军陆续移交和释放了数百人,但仍有大量中国平民遭到扣押,这个不幸的群体直至战争结束都未能获释。由于日方拒不承认扣押、杀害他们的事实,这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群体,就成了所谓的失踪人口。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九一八”事变,短短三个月日本人占领了东三省,但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东三省而是要占领全中国和整个亚洲。要占领全中国,必须先要巩固东三省,建立一个附属于日本的傀儡政权满洲国,但日军占领东北,既遭到我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又受到国际社会的纷纷谴责。尤其上海各界人士和社会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国会,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就有60多个抗日团体成立。  相似文献   

13.
蒋建国 《纵横》2012,(1):22-25
抗战胜利了,我们家从广东东北部平远县的一个小山村搬到了广州。经过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劫后余生,确实是十分值得庆幸的事。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从日本统治台湾的时候起我就一直住在台南市,是一个普通的台南市民。我们这一代人饱受了日本统治者的欺负、压榨,知道当亡国奴是什么滋味,因此台湾光复,国民党军队来接管,台南市民欣喜若狂,指望从此可以昂头挺胸当中国人,过上太平日子了。谁曾想到祖国“唐山”来的党政军官员,把台湾当作“战利品”,把台湾人当作“二等国民”,国民党来接收的大小官员,贪污腐败,把台湾南部的古城台南市也搞得乌烟瘴气,物价一日三涨。加上国民党不顾台湾人民的死活,把大批大米调去打内战,造成米价暴涨,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5.
李亮 《文史天地》2023,(2):36-38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久,日本侵略者为转移在国际上对其强占中国东北三省的视线,并寻找新的进攻中国内地的基地,以逼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开始不断在上海制造事端。1932年1月9日的“《民国日报》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日本找到了发动“一·二八事变”的借口。  相似文献   

16.
一·二八淞沪抗战,在传统八年抗战史观下,往往是被忽略的一次局部抗战。如今抗日史修正为十四年抗战,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在1932年初爆发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还原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十多年前,朝鲜战争激烈进行的同 时,以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一 方,以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国军队 为另一方,在战场西端的板门店,举行了 一场历时两年零十几天,两易会场,五次 中断,共开58次双方代表团大会,733次 各种小会,历史上罕见的停战谈判、中朝 方面出面谈判的是朝鲜人民军南日大将 和志愿军邓华将军等。谈判开始不久美国 代表就感到中朝谈判代表团中,有一个 “巨大的隐形人物”在策划、指挥着一切。 正是这个人,才是与他们较量的真正对 手。还有人传说,板门店的中朝方面有一 根线,一头通向会场上的谈判代表,一头就握在…  相似文献   

18.
一“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上海工商界和文化教育界爱国人士组织“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推举《申报》董事长史量才为会长,该会积极支援前线、稳定后方,为抗战作出很大的贡献。1932年“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主持的《申报》旗帜鲜明地提出“应当维护国家维护民族,而作自卫之背城”。宋庆龄和史量才每周晤谈,交换情报,互商对策,并对《申报》时评提出许多建议,宣传抗日救国。1932年1月初,日本开始制造挑衅事件,准备向上海发动进攻。在此紧张情况下,1月14日史量才邀集工商文化界二十余人,在哈同路(现铜仁路)寓所讨论国事,商议对策。第二次会…  相似文献   

19.
4.人民革命政府中央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记录(1933年12月16日)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上午九时半A.报告事项1,前次会议记录。2,许友超先生转呈三份华侨支持人民革命政府电报。3,星州华侨革命联合会、英属马来群岛中华改进社、荷属日里华侨励进社安南华侨抗  相似文献   

20.
沈醉——一位国民党“军统”中名声显赫的重量级人物,尽管身处高墙之内,却不失幽默,以自己独有的叙事风格,将改造生活中的佚闻趣事一一道来,令人读罢禁不住发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