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拔牙,也称拔齿,古代文献中又称“凿齿”、“折齿”、“缺齿”、“断齿”、“打牙”等。是原始居民及流传到近代一些民族在年轻时,基于传统文化的因素,以人工方法拔掉或凿去特定的几颗健康强壮的恒齿改变牙齿形态的一种风俗习惯,以损伤身体,达到装饰或标明个人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的部落和民族甚至以这种拔牙形体特征为称号,被称为“凿齿之民”、“凿齿之人”、“打牙仡佬”等等。  相似文献   

2.
从史前时期开始,我国东部和南方的一些原始民族曾流行对牙齿进行损毁,改形或变色的习俗,其形式有“凿齿”、“黑齿”和“包齿”等.本文拟对我国古代“黑齿”习俗的分布,成因及其意义作一初步钩稽;至于这种习俗的起源和演变,因问题复杂,限于篇幅.留俟来日另文探讨.一 我国古代“黑齿”的分布何谓“黑齿”?汉·王逸《楚辞·招魂》注说:“黑齿,齿芽尽黑,”可见“黑齿”乃是人们改变牙齿自然色泽而形成的一种体饰特证.同时,又是华夏——汉族别具有这种体饰的原始民族的一个泛称.在先秦典籍里所保存的我国古代境内“黑齿”民族的资料.尽管零碎,但经过爬梳整理,仍可为我们了解先秦时期“黑齿”民族的分布范围,提供一条粗路的历史线索.  相似文献   

3.
作为习俗的“拔齿”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许多原始民族或一些现代居民中,常常有些奇特的风俗习惯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有的是以损伤和改变身体正常器官的方式来表现的,“拔齿”便是典型的一例。“拔齿”也称“拔牙”,日语中有“缺齿”或“欠齿”,这种习俗在我国古代文献上也有记载,一般称之为“凿齿”或“打牙”。作为古老习俗的“拔齿”,它指的是当社会成员到一定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书《山海经·海外切经》(毕沅新校正本,光绪丁酉年)中曾记述了“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麓东持弓矢,凿齿持盾……”。另外,在桂筱所著的《黔南苗蛮族图说》(光绪七年)一书中也记述了“挞牙(?)狫男子蓄发挽髻以青布缠头,妇女挽髻赤足织青羊毛布,男女以一幅横围腰间谓之楠裙。女子将嫁必折去门牙二齿以遗夫家,谓恐害夫家,即古所谓凿齿之民……”这样的历史记述,表明我国古代曾居住过凿齿民。随着考古学与民族学的发展,人们对凿齿民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本文就有关凿齿民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江汉考古》上发表的张振标同志的《古代的凿齿民——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拔牙风俗》一文(以下简称《风俗》),是一篇有意义的文章,阅后颇有启发和收益。此外,笔者想对该文中的几点提法,补充一些资料,供文章作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一)《风俗》中说:  相似文献   

6.
一、“永徽中 ,黑齿常之戍河源军。有狼三头 ,白昼入军门 ,射之毙。常之惧 ,求代。将军李谨代常之军 ,月馀卒。”按 :“永徽中”误。黑齿常之 ,《旧唐书》卷一○九、《新唐书》卷一一○有传。原为百济将领 ,高宗龙朔三年 (公元 6 6 3年 )降唐。仪凤三年 (公元 6 78年 ) ,从击吐蕃 ,进为河源军副使 ,后进为大使 ,在军七年。永徽 (公元 6 50— 6 55年 )时 ,黑齿常之尚未降唐 ,故《旧志》作“永徽中”显误。永徽 ,似为“永淳” (公元 6 82— 6 83年 )之误 ,则与其传中所记在军七年之时间稍相符合。后《新唐书·五行志》沿袭“永徽中”之误。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孙家坡出土的一块重达六斤半(3250克)的高冠板齿犀牙齿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属于首次发现的板齿犀新属新种,被命名为“高冠神农犀”。板齿犀是古哺乳动物的一亚科,是犀类中一个高度特化的分支,身体巨大。板齿犀化石,目前仅发现于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少数地区,限于材料,对于这类动物的早期历史及其进  相似文献   

8.
孩子换牙时,家长要注意观察父母在孩子的换牙期要经常察看孩子口腔内有无畸形牙。察看到期该更换的牙齿是否已经按期萌出,以及有无倾斜、移位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只须拍一张口腔全景X线片,就能了解到所有牙齿的排列情况。六龄齿是恒牙,应仔细呵护六龄齿是在6岁左右萌出的第一颗恒磨牙。它对全口牙齿有着“定位”和“定高”的作用,是整个牙列的支柱。六龄齿一旦因某种原因缺失,会导致前后牙齿倾斜不齐,甚至造成整排牙列错乱。有些家长误把六龄齿当做乳牙,以为它最终会被替换掉而不予重视,在它有病时也不及时…  相似文献   

9.
石涛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这句话,可以标志墨法、水法至明清之际有了显著提高.龚贤(1618—1689)的用墨.被誉为“执牛耳于江南”.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中.本文,就龚贤的山水作品,着重分析其在墨法、水法上的巧妙运用.并根据他的用墨、用水的特色,分了四点加以阐述.一、重皴染,不作钩抹.钧抹,只见“骨”而少墨气,而重皴染,可以充分发挥积黑、渍黑浑厚的作用;二、求润不求湿.求润在于求画的韵味.“韵”在画中是一种画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考古材料的梳理,发现在勾吴族中除流行“断发文身”、“黑齿雕题”风俗以外,还盛行过猎首习俗。拙文试图利用文化人类学(Cultrual Anthropology)的理论和方法,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对勾吴族的猎首习俗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敬祈同仁指正。 一 猎首(hcadhunting)是一种在历史上普遍存在的古老习俗,它曾广泛地存在于各大洲,尤其盛行于大洋洲和亚洲,是许多民族拥有的文化特质(Cultrural trait)之一。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更为流行,南方是我国古代越族的分布区域。《吕氏春秋·恃君篇》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说明在古越族的广阔区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氏族和部落的越人,勾吴族是古越的一支。太伯、仲雍奔吴后,除尊重当地土著族“断发文身”的习俗以外,还将当地的族名放在前面,后面加上国号,以“勾吴”为号召,从而归之者千余家。吴国的称谓很多如“勾吴”、“攻敔”、“攻吴”。郭沫若先生认为,勾、工、攻都是干的音变。吴亦作干,《汉书·货殖传》注孟康曰:“干越,南方越名也。”《太平御览·州郡  相似文献   

11.
福建许多家藏族谱 ,在追溯入闽始祖时 ,都载明“其先来自光州固始县” ,而且是“随王审知入闽”。民间还相传 ,北方人 (指中原 )原本没有足践趾 ,因随“王公”(指同安北山宫奉祀的王审知 )千里跋涉 ,结果“脚盘”裂开 ,形成了五个脚指头。传说当然不足为信 ,但说明中原移民徒步的艰辛。那么福建各个氏族的祖先是不是都是光州人 ?明代金门人洪受在《光州固始辩》一文中明确指出 :“夫闽祖光州 ,相传之谬也 !”福建是古闽越人居住地 ,据历史学家考证 ,台湾高山族也是古代越族的一支。古闽越人断发纹身(用蚌壳挫断头发 ,在身上挑刺花纹 ) ,凿齿…  相似文献   

12.
文身与墨齿傣族男子文身,女子染齿,此俗起源甚早,迄今仍在流行。《唐书:南蛮传》载:“云南徼外三千里,有文面濮,俗镂面,而以青涅之。”陆次云《峒奚纤志》载:“哀牢夷,其人有数种,有刺面者,曰绣面蛮;有刺足者,曰花脚蛮。……八百媳妇,刺花鸟于眉间以为饰。……木邦,其俗,男衣白文身,髡发载髭。”《皇朝职贡图》“南蛮(?)夷”条载:“又有髡者,曰光头(?)夷。盖习车里之俗,额上黥刺月牙,所谓雕题也。”这都是自汉唐以来,诸书中关于傣族文身的记载。傣族染齿,始见于唐樊绰《蛮书》:“黑齿蛮,金齿蛮,银齿蛮,并在永昌,开南杂种类也,黑齿蛮以漆漆其齿。”今云南境内的傣族,男子文身之俗尚很普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期佛像主要有三种装束,即右袒式、通肩式以及褒衣博带(即褒大之衣,广博之带)式.前两种装束由印度传入,而褒衣博带式(又称“冕服式”、“绅带式”)则是佛教造像入传中国后“汉化”了的产物.在敦煌、云岗、龙门、麦积山等石窟中,“褒衣博带式”造像多处可见.龙门开凿前后,这种装束的佛像成了石窟造像中的主流.日本的早期佛教造像亦接受了“褒衣博带式”的影响,如著名的飞鸟大佛,法隆寺释迦三尊等均属这一装束.关于褒衣博带式佛像产生的源点,中日学者均认为在中国南方.北魏的“政教合一”和崇尚汉文化的政策,则是“褒衣博带式”在北方普遍推开的主要原因.就现存早期佛造像看,北方在北魏期间开凿的云岗第十六窟中,褒衣博带式佛像已置于窟中主要位置;在南方,四川茂县出土的齐永明元年(483) 佛坐像亦属此类衣式.这两处造像,是中日学者长期以来作为褒衣博带式造像研究的最早范例.  相似文献   

14.
齿落辞     
上海人将智齿叫做“情根齿”,据说,那是在懂得爱隋的时候生长出的牙齿。这样一颗牙齿,总是伴随着疼痛而来,恰如爱情。牙齿,也能相赠吗?这似乎是个另类的信物,但当身外之物终究离散,当剪下的青丝具已成灰,当时间让一切都在烂泥之下腐朽衰败,牙齿却永不朽坏。它是今生今世的信物,也是忘川之畔寻找爱人的凭证。  相似文献   

15.
一、夜郎文化源于牂牁文化 《管子·小匡》曰:“(齐恒公)九全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群舸、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注曰皆南夷国号。”说明春秋时期已有牂牁,且它是南方一个较大的古国,其名号才能与吴、越等春秋大国并立。春秋之后,牂牁国衰,其国中夜郎部落兴起,至郡国并存之时,仍是以牂牁而不以夜郎作为郡名。  相似文献   

16.
“刷”,“刷”!我狠狠地在日历牌上,用黑色水彩笔将这一星期打上一个大大的“三”——我称之为“命黑一星期”。 Monday,去看《指环王》,结果已经不公映了,于是临时改看无聊至极的《蓝血人》,看完后发现外面风雨交加,身边又没雨具,哥说时间还早,就玩上了游戏机。我对此一窍不通,只好杵在那儿,尴尬极了。结果,老天没有任何怜悯的意思,我们仍旧冒雨回家。 Tuesday,去医院拔牙,医生凶神恶煞,用锤子又敲又打,仅用半个小时,就成功把我培养为琼瑶最爱的哭戏女主角。一边敲敲打打,还一边抱怨我的牙齿长得太不整齐,竭力向我老爸推荐“整牙全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李文夫 《文博》2005,(2):46-47
在威海市博物馆,珍藏着一方明朝嘉靖已酉年(1549年)的墓志铭额,是原威海市文物管理所于1979年12月从本市李家夼村征集来的。墓志铭额呈略长方形,长(亦称高)63、宽58、厚11.5cm,正面阴阳凿刻着“赠太淑人谢氏墓志铭”九个篆字(图1)。这方铭额之所以珍贵,就在于他的篆文和独特的阴阳凿刻上。何为阴阳篆刻,简单的说:就是凿刻者按照篆文用  相似文献   

18.
据《佤族简史》记述,“汉代两晋的濮,唐代的望、望外喻、望苴子,属同一族体,也就是后来的佤族”。“所谓嘎喇、哈瓦、卡瓦,这些族称指的都是佤族”。“史书对佤族的称呼还有古剌、哈剌、僰濮、扑子蛮、黑僰濮、木棉濮、黑齿蛮、夷人等”。佤族,是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少数民族之一,佤族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群体。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十年“浩劫”幸存者的我,如果不提曾在“军管所”中一年的“囚徒”生活,将在生活的旅程中留下一段空白.有鉴于此,我这个亲身经历者,谨以此文献给历史.非法关押 投入监狱“史无前例”的“一月风暴”的炸弹,在山西这块土地上爆炸了.刘格平(省人委副省长)纠集杨成效等秉承林彪、江青、康生、王力、关锋的旨意,在1967年1月12日深夜篡夺了中共山西省委和省人民委员会的大权.当时,刘建基(卫恒前任秘书)、侯欣珪(武光汤秘书)、周文(郑林前任秘书)、罗广德(王中青秘书)和我,正在省人委办公厅五楼坚持值班,“十三冶决死纵队”、“首都赴晋造反大队”和“太工永红战斗队”的几十个造反工人、学生抢占了值班室、机要室和办公室,声言他们夺权了,“勒令”我们集中到五楼二层会议室,对我们妄加训斥:“你们是黑省委的黑干部,为卫王王(指省委第一书记卫恒,省委第二书记、省长王谦,省委常务书记王大任)忠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农历为壬申猴年,在十二生肖中,大概数猴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了,故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猴的故事也特别多.生物学上有“灵长目”一类,下分懒猴科、卷尾猴科、猴科(以猕猴为代表,盛产于我国华南及西南,如一类保护动物金丝猴等)、长臂猿科(我国广东、海南、云南等省有黑长臂猿)、猩猩科(有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前两者产于非洲)及人科.由此我们明白,猴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