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烈勤泰     
烈勤泰鄂伦春库玛尔浅古拉依尔(汉译关姓)氏族人,清光绪初年的鄂伦春骁骑校。他首倡维持鄂伦春,创设兴安城,废除谙达制度。鄂伦春族被清朝统治以后,即被谙达分管。“鄂伦春有布特哈官五员分治,三岁一易,号曰谙达。谙达岁以征貂至其境,其人先期毕来,奉命惟谨”。谙达不仅在政治上统治鄂伦春人,而且鄂伦春族的经济也一手垄断,给鄂伦春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烈勤泰挺身而  相似文献   

2.
<正>鄂伦春族是一个狩猎的民族,元时称为"林木中百姓",明代被称为"北山野人",清初谓"树中人"。其在鄂伦春东部者,又呼为使鹿部,其在鄂伦春上流西部者又呼为使马部。其在黑龙江下游之鄂伦春又呼为使犬部。鄂伦春族17世纪之前,生活在黑龙江以北,贝加尔湖以东直至库页岛的广阔土地  相似文献   

3.
于明士 《旅游纵览》2013,(3):298-299
鄂伦春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北疆三少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鄂伦春族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和统计,获取可靠资料,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河早期的鄂伦春民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民族,与黑河其他各民族一样,在清代以前没有学校,在本民族中多采用口耳相传方式进行教育.他们世居黑龙江流域内外大小兴安岭广袤深山密林一带,过着“居无定室、衣皮食肉”的游猎生活.清康熙年间,鄂伦春民族的教育才有了文字记载.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为了巩固北部边防,抵御外敌侵略,清政府决定利用“骑马使枪习成特技”的鄂伦春族武装力量,根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请,收抚鄂伦春诸部并正式编入布特哈八旗(位于今嫩江与爱辉之间).从此鄂伦春民族同黑河区域内各族人民一道加入到抗击沙俄捍卫国土的斗争行列.与此同时,鄂伦春民族也已经有了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根据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准,在墨尔根(今嫩江县)两翼地方各设一所满官学,设学官一员.同时规定,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新满洲诸佐领之下,每岁进幼童一名,教习书义”.①1744年(清乾隆九年)黑龙江城(今爱辉镇)始设满官学一所,包括鄂伦春族在内的“八旗子弟愿入学者,由各旗协领保送,习清文骑射”.②但鄂伦春儿童入学者甚少,尤其是“沿边各地及鄂伦春、打虎尔诸族,非惟悉汉文者百不得一,即稍识之,无能道汉语者,亦十无二三”.③1882年(清光绪八年),撤销布特哈总管衙门,在“东接黑龙江,西达墨尔根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8月的一天,塔河县志办原主任、《塔河县志》主编朱波打来电话,说是他正在黑龙江报业集团美术馆举办塔河县鄂伦春民族文化产品展。基于抱着看望老朋友的想法,我来到了美术馆。一看陈列满室的所谓鄂伦春民族文化产品,完全是桦树皮国画艺术品,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朱波一人之手。我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清朝时期隶属于黑龙江将军 ,设副都统衙门管辖该地 ,其下有新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各蒙古旗与索伦旗等 ,民族成分比较复杂 ,有蒙古族、索伦族即现在的达斡尔族、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之人。在清代 ,虽然当地多为蒙古族人 ,他们有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蒙语蒙文 ,但蒙古王公贵族对呼伦贝尔的控制力量比较薄弱 ,蒙语蒙文未能作为这一地区的官方语言文字通行开来。呼伦贝尔地处边疆 ,中原地区的汉文化相对来说对其影响较小 ,汉语汉文在此地当时并未流行起来 ,同时该地的蒙古、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  相似文献   

7.
嫩江、黑龙江上游及内、外兴安岭的丛林里,有不少鄂伦春、达斡尔和鄂温克语地名。这三个民族的语言,均属阿尔泰语系,达斡尔语属蒙古语族,鄂伦春与鄂温克语为满洲·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彼此  相似文献   

8.
王霏 《安徽史学》2015,(6):128-133
叙利亚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法国委任统治阶段(1920—1946年)、独立的探索阶段(1946—1963年)与复兴党统治阶段(1963年至今)。其构建过程有三大特征:其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与中东的民族思潮及民族独立运动紧密相联;其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族群、部落、区域冲突等问题错综复杂;复兴党的统治为其民族国家构建带来了极大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鄂伦春族,世居黑龙江、嫩江流域,兴安岭原始山林中的游猎民族。鄂伦春,原索伦的一支,自古在兴安岭一带,以狩猎捕鱼为生。在东部的称其使鹿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经常听老人哼唱鄂伦春族的歌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在美丽富饶和无任何污染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鲜为人知又风俗奇特的"马背上的民族"——鄂伦春。他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也是黑龙江独有的稀少民族,他们一代又代地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逐着獐狍野兽,游猎在茫茫的林海之中,直到50年代,他们才多数走出白桦林,走下兴安岭,开始半耕半猎的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王根贤 《神州》2011,(2X):13-13,19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定居前长年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深处从事迁徙的游猎生产,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刻绘在桦皮上的图案设计就成了他们表达生活情趣和精神诉求的重要形式,这些图案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体现了鄂伦春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以“鄂伦春民族桦皮工艺的图案设计”为课题,从图案的题材分类、构成形式、造型特点、象征内涵、象征内涵等几方面对鄂伦春桦皮工艺的图案进行分析,探讨鄂伦春族桦皮工艺图案中的审美情趣,能为现代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元素,而且对鄂伦春民俗文化的研究和现代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鄂伦春、赫哲、达斡尔、鄂温克为代表的黑龙江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族习俗和地域文化,是宝贵的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些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遗失和灭绝。因此对其中珍稀资源适当开掘,有效利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其宣传和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以鄂伦春、赫哲、达斡尔、鄂温克为代表的黑龙江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族习俗和地域文化,是宝贵的北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在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些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遗失和灭绝。因此对其中珍稀资源适当开掘,有效利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其宣传和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体联合蒙古族、汉族等民族统治者而建立的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以少临众的历史条件下,统治中国近三百年,这与其成功的民族政策是密不可分的。清朝的民族政策大致可分为对汉族的政策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清朝对汉族政策形成的社会背景与主要内容,以及对我们今天民族工作所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对世代居住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致使少数民族生存状态步入绝境,人口锐减。被称为"栖林人"的鄂伦春人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鄂伦春,一作俄伦春,又讹为俄伦春,鄂伦春即索伦的一  相似文献   

16.
论清朝对东北边疆各族的管理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对东北边疆各族的管理体制分为四种。驻防八旗制是清廷统治东北地区的主要管理体制,以八旗满洲为主体.也包括汉、蒙、索伦、达斡尔、鄂伦春、赫哲和锡伯等族。管理汉族民人的体制是州县制.主要在奉省,其次为吉省.咸同以后黑省也渐设民户州县。对在黑龙江下游、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以及滨海和库页岛辽阔边疆地区分散居住的赫哲、费雅喀、奇勒尔、鄂伦春、恰克拉、库页等少数民族.则实行姓长制。辽东西段柳条边和吉林新边以西及其以北的蒙古游牧区实行的是以八旗制为基础、又保留蒙古固有特点的盟旗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元、明、清3个朝代的东北民族政策的比较,探讨作为汉族建立的明朝与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朝、清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的差别,即使是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二朝,在东北民族政策方面也有很大差别.结论是清朝的东北民族政策比较成功,既保持了本民族特色,又积极地与汉族及其他民族进行交往与融合,使它的统治得到广大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认同,得以统治历史上最大版图的中国270余年.因此,正确的民族政策是巩固统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十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其主要民族包括契丹、汉、渤海和奚(又称库莫奚)。奚族和契丹族,两者在族源、经济类型、习俗、语言等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而且地域毗邻。契丹建国后,尽管奚族也是处于被统治地位,但与汉、渤海等被统治民族所处地位不同,同时,辽对它们的统治政策、统治方式等也各异。本文只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族的共同体学说,就奚共同体的演变及其特征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清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曾给予高度评价:“清代以前,不管是明、宋、唐、汉各朝代,都没有清朝那样统一。”(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这决非单纯的依靠武力征服,很大程度上归之于民族统治政策的成功。清政权是满族贵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它根据当时阶级力量的对比,极为重视民族问题,从维护满族贵族在全国的统治利益出发,并注意吸取历代封建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经验教训,制定形成了有清一代比较完整的民族政策体系。其核心内容:建立巩固满蒙联盟,发展满汉关系,重点做好这两大民族的工作。下面就清政府对蒙、汉两族的民族统治政策分别略述。  相似文献   

20.
清朝的法律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在明朝的基础之上,又突出其民族统治的特色,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本从清朝统治立法和司法的角度,论述了清朝的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