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马洪波 《攀登》2007,26(6):68-71
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远流长,但其作为一种系统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本文回顾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西方经济理论中的演变过程,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和接受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人类才能迎来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4.
5.
6.
夏恒 《攀登》2006,25(6):166-169
邓小平高等教育思想中的成人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其基本内容作了回顾和概括,同时对成人教育发展思路作了简单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陈联俊 《安徽史学》2008,1(3):81-85
陈独秀的思想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很有必要对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进行研究.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个人与社会;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社会发展.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的现代性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在近代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二是陈独秀早期社会思想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Ronald L. Meek. Social Science and the Ignoble Savage. New York and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6. v + 249 pp. Index. $17.50.  相似文献   

9.
10.
略论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X  You Y 《史学月刊》1999,(3):105-113
清朝统治者在实践中确认了“教化为本”的统治原则,且逐渐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乡村社会教化体系。清代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乃是一个二元同构性的组织系统,即以保甲制为代表的官方教化组织和形式与以宗族、乡约为代表的非官方教化组织与形式同构而成。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乡村教化体系的变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乡村教化组织趋于形式;其二是乡村教化的内容开始发生变化。与传统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官方与非官方教化组织二元同构性体系──不同,晚清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乃是一个新兴教化体系与旧式教化体系异质并存的复合体。晚清乡村社会的教化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这首先表现在教化组织形式属性的多元化上。其次还表现为教化主体的多元化。而且,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嬗变的历史趋向,是以王朝对于基层社会控制的失控为标志的。清王朝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社会教化主体的控制,使得乡村社会的教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失范状态。晚清乡村社会教化体系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与晚清政府走向灭亡时各项制度的衰落变迁同步进行着,并在相互之间产生着互动,共同构成了王朝灭亡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乔新华 《安徽史学》2010,(5):44-48,72
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已有社会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意欲探讨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业已展示出来的方法论意义.其一,不论其最初是以"历史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还是"范式"意义的面貌出现,社会史在今天已然承载了推进旧史学研究方法向新史学方向转变的历史重任.其二,伴随着新旧"范式"的转换,社会史对传统政治史主题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揭示了研究视角转换背后蕴含的方法论意义.其三,随着研究视角转换和研究视野扩大,社会史在拓展史料范围的基础上生发出解读不同史料的不同方法,如果把它放在"历史即史料学"的脉络下看,其方法论意义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对各门艺术的创作与表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完善而独到的中国美学理论,书法家运用了这些蕴含辩证思想的美学原理,在书法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他们特有的审美意识,形成了书法独特的艺术风格。继承与创新书法艺术要懂得中国的美学思想,只有运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指导着书法的发展与创新,才能弘扬中国书法艺术,真正体现出书法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20.
Gerbert of Aurillac, a noted tenth-century scholar, churchman and politician, studied mathematics, because, as he once said, it curbed the impulses] of tumultuous minds. Mathematics taught that the world of physical reality was an orderly arrangement of structures, of parts fitting together into wholes. Gerbert appears to have sincerely believe such a thing, for his mathematics was closely elected to God and His work. It was a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God and thus possessed religious sanction. Its method of abstracting from physical reality trained the mind to see in this world the reflection of God Himself and His spiritual world, where peace, harmony and unity were the commanding principles. There everything was extensive and equal. In the midst of violence, would not these ideas appear particularly attractive? Men like Gerbert, who were concerned with the violence of their time, saw in these ideas, long embodied in various traditions, hopes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