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老子生地在鹿邑──驳老子生地涡阳说周西华杨光先生在1992年第2期《阜阳师院学报》上发表"老子生地考辨"一文,提出了"老子生地在涡阳,而不是在鹿邑"的论断、不久,这篇文章又以"老子生地新证"之名发表于同年5月3日的安徽《文化周报》上。笔者认为杨光先生...  相似文献   

2.
人们大都知道老子是倡导愚民的思想家但并不知道老子愚民的根本办法智者不智。这智者不智对于文人学士来说,未免难于接受,对于封建统治也未必有利。于是它被巧妙地冲淡了,篡改了。要恢复老子原来的思想面貌,需要以时代最古、手迹最真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依据,作一系列缜密的考证。先从老子的“无为”思想谈起。无为与愚民司马迁将老子的思想归纳为八个字:“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如果再浓缩一下,“无为”二字就可以了。什么叫“无为”呢?“无为”既是一种政治主张,也是一种政治道德说教。其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鹿邑县古称厉 (l劋i)地 ,春秋时置苦 (h敶)县 ,是春秋时期伟大哲人老子李耳的出生地。在鹿邑县城东北隅 ,有一高坛式古建筑 ,曰老君台 ,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台高四丈许 ,状若不规则圆柱形 ,底部略大 ,约 30丈围。四周用古代大砖垒砌 ,类似古城墙。台上建有大殿及东西偏殿 ,古柏苍茂 ,烟火鼎盛。老君台称升仙台 ,相传为老子升仙处。《史记》记述 :“老子者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 ,字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 ,见周衰 ,乃遂去……莫知其所终。”既然不知其所终 ,老子又怎么会…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2012,(7):80-80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近日正式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将在鹿邑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这是老子故里赢得的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品牌,对于提升老子文化开发的层次和品位,促进周口、鹿邑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鹿邑太清宫镇是老子的诞生地,是一个让人向往已久的地方。2000年11月11日,在太清宫举行老子邮票首发式和第一届老子文化节,被邀前往,喜不自禁。成行之日,天公还算作美,虽北风寒峭,但大雨初歇之后,空气越发清新湿润,给原本平淡的旅途增添了几分惬意。为了迎接这次庆典,鹿邑人拿出了最大的热情,对城内主要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太清宫镇景象非常,盛大的庆典使昔日寂寞的小镇沸腾了,庆祝的锣鼓敲得彻天响地。庆祝大会上,专家、学者对老子思想精辟的论述和对老子贡献的高度评价,使与会者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撰《史记·货殖列传》,开头这样写道:“《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据中华书局出版《史记》校点本) 历来的史家都根据这一条资料,说司马迁在这里对《老子》提出了批评,指斥老子的思想行不通。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合理,有悖于司马迁的基本思想。其实,司马迁在这里非但不是批评《老子》,相反却赞同《老子》的主张。试申述四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文字训读看,有两点应当校正。其一,  相似文献   

7.
西看蓬莱只此山,几年仙尹迂函关。青羊有洞凌千仞,玄牝无人识九还。龙卧静涵澄太守,鹤鸣秋迥震高颜。登临况度霜旌日,羽翮横生白昼间。这首诗是明朝嘉靖年间,河南道监察御史李初元(营山人),陪同分巡徐王桥游览朝阳洞时所作。其内容是说相传战国时期,无上真人关尹子在朝阳洞修练成道之事。关尹子,一说姓尹名喜,又称关尹,字公文。春秋时期,任函谷关尹。周室内乱之际,在朝为官的老子李耳,弃官而去,至函谷关,关尹子相留,对李耳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老子即著书上下篇,  相似文献   

8.
老子归隐考     
老子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自幼好学,从师常枞,学习礼乐。读《尚书》而悟养生之道。青年时代曾任周王朝的守藏史官。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保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问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娇气与多欲,特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至于龙,吾不知…  相似文献   

9.
1985年2月,简阳县海螺乡万年村五组农民黄明泽,挖竹坑时拾得铜印一方,现存简阳县文化馆。 铜印长6.5、宽6.3、厚0.6、钮高4.5、通高5.8厘米。印钮两边刻有阴文楷书,右边有“正德三年”,左边有“老天”等九个字,印钮正上方有一“上”字。印文汉字阴刻大篆“道经师宝”四字。 道经即《老子》。道家的主要经典。《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关令尹喜日,子将隐点,强为我著书。于是  相似文献   

1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第一章)俞正燮:“名者,文字也.”“古谓文字为名,北朝人犹守此义,屡见于《魏书》(癸巳存稿》卷十二)按:俞以“名”为文字之义在句中一以贯之,固然以曲代全,然以此义释“名可名”中之后一“名”字,义则甚合.“名”为文字,俞氏广引《文子》、《淮南子》、《周礼》、《礼记》诸书证之,言之凿凿,确可信据.  相似文献   

11.
老子故里在鹿邑──兼驳老子故里涡阳说李玉洁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理论奠基人。老子故里究竟在哪里,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甚烈。笔者曾查阅史籍文献资料,考察地理沿革和变迁,认为老子故里应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一关于老子故里的几种说法关于老子...  相似文献   

12.
乃华 《神州》2007,(10)
豫人王殿举先生,出生于老子故里,自幼对老子由衷崇敬,参加工作后,又曾主编过《鹿邑县志》,搜集到不少关于老子的史料。1986年以来,他认真研读了王弼本的《老子》,并参阅了今人陈鼓应先生的《老子校订文》、马叙伦先生的《老子校诂》、高亨先生的《老子正诂》、严灵峰先生的《老子章句新编》、张默生先生的《老子章句新释》等专著,积多年研究之心得,对通行本中的讹错,进行了校诂订正,末深厚绘事之功力,信手挥毫,撰绘成《画说老子》一书。书中以故事证哲理,以丹青现史实,全面阐发了《老子》精义,可谓图文并茂,堪称创举。  相似文献   

13.
老子归隐考     
老子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183;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任周王朝的守藏史官。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保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相似文献   

14.
老子其人,由于历史记载不明,过去多数人否定春秋后期有老聃其人。最近古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通》,作者古棣、周英先生综合先秦史料,参照老子子孙世系,采纳前人研究的积极成果,详细分析对立面的各种意见,考定老子即春秋后期曾为周守藏室史,晚年隐居的老聃。老聃姓李,名耳,字聃。  相似文献   

15.
关于郭店楚简《老子》,目前学界主要是从假字和异文的角度去考察三组的制作或抄写时间,从竹简形制的角度去考察三组的关系,这两种考察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实,仔细研读郭店《老子》文本,再与传世文献相关记载进行比较,从思想发展的角度可以考知:郭店《老子》三组,在制作或抄写时间上,甲组早于乙组、乙组早于丙组;在三组的关系上,甲组为经,乙、丙组为传注;在三组的作者上,甲组出于老聃手著,乙组和丙组大部分出自老子后学,其中可能也有老聃之文。  相似文献   

16.
此所谓“再论老子”,不是说我过去曾论述过老子之为人及《老子》这部书,是指自本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叶,有许多著名的学者曾经讨论过老子这个人和《老子》这部书的年代及其思想内容。虽然如此,但有关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建国以来,关于《老子》这部书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家意见也并不一致,所以现在我“再论老子”。在本年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二期中有李尚英同志整理出我的《论基础科学》一文,曾经论及老子,其中说: 申和吕是先楚而称王的国家,不是始于西周而是更早。申吕,太岳后,姜姓;而楚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不过是     
老子不过是走路的时候顺便哼了几句歌。就被一坨新来的男同事问:你怎么每天都那么高兴?言下之意就是对我的智力情况和一颗深藏不露的忧国忧民之心产生了巨大质疑。个人觉得吧。这个世界上。除了抑郁的人。就是装作不抑郁的人。老子当然轻微地隶属后者。  相似文献   

18.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不仅篇章不同,且前只二千余字,只及后十之四。而就相同章看,有的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少的章不尽相同:字增多;而且近六分之一的句含义有出人,甚至差异很大。简、帛两类《老子》是否出于一人之手?  相似文献   

19.
贠建农  ;贠德政 《沧桑》2014,(6):35-37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道"学在大多数世人眼中都是一种避世之学,正所谓"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老子,隐君子也[1];后世道学家"出世主义"(如庄子)[2];道教的神仙化和玄秘化也给道学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叠嶂。但细读之下,《道德经》思想其实是出世的也是极聪明的为事方式,他的"道"其实是一种"做圣人"的入世之法。  相似文献   

20.
今本《老子》中有两个“孩”字,对其训释,历来众说纷纭,但从文义上看,均有未安。本文从战国楚简文字中的“娩”字经常被误释为“孩”这一现象入手,推测今本《老子》中的“孩”字也是“娩”字的误释,应该分别读为“娩”和“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