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隗仁,其姓"隗",系胡姓。敕勒高车族,祖籍陇西天水。西晋时期隗氏迁居高昌,逐步成为当地豪族。隗仁早年曾任沮渠氏北凉湟河郡司马,因忠于职守被沮渠蒙逊誉为"苏武",并于北凉玄始九年(420)任高昌太守,任期十六年。隗仁对高昌的治理为沮渠氏北凉统治西域,沮渠无讳和沮渠安周西迁高昌重建"大凉"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公元397年,沮渠蒙逊在甘肃河西建了北凉,次年李暠建立了西凉。沮渠蒙逊先踞张掖,411年据有姑臧(今武威),乃迁都姑臧。421年蒙逊灭西凉,完全控制了河西。北凉控制范围大,社会比较稳定,交通西域各城邦,且统治者崇尚佛教。因此,在439年北凉灭亡前的43年中,北凉佛教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度曾成为北部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佛教文化的发达主要表现在石窟的开凿和寺塔的兴起。河西一带遗存至今的石窟不下数十处,其中一部分为北凉时开凿。现存武威市境内城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即凉州石窟,就开凿于此时。唐  相似文献   

3.
安阳 《敦煌学辑刊》2007,(4):206-210
北凉政权在统治河西时期,已在高昌设郡进行统治.至沮渠蒙逊之子沮渠无讳、安周时,高昌变成了北凉政权的统治中心.北凉统治高昌,前后仅有十八年(443-460年),但对高昌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这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谨就北凉残部西迁高昌的过程及其对高昌佛教发展等问题略作述论.  相似文献   

4.
孙迪 《文博》2007,(3):24-28
一、引言   永嘉乱后,晋室南迁,北方最终陷入了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的混战割据局面,出身少数民族的十六国君主大都信奉佛教,其中尤以北凉的沮渠蒙逊、后秦的姚兴以及后赵的石勒、石虎佞佛最甚.……  相似文献   

5.
王素 《文物》1994,(10)
1979年,吐鲁番地区文管所在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地发现了北凉沮渠蒙逊夫人彭氏的墓葬(编号为79TAM383),经过清理,出土了一件帛书随葬衣物疏,以及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虽然与该地区同期其他墓葬出土文物并无太大区别,难以显示墓主的身分地位和出身族属,但无疑仍是近年来该地区考古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6.
张掖大菜     
张掖大菜张建勋“张掖大菜”,俗称“杂烩”。“杂”是多的意思。此菜来源有二说:一是用料好,刀技奇巧,制作精良,肉、肝、肺统于一盘,色鲜味香;二是北凉沮渠蒙逊建都于此,属地及今兰州所辖的皋兰县以西,是集匈奴食羊肉之大成,故有“大菜”之名,乃古丝绸之路上脍...  相似文献   

7.
赵旭峰 《丝绸之路》2010,(10):15-16
天梯山石窟系北凉王沮渠蒙逊首创,其开凿原因除蒙逊家族信奉佛教、推崇佛教的文化传承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佛教东传以后,佛教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思想武器与统治手段。在北凉王兴佛敬佛的过程中,一度产生过灭佛毁庙事件,其中原因与蒙逊本人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夫人彭氏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9年4月下旬,在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两座古墓,同年7月进行了清理,编号为79TAM382、383(图一)。M382材料已发表在《文物》1983年第1期。M383发现帛书1件,出土时卷成小卷,已朽,当时没有条件展开,遂妥加保管。后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技术室帮助展开,并予装裱。由帛书内容知道,墓主是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夫人彭氏。  相似文献   

9.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最早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痕迹。伴随着弥勒信仰的流行,甘肃石窟的早期佛教艺术中出现了一些弥勒形象,或为壁画,或为石雕,或为泥塑. 国内最早的弥勒形象,见于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的壁画,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旁边墨书“弥勒菩萨”字样。该窟北壁第六龛有墨书题记:西秦“建弘元年(420)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十来年后,在北凉沮渠蒙逊时,甘肃酒泉又雕出了经幢形石塔,其中马德惠所造塔,第三层为覆  相似文献   

10.
公元906年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914年为曹议金代替,历时九年.关于西汉金山国研究者甚多,但是金山国一名的来源,敦煌学界还没有人进行研究. 《汉书·五行志》记载“金、西方”,于天干为庚辛,于四季为秋,色尚白.河西一带有许多以金命名的地名.《十六国春秋辑补·北凉录》记载沮渠蒙逊杀吕光中田护军马邃、临松令井祥,“众至数万,屯据金山”,此金山当在张掖临松山一带.《元和郡县图志》卷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武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征收文物,发现铜印一枚,现藏武威市博物馆。该印铜质,重50克,正方形,边长2厘米。带纽,鼻纽(图一)。印面刻“临松令印”(图二)白文。据《晋书·地理志》“凉州”条及《甘州府志》卷四载,临松为郡县名,郡、县设在临松山下的南古城(今甘肃民乐县),在甘州(今张掖)“城南一百里,前凉张天锡置临松郡,北凉改临松县。”据史籍记载,从前凉王张天锡(363~376年)在此置临松郡,北凉沮渠蒙逊(401~432年),在此改置临松县,前后约40余年。后凉(386~403年)是否设有临松县,史书无载。又据《宋书·氐胡传》载,北凉王沮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多次发现“缘禾”年号,最早的在缘禾三年,最晚的属缘禾十年。与这些文书同墓出土的有“真兴”、“义和”年号,分别为十六国时期夏赫连勃勃、北凉沮渠蒙逊的纪年,可以断定缘禾纪年与此约略相近。综纳关于“缘禾”年号的讨论,其干支正好与北魏“延和”年号相符,一度管辖高昌地区(今吐鲁番)的北凉曾奉行北魏正朔,“缘禾”,是“延和”的不同写法。本文拟对高昌地区奉行缘禾纪年的时间及有关史实试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西秦,是鲜卑族乞伏氏建立的政权。它所统治的地盘为秦、河二州,即今临夏、陇西、青海乐都一带地方。其在统治区内大事宣扬佛教,推崇佛理,把曾在麦积山修行的名僧昙无毗、玄高等人被尊崇为国师。又有外国禅师昙无毗,来入其国。领徒立众,训以禅道。以及秦州陇西人玄绍,禅学很高深,后入堂术山(今炳灵寺石窟)蝉蜕而逝。对于遭谗被摈往河北林阳堂山的玄高,河南王遣昙弘法师请其还邑,高“旷济为怀,忘忿赴命”,“渐还到国,王及臣民,近道候迎,内外敬奉,崇为国师。”“河南化毕、进游凉土、沮渠蒙逊、深相敬事。”炳灵寺石窟169窟是西奉时期所兴建的一个大型窟,窟内造像和壁画将是我国早期石窟  相似文献   

14.
佛教的传播及石窟艺术的兴起甘肃石窟的兴起始于十六国后期。此时石窟的兴起,基于两点。一是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已有一定的基础,位于西域和内地咽喉通道的河陇地区更是高僧云集,寺塔相望。西晋时竺法护等一批僧俗驻足敦煌,往来于西域、长安、洛阳间,翻译佛经,“立寺延学”。到了前凉、北凉的统治者如张轨、沮渠蒙逊都十分推崇佛教和敬奉高僧,利用佛教为其统治服务。其时“国寺极壮”。《魏书·释老志》载:“凉州自张轨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  相似文献   

15.
那年冬天我从青海囊谦的深山中历尽艰险后回到玉树,一个人在结古镇庆祝了自己藏地孤旅上的又一个生日,之后再次进入川西北太阳部落——石渠。冬季雪灾的序幕在扎溪卡大草原残酷拉开,在藏族兄弟多吉的帮助下,我们穿越到地图上的孤岛瓦须。  相似文献   

16.
祭龙     
农历二月初一,正午时分。云南省弥勒县南部的山峦深处,一队彝族老汉于提肩扛,悄无声息地走出仅有五十几户人家的陶瓦村,穿过村后的田野,进入一片竹林。"龙抬头"的日子就要到了,它寓意着大地的复苏,新的一年生产劳作的开始。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在陶瓦村这个彝族阿哲人的小部落里,还在延续着古老又神奇的仪式——祭龙。它不仅将我们带回到早期的农耕岁月,甚至更早,进入到原始狩猎、乃至洪荒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一片大森林里,每当朝霞出现的时候,百鸟就开始歌唱。太阳出来了,他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中午,太阳晒得热辣辣的,它们又回到树林里歇凉。黄昏,百鸟又回到树林里,叽叽喳喳交谈得没完没了。大家彼此有话当面说,从不背后讲。所以,它们都相处得很好。那个时候,蝙蝠同其它鸟儿一样,也是白天出来寻食的。它生得又黑又小,唯恐别的鸟说它丑,慢慢说起了别人的背后话,今天在这个面前讲那个的短,明天又在那个面  相似文献   

18.
甘在斌 《旅游纵览》2016,(12):58-61
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呀一匹猎马一呀一杆枪,獐狍野鹿漫山遍野打呀打不尽……——《鄂伦春小调》犹记得初次哼唱这首《鄂伦春小调》,还是上小学的时候。在欢快的歌声中,我似乎听到了从兴安岭的大森林中传来的马蹄声,看见一位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穿梭驰骋的情景。2015年的最后几天,我和我的朋  相似文献   

19.
税晓洁 《旅游》2013,(2):34-41
长江南源当曲水鸭领路与孤狼的善良眼神我刚刚抓住一条重唇鱼,正要拍照留念,忽然间就狂风大作还夹着冰雹,把帐篷吹得东倒西歪。滚地雷也在瞬间开始炸响,电光在远处的地平线上闪成一片,跳跳跃跃轰轰隆隆。一眨眼,帐篷竟都被吹跑了。老徐忙去狂追,我不禁又有些迷信,赶忙对杨勇说:放生,放生吧……这是在青藏交界处的长江南源当曲,我们在无人区单船漂流到第七天的黄昏时分。那晚,我们将剩饭倒进宿营地后的江面,很快就招来一大群重唇  相似文献   

20.
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尊号“成吉思”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而以“海洋”说流传较广。本文论证元人赵璧所拟汉语谥号“圣武”是“成吉思”的最恰当的释义。匈奴单于号称“撑黎孤涂”,学者诠释不一。本文论证此词与蒙古语“腾格里因古出突儿”相当,直译“天的气力里”,雅译“天立”“天命”或“天降(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