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麦积山石窟历史悠久,现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北朝造像,其艺术价值很高,具有自己的独创性。这些造像其雕塑材料为泥质,艺术上采用虚与实相结合的手法,充分使用线条刻画韵味十足的佛像,鲜活地体现了北朝造像文化中"秀骨清像"的人物美范式。  相似文献   

2.
董媛媛 《神州》2013,(21):238-238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艺术,是大量汲取了宗教的营养,特别是来自印度的佛教。一方面,它从宗教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并逐步走向表现现实生活的道路,另一方面,它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因素,使中国雕塑艺术产生了新貌,而又能消化、融会、以异军突起的崭新风格,纳入了中国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揭开了中国雕塑艺术新的一页。其具有代表性的佛教雕塑艺术作品主要表现在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相似文献   

3.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2009,(6):371-386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4.
蒋人和  瞿炼翻译 《山茶》2011,(11):96-103
南、北响堂山石窟以其庄严精美的佛教造像代表了6世纪中国北朝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石窟在20世纪初遭到严重破坏,雕塑流失海外。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耗时八年,数字化复原了北响堂石窟南洞的原貌。  相似文献   

5.
曾杰 《丝绸之路》2022,(4):90-94
麦积山石窟是北朝时期关陇地区的佛教胜地,遗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雕塑、壁画等,其中有部分伎乐飞天奏乐图像。这些飞天造型飘逸、生动,乐器绘制精致、写实性较强,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音乐活动的一面。南北朝时期中原与西域交流进一步加强,在关陇地区胡汉杂居现象较为普遍,是北朝时期东西文化交融荟萃之地,这也成为麦积山石窟中胡乐占比较大的原因,见证着这一时期胡乐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盛行。  相似文献   

6.
安毅 《敦煌学辑刊》2008,1(1):171-174
甘肃地处丝绸之路的东段,沿线分布了众多的石窟,而这些石窟中最为著名的有西端的敦煌莫高窟和东端的天水麦积山石窟,莫高窟以壁画艺术著称,麦积山石窟以北朝雕塑闻名,经过近百年的研究敦煌学已经成为国际显学,而麦积山石窟的研究仍然进展有限,这不能不说是学术研究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论北朝妇女的妒悍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妒悍在北朝是较为突出的社会现象,北朝妇女多将妒悍作为一种检校夫婿的职责,不惜采取各种方式防止夫婿纳妾和再娶。北朝妇女妒悍得到了一定的社会支持和默许,北魏时,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迨至北齐,其风日盛。北朝妇女妒悍风气日盛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鲜卑族原始社会风习的影响是其历史根源;魏晋以降社会风气演变的结果;北朝男性重娶和贵嫡贱庶社会风气是其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北朝谱学与北朝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印 《史学月刊》2003,21(4):19-26
北朝谱学是北朝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为突出地反映了史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北朝谱学的发展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北朝政治的特点和变化。反过来,谱学也成为建立门阀新秩序和门阀士族维护其各种特权的工具。北朝谱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与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斗争密切关联。同时,与南朝一样,北朝谱学在选官、婚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出这一时期谱学鲜明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9.
<正>目次一墓葬发现和研究回顾二墓葬类别与形制三随葬品类型与组合四墓葬分期与年代推断五结语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长时期的战乱、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多民族间的文化冲突和交融,促成了这一时期多元文化的形成,也在汉晋文化的基础上为隋唐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朝晚期至隋代墓葬的考古学编年研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相似文献   

10.
甘肃合水县发现一通北朝佛教造像碑,通过与关陇地区一些有纪年的北朝造像和石窟造像的比对,以及对碑刻铭文内容的分析,推断其应雕凿于北周初年。该碑为社邑造像碑,其题记反映出两种史实:一是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推行赐、复胡姓,一是北朝陇东地区少数民族融合、聚居、结社及佛教信仰状况。该造像碑的发现为研究陇东地区北朝晚期的佛教与佛教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唐代陶瓷凤首壶的类型、渊源与流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陶瓷凤首壶分为两型,其渊源可能直接受到北朝到唐代外来金银器的影响。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陶瓷凤首壶题材仍出现较多并在造型上略有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银田 《华夏考古》2013,(1):137-148
《礼记·月令》:"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古人常常在瓦上留下铭刻文字,这种瓦文也影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朝瓦文主要发现于大同、洛阳、临漳、太原等北朝时期的都城遗址中,对瓦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北朝社会,是北朝考古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北朝忍冬纹装饰纹样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琰 《文物世界》2008,(6):21-27
忍冬纹是我国北朝时期广为流行的主要外来装饰纹样,其叶瓣形态有单叶、双叶、多叶等多种,作为一种边饰,它主要被应用在石窟寺、墓葬、器物等装饰之上,这种看似简单的题材,被古代的艺术匠师们演绎得多彩多姿,如:波状形、桃形、环形、龟甲形等。由于忍冬纹的形式富于变化,所以产生出很多的型和式来。而对这些型、式进行分析研究,对北朝的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龙山石窟始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朝东魏时期,历经北齐、隋唐,现存石窟25座。它以娴熟的造型、恰当的比例、柔和的线条和精细的雕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为我们研究佛教、美术、雕刻,尤其是建筑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通过对天龙山石窟藻井的浅析来反映此时期的建筑艺术美,同时挖掘藻井图案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博》2017,(4)
麦积山石窟133窟10号造像碑内容丰富、雕刻技法精湛,制作于北魏晚期。该造像碑为释迦、释迦多宝、弥勒组合题材,两侧雕满佛转故事。在艺术形式上已摆脱了孝文帝时期的"秀骨清像"风格,明显受到来自龙门石窟造像的影响。该造像碑不仅代表着北朝佛教艺术的水平,更是中国古代传统雕塑中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6.
帅立为 《黑龙江史志》2009,(12):48-48,61
北朝死刑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刑法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隋律中死刑制度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汉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儒家道德观念得到了北朝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认同,进一步渗透到北朝各代的统治中。如北齐确立“重罪十条”,对违背纲常礼教的行为严厉处罚的制度,充分显示出礼法在刑法制度中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北朝死刑制度的形成,刑名演化和执行等方面浅析北朝死刑制度。  相似文献   

17.
北朝死刑制度在魏晋南北朝的刑法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隋律中死刑制度的制定奠定了基础,汉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儒家道德观念得到了北朝少数民族统治者的认同,进一步渗透到北朝各代的统治中。如北齐确立"重罪十条",对违背纲常礼教的行为严厉处罚的制度,充分显示出礼法在刑法制度中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北朝死刑制度的形成,刑名演化和执行等方面浅析北朝死刑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汪增相 《安徽史学》2010,(6):16-21,124
佛教对北朝史家历史撰述有很大影响。首先,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意识到官修史书记载佛教的必要性。其次,佛教兴盛促使北朝一些史家撰述了一些专门的佛教史籍。最后,佛教影响了北朝一些史家历史撰述的体例和体裁。  相似文献   

19.
由于忻州在北朝时期处于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要地,又因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所以在忻州地区保存了一批特征明显、记载明确的北朝佛教遗存。本文逐一罗列这些佛教遗存,重点介绍它们的保存现状与造像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兴盛缘由。  相似文献   

20.
辽人自称“北朝”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人自从五代后晋时期开始,就遵循历史上称南北并立政权为“南北朝”的习惯而自称“北朝”,那时,辽人还没有形成“北朝”高于“南朝”的理念。宋朝建立以后,辽人积极主张与宋朝互称“南北朝”,具有意欲提高自己政治地位以取得和北宋对等往来的意图。到了辽圣宗后期,随着辽人“正统”意识增强,辽人意欲凌驾于北宋之上的欲望大增,辽重熙二十一年(1052)“其国书始去国号,而称南、北朝”,就有了“意以自尊大”之倾向。辽人自称“北朝”,具有强调“南朝”和“北朝”是“一家”之用意,“一家”就是“中国”,辽人承认五代和宋朝是“中国”,同时也自称“中国”,他们强调“南朝”“北朝”是一家人,就是“南朝”“北朝”都是“中国”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