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麻的景色像画卷,悬空里看,轮子秋转在个云天;七彩袖艳来安召舞欢,阿姑们憨,盘绣们扎哈的好看.” “五峰北山老爷山,威远酒醉倒了酒仙;五月的云来六月的天,花儿会要唱个心里的牡丹”. 伴着清脆悦耳的“花儿”,从峡谷到平川、从树林到田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摩肩接踵赶来.有备而来的歌手们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撑着花伞、穿着七彩袖新衣的土族阿姑和穿黑马甲戴小白帽的回族小伙,还有一身锦缎藏袍的藏族姑娘,他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龙王山下一年一度的丹麻土族“花儿”会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土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歌曲种类很多,有“花儿”、“宴席曲”、“喜歌”等。其中,“花儿”是流传最广的一种。“花儿”是山歌。除平日在山间、田野传唱外,每年四月,麦苗发青时节,各地都要举行“花儿”会。人们欢聚一起,支起白帐篷,进行唱歌比赛。即兴编词,一问一答,对唱如流,相持两三日。土族“花儿”格式以四句式为多,前两句比兴,后两句表达实意。另外,还有“拦腰斩式”及三句式。土族“花儿”最明显的民族特点是结尾音拖长而下滑,给人以深沉的感觉。土族“花儿”调令有“好花儿今”、“杨柳姐令”、“马营令”等。…  相似文献   

3.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1,(12):F0003-F0003
【名称】:西周“父乙”角 【类别】:青铜器 【年代】: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文物原属】:酒器  相似文献   

4.
话土族,我们自然会想到彩虹的故乡青海互助,也会闪过美丽富饶的民和三川,以及青海大通,甘肃的天祝、永登、积石山等县。其实在甘肃甘南卓尼县勺哇乡也有一部分土族,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勺哇这片乐土上,世称勺哇土族,是土族大家庭中的一支,这是鲜为人知的。勺哇土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是土族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一)卓尼县勺哇土族乡的土族近千人,一般自称为“勺哇绕”,称自己的语言为“勺盖”,与勺哇毗邻的康乐、临潭等地的汉族、回族称勺哇土族为“土户家”,藏族称其为“勺哇绕”,也读作“好哇绕”。他们聚居的家园,北依白石山…  相似文献   

5.
大拙  张翔 《中国土族》2008,(4):12-12
10月24日,“花儿艺术研讨会暨丹麻土族花儿艺术团成立大会”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文化广场举行。原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兰以及青海土族研究会、青海省文化馆、青海省花儿研究会、三江源文化研究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6.
最初认识炳灵寺,不是佛,不是菩萨,更不是喇嘛和尚,而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关于炳灵寺的花儿:寺沟里麻了着雨来了,身带地草帽儿忘了。半路上遇见尕妹了,手拿的礼当儿忘了。“寺沟”又叫大寺沟,由于著名的炳灵寺石窟位于这条山沟里,故得此名。这一首花儿是少年放羊时,从老羊倌那里学来的。第二首关于炳灵寺的花儿是在20年前的一部以花儿为题材的电影《黄河飞渡》中学到的一首《白牡丹》令:左边的黄河右边的崖,手扳住栏杆了过来。远处的尕妹妹我跟前来,手扳住胛子了唱来。“黄河飞渡”是炳灵寺附近的一处名胜,电影《黄河飞渡》也是在这里拍摄的。镜头中汹涌澎湃的黄河浪涛和高耸入云的积石石林,伴随着花儿次第涌出,令人心旷神怡。《黄河飞渡》在花儿的故乡一炮走红,这首《白牡丹》令也随之变成了妇孺皆知的流行歌。“花儿”也叫“野曲”,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在山野里唱的歌,河州人禁忌在家里村上或在不同辈分之间唱花儿,这就形成了许多花儿山场,又叫“会场”。炳灵寺的花儿会一般在每年端午节前后三天举行。炳灵寺是一座有着近1700年历史的佛教石窟寺,在中国佛教史、考古史和艺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敦煌莫高窟等石窟并称为中国六大石窟寺。炳灵寺也是一块花儿的乐园。佛教文...  相似文献   

7.
著名"花儿"王子马俊曾有一句戏言:青海的"花儿"在河湟,河湟的"花儿"在民和,民和是"花儿"的窝窝。的确,作为河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民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是"花儿"创作的富矿区,也是"花儿"广为传唱的流行区,其境内流行的曲令多达十数种,大小"花儿"会也有五六个,尤其以七里寺"花儿"会为最。其传唱流行的"花儿"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河湟"花儿"的绝大多数,特别是七里寺"花儿",是民和地区"花儿"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有其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因而  相似文献   

8.
千秋事业     
汪毅 《巴蜀史志》2011,(1):31-34
【片头】【画面】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葛洲坝,北京故宫,奥运场馆,神舟七号,常璩等中推出“方志·中国”(《华阳国志》、《奥运志》等一系列志书作背景)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族》2008,(1):I0004-I0004
“庄稼其”(土语,意为“庄稼人”)是流传于民和三川土族地区的一种古老傩戏,一般在每年“纳顿会”期间演出,演员们头戴面具,身着土族传统服装进行表演。其内容为劝课农桑,反映了土族人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作为土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朴的庄稼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类学、民俗学学者的重视,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这首传唱了数百年的“花儿”,以地名和酒起兴,歌颂了土族人民坚贞的爱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里说的“互助的酒”,就是现在闻名遐迩的青海青稞酒。  相似文献   

11.
【真题再现】题目:这里也有乐趣。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写作导航】这篇文章写作难度不是很大。就命题而言,“乐趣”显然是写作主体。不过审题时,千万不要忽视了“这里”与“也”有限制。  相似文献   

12.
本刊互助讯(董思明)近年来,随着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土族这一青海独有的民族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2004年元月14日至28日,互助土族民俗风情园的二十几名土族演员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在中华民族园举办的“2004年中华民族大团结春节文化庙会”活动。元月23日,中华民族园里阳光明媚,歌声动地。铁木尔·达瓦买提、万国权等领导亲自为“春节文化庙会”敲响了开幕的锣声。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演员为游人们表演起了各自的民族歌舞和绝技,展示本民族的风采,抒发对各民族团结局面的赞叹喜悦之情。身着花袖衫的土族阿姑和头戴白毡帽的土族小伙们跳起…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 (记者 那朝庆)8月20日,互助土族自治县彩虹部落彩旗飘扬,“花儿”嘹亮。土乡儿女在这里举行第十三届中国土族安召纳顿节暨第二届青稞酒文化节,炊庆丰收,畅饮美酒,颂扬盛世,展示土乡儿女热情好客、奋发有为、向往幸福的不懈追求。 上午11时,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建民,省政协副主席、青海土族研究会会长鲍义志,海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国祥等领导、嘉宾缓步走上主席台。第十三届中国土族安召纳顿节暨第二届青稞酒文化节正式开幕。  相似文献   

14.
沔城清真寺     
清真寺,亦称礼拜寺。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和“者玛尔体”的意译,原意为“俯首叩拜处”,后演变为寺。是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沔城清真寺,位于沔城回族镇仁风门外的七里城,该寺又名清真东寺。据《马氏宗谱》(铜柱堂)记载:其三世祖马仲所于顺治四年(公元1647)由西安“贩毛布贸易湖广。夫长驱至楚,……至沔邑凤凰台栖息。因七里城有清真寺,遂移兹土,买置房屋以落籍”。另据《沔阳州志》载:康熙年间,两阳境内已形成“回汉杂居”局面。据以上资料,沔城东寺最迟当建于明末。清真大院的总面积约为四千五百平方米,建筑面积共…  相似文献   

15.
旧时,在河湟地区汉族、土族、回族妇女中流行一种裹脚习俗,不管是偏远乡村,还是繁华集镇,大多数女性都实行裹脚.在我的家乡,上世纪40年代前后出生的女性基本上裹了脚.我的家族里,我的祖母、姑祖母是小脚,几位伯母、姑姑是小脚,我的外祖母、外姑母也是小脚.她们走起路来摇摇摆摆,颠颠扭扭,男人叫她们“小脚女人”,孩子们称呼她们是尕脚儿阿奶.  相似文献   

16.
近日,有年轻记者从“热贡艺术之乡”采访回来,他告诉笔者,当地少数艺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偷减作画工序,以“省”换来“多”和“快”,赢取经济效益,老艺人们为此感到痛心疾首。 青海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其中,仅说与唱就有土族的《福羊之歌》、回族的宴席曲、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嘎达梅林》,以及流行于多个民族中的“花儿”艺术,但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民间文化遗产境况窘迫,有的甚  相似文献   

17.
朱海山回乡     
徐秀福先生是一个土族农民作家。他熟悉土族民间文学,擅长吹拉弹唱,既能当导演又能做演员,集多种技艺于一身,是农村难得的文艺人才。他写的新编纪实届户剧《朱海山回乡》既吸收了土族民间文学的养分,又巧妙运用了汉族眉户剧的表演程式及唱腔,  相似文献   

18.
丁柏峰 《中国土族》2009,(1):37-38,39,40
佑宁寺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地处湟水支流的北岸。这座寺院是土族地区最为著名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也是青海省最早的格鲁派寺院之一,被誉为“湟北诸寺之母。”明代后期,藏传佛教格鲁派已经逐渐成为土族人民的普遍信仰,在土族地区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清和 《风景名胜》2008,(2):46-47
【剧目】《董永与七仙女》【主角】董永七仙女【舞台地点】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经典台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我与娘子把家还。【剧情解读】我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三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柳毅和洞庭龙女"),而董永也许是四大传说里唯一真实存在的人物。据史载,东汉怀县县令举荐卖身葬父的董永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而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正由此延伸开来:传说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七仙女下凡与之婚配;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缎,将董永三年工期改为百日;天上玉帝查出七仙女私下凡尘,降旨七仙。而当年根据这段故事改编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上映时,万人空巷,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自此天下皆知。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宁夏申报的“回族山花儿”与甘肃的“洮泯花儿”、青海的“河湟花儿”都进入了国务院、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花儿”被正式列入我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备选项目。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2项,花儿已作为中国的一项进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