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玲玲 《神州》2014,(5):207-207
本文介绍了佐罗塔耶夫的儿童组曲,以及对儿童组曲结构创作风格,创作手法,演奏进行了分析,简单阐述了佐罗塔耶夫创作风格及其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2.
冯娜娜 《神州》2012,(20):226
交响组曲《培尔·金特》是挪威杰出的音乐家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本文将以格里格交响组曲《培尔·金特》中的《朝景》、《索尔维格之歌》为例,介绍、分析格里格交响组曲《培尔·金特》的演奏。  相似文献   

3.
巴赫的作品在表现宗教色彩的同时,也同时力图加入人类世俗的因素,尽情表达自己情感。“而常常由于此,巴赫作品中的复调音乐不仅是纯技巧的创作,更多的是在表现他内心深处被压抑已久的生活,思想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组曲,在一创造体裁,柔和了许多民间和宫廷的因素,内容丰富而不失华丽,特别之处还在于把复调音乐与德国音乐相互融合,这一些都是过往亮点历代宗教音乐家难以采用的创造体裁,却在巴赫的笔下思如泉涌,得到极致的发挥。在卡萨尔斯发现挖掘出组曲后,大提琴家演奏家非常重视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内涵深度、技巧的高度,纷纷把此曲作为必修课。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藏族交响性器乐组曲《雪域大法会》在国际艺术节上多次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当代藏族精神的象征”,1993年11月9日此曲总谱手稿印影件被新加坡国际图书馆收藏。图为该曲三位作曲者向新加坡图书馆馆长琼·奎尔(左二)赠送总谱。(田联韬供稿)7月11日...  相似文献   

5.
张静 《神州》2013,(32):10-10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的幽默大师,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之一,其创作的作品风格融幽默与辛辣于一体,对于社会的敏锐洞察力和剖析能力,使其在小说的创作方面成为了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两部反映他童年生活的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这两部姐妹篇奠定了马克·吐温文学之父的地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被称为美国第一部伟大的小说,并且是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小说。本文则通过对作品中主人公哈克与为了自由而逃跑的黑人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乘竹筏顺流而下的冒险经历来体现年轻主人公的单纯善良以及对反种族主义思想的深思。  相似文献   

6.
于良平 《神州》2013,(8):223-223
文章以西班牙著名的作曲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所创作的钢琴曲——《音乐会快板》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作品所具有的曲式结构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通过对主部、副部主题在作品演奏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希望通过文章相关的论述,能够为今后的钢琴作品研究提供有利的思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7.
《论语·卫灵公》中"小人穷斯滥矣"一句,其中"滥"旧注释为"窃"或"溢",《说文·女部》引作"小人穷斯■矣","滥"作""■,作"■"是,《说文》"■,过差也",意思是"失当","小人穷斯■矣"意思是"小人遇到穷困之境则言行失当"。(《论语·子张》)有"致远恐泥",历来亦不得确解,"泥"当通"迩","致远恐泥"就是"致力于远方,担心、怀疑近的"。  相似文献   

8.
王璇  李小沫 《神州》2013,(14):17-17
《希腊古瓮颂》和《青花瓷》分别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颂歌和当代流行音乐的经典代表之作,虽然两部作品创作时间隔了千百年,但通过对比分析不难看出这两部伟大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相似性,其修辞手法上的相似性表现的尤为明显。本文将从两部作品视觉意象的运用、动静结合"、陌生化"处理和押韵手法等主要修辞方法入手,分析其相似性。  相似文献   

9.
刘宗茂 《神州》2013,(10):222
萨克斯管的演奏是一门艺术,更是对演奏者技术要求很高的一种乐器,爵士乐也是世界音乐领域非常流行的。萨克斯管在演奏颤音,滑音,超吹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爵士乐即兴演奏过程中的不同需要,这就意味着萨克斯管在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爵士乐演奏过程中对萨克斯管的应用为基础,旨在分析萨克斯管在爵士乐演奏中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南京史志》2014,(2):87-87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生共创作了23部作品,其中以他小时候的经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为脍炙人口的举世名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珍贵的文学遗产。马克·吐温机智幽默,有关他的趣事数不胜数,下面讲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龚缨晏 《历史研究》2012,(3):156-160,192
20世纪30年代,向达从英国牛津大学的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抄回了两部中国古代航海者所用的"秘本"——《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2008年,两位外国学者在鲍德林图书馆中发现了一幅中国明朝所绘的彩色航海地图,大小约为1.5米×1米。此图原为英国律师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底,80岁的法国新浪潮教母阿格涅斯·瓦尔达完成了纪录片《阿格涅斯的海滩》(以下简称《海滩》),片长107分钟;这是一部自传体纪录片。  相似文献   

13.
正璋是先秦重要的玉制礼器,在上古文献中多有记载,如:《书·顾命》:"秉璋以酢。"《礼记·祭统》:"大宗执璋。"《诗·大雅·朴》:"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毛传:"璋,臣之职也。"诗  相似文献   

14.
学界关于《九章律》形成时间的讨论,大体可分为汉初与"晚出"两派观点。持汉初论者,谨守《汉书·刑法志》"萧何作律九章"的记载,斟酌于《九章律》与《二年律令》之间篇数不合的问题。持"晚出"论者,否定汉初"萧何作律九章"记载的真实性,但却未展现《二年律令》到《九章律》的演变图景,且未见与《汉志》相反的说法以削弱其影响,故尚存讨论空间。本文通过对这两派所遇问题的论证,得知《九章律》是在融合《二年律令》部分篇章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借助睡虎地77号汉墓律简中所见"律""旁律"的分类,以及对传世文献《论衡·谢短》篇的分析,指出《九章律》的形成时间是在《礼经》立为官学的汉武帝之后。  相似文献   

15.
三杨庄聚落遗址发现的庭院内的房屋建筑,符合汉代一般民户建筑的"一堂二内"的记载,也与汉代"五口之家"的家庭规模相适应;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规定"一宅"的面积是"大方卅步",约相当于今天1700多平方米。三杨庄聚落遗址中庭院面积近2000平方米,基本符合《二年律令·户律》中普通民户"一宅"的面积。这表明汉代关于住宅大小的规定,可能是一项长期实行的比较稳定的制度。汉代人所抨击的"田宅逾制"问题,是说"田"、"宅"都不能"逾制",其中"宅"的面积大小的规定必定是长期存在的;三杨庄庭院遗址,可能就是《二年律令·户律》中"民宅园户籍"中"宅园"的真实再现,"民宅园户籍"应是记载民户家庭人口情况、住宅及其附属物"园"情况的综合簿籍。  相似文献   

16.
赵国龙 《黑龙江史志》2013,(11):145+147
有"变性的狂想曲"之誉的《奥兰多:一部传记》(Orlando:A Biography,1928)是英国小说家、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色彩的作品,它以性别突变、跨越时空等鲜明的特征吸引了大批的读者。这部传记式的小说正是采取一反常态的叙事模式,集传记、史记、小说的风格为一体,打破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不仅创造了奇异的故事,也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本文将主要针对《奥兰多》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1963年,年仅27岁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凭借长篇小说《城市与狗》跻身拉美文坛,与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一道,成为"拉美文学爆炸"四大主将。巴尔加斯·略萨在此后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小说、戏剧、文学评论相关新作迭出,获得了阿斯图里亚斯奖、罗慕洛·加列戈斯小说奖、塞万提斯奖等诸多知名奖项。2010年,因"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  相似文献   

18.
<正>提到历史题材油画与爱国主义教育,很多文章提到著名油画家贾涤非、胡悌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的《杨靖宇将军》。而2013年冬,我目睹了贾涤非绘制大型壁画《松江万古流》的整个过程,该巨作重新被布展在吉林市博物馆"吉林市历史陈列"之中。《松江万古流》长22米、高是3.6米。作品以吉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展现了吉林市从远古渔猎农耕时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1月2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新疆艺术剧院的支持下,由新疆爱乐乐团、华人女作曲家协会承办的"一带一路·乐在新疆"华人女作曲家原创作品音乐会在新疆艺术剧院音乐厅奏响。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乐团演奏了来自北京、广东、香港、台湾、比利时等八位华人女作曲家及两名新疆作曲家创作的新疆风格交响音乐作品。音乐会后,女作曲家们还与新疆本土作曲家、理论家共同参加了"新疆交响乐作品创作研讨会",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并从多个角度探讨新疆风格交响乐作品的创作现状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郭建 《文史天地》2014,(1):9-12
正《高文举珍珠记》,是由明代无名作家创作的一部"包文拯公案"戏。据明代作家徐渭的说法,在明初的南戏剧目里就有一部《高文举》,在民间广为流行。现存最早的该剧目剧本是明万历年间的"弋阳腔"剧本,后来在明清时广为流行,由各地方剧种改编演出,剧名多变,有的叫《珍珠米糷记》《珍珠记》《珍珠米记》《米记》《米糷敲窗》《合珠记》等等,盛演不衰,直至当代。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还曾将其搬上银幕,拍摄了经改编的赣剧《高文举珍珠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