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殉国记》的发现 1985年,我们在搜集县志资料的过程 中,在《蜀中先烈备征录》卷二中看到了 《李(日政)熙事略》。该文极简略地叙述了宜宾城 内的保路运动和留日学生赵华杰在关河流域 组织反清武装斗争的史实,侧重记述了同志 军在犍为幺姑沱的战斗经过。但是由于该文 署名“宜宾李龙言撰”,开首一句写曰:“李(日政) 熙,字午初,吾兄龙醒之子也。”便使我们误 认李龙言、李(日政)熙均为宜宾城中人。殊知, 一个偶然的机会,宜宾县复龙乡的一个同志 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有用的线索:“复龙乡 的李龙言几代人都是秀才,据说是同盟会的 什么干部,你们可去访问……。”我顿时心中  相似文献   

2.
《炎黄春秋》编辑同志:贵刊1994年第7期刊载的《陈伯达利用〈人民日报〉煽风点火见闻录》一文,记述一些当时作者亲身经历的情形,对人们了解这段史实是有帮助的。但其中讲到的“给毛泽东诗词手迹掺假”却与事实不符。有必要加以澄清。该文的记述是:一天下午,唐平铸说要发表  相似文献   

3.
近日翻阅由李良志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的历史作《全民抗战气壮山河》,发现该书“徐州会战”一节,对在江苏邳县连防山地区全团殉国的“高鹏团”的隶属关系记述有误。该书第520页有这样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4.
《王稚登撰<龙柏亭记>碑考录》一文(载《东南文化》1988年第3、4期合刊,下简称《考录》),对吴县阳山《龙柏亭记》碑的发现始末,碑文撰者王稚登的乡贯、出身及碑文所记明代万历乙巳年间吴中旱灾的史实均作了十分详细的考核。编者也认为:《考录》“披露了些许新材料。”(见该期“石刻研究”专栏《编后记》)。 《考录》一文,抑或是作者疏忽,持论多有误,略作辨正于下:  相似文献   

5.
在志界同行和有关专家学者评论《广陵区志》(以下简称《广志》)时,曾指出《广志》具有学术价值。浙江魏桥同志在《广陵出新志志苑传佳话》一文中说:“区志重视学术的记述”,“有相当的学术深度”。四川张伯龄同志在评论《广志》时说:“《广志》的诞生,把当代中国地方志的学术水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黑龙江梁滨久同志来信,出了个题目,要我结合《广志》的编修,谈谈志书的学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6年12月由三联书店出版的《黑河地区志》,在内容和体例上诸多创新,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设置了第八篇《人才》.专设一篇记述人才,笔者在新编市地县志中还是首次见到.其创例意义应该从新方志对人才记述的现状中去分析.人才对一地经济和文化,及其它各项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邓小平同志说:“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92页)而一个地方总是有各类人才的.但是,新编方志对人才的记述却是个薄弱环节.人口志是记一个地方居民的总体情况的,包括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等.人物志,无论是人物传、人物简介,还是人物表、录,都是记的人物个体.而记人系列中,除记人口总体、人物个体之外,还应记人才群体的情况,这样才算全面、完整.  相似文献   

7.
徐松《西域水道记》辨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指出了徐松《西域水道记》有关域外或边疆事件记述的错误。如回历与夏历的换算之误、将和阗河东源玉陇哈什河作为阿姆河下流之玉龙杰赤之误、将兀庐误作阿鲁忽、将阿力麻里误作叶密立以及有关钦察汗国的世家和黄河河源记述的失误。文有匡正史实之效。  相似文献   

8.
1921年12月23日至1922年1月1日,马林在桂林与孙中山三次会晤。在这次会晤的前后过程及会晤的内容上,台湾近年编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实纪要》记载的:中华民国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桂林晋谒孙大总统文,留桂林凡三日。在这一史实条目下有一段记述文字。记述文字之后,又附录了沈云龙撰:马林的活动。这个附录是摘取沈云龙著《中国共产党之来源》一书的第20至25页。上述史实条目及其记述文字中均有不当,本文拟加以辨析。1.“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桂林晋谒孙大总统文,留桂林凡三日”。(点号为笔者加,以下同。)  相似文献   

9.
来函照登     
河南历史学会编辑委员会: 查贵会出版一九八四年第三期《史学月刊》第67页晨朵同志所撰的《秋瑾与陶荻子》一文,其中个别字句发现有错误,即67页第六段“陶大均父陶久芳,字寿宣”,应改为陶大均父陶寿熙字久芳。又第68页陶尚钰念劬信中所述曾雇用日妇藤本迭,应改为藤本逸,并非迭字,接下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方志界对于包括“文革”在内的政治运动的记述,一直议论较多,争论较大,实际的写法也很不相同。笔者拟就“文革”的记述问题阐述一些意见,以求教于修志同仁。一、方志记述政治运动的历来做法  1984年7月,《全国北片县志稿评议会纪要》称:“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在大事记中分散记述较为合适。”(《中国方志大辞典》对大事记功能的解释是:使“读者了解当地历史发展的大致脉络”。)总的精神是“只记其大略,不详述过程;只记基本事实,不记具体活动。人们把这种做法概括为“三宜三不宜”:宜粗不宜细,宜略不宜详,宜分不宜合。上述做法的出…  相似文献   

11.
一个涉及怎样记述改革的问题──也谈《宁明县志》对人民公社的记述龙廷驹《广西地方志》1993年第五期发表张炳强同志的《“人民公社”入志析》(以下街称张文)和1994年第一期发表苑广才同志的《试谈人民公社的记述问题─—评《宁明县志》兼与张炳强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关于《山经》所反映的时代,地域及其成书时代,任乃强先生认为《山经》是采用了夏、商、周、秦、汉大约1500年中巫师、方士的记述;蒙通先生认为《山经》以巴蜀荆楚为天下之中,且详记岷江中上游,应是接纳了巴蜀化的楚国作品;谭其骧先生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根据不同地区记述详尽准确程度,“肯定顾颉刚的《山经》作为周秦河汉问人说,否定蒙通、袁珂的《山经》系楚人作品说”;常征先生则认为《山经》是“周官书”。  相似文献   

13.
《百年潮》1999,(10)
印红标同志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笼记》(《百年潮》1999年第7期),是一篇审慎调查、寻根求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好文章。它澄清了长期以来对“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件重要史实的不准确说法。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国性的自下而上冲击当权派和学术权威的狂飙恶浪,是从被毛泽东称赞为“写得何等好啊”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在全国报刊发表、电台广播而掀起的。那么这张大字报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一重要史情,长期以  相似文献   

14.
<正>新方志编修以来,对地方民性的记述基本上是忽略的,如何记好民性反映出特定的意义价值,目前没有很多很好的样本。在笔者所见市县续修的志书中,唯江苏《高淳县志(1986—2005)》(以下简称《高淳县志》)对民性作了记载。《泰兴市志(1988-2005)》稿(以下简称《泰兴市志》稿),也曾在社会部类设二级标题,专门记述“民性”。但后来的评审称民性提法“生僻”、内容“敏感”、不少问题“难以说准确”,要求将其分解至“民风民俗”中记述,于是该志取消了原有的“民性”设置与记述。“民性”到底应不应该记、记什么、怎么记,引起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炎黄春秋》2003年第8期上的《朱德追述国民党上将范石生》的文章,追忆朱总和周总理与侯方岳同志谈论范石生的种种情况,该文中有关段落涉及先父赵薪传(字贯一)和世交马曜教授(2003年访谈时93岁,白族,原云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健在)。据我所知:有的记述是不准确的。为了澄清史实,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专门拜访了马曜教授,作了核实。现将史实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疆地方志通讯》1987年第3期刊载《轻工业志》编辑室撰写的《新疆的制糖工业》,有:“新疆解放后,由于食糖全靠内地供应,时断时续,供应非常紧张”的记述,这段文字与当时的史实有出入。查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农业商品比价问题调查研究室”1957年6月编印的《研究资料汇编》1930—1936年、1950—1955年的资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初,周作人先生撰写的《北京大学感旧录》,先是登载在《文史资料选辑》第八十三辑上,1973年。台湾《传记文学》第二十二卷分三期选载,是一篇颇有影响的掌故资料。周先生在述及“刘叔雅”一节时,有这样一段话:“(叔雅)性滑稽,善谈笑,唯语不择言。……北伐成功后曾在芜湖,不知何故触怒蒋介石,被拘数日,时人以此重之。”周先生说的这件事是确实有的,时间发生在1928年11月26日,但地点不在芜湖,而是在当时的安徽首府安庆。蒋介石为何要拘捕刘叔雅呢?不仅周先生“不知何故”,就  相似文献   

18.
新疆首轮修志时,人们对《任尚碑》、《裴岑纪功碑》、《刘平国治关颂》、《北凉沮渠安周造佛寺碑》4块古碑重要性的认识是一致的,当地的志书都有记述,但对其刻立、内容、发现等基本情况不是很了解,对其书法、刻石艺术的重要性及价值也认识不足,故志书记述寥寥。第二轮修志应当有所改变,要在续志中设置"补遗",对前志中记述不够的事物作补充,以提高志书的使用价值和存史价值;再设置"纠误",对前志中的错误进行纠正,以提高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唐初名将刘仁轨所撰的《河洛记》是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时,记述隋末唐初时期史事重要的原始史料来源。《资治通鉴考异》中引用《河洛记》共达32处,其中《通鉴》记述从之者有18处,其余14处大部分也是引而不论,由此可以看出《河洛记》这部古籍重要的史料价值。可惜这部书今天已经亡佚了,我们只能通过《考异》和其它一些书籍的引用窥见其中的一些残文片断。对《河洛记》这部古籍进行详细地考证,并用其与正史所记载的史实进行比对,对于我们了解《资治通鉴》的史料来源,以及补正史之阙和纠正正史中的谬误,都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笔者通过流传与佚失、内容与价值等方面对《河洛记》详考,并附《河洛记》的残文辑录。  相似文献   

20.
《明代外国官生在华留学及科考》质疑郭培贵读《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登载的黄明光先生《明代外国官生在华留学及科考》(以下简称“黄文”)一文,颇有收获,但其中也存在不少史实错误和论断欠妥之处,今一一指出以供讨论。一、史实错误1.黄文说:“《明史·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