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北宋以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和考试程序的完善,科举成为两宋以及明清士人入仕的基本路径。在明代,地区取得高级科名进士的数量成为衡量相应地区政治影响的指标。由于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因素的作用,科举所取之士中南人多、北人少的现象在明代依然存在。为此,仁宣时期推出了科举配额制度,意欲通过配额录取的方式实现区域间科名分布的相对均衡。由于明廷重进士的用人倾向和士大夫浓重地域意识等因素的作用,在配额制度变动尤其是关乎进士科名的会试卷区比例变动的过程中,掺入了权力者出于乡梓利益考虑的人为因素。配额及其制度变动中的地域之争是明代政治领域经常存在的地域性因素潜在作用的投影和反映。  相似文献   

2.
浙江龙泉市出土的元代胡堂墓志涉及王氏高丽史籍有载的梁载、洪彬、崔濡等三人以及元末处州集团重要人物胡深及其家族发展史迹,对于研究元丽关系史、元代浙东地区士人家族发展史等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东汉的士人多出于私学,东汉私学的兴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士人,士人阶层的发展壮大保证了朝廷人才的供应,促进了东汉王朝的发展繁荣。私学不仅促进了士人数量的增加,而且维持了士人集团的稳定,另外私学也促进了士人政治影响的扩大。同时士人队伍的壮大,又推动了私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士人不仅为私学发展提供了师资力量、以自己的精神和学识影响着私学,而且也为东汉私学的兴盛提供了经济支持。两者互相影响,形成了东汉时期私学和士人的独特关系。  相似文献   

4.
杨龙 《史学集刊》2012,(4):23-31
在中国中古门阀政治的背景下,士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对于维护和提升其政治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北魏前期的汉族士人虽然在政治上受到较大的限制,但他们仍然试图在现有政治状况之下,通过社会交往建立社会网络,从而形成相互间的身份认同并获得有效的政治资源。乡里社会是汉族士人展开社会交往的基础,他们也十分重视。随着仕宦于平城的汉族士人逐渐增多,平城就成了北魏前期汉族士人社会交往的中心。以崔浩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和青齐地区的汉族士人的交往成了这一时期较为明显的两种社会交往形态。当然,汉族士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往往受到政治的牵连。  相似文献   

5.
晚明士人嬗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晚明社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特征,这其中士人阶层极具代表性。士人这一具有历史性传统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生活观、文学创作观和本末观等方面。造成士人阶层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晚明士人的嬗变给晚明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晚明社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特征,这其中士人阶层极具代表性。士人这一具有历史性传统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生活现、文学创作观和本末观等方面。造成士人阶层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晚明士人的嬗变给晚明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为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边缘地区"、"区域过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以典型边缘地区宕昌县作为案例,简要分析其区域过程,并总结出类似边缘地区区域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因素作用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探索边缘地区发展途径提供理论基础与前提,这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例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稍岗乡为例,分析了偶然因素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该案例表明,在有利于区域发展的条件下,偶然因素起重要作用。这种偶然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区域发展的专业化方向。同时,偶然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因地区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曾鹏 《人文地理》2008,23(4):58-63
中国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因此,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通过构建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因素分析与分类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估及比较,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四大集团的非均衡区域差异分布。同时分别提出了缩短领先型集团、挑战型集团、追赶型集团、后进型集团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非均衡差异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探讨了义和团运动后北洋官僚集团和商人组织在直隶社会重建中的活动、社会角色、作用和社会影响,指出政治因素在近代直隶社会的变迁中起了比其他地区更为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对袁世凯与北洋新政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两汉之际割据陇右的隗嚣集团是一个以陇右地方豪强为主导,并联合氐羌以及关中士人的政治集团。该集团具有武质性、自保性以及政权建设的独特性等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面对不同情势,其政治态度经历了从"反莽复汉"到割据自立的转变过程。然而,隗嚣集团自身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思潮以及刘秀对陇右的战略经营使得他们为刘秀所灭,难以实现割据自立。  相似文献   

12.
金 ( 1 1 1 5— 1 2 34)是 1 2世纪初由女真族在中国北方建立的王朝。女真人从金太祖阿骨打开始 ,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灭掉了辽和北宋 ,并与南宋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 ,从而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地域广阔 ,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社会进步的强大政权。金王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所处的重要地位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 ,汉族士人对促成金王朝的兴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深入研究汉族士人与金王朝的关系对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汉族士人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具有典型意义。对金代汉族士人的研究 ,可以上溯到金朝末年 ,至于取得重大进展则…  相似文献   

13.
何建华 《中国地方志》2022,(4):76-89+127
自然景观可以经由人的活动变为文化空间,反过来对地域社会产生影响。桐城县北郊的龙眠山凭借李公麟等乡贤的文化赋值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桐城的重要“景观”,对桐城的日常生活和家族发展影响深远。随着地域社会的发展,“龙眠”这一文化意象融入士人的身份意识和地方文献的编纂中,成为构建地方认同的工具。通过考察明清时期桐城士人围绕龙眠山进行的日常活动和历史书写,探究自然景观进入社会生活的途径、景观在构建地方认同中的作用以及景观对区域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原平市北贾铺村清理了东汉中晚期的7座墓葬。通过随葬陶器以及棺内铺垫石灰,死者头枕灰泥枕等埋葬习俗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这批墓葬的主人与当时活跃在北方草原的鲜卑集团关系密切。原平地处汉魏时期的雁门郡,是当时北方游牧集团南下侵扰比较频繁的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安置归附的北方游牧集团部众的区域之一。结合文献记载,北贾铺东汉晚期墓葬的人群很可能属于当时归附于中原王朝的鲜卑部众,而这些率先接受了汉文化影响的鲜卑集团有可能在埋葬习俗等方面对建立北魏的拓跋鲜卑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实施区域倾斜政策逐步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区域政策在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差距变动中的作用,提出应当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实施区域倾斜政策,以实现控制地区相对差距不再扩大的第一步目标和地区绝对差距逐渐缩小的第二步目标。指出这一区域倾斜政策应当是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区域政策,是一个向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倾斜的区域政策,是一个包括经济优惠、社会公平和生态补偿等方面手段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晚明士人群体的组织活动、政治态度、价值观念、心态及士风、社会生活及生存状态、士人与地方社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层面揭示了晚明特殊历史时期士人群体的新变化,为晚明士人群体及晚明社会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材料和新方法。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过于注重单个人或单个方面的具体现象研究、注重晚明士人群体的分化及变化研究,而对于士人群体的整体性研究、具体现象的文化解读、士人固守传统方面的研究,则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作为科举经义题的标准文体,时文兼有解经文字与文学创作的性质,代言之体使时文解经而无须泥经,为士人发挥经义、阐扬己说创造了较大余地。时文文风是朝廷功令、士林学风与士人学术背景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晚明清初时文新潮迭起,士人竞相援引新的知识资源以更新范式,原在边缘的遗文遗献由隐入显,既扩展了士人的知识世界,亦促使正统学风转移。时文不是亦步亦趋地随学风而动,而是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代表了一个与以经学、理学为主轴的精英思想若即若离的知识世界。  相似文献   

18.
“双循环”发展大背景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已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09—2019年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格局分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十年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有所提高,其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和共享五个子系统均呈向好发展趋势。(2)近十年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从五个子系统来看,创新发展呈“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开放发展呈“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共享发展呈“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协调发展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绿色发展空间分布格局不断演变。(3)当前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主要受多个复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创新发展滞后是限制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最为关键的因素。(4)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主要受人口集聚、城镇化水平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特征。本研究尝试推进新发展理念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与测度研究,为后续促进区域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存世的南宋地方志普遍有《风俗门》,其设置的方式因地方志体例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两种形式:单立门类或属于纲目之下的子目。该门类既记载地方社会的风土人情,也记录地方志编纂者对于当地社会风俗的看法,还收录部分地方官劝谕风俗的官方文书或私人著述。影响《风俗门》编纂的因素大致有四:地方官和士人对于"风俗"的密切关注、地方官处理政务的需求、地方社会推行教化的目的、前代志书体例的影响等。南宋地方志编纂者的风俗观念普遍呈现出倡导崇文尚学、忠孝节义、敦睦亲族等特点,特别关注家庭、家族和国家的关系,强调士人在地方社会教化中的作用。同时,南宋地方士人更加注重本地特征的书写,这或许正是南宋时期地方意识不断成长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0.
朱林芳 《沧桑》2009,(5):9-11
晋末大乱,士人纷纷逃离中原,家族分崩离析。太原晋阳王氏的一支在此背景下播迁河西地区,当他们再次回归中原时,其性质与南下的同族产生了差异,带有豪族色彩。他们也和同时期的河西士人一样为北魏政权的建设输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